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说说七星岩里的四首诗 -- 履虎尾
肇庆七星岩,又名星湖,是南国著名的风景区。以石论,一湾碧水簇拥着七块奇石,故名曰“七星岩”;以水论,七块奇石聚会在一湾绿水之中,故名曰“星湖”。在肇庆,七星岩就是星湖,星湖就是七星岩。此处,无峰不秀,有水皆青。俺初到肇庆,一睹此山此水,便熏然已醉,此真乃养老的好地方也。
中国的古迹,若无名人题咏,便成不了名胜。肇庆七星岩正是如此,虽然风光秀丽,但因缺少名人的题咏,故名声不大。在石室岩摩??石刻――璇矶台上,虽有千余幅古人题颂,但题咏者多为府县官吏,地方襟绅,而没有真正的文人、名人,特别是著名的文人。
所幸是建国以后,不少的现代伟人和名人不时来七星岩游览,因此而留下了大量的名诗名作,其中最有名的,是朱德总司令,叶剑英元帅,郭沫若先生,陈毅元帅的四首诗。这些诗作,极大地提高了肇庆七星岩的知名度。
俺非文学专业出身,对诗词歌赋似懂非懂,由俺来评说七星岩里的诗作,深感吃力。说错之处,请弟兄们不吝冷水与板砖也。
走进七星岩的南大门,莫问方向,只管沿z着大路前行,你兜了个500米的大圈子之后,便来到了天柱岩的背面;寻路直奔天柱岩,再前行约500米,终于峰回路转,绕到天柱岩的正面。顺路正行时,猛然抬头,只见路左石壁上淋淋漓漓数行狂草大字,这就是当代著名学者兼大诗人郭沫若的诗作――《宿天柱阁》:
七星落地上,
天柱立中流。
山多红豆树,
窗对白凫洲。
月下开菱镜,
云间结彩楼。
勾留过一宿,
灯火是端州。
[flash]http://www.gflashing.com/041209/public/20041272128282.jpg [/flash]
文革前,郭老曾经数次来七星岩游赏,每次均有题咏。 这首《宿天柱阁》,是郭老一九六一年冬季初次来七星岩所作。这首《宿天柱阁》,流畅、自然,平和,不矫揉,不造作,既是郭老在七星岩所留题咏中的佳作,也是七星岩名人诗作中不可多得的珍品。
俺少年时,颇喜郭老的《女神》、《凤凰涅盘》等新诗,最爱《棠棣之花》、《虎符》、《蔡文姬》等八个新编历史剧。后来才知道,郭老乃是不世出的全方位的大学者:在史学上,郭老是与范文澜老齐名的泰斗;在文学上,郭老是与鲁迅翁比肩的巨星。至于甲骨,金石,古彝器,考古,训??,文字,书法,郭老几乎在其涉足的每一方面,均取得傲视群雄的地位。俺猜测,在郭老心目中,题咏一下,唱和一番,不过是茶余饭后的游戏小道而已。
俺站在天柱岩下,怀着高山仰止的心情,将这首诗反复吟咏.忽然,头脑中产生了一个怪念头――不对!这首诗怎么似乎有些空洞无物?全诗共有八句,可是除了“山多红豆树”一句外,其余七句似乎再也没有具体的内容,都是些泛泛之辞,这不是典型的应酬诗吗?
到底是怎么一回事?郭老怎么会如此应付呢?
俺百思不得其解,于是就闭上眼睛,在脑海中设想着当时的情景来(以下内容,是俺胡想,当不得真):
那是1961年冬季的一个黄昏,郭老坐了半天的汽车,终于来到了肇庆七星岩下。还没来得及仔细观察一下湖光山色,郭老就被陪同人员簇拥着,来到了建在天柱岩半山腰的招待所――天柱阁里。
一支烟尚未抽完,一杯茶还没有喝干,椅子还没有坐暖,好客而又不识时务的主人已经在窗前桌上摊开了一大张上等的宣纸,在一块极品老坑端砚中磨浓了的徽州香墨,接着,又把一只湖州狼毫双手捧着,递到了郭老面前。
郭老一看这阵势,心中不由得暗暗骂道:“先人板板,龟儿子要考较老子了,这不是要格老子好看?老夫下车伊始,山也没登,水也未赏,两眼一抹抹黑,让我写什么啊?”
