西西河

主题:飞天鸭看人类文明史:再说说萨满教和巫风傩舞,及传统文化 -- 酥油茶

共:💬20 🌺49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飞天鸭看人类文明史:再说说萨满教和巫风傩舞,及传统文化

飞天鸭:飞天鸭看人类文明史外传:动物传奇之狗狗冠军

飞天鸭:【原创】飞天鸭看人类文明史:宗教的进一步发展

上一回说到了萨满教作为一种以自然崇拜为内涵的宗教,其目的主要是通过达到与自然合一的境界,以期获得大自然的神力。

萨满教信仰,至今还以各种形式存在与少数民族和乡下的传统信仰里,并与其他的宗教混合。萨满信仰的表现形式众多,但基本可以归纳为:以神秘仪式为主体,自然崇拜为实质,崇拜形式包括重复舞蹈,吟唱,或其他或者具有催眠性,或者高度仪式化的仪式。

如敖包相会里的敖包,最早就是举办萨满仪式的中心地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萨满,其涵义为“因兴奋而狂舞的人”。萨满文化产生于原始氏族社会,它最突出的特征是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据专家们考证,原生态文化是蒙古族、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等少数民族的母体文化,而这些少数民族在生产方式、文化艺术、社会心理等方面依然完整地保留着轮牧、祭敖包、跳篝火舞、举行娱乐活动等,这些都与原生态萨满文化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这种说法是可以理解的,也有一定的道理。萨满教是蒙古民族信奉较早的宗教,在藏传佛教传入蒙古地区之前,一度在蒙古社会有较高的地位和权威。

有专家认为,蒙古族形成以前的生态观经历了母系社会、父系社会和英雄时代,蒙古先民的原始生态意识是在萨满教的氛围中产生的,蒙古人的生态观念最初发源于有关“阿密(生命)”概念的确认和“天父地母”意识的形成。

在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的原始社会或氏族社会里,面对各种自然灾害和疫病甚至包括野兽的侵袭,信奉萨满教的蒙古民族,借助敖包山祭祀天地、日月、祖先。人们相信通过萨满(即巫师)祈祷神灵的保佑,就会消灾避祸,因此曾作为地界、路标的敖包就逐渐担负起了新的使命,这时“祭敖包”出现了,又叫作“敖包塔克勒根”,并逐渐沿袭下来,最后形成了一种比较固定的祭祀形式。

这些活动难免不受祖先崇拜、自然崇拜和浓厚的宗教色彩的影响,而在此期间就出现过这样的传说,例如有关蒙古族族源的苍狼白鹿的传说,还有化铁融山的传说等等。

此外,大理三月的歌节,藏族的尼玛堆,经幡追溯其本源也与萨满信仰有关,但在之后的文化发展过程中,逐渐被赋予了新的意义与内涵。主要表现有,从原初的自然灵力崇拜,正邪灵力交战发展到人格神崇拜,史诗英雄崇拜;从神秘仪式发展成为节庆礼仪的一部分;从宗教性到世俗性和实用性。

再讲讲中华文化里的萨满遗迹,先从巫风开始。

古代的“巫”,是与“祝宗卜史”类似的神媒,合称都叫“巫”,细分之,则女曰“巫”,男曰“觋”(xi)。中国早期的“巫”,名气最大的要属巫咸和巫彭,他们的年代都在商,《庄子》、《山海经》等均有记载,巫咸相传是用筮占卜的创始者,为“巫” 的鼻祖。巫彭,有学者考证推论可能就是彭祖。《史记》中说,汉高祖立荆巫祠,所祠诸神有“巫先”,“巫先,巫之最先者也。”(《汉书》颜注)意思就是这一行的祖师爷。

文献中对“巫”有说明,如《说文解字》:“巫,祝也,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墨子·非乐》有“其恒舞于宫,是谓巫风”的说法,可见“巫”不仅能歌善舞,且“风”起来就像今天的年轻人“蹦迪”,非常疯狂,简直没完没了(估计也有摇头丸作怪)。这是古文献中最早提到的“巫风”。还有许多“巫”的故事,见于《左传》、《史记》、《庄子》,较知名的有“河伯娶媳”,“小巫见大巫”等等。

中国古代的“巫”一直与“胡巫”(北方草原地区的“巫”)有很大的关系。“萨满”是“胡巫”的一种。“萨满”本作saman,是通古斯语族(鄂温克语、鄂伦春语、满语、赫哲语、锡伯语等西伯利亚和外蒙的若干语言)的“巫”,本意是激动不安和疯狂的人。萨满多选自身体残疾、精神错乱和大病不死许愿当巫的人,其中尤以女性为多。神经过敏、疯疯癫癫和富于献身精神是这种人的特点。其降神手段是“舞”,也就是俗话说的“跳大神”。他们往往集医卜星相众术于一身,满足民间各种需要。

所以“舞”与“巫”同音,可能并非偶然现象。上古的文化是以宗教为中心的,最早的舞蹈就是一种宗教仪式,舞者即巫。楚地巫风盛行,屈原的《楚辞》里,处处都是巫文化,也就是中土萨满文化的印迹。

