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中日贸易依存度考察一 -- 冰排冻骨

共:💬357 🌺2138 🌵5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4
下页 末页
家园 看到您说的污染,无语了

您说的是事实,但是我们的这些“优势”,难以让人高兴并自信起来。

家园 没具体看,不过大概多半可能也许是进出口数据口径的问题

日本从国内进口是算上香港的,国内往日本出口是不算香港的。

家园 的确,有的人感觉不要太良好哦,这是杯具还是茶几?

1.不知道[中国对日进口依赖是越来越大,...]这个结论是从哪里来的?

看中国[不含香港]的年度进口额,

84年进口总额274.1亿美元,其中从日本进口85.3;

90年进口总额533.5亿美元,其中从日本进口75.9;

00年进口总额2,250.9亿美元,其中从日本进口415.1;

05年进口总额7,914.6亿美元,其中从日本进口1,004.1;

09年进口总额10,059.2亿美元,其中从日本进口1,309.4;

这个比例说明了国内对日依赖度的提高吗?

2. 中国总体上缺的是技术,这个没错。不过日本所谓领先领域中的技术是紧缺而又不可替代的吗?ips再生细胞,blueray,新干线技术,想想没有这些made in jpn,似乎国内经济仍可照旧运行。反而小倭指责国内山寨版越来越多。能模仿出来,至少说明是我们的技术进步吧。国内有国内的强项,没有日本地球照转,西西河照流。

3.工资是缺乏弹性的,不能想象一个年收入税后4万美元的人把可支配收入降低一半或者更多,他怎么养家?如何还房贷?日本恰好就是这种情况。公司经理去种地补袜子,LP,赶快出来看赤佬哦...

4.公司季报年报可是定时出的,你放弃中国的业务,至少你短期内的成绩单不好看,股东们首先不答应。且真的贸易战了,就你那1.3亿人口,半数以上是老年人,国内市场有多大,有无可持续性还真的不好说。

5. 上个回帖中已经说了sunk-cost对日本来说太大,假以时日,的确[只要日本肯花钱],小倭肯定能通过各种方法搞到鞋袜衣裤的,这一点我想没有人怀疑。不过问题是贸易战带来的损失对中日2国来说,谁的承受力更大些?日本当下的经济基础并不牢固,赤字,老龄化,国内市场狭小导致企业投资与创新不足,人力费过高等等,都比国内要严重。你比我先倒下就是我赢了。

6.上个回帖也说过,前提限于中日互掐,其他国家打酱油。且现在没有好处,没人会傻到去打贸易战。若是其他国家也加入进来和中国对干的话,还是要分情况讨论。不过这是另外一个话题,不在这里展开。若真的中日互掐,具体想法参见上帖与本帖5。

7. LZ似乎不怎么待见北韩嘛。北韩怎么要意淫称霸了?有具体例子吗?偶倒是觉得北韩的作为是对外部大环境的正常互动。

8.国内人口与市场规模摆在那里呢,要想公司季报年报写得好看,外资们都直接间接地对国内市场虎视蛋蛋ing。

最后,还想说的是,与小倭相比,国内在某些研发领域的确不行。不过并不是说缺了小倭的技术,我的厂房就要关闭,工人就要回家。国内收入水平没那么高,超前消费高精尖还真是奢侈和浪费。

现阶段,让小倭冒着成功率50%的风险去投资高精尖吧,中国人可以在一旁蛋腚地笑而不语,然后去做好自己该做的事。

家园 不用难过

不用难过,那已经是过去时了。当然小型印染厂还会污染,但是大型国有的印染企业的污水回收做的还是比较好的。我说日本不行是指它的成本,我们山寨了治污产品后,现在还是能用的起的。