不过呢,呵呵,大人不见小人怪,郭老心中虽然不高兴,脸上却丝毫不露将出来。郭老接笔在手,在砚中蘸满了墨,稍一思索,提笔在纸上洋洋洒洒写下五个草字:
“七星落地上”――
写完一句,郭老回头问道:我们所在的这座峰倒是叫个嘛子岩嘛?众人赶忙回答:叫天柱岩。郭老闻知,挥笔继续写道:
“天柱立中流。 山多红豆树,”
写到这里,郭老直起身来,推开了窗子。窗外远处湖水中央,数百只洁白的水鸟正围着水中的小岛盘旋飞舞,啾啾而鸣。郭老心中欢喜,笔锋一转:
“窗对白凫洲。”
郭老放下笔,端起茶杯,抿上一口茶,稍一沉吟。这时,月亮升起来了,月下的星湖鳞光闪闪;远处,肇庆市区的灯火也亮了起来……
看到这里,郭老乃放下茶杯,提起笔来,淋淋漓漓,一气呵成:
“月下开菱镜, 云间结彩楼。勾留过一宿,灯火是端州。”
想到此处,俺心中豁然开朗,哦,原来如此也。把诗再仔细地吟上两遍,其中的妙味越发感觉出来了。
呵呵,郭老就是郭老,不服是不行的,就算是一首应酬诗,也写的与众不同。正如鲁迅先生所说:“血管里流的是血,水管里流的是水。”想当年,范仲淹未至洞庭湖便能书就《岳阳楼记》,王勃初临鄱阳湖而能写出《滕王阁序》,今有郭老,下车伊始便能写出名诗《宿天柱阁》,实在是:“江山代有才人出”,“不薄今人爱古人”也。
郭老的这首《宿天柱阁》,费墨不多,内涵却很丰富。全诗八句,由近及远,一句一转,一转一奇。首二句大体概括七星岩全貌,第三句,写红豆,第四句写水鸟,第五句是湖水,第六句是高楼,七句八句是概括收束。仔细玩味全诗,我们既能看到每一片段不同的景色,又能体会出全诗一气呵成的妙处,寓和谐于跳跃之中,这正是作者艺术技巧卓越高超的所在也。
动中寓静是本诗的另一个特点。此诗中虽然有许多动词,“落、立、多、对、开、结、过”等等,但是这些动词不是要表现热闹、喧嚣的场面,而是要写出幽静、平淡的意境。郭老一旦拈起笔来,立即心静如水,尘世的喧嚣远远抛开去,显示出“老僧入定”,“古井不波”的深厚定力。郭老把满腔热情掩藏在平淡之后,把深挚的感情被蕴藏在表面的平淡之中,我们只有耐心地去寻味,诗的妙处才能体会出来。并不是只有绚丽雄奇才能打动人心,高明的艺术家往往在平淡中展示出实实在在的力量。
郭老诗中所说的“红豆”,指的就是七星岩里随处可见的“海红豆”。
自从唐代大诗人王维写了“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的名句之后,红豆就成了寄托相思的种子,成为爱情的信物。《红楼梦》中的怡红公子也吟出了“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的“红豆词”,句句血,声声泪,蕴含着薄命女儿的无限悲愁与哀怨。
然而,南国的“红豆”种类繁多,据说多达四十余种。仅俺亲眼所见,现在就在俺手头的,就有三种红豆:第一种是外形大小如黄豆(大豆),通体朱红的;第二种的外形同前一种差不多,稍稍小一点儿,颜色也相似,不同处是其顶端有一个小黑点,好像是眼睛一样;第三种最娇小又最艳丽,通体鲜红,呈扁圆形、凸镜形或心形,这就是七星岩里的海红豆。(可惜俺不懂拍照与上传,无法让弟兄们观看也。)
到底哪一种才是正宗的红豆呢?
肇庆人生怕误了这个机会,赶紧把几个品种的红豆捧上前来,敬请郭老指点品评。郭老拈起几颗红豆,仔细端详,经慎重考虑后,郭老得出了让肇庆人开心满意的判断――
惟有七星岩里的海红豆,才是真正的王维笔下的“此物最相思”的红豆!
海红豆,为含羞草科海红豆属的落叶乔木,又名“相思格”,“相思树”、“孔雀豆”。每年三、四月开花,八、九月果实成熟。海红豆的种子呈扁圆形、凸镜形或“心”形, 就像一粒心形的红宝石,鲜红而晶莹,永不褪色。 如果你仔细地观察,你会发现,海红豆的红色是由边缘向内部逐步加深的,最里面特别艳红的部分,居然又呈“心”形,这可真是“大心”套“小心”,心心相印也。所以,海红豆也被人们称作相思子,相思豆,被视之为爱情、友谊的象征及信物也。
海红豆既然是“豆”,自然是藏在豆荚之内。海红豆有个特点,就是成熟后仍然随豆荚挂在树梢上,决不轻易落地。只有风吹过,雨淋过之后,才会有几个豆荚裂开,才会有几粒红豆落下。所以,海红豆虽然只熟一季,却是一年四季都有红豆可捡。天柱岩的山间路畔,碧草青石白沙之旁,不时会有一两颗晶莹艳丽,鲜红似血的红豆点缀其间,令人爱不胜收。
北方的老同学南来做客,七星岩下拾起红豆来,总是流连忘返,蹲在地上就不走了,连落在污泥里的也不放过,曰:回去一洗不就干净了?边捡还边说呐,有的说要把红豆种下去,长成结红豆的大树;有的说要把红豆缝在衬衣领子上做装饰;有的说要用红豆做个项链;还有一个更贪婪,说是要用红豆做芯缝一个枕头,每夜枕着红豆睡觉……
于是乎,俺就连拉带拽,硬拖同学起身:“别捡了,快走快走,前边还有陈老总的诗呐!”
看履虎尾老师的这篇文章,偶觉得有点像看蔡志忠漫画的感觉
做枕头还不算贪心。。。要是偶,呵呵,“红豆沙发”~~
偶还小嘞,79年最后一个礼拜的。。。
第一次见到心型红豆几乎呆住了,总怀疑是假造出来的旅游纪念品。却原来是自然生长的,可见偏见误人。
这种岩下拾红豆的韵事很是让人向往,若得与心爱之人同去,妙极。
红豆、劳什子及其它
――煞风景的考证之二
http://www.xys.org/xys/ebooks/literature/essays/hongdou.txt
究竟是谁“浮躁”?──评王春瑜《红豆、劳什子及其它》
http://www.xys.org/xys/netters/others/essays/hongmi.txt
麻烦海兄,将其贴出如何?
http://www.gflashing.com/041209/public/2004127212828.jpg
点击外链出处后,再点击“浏览”那个选项,将文件上传。它回自动返回一个URL链接。存好那个链接,copy到文章里就行了。
昨晚和家中领导一说,唉,不提也罢。。。
成功了一半啊。
呵呵――
呵呵,可惜俺欣赏水平有限,只是觉得郭老的字颇有神韵,再具体就说不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