旧版三国演义里诸葛亮借东风时,穿着打扮,一举一动,也颇有萨满祭司-巫风舞者的形象,youtube上只有一个不明版本

外链出处

诸葛亮的鹅毛扇,至今见于荆楚农村,和印第安人powwow用到的扇子对比一下。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是孔明扇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是powwow的印第安舞者

再和保留了古朴形式的中国戏剧傩戏对比下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里说到的傩舞,又称鬼戏,是汉族最古老的一种祭神跳鬼、驱瘟避疫、表示安庆的娱神舞蹈。这种带有原始宗教色彩和图腾崇拜意识的舞仪,寄托了村民的美好愿望,古时每逢打醮、新春都跳傩舞,祈福禳灾,自娱自乐。傩舞节目多为神话和民间传说故事,表演非常古朴、粗犷、夸张、简练。傩文化和巫文化紧密相连,一般被认为是少数民族的萨满文化在中土的姐妹文化。

外链出处

傩舞虽然古老,却和我们中国人今天最重要的节日——春节的来历息息相关,无论是过“年”的说法,还是穿红戴绿放爆竹舞龙点灯的传统。可以说都与傩文化有密切的关系。今天,在各个少数民族的寨子中,在传统风味十足的农村乡镇,还可以一窥踪迹。如这里:

石邮人尊傩为神,视作至高无上的主宰。在石邮,春节和傩舞密不可分。经过数百年的传承,傩舞已经融入石邮人的每一个细胞。

石邮的春节,就是与傩舞一起欢乐的节日。这个节日里,没有比亲身体验傩舞更为重要的了。跳傩期间,全村都笼罩在一种虔诚的氛围中,头人带着傩班,管理着村子里的大小事务。其实,这时的大小事务,就是让所有村民尽情体会一年的收获快乐,同时也为来年祈福。

正月初一,起傩日。傩班大伯率领7名弟子在傩神庙内点烛燃香巡礼参神,举行庄严的起傩仪式。自此,一年一度的跳傩程序正式启动,戴着各种傩面具的舞者将成为当地最受尊重的人。

正月初二至十五,演傩。演傩是整个傩舞过程中时间最长、活动最多的一项内容,石邮傩舞数百年来一直流传至今的八个傩剧目,都将一一上演。这也是一年之中,唯一能够看到所有石邮傩剧目的时段。其间,傩班还会应周边村民的邀请,前往他乡演傩,将祝福带往十里八乡。

正月十六,圆傩日。是夜,傩庙内红烛高照,烟雾缭绕,傩班按程序举行请神仪式。届时,锣鼓大作,鞭炮齐放,钟馗手持铁链,开山紧握斧钺,急跳狂舞,大小神灵紧跟其后,由火把、神铳引路,傩班成员或执铁链,或举桃剑,到村内各家各户搜傩,驱邪逐疫。石邮人很看重搜傩,摆上供品,燃红烛,放鞭炮,合家大小拈香迎接,以祈求人畜兴旺,平安吉祥。

到拂晓时分,全村各家都已经搜傩结束,8位傩伯重聚傩庙,举行圆傩仪式。伴奏乐器只简化为一锣一鼓。击鼓者一手执鼓,一手持扁槌,有节奏地敲击。据说,这才真正是傩舞最原始的配乐方式。傩舞者和着节奏,跳起古朴的圆傩舞步。此时,整个山村已经安寂,唯有锣鼓敲击声,从傩庙响彻村庄。

简单的器乐,古朴的跳跃,一如某种符号,写意着千年不变的文化传承。

起傩、演傩、搜傩、圆傩以及请神、辞神等古老仪式的连番出演,使原汁原味的原生态特征得以淋漓尽致地演绎,年年如此,千百年未改。

面具承载的新春祈福

石邮的傩面具共有13枚,根据面具的特征结构,分为:开山(2枚)、纸钱、雷公、钟馗(又称判官、大神)、大鬼(又称小神,2枚)、小鬼(又称二鬼,也称小神)、傩公、傩婆、一郎、二郎、关公。根据这些面具演出的石邮大傩节目有8个:《开山》、《纸钱》、《雷公》、《醉酒》、《跳凳》、《双伯郎》、《傩公傩婆》、《祭刀》。《醉酒》与《跳凳》合称《跳判》,又称《判官醉酒》。节目内容有的来自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有的纯粹属于吉祥祝福。跳傩期间,傩舞者戴上相应的具,出演相应的傩剧目。

不过,对于傩舞者而言,一旦戴上傩面具,所有的辛苦都一扫而光,取而代之的是神圣和责任。身负全村乃至更大范围的驱邪除疫和祈福责任,每一位傩舞者都是一脸的凝重与庄严。整个春节,他们的心灵仿若穿越了时空,和久远的傩舞者进行灵魂沟通。

....

春节的精气神,很多人都觉得在那个铺天盖地的爆竹声里。也许,就是这个震耳欲聋的爆竹声,让我们想起了远古时单调而令人陶醉的击鼓声...

