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明朝那些事的那些事—正文 -- 花差花差农民
五、河套,谁丢失了河套?
关于土木堡之变和随后的于谦力挽狂澜,明月自然是不能放过这样大好的机会来展现人性历史的。不过俺这个人还是老规矩:喜欢问个为什么。为什么会有土木堡明军全军覆没的悲剧呢?
那么我们来看看当年明月的描写:
蒙古骑兵分为四路,从四个不同的方向对大明帝国分别发动了进攻。
其中第一路攻击辽东,第二路攻击甘肃,第三路攻击宣府,最后一路由也先自己统领,攻击大同。
为什么也先的主力能直接攻击大同呢?原因很简单:因为他占据了河套地区。河套地区是怎么成为蒙古人的地盘的呢?当年明月告诉我们:
事实是和明月说的一样吗?我们来看一点史料:洪武四年,设立东胜卫,位置是在今内蒙古托克托县,五年放弃,二十五年(一说二十六年)复设,永乐元年东胜卫迁到河北(同时把周围的所有人民迁移到凤阳安置),虽然学术界对东胜卫的设立时间和地点看法不同,但是不迟于永乐年间明朝就经主动放弃处于河套的东胜卫是没有疑问的。
同时,由于永乐造反借用了原属宁王的蒙古护卫,后来为了酬谢他们,同时也因为撤销各王爷的军队,大宁卫迁到河北保定,将原来的大宁卫的地盘作为酬谢给了朵颜三卫蒙古人。
地图链接请
感谢王树提供!
我们可以来看一下地图,原来朱元璋设立的在北部的防卫线是大宁卫-开平卫-东胜卫这一线。大宁和东胜都没有了以后,开平(位于今内蒙多伦)独木难支,终在宣德五年(1430)内迁。从此,明朝基本疆域彻底退到长城一线(不包括辽东)。而德胜门离居庸关有多远,俺想地球人都知道。河套地区是中原朝代必争之地,没有了河套北方游牧骑兵就可长驱直入。这点从秦始皇开始,每一个中原王朝都明白。
因此,有人认为放弃东胜卫是永乐的一大失策,也有人认为是当时气候转寒,东胜卫附近屯田难以为继,需要从内地运粮,耗资巨大,所以放弃。不过,虽然永乐收缩了防线,但是同时他把首都迁到了北京。所谓的天子守国门,属于不同时期战略思想的不同展现。但是,是不是也同时可以说明朝的军事战略已经从“全面进攻”改为“重点防守”了呢?
我想在永乐看来他的布置也是万无一失的:有北京这样坚固的城池,并且集中了全国的精锐兵力,离长城只有几十里路,进可攻,退可守,实在没有失败的道理。
可是无论多么好的方案,都有如何执行的问题。永乐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会有不懂军事的人胡乱指挥,不带干粮就敢出远门去打仗,全部精锐一朝丧尽。所以说,生活总是比任何小说都精彩。那些喜欢穿越并孜孜不倦地讨论改变某件事情对历史带来改变的同志们,您们忘记了一件事情:事物的发展,不是总按照剧本来的,任何您想不到的不靠谱的事情永远都会发生,因此讨论穿越完全没意义。
刚才扯远了,现在扯回来。从以上史料可以看出,河套地区在永乐年间就已经事实上主动被明朝放弃了。因此大同宣化一线长城变成为前线,这才有土木堡之败。相比起汉灭匈奴和唐灭突厥,明朝在这点上逊色太多了。在号称最强盛的时候都不能占有河套这一战略要点,以后就更被动了。以统一朝代的标准,从军事能力上衡量,只能勉强排在实在太差的宋之前了。这是无论多么情绪化的文笔都不能改变的一个事实。所以俺还是那句话-很多时候,看历史别光顾着当浮一大白,要问一个“为什么”。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请教花X农民:洪承畴为何兵败笔架山? 鳕鱼邪恶 字205 2010-03-01 11:04:50
🙂粮草被夺就反映了明军野战能力不足和兵力不足的双重困境 6 大秦猛士 字786 2010-03-02 22:55:34
🙂不会 2 花差花差农民 字236 2010-03-01 18:17:10
🙂五、河套,谁丢失了河套?
🙂多谢解惑 驿寄梅花 字0 2010-03-04 03:09:13
🙂气候因素也是有的。 万里风中虎 字0 2010-03-02 07:59:10
🙂一点疑问 1 王树 字326 2010-03-02 06:09:44
🙂大宁-开平-东胜卫 河套地图 8 王树 字439 2010-03-01 20:3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