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遭遇最相似的两位才子:张春桥与贾谊 -- 古城老农

共:💬19 🌺40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遭遇最相似的两位才子:张春桥与贾谊

贾谊以文章受知于汉文帝,超迁为太中大夫;春桥以文章受知于毛主席,提拔至上海市委书记。

汉文帝议以贾谊为公卿(汉设三公九卿,为最高官职),激起群臣反对,太史公司马迁记载:“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雒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於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毛主席议以张春桥为后备接班人,激起众人反对,陈伯达、汪东兴、陈毅群起攻之,“大有炸平庐山,停止地球转动之势”(毛主席语)。

汉文帝非嫡非长,也不是汉高祖爱子,本来是没有资格当天子的,是周勃、陈平为首的功臣集团诛吕氏,尽杀惠帝之子,觉得其易于掌控而迎立的。地方的藩王颇有不服,所以才有淮南谋反七国之乱,朝廷的大臣又有废立之权威,一旦周勃等人群起围攻贾谊,汉文帝只好将贾谊外放,却落了一个“汉文有道恩犹薄”(李商隐语)的评价,留下一个贾生怀才不遇的千古遗憾。

毛主席绝非汉文帝可比,既是开国的伟大领袖,性格又刚强,不肯退让,坚定支持小张,不惜与林彪反目,不使张春桥再有贾谊之憾。而张春桥也不负毛泽东,虽诬之曰叛徒,加之以死刑(缓期),牢底坐穿,无怨无悔。

家园 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

春桥同志的文章还是耐读的

家园 张既有贾之才,但不知他的德和贾相比又如何
家园 补充

张春桥和贾谊不仅遭遇相似,其罪名也是相似的,贾谊是“专欲擅权,纷乱诸事”,翻译成现代名词,叫做篡党夺权,制造动乱。不过,庐山会议时围攻张春桥没有这么说,而是

  借口他反对说毛主席是天才,后来打倒他以后才把真正的罪名安上去。

  

  模仿《史记》记一下当时情形,应该是这样的:

  毛主席议以张春桥接班,从容谓林彪曰:“我的接班人是你,你的接班人呢?你看小张怎么样?”叶群、陈伯达、汪东兴、陈毅、黄永胜、吴法宪之属尽害之,乃短春桥曰:反对说毛主席是天才,反对毛主席当国家主席。毛主席大怒,逮捕陈伯达入狱,勒令叶群、黄永胜、吴法宪等检查,且疑为林彪主使,嫌隙一生,终于决裂。

补充
家园 得罪了太监汪总管

估计这可能是汪唆使华变天的原因之一

正常情况下,十一大张必定上新台阶,四人在常委占一半,在政治局中是少数派,但在中央委员中占优势。

家园 只是个书生,光写文章没用

没有军队的支持,站不稳脚跟

太祖提拔张做到常务副总理,但最终还是用了华国锋作总理,这样张

也就到顶了,即使四人不与华汪决裂,在十一大上也不会再有上升空间。

四人组合确实太弱了一点,两个笔杆子,一个废柴,一个跋扈夫人,怎么成的了大事。

家园 我觉得里面偶然因素也有,汪的因素很大

毛主席最后没有调换京城的部队,也许是故意留下反面教材的表演空间。

以毛主席读十七遍资治通鉴的功力,我都能想到的东西,他老人家肯定想得到,而且肯定想了很多次,所以这一决定就更有深意了。

家园 没看懂这句话什么意思

汪的因素根源在于江不能团结人,连汪都不能拉拢到自己一边

也许是故意留下反面教材的表演空间。

没看懂这句话什么意思?你是说毛故意留下一个让汪抓捕四人的局吗?

家园 这事不能细说
家园 是说《论资产阶级法权》吗?

这篇文章最近好像挺热的

家园 这篇是因主席激赏而名扬天下,其实名篇还有不少。。

比如这篇网上流行的穿越檄文:

《中国人要反对洋奴哲学》

近几年名声颇响,哈哈哈哈。。。。。。。。。。。。。

家园 就我而言

一直以来,受正史宣传认为“四人帮”有阴谋的

看了张《论资》、《反洋》2文章后

对照现实、现在

就想到“莫须有”罪名

对文革的立场观点也就随之改变

家园 一个问题。。。

这个《反洋》还是可以的,不过大家觉得这个张的《论资》有什么实际意义吗?也就是在嘴上说说罢了,还真的来实行供给制咋?

家园 这个得讲背景的。
家园 可以演义的说下啊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