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你喜欢吃什么,谁说了算? -- dadapaipai
共:💬57 🌺46
复 吃米饭到多大?
复 成年
八过我可以吃肥肉。这是个优点。可以吃大家都吃八下的大肥肉,和和。
肠道菌群的结构在进化过程中是可以改变的。成年后肠道内菌群主要是喜欢米饭,但喜欢面食的菌群也有少量存在。这时如果忍住胃的抗议,长期吃面食,那些喜欢面食的菌群也可能反过来占据多数。
当然,肠道菌群肯定不是决定饮食喜好的唯一因素
复 我猜测
典型的垃圾同胃:什么都能吃,比米国老吃的还米国老。就都吃沙拉,俺也可以。
有沟我还是很能吃的。我做过有沟。
有沟我还是很能吃的。我做过有沟。
LZ的文章说的是你的肠胃告诉你该喜欢吃什么,摘抄一篇文章《土豆为何炖牛肉》的部分内容,说的是你的舌头告诉你该喜欢吃什么
在人们能够感受到的基本味道中,有一种是“鲜味”。虽然对它的科学认识还不到一百年,但是人们喜爱“鲜味”的历史已经非常久远。在古代,中国的厨师就用“高汤”来调味,而在日本,人们习惯于用海带、鱼、香菇等原料来煮汤。二十世纪初,日本人从海带汤中分离出了谷氨酸钠,发现它产生的味道跟通常所说的“鲜”很象,从此把人类对“鲜味”的认识带向了分子水平。
后来,科学家们又分别从鱼干和香菇中分离到了肌苷酸盐(简称IMP)和鸟苷酸盐(简称GMP)。它们不仅可以产生鲜味,还可以与谷氨酸盐发生“协同作用” ——二者同时使用,产生的“鲜味”远远大于各自单独使用时产生的“鲜味”之和。
土豆中含有比较多的谷氨酸盐,而牛肉中不仅含有谷氨酸盐,还含有很多IMP和GMP。把二者一起煮,就会“协同”出更强烈的鲜味。
西方饮食中也有很多利用天然的谷氨酸盐调味的例子,最常见的是西红柿酱和奶酪(也就是许多人说的“起司”)。
有意思的是,这些鲜味物质的产生,与食物的加工和保存过程有关。比如大豆中已经含有一些游离的谷氨酸钠,如果把它发酵变成酱油或者豆豉,其含量还会大大增加。鱼肉、牛肉、香菇等,在保存和干燥过程中,各种鲜味物质的含量也会增加。
酸甜苦咸的生物学机理已经有了很多的研究,而“鲜”的生物学机理则到最近几年才有大的进展。现在,生物学家们找到了人体中的一些蛋白质受体,能够特异性地与某些氨基酸结合。结合之后产生相应的神经信号传递到大脑,我们就感知到了“鲜味”。至于为什么IMP和GMP等核苷酸等够增加鲜味,则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的一种推测是,谷氨酸钠与受体蛋白结合之后,核苷酸凑上去敲敲边鼓,会增加这种结合物的稳定性,从而产生更强的神经信号。
关键词(Tags): #喜欢吃什么 鲜味,
复 很有意思的研究
复 这个不大一样
复 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