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熊话中西医之一——人工智能与指数爆炸 -- 花大熊

共:💬221 🌺399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5
下页 末页
家园 好,我宝推~~
家园 多谢多谢
家园 你不觉的自己在钻牛角尖吗:))

青霉素还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15%的作用。千禧年已经是0了。与之对比,黄连素分离出来没多少年,肠道细菌的耐药已经让常用剂量达到4片。而稀里糊涂的古人,用了2000年的黄连,也没有抗药性的产生。

支持中医的人经常说这些似乎有理的东西,却不想想,青霉素等抗生素治疗的病都是中医束手无册的病!

没青霉素等抗生素之前,不管中医还是活佛,不管你有多强的认知力,方法论,不管你怎么能口生莲花,得了梅毒,肺结核就是绝症(和现在的癌症一样待遇)

黄连再牛连用两周以上也会耐药的。

没有节点的地方,或者节点失效的地方,现代医学,就会退守到概率论的乌龟壳下。

现代医学会告诉大家,这个现在没有好药,大家努力吧,所以市场大的药优先的到投资而得到更大回报,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开发一个新药花20-30亿美元仍然很多医药公司在投入。因为前景,钱景都非常非常诱人。如果是躲在乌龟壳下面就不会有器官移植,靶向药物和基因治疗了。

真正躲在乌龟壳下面的是说先辈很牛,可惜我门看不懂。

另外,器官移植是中外医生古往今来的梦想,只是不进步不努力光说咕噜话是没结果的。

家园 高手啊

竟然归纳为“节点控制”,这个无比精准的总结啊。

家园 算个小账

抗生素类新药平均5亿的研制费用,二十年左右的商业寿命,统计下市场上有多少抗生素。应该不难知道人类投入的成本和获得的快感间的比例。

如同石油消费一样,人类医学上的种种作为,放在时间和自然的长河里,是好是坏,福兮祸兮。见仁见智而已。

拈花望月,采药山中。我眼里人类不是世界的主宰,而只是过客。

你我本来出发点不同,很多事情多说亦是无益。

估计大家都不会拦住想排队去做器官移植的人,只是那是河里芸芸众生能选择的么?

祝在俺的楼里翻跟头愉快

家园 谬赞了

俺只是借用了一些名词而已,也没有考察它们原本的含义。错了莫客气,直接一板砖啊。

写完就觉得,俺那个与非门的比喻好像不恰当

家园 我倒是觉得这种类比更精确

比专门的专业名词好太多了。

其实我们被各种专业名词糊弄得太头晕目眩了,眼光放宽点反而会发现别的体系的名词可能更适合此领域,但反而不适合那个别的体系,比如与非们就弄傻了绝大部分搞it的。

恩,或许古人真的也发现这点,所以大量使用类比法。

家园 我再精简一下:说咕噜话唱高调谈哲学说宇宙

是不能治病的。

不管中医还是活佛,不管你有多强的认知力,全局观结点论,不管你怎么能口生莲花,得了梅毒,肺结核不用抗生素就很可能要消逝在时间的长河里的。

没有现代医药,1940年前的平均寿命都是40岁左右。拈花望月,采药山中的道士活佛也一样短命。

过客又如何,难道就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BTW,青霉素现在还是很多地方,国家的一线用药,而且在20-30年内也可能如此。

另外,我认为以你对中医的热情和自习能力,如果你花点时间学学中医,3-5年你就能有成就了。

家园 这个例子有点偏了.

乱世生命如草芥,貌似鸦片战争后至1940年前中国是个多灾多难的时刻.

没有现代医药,1940年前的平均寿命都是40岁左右

如果能找到所谓"康乾盛世"的人均寿命就比较有说服力了.

家园 不用找数据

自己家里看看老人以及老人的父母辈小孩夭折,病死的比例。我爷爷辈以及前面几辈小孩未成年病死的比例基本在20%-30%左右。俺家算中产以上的,世交就有名医(当然是中医)。自己再想想,你自己和家里人如果没有现代医药(包括抗生素),会死几次。我觉得我自己可能已经多次死于外伤感染、急性腹泻肠胃炎之类。

现代医药进入中国前,中国人口最多也就1-2亿。但是在上个世纪,尽管战乱频仍,仍然不断突破新高。这个如果不说明问题,我不知道什么能说明问题。

家园 似乎再写下去要开始传教了

哈哈,也许误会了。但如果真要绕到信xxx得永生那步,还请大师早点指条明路,我等芸芸众生也好早日脱离苦海。

家园 你一说我还真觉得有那么回事了

罪过罪过。

现代医学的节点印象主要来自对上市药品的感受。

可能是对节点寻找的困难,导致了对复杂系统的过度期望,不由自主的把那里想成个乌托邦了。

多谢指正

家园 善哉善哉

居士愿意普渡梅毒众生,把西班牙人从美洲带来的冤孽消弭。实乃天下幸事。捎带手把那个获得性免疫啥的综合症的一并超度了,更是慈悲。

不仅青霉素,磺胺还是国朝的常用药,自是有理的。

不过黄连的抗药性俺倒是真不知道,愿闻其详!

家园 寿命的问题

其实在那些党史,大跃进,解放后的成就方面的帖子里早有论述。单纯归结于某一个因素是不妥当的。

我写这个系列的目的不是打算说现代医学的没落和无趣。俺还是被产钳夹过的,那可是老祖宗没有的东西。只是想提醒大家,现代医学的优势和劣势分别在那里。中医的优劣又在哪里。不同的学科是可以互相借鉴的,寻找好各自的边界和可以融和的地方。而不是互相攻击。

前面写西医写的多了点,最近河里好像大家又开始斗嘴,不免有些戾气。无奈。希望以后整理的时候能完善些。

家园 "康乾盛世"的人均寿命35岁左右

乾隆帝一辈子共生了27个儿女,其中儿子17个,女儿10个,看下他们的寿命吧:

  皇子寿命:

  长子 永璜 (1728-1750) 23岁亡

  次子 永琏 (1730-1738) 9 岁亡

  三子 永璋 (1735-1760) 26岁亡

  四子 永珹 (1739-1777) 39岁亡

  五子 永琪 (1741-1766) 26岁亡

  六子 永瑢 (1743-1790) 48岁亡

  七子 永琮 (1746-1747) 2 岁亡

  八子 永璇 (1746-1832) 87岁亡

  九子未命名(1748-1749) 2 岁亡

  十子未命名(1751-1753) 3 岁亡

  十一子 永瑆 (1752-1823) 72岁亡

  十二子 永璂 (1752-1776) 25岁亡

  十三子 永璟 (1755-1757) 3 岁亡

  十四子 永璐 (1757-1760) 4 岁亡

  十五子 永琰 (1760-1820) 61岁亡

  十六子未命名(1762-1765) 4 岁亡

  十七子 永璘 (1766-1820) 55岁亡

  公主寿命::

  长女 (1728-1729) 2 岁亡

  二女 (1731-1731) 即亡

  三女 固伦和敬(1731-1792) 62岁亡

  四女 和硕和嘉(1745-1767) 23岁亡

  五女 (1753-1755) 3 岁亡

  六女 (1755-1758) 4 岁亡

  七女 固伦和静(1756-1775) 20岁亡

  八女 (1757-1767) 11岁亡

  九女 和硕和恪(1758-1780) 23岁亡

  十女 固伦和孝(1775-1823) 49岁亡

平均寿命25岁,还低于老百姓的平均水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