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明朝那些事的那些事—正文 -- 花差花差农民

共:💬381 🌺1849 🌵1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6
下页 末页
家园 希望看到您的后续。

看了您写得几个帖子,挺不错的。写出有深度的东西,期待您的大作。

以下是我的看法:

历史是一个很有趣的东西,古人写的古文,一字一字联系翻译太累人,还要理清脉络。有人串讲一下明史很不错。至少大家对明朝,脑子里有一个清晰的脉络。

当年明月写得东西,写到后面明朝的灭亡,我看了之后很不过瘾,后面想想一个历史爱好者,写作玩票。写的也不容易,一个大明王朝的灭亡,牵涉很多原因,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军事,如果有目的全面的资料汇总分析是一个很费时间,很不容易的事情。

当年明月写作历史,能让大家关注明代历史,关注历史,是一件很不错的事情。

人如果一直保持历史的爱好,随着花费的时间的投入,不同年龄段的人看当年明月的作品,会有不同的感觉。

十岁的孩子如果投入的看,会喜欢历史。

二三十岁的青年会学到一些东西,会对一些东西将信将疑。

我不是四十岁的人,不能代表他们写感受。

家园 这是指佛朗机?

李成梁有钱,装备得起大量火器,这一点在他的儿子李如松在朝鲜对倭寇的战斗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但是李成梁的部队,火器装备方面,火炮远远多于火枪。所谓火炮,其实也可以说是大号散弹枪。

家园 你真纯洁
家园 送花

送花 关闭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深表赞同

朱元璋一段最好,朱棣部分算是成熟,后面的就显得呆板了。

家园 有种说法是造宝船的木头被砍光了

下西洋的事业自动停止了

家园 中国人骨子里有农业专家的天赋,

古时候在船上种蔬菜,带黄/绿豆发豆芽,养猪都是解决的办法。。。

尤其是豆芽,据说日俄战争的后期日本封锁旅顺港导致俄军出现大量的败血症,日本一打开毛子的仓库就乐了,大堆的黄豆放在那就不知道发成豆芽。。。

家园 原来还有这好法子~
家园 明月所谓的好人坏人

明月所谓的好人坏人,以我的理解,应该是指做事的出发点和目的是否是为了大多数的百姓吧。正如您说说的“而熬到大官的,非大WBD莫属,至于他们做的事情怎么样,那要看他做的事情效果如何,是否对大多数人有益。”。

我觉得以这样的标准来评价政治的人物,实在也不为过。

家园 郑和的西洋不会有这个问题

西洋航海之所以会坏血病频发是因为存在长期不靠近陆地的航行,比如达迦马的返程和麦哲伦的太平洋航行,无法及时补充新鲜蔬菜。而郑和航行的诸多航线都是之前商人已经去过的,在航线沿岸可以方便的得到补充。

家园 几点讨论

1. 日本人的火枪是葡萄牙人先带来的,不过在战国时代(相当于嘉靖后期至万历前期)主要的外贸来源是荷兰人(葡萄牙人经常不卖给非基督徒)和自制(例如种子岛)。只是不知道戚继光缴获的是欧洲货还是日本货。

2. 以前有人讨论过,明朝的火器并非统一制造,神机营的是在京城专门制造,地方部队的则随意性很大,经常是浙江的某个卫所的火器由江西某个世系匠户制造,虽然这家工匠可能早就因为某种原因不干这行了。不知道这个是否事实?如果是,戚继光在抗倭时不用火器倒也不奇怪,谁愿意用又贵又不可靠的武器?后来他在北方似乎用的倒是很多。

ps: 我真的觉得花差农民和当年明月只是在说同一件事的两个方面。看看日本的所谓“战国时代”吧,假如我们去掉那些如《信长记》之类的小说,就可以看到:

a)铁炮很重要吗?当然,那么贵的东西,每家大名都装备了。可见不可替代。

b)铁炮很重要吗?当然--!你看哪一次重大战斗是靠铁炮解决的?有记载的只有半次--长莜之战,号称是“最强骑兵与新时代的三千铁炮”对决的“史诗之战”。Well,即使我只看日本人写的《甲阳军鉴》(算是相对严肃的记载了),我也只好说,把铁炮换成弓弩结果不会改变结局的。这和僧格林沁冲击英法联军相比差远了。

家园 倭寇倒也不是几百年不变

海盗嘛,什么时候都有的,罗马和奥斯曼一辈子也没搞定。

要是指那种能够攻城略地的倭寇(真倭),明朝倒是表现不佳,但是这也就是两段时期:洪武-永乐,嘉靖。正好和日本的南北朝和应仁之乱对上了。所以这些真倭该算是日本的政府军级别了,而明朝能打的职业军队这两个时期又基本上在北方了。

后来戚继光他们也搞了职业军队,加上日本所谓“战国时代”开始了(抢谁也比不上抢自己人来得快啊),倭寇又消停了。

到了万历后期,随着海禁的事实上放开,加上壬辰战争对日本的影响,海盗们已经成了体系的一员了,比如二八兄弟会,还有后来的郑芝龙等人。

家园 如果按照传统说法

一般认为铁炮传入日本是在西元1543年(明世宗嘉靖二十二年;後奈良天皇天文十二年),一艘预定从澳门开往双屿的走私贸易船——船主是王直,几个葡萄牙人也在船上——遭遇飓风漂流到了日本九州南侧的种子岛。岛主种子岛时尧以2000两黄金的价格买了两把铁炮,且让号称“种子岛锻冶栋梁”的八板金兵卫清定仿制,费了大功夫才仿制出来。到戚继光抗倭时,铁炮传入日本才只有十几年时间,倭寇手中的铁炮绝对是一种珍稀而昂贵的玩意。

