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从萧条到繁荣,再到萧条 -- 西瓜子

共:💬2898 🌺24009 🌵2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94
下页 末页
家园 美元当然超量发行了

我以前给出过一个图,是美国M1、M2、M3发行情况,老兄可以看到老美在08年金融危机前滥发流动性的疯狂。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值得注意的是,08年后,美国虽然M3大幅下降,但是M1和M2却继续疯狂上涨。

我的解释是,次贷泡沫破裂,让很多垃圾债券蒸发,而这些垃圾债券原本表现在M3里面。

M1、M2的暴涨,反映的是美国释放流动性的继续疯狂——尤其是M1,这个对应的是美联储直接弄出来的基础货币的量。

还有一张图,小了点,但是可以反映自从03年以来美国人货币供应量疯狂增长的变化: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注意:细细的灰线,是M1;粗一点的灰线,是M2。

M3最奇怪,前半部分是黑色粗线,后半部分是蓝色粗线。原因,是美国人厚颜无耻地停止公布M3数据(怕吓着大家,呵呵)。后来蓝色粗线部分,是推测出来的数据。

家园 能对瓜子有裨益很荣幸啊

对瓜子成为西河新一代大牛有过贡献,也算是露了一小脸

家园 瓜子兄,我刚才很粗略看一下美洲殖民的历史

我觉得美洲对欧洲可能不存在贱卖原料的问题,因为在美洲殖民的哪些人也是欧洲人,他们是欧洲人之间的公平买卖。

家园 嗯,或许贱卖与否,还要商榷

但是在英国人的体系中,殖民地的角色就是提供原料的,至于工业能力是不准殖民地自己发展的。

从这个角度来看,美国独立战争是为了摆脱英国对美国经济的直接控制,而南北战争在很大程度上,至少在客观上,是为了摆脱南方对于英国经济的依赖。

或者我们可以说,南北战争的意义,在于摆脱英国对美国南方的间接控制,而将整个美国统一为一个大市场。

家园 什么大牛啊?

我只是在写我这些年泡西西河和天涯学到的东西罢了,不过是个读书笔记。

很多地方有漏洞,发在西西河,是因为这里的同学可以指出错误,这样大家一起进步。

老兄思维敏锐,很多见解是俺比不上的,何必过谦?

事实上,考证数据和追寻本源,让我觉得累极了。

很多时候我觉得自己应该去写小说……

家园 资本是匹野马,一定要有缰绳。

对于一个群体,经济运转简单可分为平衡态(王朝更替,封闭经济)和非平衡态(爆炸式增长)。

所有霸权起来的时候。 是给资本松缰绳,借助资本来实现扩展的正循环。 既然是爆炸式增长,总有燃料、氧化剂耗尽的一天,到时候就是剩下一团热气的平衡态运行。 在平衡态运行就是想办法给资本上笼头,压制资本,省得它捣乱生事。一如中国过去抑商。

中国现在是增长型经济,想的是怎样把火烧旺些才好。要用自己的更”平等“些的新生产关系替代现有的。新的不平等也许仍然存在,但控制者承受的压力可能会更小些。

过去的列强都曾经烈火烹油光鲜过。最后回归平凡,是因为自己的爆炸点着了另一团更大的火。革命火种传下去,自然就把领先地位丧失了。但是既然扩张的火还在烧,前任领先者虽然没了领导权,日子也没怎么变差。

个人看来,中国最终面临的问题可能会不太一样。因为中国这团火烧着后,很有可能不是点着另一团火(比如说印度),更有可能是进入一个平衡态运行中。 一个更大范围的,更先进的”王朝“。 那时将没有更多的”资源,市场“让资本扩张。 整个全球经济要从利用资本再次转到抑制资本,直到发现新的外部资源。而这个从利用资本到抑制资本的转变没做好的话。我们可能要在全球范围内开始第一次暴力”王朝更替“。这样的社会期待的是一种依赖内部资源的”内循环“以及一个平稳的转变。

也就是说,我们见过规模逐步扩大的,主体不同的,形式各异的,能搞好非平衡态的”正循环“。 可好像从来没见过一个能保持平稳运行,避免周期律,保持经济运行温度,能适时抓住机会,转入下一轮爆发的”内循环“。 很有点玩火不难,烧锅炉难的意思。

现在”正循环“还没玩好,玩完。讨论”内循环“可能还有些过早。 不过就是觉得有些怪怪的。 老觉得不考虑好这个,现在火越旺,如果最后不能把火控制, 火烧光燃料一下子灭下去时带来的震荡越可怕。不放心。

家园 那就卖军火,毒品, 黑奴都是西非黑人自己抓来卖的。

有枪的黑人去抓没有枪的黑人,运到港口来换更多的枪支,烧酒和工业品。也是个正循环。河里马前卒有篇文章就专门讲过这个。现代的BLOOD DIAMOND不过是翻版。

家园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成功送出,消耗 铢钱 1 个,可能得宝。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加乐善、声望、帖得花总数】。

家园 宗主国和殖民地的经济关系

下面是《美国经济史》中的一点内容。从这里可以看出,宗主国并不是简单贱买原料,贵卖工业品。只是对于殖民地自身的贸易进行限制,以有利于宗主国。

美国革命在于自身的经济发展可以满足自身的要求,不需要依赖宗主国,因而和英国最终产生了矛盾。

“美洲殖民地和西印度群岛对英国的唯一用途和利益在于垄断他们的消费品和运出他们的产物。”

