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漫话器官移植和其他 -- 紫色月亮
目前还没有给公众的报告出来,只有医院才能看到病例情况。我作为一个普通的公众,最想看到的就是定期的报告,对于一个个的病例是不关心的。
谢谢你的信息,俺是土鳖一个。
为什么说环孢霉素是个传奇药物呢?
在这个药物发现之前,人们还是靠硫唑嘌呤和皮质激素来抑制机体的排异反应。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众所周知,硫唑嘌呤顾名思义,是干扰嘌呤代谢的,而这个嘌呤,是DNA、RNA合成中必须用的原料,因此硫唑嘌呤会使T细胞的生成受到影响。问题是不仅仅T细胞合成需要嘌呤,其他的人体细胞也需要嘌呤,尤其像骨髓造血细胞等,这些核酸合成旺盛的组织更需要。因此,可以预料:硫唑嘌呤会引起骨髓相关细胞的功能障碍,临床上引发骨髓相关造血细胞的异常,如粒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髓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人们需要寻找更好的抑制排异的药物。
1972年,瑞士Sandoz(如今的诺华集团)药厂的Borel从挪威高原土壤中分离出的生物活性物质。其实是一种真菌。真菌真是神奇啊,有多少划时代的药物是从这里发现的,而今,人们依然源源不断的发现新的结构体。
别小看了这个不起眼的丑陋的家伙,其中一种叫环孢素A的具有免疫抑制作用。
这就是产生环孢霉素的真菌 Tolypocladium inflatum Gams。
环孢霉素的结构看起来真复杂,我不是学化学的,看结构是一头雾水,但谁都能看出,这是一个大环环。
每一种新药,总有先驱尝试使用,1978年,英国剑桥大学Roy Calne首次报告环孢素A在肾移植中的应用。
诺华公司于1984年成功上市了环孢素A(山地明),环孢霉素由于不具有骨髓毒性,因此80年代初,环孢素A在全球开始广泛应用,肾移植进入环孢素时代,数量、质量大幅提高。环孢素A的问世是现代器官移植的一座新的里程碑,在肝脏移植中联合应用环孢霉素和强的松,多数接受移植者能够存活相当长的时间。环孢霉素的出现也使心肺联合移植以及胰、骨髓等器官移植等得以实现。因此,人们常说环孢霉素是20多年来推动器官移植发展的最重要的第二代免疫抑制药物。
是药三分毒,老祖宗的话是不会错的。环孢霉素虽然不具有骨髓毒性,不会抑制骨髓的造血功能。但环孢霉素具有其他的副作用。临床医生总结:环孢霉素具有3个N和7个H :肾毒性(Nephrotoxicity,30%)、肝毒性(Hepatotoxicity,49% )神经毒性((Neurotoxicity,20%)、肿瘤(neoplasm)、高血压(hypertension)、高血糖(hyperglycemia)、高血脂(hyperlipemia)。
这其中,肾毒性受到的关注最多。因为对于移植者而言,好不容易换来一个肾,最后药物的副作用导致这个肾再次出现问题。长期应用环孢霉素,可以导致环孢霉素慢性肾病。
其实环孢霉素引起的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等,现在也已经证实是影响移植肾长期存活的关键因素之一。
这位肯定是搞it的。
科普的作品看起来轻松、易懂,但对写的人要求很高,要深入浅出。对专业理解很透彻,又能转化成浅显的语言表达出来。写的好的,绝对是大师级的水平。西西河这种非专业网站,可贵的是不少水平很高的河友在写这类帖子。
我自己对器官移植的理解很浅,就是身体排异,很难接受一个外来体。至于详细的原理,可能要自己或亲友有这方面问题的时候,才会下功夫去了解。不过,既然是身体对外来物体的排斥,那么借助基因技术,用自己的细胞培养出完整的器官,是不是就完美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了?这方面是今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吧
对不起,给你歪楼了。谢谢你的宽容大度!
按图中所画,肽链是顺时针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