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新年政治经济展望之九:欧亚大陆(一) -- 井底望天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当地政府已经开始研究沿瓦罕走廊建设铁路和公路,开辟通往中亚的另一条运输动脉,这条宁静的山谷除了坚固的国防屏障之外也将被赋予新的意义——成为中国发展与中亚国家友好关系的新通道。”
还有这些山口大部分在5千米以下,最高的是4930米。
八
在文明冲突这个理论出笼之前,美国的战略主要是建立在意识形态上的冷战之上,因此无论是基辛格的大外交,还是布热津斯基的大棋局,都主要是服务于如何保持美国的超级霸权地位,以及和苏联展开的争霸战。
在这样的一种形式下,继续沿用冷战的意识形态思路,是无法应用到被美国锁定为潜在挑战者中国的身上。
如果要说不能和共产党合作,那么当初你基辛格和尼克松又要跑到中国去,见毛泽东和周恩来?显然说不过去。
而新的理论的出台,预示着美国对华政策的主要转变,在于不会利用陈旧和落后的对抗理论,尤其是邓小平主导的开放和改革之后。虽然现在一些美国人还是口口声声说,红色中国如何如何,但是很多人都会把这些人当成没有见过世面的乡巴佬而已。
于是文明冲突走马上阵,开始用西方文化的所谓民主体系来针对东方文化的所谓专制体系。这种从文明上的定位方式,虽然口头上的标语口号喊得冠冕堂皇,但是骨子里传承的还是西方中心论和白人种族优越论这西方文化的两大主流糟粕。
当然如果你仔细看完基辛格的大外交、布热津斯基的大棋局,和亨廷顿的文明冲突,其中还是看明白了这些理论家的观点中,对保持美国独霸的困难有比较中肯的思考。因此不排除如何和中国,以及其他国家的讨价还价,来争取最大的利益这些应对手法。
但是在这个基本点上的变化,就是以文明的差异,来掀起对抗,而放弃以意识形态来化解,决定了将来的国际冲突,是以披着文明的马甲的利益对抗。
这个系列叫做欧亚大陆,其实就是表达了一个简单的事实:如果看一下整个世界的历史,主要就是欧亚大陆的历史。欧亚大陆,从早期的各地发源地文明,到了当年雄霸大陆两极的罗马帝国和大汉帝国,在到后来的大唐帝国和大元帝国独大,就一直是这个世界的中心。而这个局面一直到了1900年开始,欧亚大陆以外的美国崛起,才彻底改变了整个局面。
美国崛起的过程其实比较简单。第一个步骤就是利用当年的欧洲内部斗争,就是海洋国家英国和海陆国家法国的对抗,美国接受了拿破仑的大礼物--路易斯安娜领土,然后在北美大陆上一统天下,在北美大陆确立了自己的多海地位—太平洋、大西洋和墨西哥海湾。在美国的强势地位下,美国取得了对北美洲的另外两个国家—加拿大和墨西哥的绝对优势,从而避免了其他欧亚国家,不得不面对的内斗问题。
美国崛起的第二步,靠的是美西战争,从而夺取了欧洲和南美洲的中央枢纽古巴,奠定了美国对南美洲的强势地位。而在亚洲,则通过获得殖民地菲律宾,以及一系列中转岛屿,从关岛到夏威夷,从而把美国势力伸入了欧亚大陆的东端。当然从沙俄手上买下了阿拉斯加,也增加了美国在亚洲的影响力。
而第三步则是利用了欧亚大陆的内部斗争,先是在大陆西端,得益于法国和英国的争斗,后来则在第一次大战之中,支持了海洋国家和海陆国家,对抗欧洲内陆国家。在大陆东端,则在中国和日本中间,互相支持,削弱双方,直到日本崛起,开始挑战美国在中国东南和东南亚的利益,才导致了美国和日本在二战中的对抗。
在第二次大战中间,美国非常明显地支持了德国的工业化和纳粹的崛起,从而又一次利用了内陆国家德国,和英国、法国以及俄国之间的对抗,为美国的世界强权地位奠定了基础,从而彻底导致了英国、法国和德国这三个昔日帝国的衰落。
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面临的是苏联的挑战。在这个时候,美国在欧洲大陆已经插入一脚,在西德和苏联对峙。在欧亚大陆中部,靠着1953年的伊朗政变而占了一个滩头阵地。在亚洲大陆上,则因为朝鲜战争的平局,美国不得不退守南韩和日本一线,在中南半岛,则彻底失败,被赶出了大陆。
相比于以前的昔日帝国,美国在崛起之后,采取了一个比较聪明的做法,就是虽然美国对外频频动武,但是一直避免全面战争,而只是打小规模的局部热战。这种聪明做法,就是虽然出现越战这样战败的场面,但是对整个国力的伤筋动骨比较小,可以想办法恢复。这种有节制的战争思想,是很多历史上的大帝国,没有学会的。
比如说二战中的德国,本来已经占领了全部西欧,局面大好。但是却忍不住希望占领苏联的能源基地高加索地区,尤其是阿塞拜疆的巴库,从而导致了在南欧和北非的双线作战,空有蒙得里安和隆美尔这样的骁将,最后还是在全面战争中得了个完败。