家园 谈谈我的认识

谈谈我的认识。科学是要严谨的,是要有几代甚至几十代人的不懈努力才能有收获的,但是,技术就没有那么复杂了。科学是告诉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而技术是如何做,如何作的更好。在科学研究上我们还落后西方很多,但是在技术上,我们并不完全落后,有些还领先,尤其是新技术。就说高铁吧,你的观点就是我们买来别人的技术然后自己生产。可是,别人的核心技术可不是轻易卖的,尤其是你根本没掌握的技术,别人是要卖个好价钱的。正是我们自己掌握了部分技术,用市场换来我们没有的技术,然后再自己创新,推出更快的高铁,我看不出我们有什么丢人的。相反,一切要自己去开发,本来已经落后了,还要浪费多年去开发别人已经有的技术才是愚蠢的。世界上有高铁的国家里为什么我们的最快最好呢?台湾韩国也买了日本的高铁,为什么造不出350高铁呢?同样,三峡大坝左岸电站的14台70万千瓦电机是引进的,因为当时我们生产不了如此大的电机。可是,我们没有全买成品,而是买14台条件是转让技术,然后我们自己生产右岸的12台电机。同时,我们利用转让的技术开发100万千瓦的电机,从而使我们的技术走到世界的前列,按照你的观点,我们从头开发,估计现在三峡工程还没有开工呢。利用现有的技术再创新是很好的方法,美国从英国,德国引进很多技术,利用自己的创新能力从而成为世界强国,为什么我们就不可以呢?

说道纺织行业,正好来支持我的观点。我们的纺织行业发展的较早,在改革开放初期,当时的主要问题是设备老化,技术落后。我们当时引进新技术和新设备主要是为了国内的需求,同时在引进的同时我们在纺织设备和技术上是下了很大力气的,使我们很快赶上了世界潮流。而到了90中后期,国内纺织企业的大规模发展和国内市场的饱和使开拓国际市场成为我们的主要方向,加上国家的退税鼓励,纺织和服装成了我们的一个主力出口产品。当时,出口的产品的确价格很低,为了抢市场,不但和东南亚抢,也和拉美非洲抢,同时自己也抢自己人的市场,局面很混乱。但是,有一点,我们的产品质量是上乘的,这也是为什么后来我们能挤垮其他竞争者,所以,光说我们的产品廉价是不公平的,我们是价廉物美。由于竞争激烈,国内的纺织企业在技术革新和设备研发中投入相当的力量,再加上我们的竞争对手的逐步退出,我们逐渐在纺织机械等行业走到了世界的前列。等到进入WTO,我们的优势就更明显了,所以才有MADE IN CHINA 的服装行销全世界。所以,光有便宜货是不够,关键是要质量好,当然最好是价廉物美。

纺织和服装行业是我们国家为提高自己人民的生活需求而主动发展的行业,一开始的目的并没有冲着国际市场,但是,随着我们的产品的质量和价格优势显露出来,它逐渐成为了一个出口创汇的产业。

象现在的富士康是不能和我们纺织和服装企业相比的。我们的企业是服务于国内和国外的,国内市场是主体,国外市场是延伸。高铁也是,主要服务于国人。而富士康等是为外国企业服务的下线,不过是雇佣中国人,我们没有得到很多实惠。这些企业在改革开放初期帮助我们开了眼界,引进了新的管理观念,提供了新技术,赚取了外汇,是有帮助的,但是,现在这些企业已经不是我们高速发展的主要动力了,但是的确是我们解决就业的途径。所以我们还要保留他们,但是真正发展的动力还要靠我们自己的企业,为我们自己的国民服务。

今天看到一则新闻,富士康正在郑州和鹤壁建厂和招工,这也是广东腾笼换鸟的结果,但是对中部省份还是有好处的。

链接贴不上,到留园去看吧。

家园 这个也是不做调查就的出的结果

象纺织业这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日本没必要发展。

也很难凭此抓住日本,离开中国,还有越南、孟加拉等

这个也是不做调查就的出的结果。我们的优势不是仅仅劳动力便宜,而主要是工业体系完整,科技水平突出,基础设施完善,原材料齐全,政府执政稳定,再加上劳动力教育水平高才能吸引世界各国的制造商。即使是纺织业,离开以上任何一条都不行。富士康为什么往内地移也不去越南,印度?因为,除了劳动力价格外,那些国家一无是处。纺织业是耗电大户,越南的电力能保证吗?孟加拉有几个化纤生产企业?印度有几条高速公路,铁路?

同时,我们的市场也是非常有魅力的,所有的这一切造就了现在的世界工厂,也将会造就未来的世界设计所,世界科学院。我期望那一天早点来。

家园 仅就排骨举的例子进行说明
家园 你的此贴不就是在验证我的论点吗

中国之前的经济的主推动力是低廉的人工成本,以此来吸引资本流入,同时带来技术流入,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实现自己的资本积累和技术积累,然后再吸引更多的。这个过程到目前为止,依然没有停止,还在继续。

所以我说中国这30年经济发展的主推动力不是资本和技术要素,它们是发展和积累的结果。它们现在还没有接过接力棒,中国未来所面临的挑战和任务是,必须要让资本和技术要素成为主推动力,否则经济不进则退。