外链出处

从萨满,到巫风,到傩戏,其背后的精神实质一路走来,始终如一,通过身体和心灵的放松达到与更高的精神力量合一的效果,这种精神我们也可以在如刑天舞戈,夸父逐日这样只有上古才能诞生的传说故事里找到。而中华民族作为共同体的概念,也许可以从我们共同的萨满信仰根基找到源头。

最后,对萨满世界观感兴趣的同学们可以看一部动画电影《幽灵公主》

关键词(Tags): #文明史漫谈#人类文明谈通宝推:方解石,唵啊吽,

本帖一共被 4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萨满的本质是原始的神职人员

事实上据说这个词在阿尔泰语系通古斯语族中的本意就是“充满智慧的神职人员”,巫师、女巫、德鲁伊、神官等都是萨满。可以说萨满是人类童年阶段的共性文化。

不过,有一点我觉得本文中漏掉了的,那就是萨满的性别。事实上,在人类历史的大多数时期,萨满都应该是由女性担任,毕竟父系社会也不过只有几千年的历史而已。虽然在男权时代来临后,男巫逐步占据了神职的主流,但还是有许多巫女文化的遗存。刑天舞戈也好,夸父逐日也好,只怕也是父系社会才产生的神话,虽然是上古,却未必是远古。

家园 记得汉族的巫和满-通古斯人的萨满有一个明显不同。

巫可以为任何人服务;而萨满只能为本部族的人服务——每个部族的萨满仪式都是不同的,用本部族仪式请来的神也不会为外部落的人服务。百度的萨满词条里提到了这个区别,称前者为“职业萨满”,后者为“家族萨满”。所以,虽然东北地区的汉族跳大神从满族的萨满仪式借来了乐器(八角鼓、腰铃)和一些动作,但本质上依然是汉族的“巫”。

家园 了解甚少,看过一个东东

里面说萨满作为原始宗教,非常的个人化和仪式化。个人化的意思是像后世那样的严密教义和教会组织,基本上一个人搞定。仪式化的意思是有一整套复杂的象征性的肢体动作。

神灵附体似乎不算萨满的特征,后代很多别的宗教也有。

换第四代马甲来灌你的坑。

家园 美国人那把扇子弄不好是mdae in china
家园 定居生活-〉奉养老人换生活经验-〉专职通灵

好像在那看过,某个原始部落里最老的成员有比酋长还要高的地位。纪录片里拍到,一个老太婆动都动不了,被族人抬着走。因为是旱季,平常的食物找不到了。需要这个老太婆指出有哪些别的植物是可食的。老太婆走不动又看不清,只好大家抬着她到外面,走到她记忆的地方,把采到的东西放到她面前辨认。这老太婆看起来气色不错, 说明平时就被奉养得很好。巫大概是最早体会知识就是力量的群体。

家园 第四代了都,拜谢

最早的萨满,附体的不是特定的某个神,而是模糊的自然神,类似于天地之气,或者印第安人说的“大灵”great spirit。萨满区别于其他多神教到一神教的主要特点是出世化,强调个人意志从日常生活的清醒状态转变为一种似醉非醉的出神状态,为达到该状态才有你说的两个特征。

后世宗教越来越入世,讲究等级和戒律,萨满精神的空间越来越小,但在藏传佛教里,在基督教灵恩派里,以及种种神灵附体的故事里,都可以看到萨满宗教的影响,宗教之间本来就不是互相排斥,而是互相借鉴,需要什么加入什么

家园 科学家就是这个社会的 巫师

卡卡

家园 感谢,很重要的补充

也许和汉族已经在政治上统一有关,不同部落的图腾和仪式就好比意识形态,哪能随意串用呢

家园 恩,屈原楚辞里写的

神女,夫人,应该都是女巫传统的体现,蒙古以前也有女性敖包。

楚辞必须要用萨满/巫文化的眼光,才能看得懂

家园 这个,人家可都是印第安手工制品

我想带把鹅毛扇到美国的,入关的时候被认为是hazardous的生物制品,只好扔了

家园 去加拿大玩的时候看过一个印第安的歌舞

场下小朋友问你们衣服怎么做的啊?答曰沃尔玛买的。全场笑。

很悲哀啊,一个民族混到这份儿上

家园 确实可以在商店买到材料自己做

很多印第安人买了中国式花纹的绸缎呢,一套下来如果认真做的话也值不少钱

家园 现在这个世界,一个民族的衣服都得自己缝制,才是大问题呢

费时费力,那就说明离商业社会太远了。我到希望国内的大超市里,多卖些民族服装,那样至少说明民族的东西还很流行。

家园 倒不是说谁做的问题

而是做给谁

美国人把印第安人割个七七八八之后,剩下的放在保护区圈起来。再为了他们对异族他者的好奇心想象,做了些"印第安"出来消费。而印第安人自己呢,还得化妆成这中伪印第安人娱乐大家过日子。最后这个民族就在这里面被消费掉了。

要是俺说得有点绕,参考张艺谋的奥运开幕式:

外国人:哦!中国真牛!

中国人:这啥中国啊

没准过二十年大家真觉得老谋子就是中国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