从中国的地缘来看政治,那就是虽然说,得中原者得天下,但是你是不能依赖中原作为你的权力基地。中国的权力基地,以早先的关中平原、山西盆地,到后来的四川盆地和东北平原,都是相对的易守难攻。但一个政治权力的建立,却要以占据中原为标志。因此当年的国共之争,就是以淮海战争的结束作为分水岭。
看世界的局势,那就是要控制欧亚大陆。要控制欧亚大陆,大概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这样的人力和财力可以胜任。因此第二选择的方法,就是成功地将欧亚大陆的主要玩家鉴别出来,然后在这些玩家的邻近地带,建立自己的滩头阵地。用这些滩头阵地,进行权力对冲的操作,从而削弱潜在竞争对手的实力。
那么作为今天的美国强权,其实其超霸地位,主要是在苏联崩溃之后在确立的。这个超霸地位可不可延续下去,主要在于美国可不可以成功地防止在欧亚大陆出现一个竞争性强国。即使在这个大陆,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挑战美国的全球权力,那么如果有几个欧亚大陆国家,可以背靠背抱团取暖,也可以对美国形成强大的挑战。
比如说在1940年的时候,德国的希特勒和苏联的斯大林在11月签署的苏俄协定中,达成的共识之一,就是要把美国势力排除在欧亚大陆之外。可惜的是,因为对自己能源极度缺乏的恐惧,希特勒决心挥师东进,抢夺苏联的外高加索能源基地。而在这个战略的实施过程中,本来德军第6军团的任务,只是为经过乌克兰而杀向阿塞拜疆的抢油部队提供侧翼掩护,但因为早期行动太过顺利,大家的士气过勇,于是变成了从斯大林格勒突破到莫斯科的会战。
征服全世界本来就是元首的理想, 并不是什么得陇望蜀之举, 也不是对能源恐惧的歇斯底里。 不管是什么大英帝国还是苏联甚至USA, 都是菜单上的菜而已。 只不过一次吃两道大菜, 撑死了。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21090fd0100k4a9.html
]]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好别扭的翻墙自由门
把缩放条(Zoom in, Zoom out)的位置调整到最上面三格(放大倍数最大的三格)中的任意一格,地图上会显示出等高线。
用Google Map这个功能看瓦罕走廊,虽然不算很准确,但大致情况还是能看出来的。走廊靠近中国的部分,海拔比较高,大致越往西走,海拔越低。到Baza'i Gonbad,海拔已降至4000米左右。从中阿边界到这里,只是瓦罕走廊的一小部分(见地图)。也就是说,4000米以上的部分并不太长。
瓦罕走廊
Baza'i Gonbad,4000米。
Sarhad,3300-3400米。
Qala-i-Panjeh,2800米。
Ishkashim,2600米。
蒙古还是最有可能统一欧亚大陆。
好像可以送花。
不过不知道送上了没
就是:完胜法国后,纳粹德国可不可以坐下先消化一下?
现在我认为不大可能,这跟日本占领了半个中国(东北,华北)后,能不能先消化一
下,是差不多的。
1)领导人的躁郁气质。德日得到这样大的成功,有赖于领导人的决心被最大化地贯
彻。德国是“一个元首,一个民族”,日本则是东条派假少壮军人蛮干之手逐步压
倒元老派。这样的领导人,是停不下来的,不是“很难停下来”的。
这不仅是领导人躁郁,是整个民族躁郁。
2)美英,尤其是美国的不断撩拨。一战和二战的前期,美国都中立,就是说完全可
能去帮德国,在美国国内两次都有强大的亲德势力,公然利用舆论号召亲德,而统
治集团则装聋作哑,作出一付很犹豫,很可能倒向德国的样子。这种局面下,德国
只有玩得更大更狠,才能用实力“说服”美国。德国就是想停了,美国的亲德派也
会搓搓手说:fxxk,这不大好吧?那我在国会帮你说话还有谁听啊?
3)那时候全球的人心,跟今天有很大不同。有点文化,文明开化了的,全是“丛林
法则”的心态。这不打,是不可能的。二战后伴随普遍社会进步和全球化,同时是
小资情调的全球化,人类已经软蛋太多了,不容易大打。当然,真打起来了,放开
了,每个民族该什么样还是什么样,无法是“还你本来”。
苏联在斯大林时代,工业化的速度是惊人的。假以时日,以他的巨大资源潜力,必成难制之敌。所以德国等不得。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整个民族躁郁狂妄完全失去理智,温和派没有生存空间,只能撞得脑浆崩裂才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