不过,近年来日本国立历史民俗博物馆教授宇田川武久提出铁炮自东南亚传入说,对旧说进行了颠覆。他认为,日本流行的铁炮与欧式火铳并不相似,而与东南亚的鸟枪相像。因此,铁炮可能是倭寇与东南亚进行秘密交易而传到日本,然后又进行改良而得。如果此说成立,倭寇装备的铁炮数量就可能比想象的要多。当然,此说依然有很大争议。

再回到戚家军手中的火器来,据说由于质量问题,当时生产的火铳常有炸膛的,明军士兵相当畏惧。也就难怪鸳鸯阵不用火器了。

最后补充一点,火枪有什么用?那么昂贵,而且发射速度比弓箭还慢,还没准头。

当然,火枪的穿透能力很强,巨大的声响对敌方的士气是一种打击。但在技术没有本质发展前,这不是本质的优势。

火枪的真正价值之一在于易于培训。弓箭手是需要多年培养的,损失了也很难补充,而即使是一个农民,也能在短时间内教会他使用火枪。其次在于节省体力。弓也好,弩也好,拉弓上弦都是相当消耗射手体力的。火枪则无需体力要求。至于精度差,射速慢,靠列队射击能够解决。

在火枪运用方面,日本不是个好例子。早在1453年攻打君士坦丁堡时,奥斯曼土耳其就动用了一万五千名火枪兵。要说火枪战胜骑兵,1513年的诺瓦拉会战才是世界上第一次。

家园 五、河套,谁丢失了河套?

五、河套,谁丢失了河套?

关于土木堡之变和随后的于谦力挽狂澜,明月自然是不能放过这样大好的机会来展现人性历史的。不过俺这个人还是老规矩:喜欢问个为什么。为什么会有土木堡明军全军覆没的悲剧呢?

那么我们来看看当年明月的描写:

正统十四年(1449)七月,也先挥刀出鞘。

蒙古骑兵分为四路,从四个不同的方向对大明帝国分别发动了进攻。

其中第一路攻击辽东,第二路攻击甘肃,第三路攻击宣府,最后一路由也先自己统领,攻击大同。

为什么也先的主力能直接攻击大同呢?原因很简单:因为他占据了河套地区。河套地区是怎么成为蒙古人的地盘的呢?当年明月告诉我们:

河套地区,即今天的宁夏及内蒙古贺兰山一带,原本是属于明朝所有的,但这片地方就在蒙古部落家门口,蒙古邻居们时不时来串个门,“拿”点东西走,政府开始还管管,慢慢地也力不从心了。久而久之,这片地方就成为了蒙古的势力范围。

事实是和明月说的一样吗?我们来看一点史料:洪武四年,设立东胜卫,位置是在今内蒙古托克托县,五年放弃,二十五年(一说二十六年)复设,永乐元年东胜卫迁到河北(同时把周围的所有人民迁移到凤阳安置),虽然学术界对东胜卫的设立时间和地点看法不同,但是不迟于永乐年间明朝就经主动放弃处于河套的东胜卫是没有疑问的。

同时,由于永乐造反借用了原属宁王的蒙古护卫,后来为了酬谢他们,同时也因为撤销各王爷的军队,大宁卫迁到河北保定,将原来的大宁卫的地盘作为酬谢给了朵颜三卫蒙古人。

地图链接请

链接出处

感谢王树提供!

我们可以来看一下地图,原来朱元璋设立的在北部的防卫线是大宁卫-开平卫-东胜卫这一线。大宁和东胜都没有了以后,开平(位于今内蒙多伦)独木难支,终在宣德五年(1430)内迁。从此,明朝基本疆域彻底退到长城一线(不包括辽东)。而德胜门离居庸关有多远,俺想地球人都知道。河套地区是中原朝代必争之地,没有了河套北方游牧骑兵就可长驱直入。这点从秦始皇开始,每一个中原王朝都明白。

因此,有人认为放弃东胜卫是永乐的一大失策,也有人认为是当时气候转寒,东胜卫附近屯田难以为继,需要从内地运粮,耗资巨大,所以放弃。不过,虽然永乐收缩了防线,但是同时他把首都迁到了北京。所谓的天子守国门,属于不同时期战略思想的不同展现。但是,是不是也同时可以说明朝的军事战略已经从“全面进攻”改为“重点防守”了呢?

我想在永乐看来他的布置也是万无一失的:有北京这样坚固的城池,并且集中了全国的精锐兵力,离长城只有几十里路,进可攻,退可守,实在没有失败的道理。

可是无论多么好的方案,都有如何执行的问题。永乐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会有不懂军事的人胡乱指挥,不带干粮就敢出远门去打仗,全部精锐一朝丧尽。所以说,生活总是比任何小说都精彩。那些喜欢穿越并孜孜不倦地讨论改变某件事情对历史带来改变的同志们,您们忘记了一件事情:事物的发展,不是总按照剧本来的,任何您想不到的不靠谱的事情永远都会发生,因此讨论穿越完全没意义。

刚才扯远了,现在扯回来。从以上史料可以看出,河套地区在永乐年间就已经事实上主动被明朝放弃了。因此大同宣化一线长城变成为前线,这才有土木堡之败。相比起汉灭匈奴和唐灭突厥,明朝在这点上逊色太多了。在号称最强盛的时候都不能占有河套这一战略要点,以后就更被动了。以统一朝代的标准,从军事能力上衡量,只能勉强排在实在太差的宋之前了。这是无论多么情绪化的文笔都不能改变的一个事实。所以俺还是那句话-很多时候,看历史别光顾着当浮一大白,要问一个“为什么”。

关键词(Tags): #明朝那些事(嘉英)#明朝(嘉英)通宝推:wxmang的书童甲,万里风中虎,
家园 沙发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