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明朝那些事的那些事—正文 -- 花差花差农民
满清是一定要抢大明的,这是他解决自己问题的出路。
同样不是崇祯不想收税就可以不收税的,满朝文武等着吃饭呢。
我觉得首先崇祯得割肉,和满清拉开距离,而且得到富的地方去,直接掌握税源。
通过满清的手,精简满朝文武,放下自己的包袱,然后才有休养生息的可能。
给你总结一下,开锅皇帝要干的事:
1)寻访人才, 参考夏翁的名言。
2)资源组合,战争生产效率最高,就称霸了。
3)杀功臣,为子孙后代解决麻烦
4)杀贪官,暂时解决吏治问题,不至于一代而亡。
5)制度变迁而后固化,子孙不行也可以维持几代。
财政问题大了去了。
早死晚死都是死,还是别折腾,早点穿回来过小日子吧,至少有自来水煤气炉和抽水马桶。明朝一代,到了崇祯,已是积重难返(这就是很多人说的气数已尽吧?)内忧外患,由检小朋友接手的就是个日薄西山千疮百孔的烂摊子,他再无为也好有为也罢,都不能凭一己之力以挽狂澜了。
那么就是一本厚黑学,而不是现在销量这么大的明朝那些事儿了。
至于说好人坏人,中国的史书也会经常这么分,又不是明月第一个这么分的。
明月所说的好人坏人,相当程度上也是引用历史对某些人的评价。
就比如你说太祖是WBD,太宗是WBD,周公是WBD,这种话说出来一定程度上是没错的。
但是说了也没几个人愿意听你继续说下去了。
现代人看古史有个很不好的习惯,就是总当以前人是傻瓜——这么明白的事情,怎么他们就看不透呢?这么一来穿凿附会、纸上谈兵就多了。
与民休息这样的道理皇帝会不懂么?问题有这样的方略,没有执行力怎么办?无论攘外还是安内,打仗是要钱的,全国最有钱的官商集团可是一个子儿也不愿出,只好拿农民开刀,如此恶性循环。这不是皇帝个人能力问题、头脑问题,是制度与人性的矛盾。
有害无利,遂止。在经济拮据的时候花大钱买面子这种事情,也不是个个皇帝都热衷的。
我就猜到你的妙方就是叫我自个“挠挠”,可也不能这么赚黑钱呀。
混到崇祯这个份上,那叫个树欲静而风不止。
想与民休息就要减税减开支,还要恢复贵金属本位,尽量不去铸劣质钱币。还得削藩,集中财权,这些事先问问他身边那些大伴同意不同意。
所以,与民休息其实也是大折腾,动静不小。崇祯干不了,就赌了一把。
这活后来他的后代就干成了,不过前前后后用了十几年的水磨功夫。
退票!退票!不退票,别怪我扔鸡蛋了!
如果是皇帝要立长子,而群臣认为另一个王子较为贤惠,应该立,你觉得群臣可以上书抵制立长子的行为吗?
另外,群臣抵制明帝的行为,是依据礼法而行,而不是反对皇权。
这样本无不可
无为也不是什么都不做哦。有所为有所不为啊。哈哈。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德标准,所以可以把人物分为:
好的WBD和不好的WBD;
以及短期是WBD,长期看却不是;
长期看是WBD,短期却不是;
对大多数人是WBD,对少数人却不是;
有时候是对少数人是WBD,对大多数人却不是;
WBD是如何炼成的?
WBD在做好人和做坏人之间的挣扎,以及痛苦的心路历程,和不同的结果(不断闪回);
这样情节更合理,人物多位面的个性就更丰满了。
我想花农民兄就是这个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