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讨论】民工荒真相猜想:中国特色的滞胀已经来了吗? -- wqnsihs
央企还好有硬指标在那里卡着,就像革命战争年代有敌人的枪逼着一样,要不然还不都成了大家拿。
当时搞那些个,有谁是奔着职称和奖励的?
倒是在完成之后,职称和奖励代表每个人对项目的贡献和重要程度。
现在这些学霸,开口就是“搞到院士,这辈子就够了”,从没有说什么“搞成这个项目/产品/技术,这辈子就够了”的了。
为什么?泛官僚化!
专业吊车公司通常都是做那些短活,小活。真正的工地用吊车公司就太贵了。短活,小活用吊车都是几天,所以用专业的吊车公司就比较经济。大型工程工期长,一台吊车安装好了以后就是几个月,用专业的吊车公司就太贵了。如果没有记错的话,平衡点是一周左右。少于这个时间,用专业吊车公司就比较经济。比这个时间长,租吊车就比较好。我讲的这个工程是个特例。通常都不会这么严丝合缝。一般来说,工地上用吊车都不会这么紧。因为吊车的臂长有限,只用一台吊车的情况是非常少的。多数情况下,用两台吊车都不是因为运力的问题,而是一台吊车不能复盖整个工地。
举例来说,国内国外科技上的差距源头在大学和高等教育。国外的大学要求博士毕业后5-10年内不能留校,逼着新出炉的毕业生去外校打拼,白手起家。过了这个关的历练,才能有资格做太牛。国内的所谓接班人,不过是在老板的羽翼庇护之下,在温室里长出来的小花草;这些和风霜雨雪下成长起来的杂草灌木根本不能相提并论。也只有在大自然的环境中,杂草灌木中才可能长出来苍天大树。
依此类推,国内体制内和体制外的鸿沟造成了物种的退化:体制内的缺乏自然选择的激励和淘汰,体制外的缺乏雨露的滋润。所以,国内的老板/商人/官员/科学家,总体上来讲斗不过国外的同行。
我们这里每个教师在一个学校呆满两年,就必须换到别的学校去。。。轮岗制闲杂。。
在现在所有放开的领域里,媒体没有表现出一点点自律和正直。新闻报道中不实之词多于可信的内容。如果说对坏事不说是怕打压的话,对好事儿如实报道应该不是什么难事。可这些人连好事儿都不能实话实说。只能说明这些人关心自己的前途比关心新闻的真实性要多。这可不仅仅是一个体制的问题。
这三座大山中,住房问题积重难返,也牵扯到最多最大的利益集团,只能以三到五年为期,缓缓图之。而医疗和教育对居民的直接影响最大。盖一个人可以不买房,但不能不看病,小孩不能不读书。而推翻这两座大山较为容易。政府应从这两处先下手。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不比我见过的波音或ge的同级别的差,而在献身精神和勤奋精神上有过之而无不及。用不了多久,我们的企业竞争力会赶上去的。
实际推卸了政府的社会责任。但是一旦公共场所变成收费场所,形成讨价还价局面,再想恢复其公益性质,就要搞拆迁工程,要赎买钉子户了。而这笔钱实在太巨大:要跟你算这将近20年来需要的补充投入。目前财政没这笔钱,所以只能说说而已。
应该有这个数据吧
还是要相信人性本恶,不能心存幻想。
前面你说的好事不好好报道,这个偶觉得和腐败关系不大。偶还是那个观点,要改变风险收益比:让媒体揭露腐败的风险变小,收益变大。即使媒体人个个都是品质败坏的家伙,改变风险收益比之后都会对节制腐败起到正面的影响,哪怕这个影响没有我们期望的大,而且也不需要太担心媒体腐败——因为媒体不会只揭露官员腐败,同样也会揭露竞争对手腐败。
这个,好像和你上面的帖没啥矛盾哈
为啥就不能认为这些就是消费?住房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有投资的属性,但教育和医疗显然是消费,而且是明明白白的第三产业。总不能只有吃穿玩算消费吧。
都是不敢动的救命钱。你到城市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问问,有几个家庭不存钱准备上学或治病的。这笔钱占了居民存款大约30%。
做博士后。不知道你说得是否是美国加拿大的情况。另外我听说国内一些大学反倒不让博士直接留校,必须要去其他大学做博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