具体的说就是对于宗主国需要的产品,宗主国提供奖励,鼓励种植,并且在英国实现垄断。对于和宗主国同类的产品,宗主国用高额关税实施限制。在制造业方面,如果产品和宗主国有竞争则加以限制和禁止。殖民地不得发行纸币,以便宗主国控制殖民地的金融信贷。

富兰克林说:“美国每年从英国进口五十万英国的产品,但是只向英国出口四万英镑的产品,差额用美国和西印度的贸易所得补充。”

由于英国以工业品为主,所以美国也出产工业品就会和他形成竞争,这样宗主国自然限制殖民地的工业发展,不过美国自身的条件早期也无法很快的发展工业。

家园 主要是左右其殖民体系中一切经济体,以宗主国为中心运转

事实上,我们需要对英国殖民地分级别,继而加以分析:

最惨的一类,就是印度、加勒比和非洲殖民地了。以印度为例,英国人先摧毁其手工纺织业,然后将其棉花等原料运到英国,纺织成棉布后,返销印度。这个算是英国人操作的典型案例了。

尤其在失去北美十三块殖民地后,以及美国内战导致英国原料供应地美国南方经济发展方向转向之后,英国的重点就转向了印度。所以分析印度是个重点。

除了棉花方面外,英国人还强迫印度人减少粮食种植,而大量种植鸦片,低价收购(低价?恐怕一点钱也不付),然后卖到中国去,换取中国的白银。

至于粮食,英国人还会继续做文章:灾荒年间,英国人囤积居奇,垄断粮食供应,屡次造成印度的大饥荒,死亡者动辄数十万、上百万,这些都是书上能找到的。

其实,英国从印度和非洲、加勒比殖民地掠夺原料,会给印度人和非洲人钱么?呵呵,我说低价获取原料,恐怕都是夸张呢。

第二类殖民地,为加拿大、澳洲、以及独立前的北美殖民地。

比起印度一类殖民地来,其居民主体是盎格鲁撒克逊人移民。因而,这些殖民地作为“自己人”,英国人手下留情得很呢。

实际上,他们用文明得多的方法,柔性控制。战略目标,只要求维持这些殖民地原料供应者的位子。

所以,在很多问题上,他们之间会作出妥协的。

praising老兄提到的帝国特惠制等等贸易体制,其中一个重要支点,就是维持殖民地原料供应英国,而接受英国在殖民地独占工业品之垄断销售的权力。

第三类,就是如中国这种列强都未能实际控制的半殖民地(类似的还有土耳其),事实上,很多时候,包括英国人在内的列强卖商品的时候,多少带着低价倾销的味道——当然,土耳其的情况如何,我不太了解。

我们看《多收了三五斗》,里面就是列强对中国低价倾销其“过剩”农产品的例子。

*********************************

这段对于说明问题比较重要,所以加在上面的正文最后了。

通宝推:parishg,
家园 我觉得你好象忽略了技术革命的因素

英国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牛顿的故乡,其崛起不是偶然的。当年欧洲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并没有催生中国的产业升级,所以单从资本流动角度难以解释为什么是英国崛起。因此把西板鸭对英国来类比美国对中国不太合适,因为美国对中国具有技术和货币双重优势。实际上我觉得美国更象古罗马,其衰败来自内部的腐化和过度军事扩张。而今天的中国还没有资格对应于当年英国的角色。

另外对"高附加值"的评论有些情绪化了。所谓"高附加值"不是什么荣誉称号,而是实在的利益。说白了不过是欺负你技术落后造不了一些产品,故而可以抬高价格宰你而已。当你自己拥有了该技术以后,自然"高附加值"对你来说就不复存在了,但是对其他仍然不会造的人依旧存在。反过来说,如果你自己开发出了其他人没有的独家产品,那么你也可以对别人征收"高附加值"。先进的技术总是伴随着高额的利润。

家园 其实印度也不是你说那样

英国向印度倾销商品主要通过两个手段:一是自身的大工业生产带来的商品的成本低廉,价格也低。二是通过抬高关税壁垒,堵死印度商品出口的可能,英国商品在印度尽量少收税,在价格上进一步打击印度商品。这样才达到了它倾销商品的目的。也就是你说的低价倾销,不是一开始想的贵卖工业品。

作为原料产地,英国主要是通过改革印度的税制来达到目的。起初印度的原料远远不够供应英国,税制改革之后,地主和农民的积极性增加,更多的种植经济作为,这样才满足了英国原料需求。

如果说对于殖民地剥削,应该是殖民的劳动力是被奴役的,价格非常便宜,从而导致了商品的价格也很便宜,而不是贱买。其实这个在英国本土也是这样的,当劳动力便宜的时候商品自然就会便宜,只不过用的是大工业生产的手段。我觉得你可能混淆了货币和资本的区别。

家园 好文啊

好文!

家园 我心中的偶像!

我心中的偶像!

看到了理想中的我自己,也希望能有这种磐涅重生的经历,能够揭示隐藏在纷杂现象后的本质。

看了你这个系列的文章,豁然开朗啊。几乎勾勒出了最近几十年,国际风云的本质论。

家园 老兄说的是,我是故意忽略的

因为技术因素,是大家讨论得最多的,我又是外行,所以干脆就不去谈了。

我的想法,是从经济循环的角度来探讨事情的本质。

我觉得,这样的话,可以跳过无数细节上的障碍,比较容易地得到结论。

我把它比作坐在山巅看世情,忽略了无数细节后,反而看得清楚。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9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