家园 有资本愿意逐利就可以了

没有电,可以建电厂,没有化纤,也可以建厂。越南等现在还有很多弱点,比如产业链不完善,劳动力不够熟练,当地法规不完善等等,但这不是什么根本的难题。资本只要有利润,能改变这些。

中国这30年就是这么过来的,中国人如果认为这些不可实现,那才是奇怪了。在80年代初,日本、港台等地的一些人认为中国的弱点比你现在说越南、孟加拉、印度的多多了,但终归抵不过大势。中国的发展不是传奇,只不过符合规律罢了,符合规律也就够了。

中国这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今后10年,向越南等地转移,是一个不可逆的趋势,就如同8、90年代从四小龙到中国的转移一样。

其实你如果真得做了调查和思考,相信就不会如是说了。

家园 只要日本人肯花钱?这个假设就有巨大的问题

只要日本人肯花钱?这个假设就有巨大的问题

排骨还是要学点工程和市场的ABC。

家园 在国家层面上,一切都是物质

我敢说,发达国家中对中国最友好的,估计就是日本了。

在国家层面上,一切都是物质。

什么友好不友好,都是利益说了算。

家园 为什么这么看不起日本

用户是上帝。用钱投票是最准的。

在阿拉伯半岛,满大街日本车,有钱的开Land Cruiser,帕杰罗。 没钱的Corolla, Civic, Lancer。BMW和奔驰也有些 。偶尔也有Hyundai, Kia和美国车。大货车基本上是奔驰。小卡车多半是Toyota,也时不时有国产的Great Wall。大公共汽车么,有不少印度的Tata。

这里气候恶劣,半年高温,风沙大,路况差,动不动一个坑。还经常没路,得开到沙地里兜一圈。人民群众路风也以剽悍著称。这里能活下来的车,不敢说是八年抗战活下来的老八路,至少是军阀混战冒出来的老油子,肯定不是白给的。保时捷,兰博基尼,够酷吧?阿拉伯人也不缺钱。这儿大街上还真没见过。

在商言商。尽琢磨不卖给日本人衣服大蒜,日本人该如何难受。让抗战先辈知道了,心里不知该怎么想?要是狠,就硬碰硬在市场上把日本人灭了。北美不行,就先在中东下手,这市场没什么不公平的。轻工,手机,中国赢了。汽车,照相机,八字还没一撇,光放狠话有什么用。又不是在官场上混,说说就行了。

家园 没有看不起小日本呀,三板斧很厉害,只是说它抗击打能力

比较弱,第一次石油危机时如此,广场协议时如此,现在依然如此。

且兄台怎么知道我们的企业没有正在蚕食日企的市场呢?至少造船,彩电,洗衣机,冰箱现在是酱子吧。这几年国内并购,参股日企也渐渐多起来了,苏宁也是个例子。

先拼轻工业,然后是重工业,服务业,高精尖,偶觉得这个顺序蛮正常的呀,有什么不妥的吗?。

在商只是言商,不牵涉民族情绪,历史恩怨。火候到了,别人自然就用银子投你的票了,有什么恨铁不成钢的?

家园 这个还真见过

保时捷,兰博基尼,够酷吧?阿拉伯人也不缺钱。这儿大街上还真没见过

上星期出差去吉达,在一个很一般的住宅区,居然见到一辆兰博基尼,同行当地的朋友说见过那辆车很多次,应该是某个住客的,他也想不明白为啥那里有人买这么贵的车。

至于保时捷,客户为我们送行,餐馆一出来,就看到两辆卡宴,呵呵。。

大街上,确实较少欧洲车,满大街都是日本车与美国车,我有点怀疑欧洲车比较不耐高温?

家园 日本弱不弱,其实不重要

他有老大罩着呢。老大想混,就不会让你把他的小弟砍了。

我的意思是想出来混就要有混的样子。丰田50年代推Land Cruiser,号称是第一辆开上富士山的车。1997-99年的时候韩国车在美国创牌子,打的旗号是“10年10万英里保修”。 现在不管你认不认,牌子创出来了,然后呢?也跟大伙一样,改3年5万保修了。哪一天奇瑞吉利BYD也打出这个牌子了,也拉一彪人马去达卡拉力赛了,那才是真跟日本人/韩国人动手了。再过5年,才能说有小成吧。否则,中国老百姓知道的,认你这个牌子。但在外国人看来,你和印度的Nano有什么区别?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