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各位: 最近呀,那个人口问题讨论得很热烈 -- 副将
大家有些什么看法?
讨论中。
而且只在部分地区(低出生率大城市如北京、上海)。
老总都不知道,只好传小道消息了。
据报道,我国(特指中国大陆,不包括港,澳,台)人口到2040年左右,会达到15亿左右,其中65岁以上的老人会有4.5亿....(请大家先确认一下,我说的对吗?)
我的问题是:假设那时我国平均寿命为75岁,又假设4.5亿老人的年龄(从65岁到75岁)完全是均匀分布的,即:65岁4500万,66岁4500万,67岁4500万,.....75岁4500万...
因为假设那时我国平均寿命为75岁,(也即假设人一过75岁就会死,当然也假设人不到75岁不会死),那么,我就想:这个算法对头的话,到时,我国每年老人的死亡人数也就是4500万....每年死亡4500万啊!!
10就是4.5亿啊! 这样,我国2050年以后的日子会好过一点(人口会降到12亿左右),但这是在坚持计划生育的前提下才做得到!如果放开计划生育....我不敢想下去了....
请大家讨论一下....
to assume that life span will be only 75 by 2040. If my memory serves me right, I think right now the number should be 78; and by 2040, likely it is going to reach 85. In that case, your estimation of death doll per year will be halved to around 23 million, which isn't out of the range at all.
其实这个世界上并非只有中国才承受着人口压力,但却只有中国实行了严厉的计划生育政策。东边的日本,国土面积只有我国的1/25,人口却有1亿多,压力比我们大吧?但他们不但不实行计划生育还在积极地鼓励生育来减缓人口老年化的生育。南边的印度,国土面积297万平方公里不到我国的1/3,人口有10.5亿,是我国的5/6,人口压力是我国的2.5倍多,却照样不实行计划生育政策。请问这两个国家都跨了吗?
引导人民按计划生育是一件不可不慎的事情,比经济、战争更该慎重。因为经济政策、战争决策都是立杆见影,很快就知道结果了。但人口政策他最大的影响不是现在,而是若干年以后甚至是几十年以后才知道结果。什么样的家庭结构才是最稳定的社会单元呢?一个国家的人口是逐渐增多好还是逐渐减少好还是保持稳定好?一个国家人口的年龄结构最优是如何?这些咱们国家的决策者有没有考虑清楚?有没有去深入地调查研究?一失足成千古恨,谁敢担保如今的人口政策对以后的影响是好的?其中最为甚者是“独生子女政策”,我给大家演示一下独生子女家庭的好处!
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中国就实行了独生子女政策。先是城市居民,然后是第一胎是男孩的农村夫妇。现在除了西藏以外的所有省区均是实行严厉的独生子女政策,除非是第一胎生育了女孩的农民夫妇。若夫妇中有一方是居民户口的也只能生一个,也就是说有超过2/3的中国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其余的也只能是生育一个女孩和一个男孩。这样的结果是怎么样的家庭结构呢?
我们假设从80年开始, 按中国人的寿命为75岁计算,到2005年一个正常的生育两个孩子的家庭结构是呈立柱形状,结构非常稳固,考虑祖父母辈因年纪大而去世,其结构会呈金字塔形:
双方祖父母:2人(约75岁) A A 祖父母(0-1人) A
双方父母:2人(约50岁) A A 父母(2人) A A
夫妻:2人(25岁) A A 夫妻(2人) A A
孩子:2人(0-1岁) A A 孩子(2人) A A
若是一对是独生子女年的轻人25岁结婚生孩子,也就是2005年那他们的家庭结构如下:呈倒金字塔形
双方祖父母:2人(祖父母辈总共应为8人假设有一半不需要 A A
他们赡养,剩下的4个当中只有一半活到75岁以后)
双方父母:4人(均为50岁) A A A A
夫妻:2人(约25岁) A A
孩子:1人(0-1周岁) A
这个家庭中两个75岁以上的老人肯定是需要人照顾的,起码要一个劳动力去照顾他们;那个不到一周岁的小孩也是需要人照顾的,起码也要一个劳动力。那这个家庭就剩下4个劳动力可以从事生产性的工作,4个人工作,9个人吃饭,这个家庭稳妥吗?若到了2015年,其家庭结构如下:呈倒金字塔形
双方祖父母:0-1人(另一个或两个在85岁之前也去世了) A
双方父母:4人(均为60岁,退休) A A A A
夫妻:2人(约35岁) A A
孩子:1人(约10岁) A
到那时侯,就是两个劳动力得养活7-8个人!全国2/3的家庭是这样的结构,这样的倒三角形社会能不倒吗?那4、5个60岁以上的老人和那个10岁左右的小孩偶尔有一两个生病或不适,又得花一个或两个劳动力去照顾。请问,这个国家还有多少人可以安心从事生产?
这样的独生子女政策,这样的家庭结构会给我们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呢?
我想新问题不可以用老办法解决。生儿养老是中国一贯的办法,其结果有目共睹,地球能够再承担多少个15亿?
中国要撑得住这金字塔似的结构,第一,一胎制在将来需要放宽,以保证有充足的劳动力;第二,福利制度需要改变,养儿防老这一套我相信在新一代中会逐渐淡漠,在先进国家中普遍已经是不可祈求的了。
如果日本在鼓励生育是因为它的人口在负增长,印度就是十分不负责任了,在同印度同事谈起时他们对中国的作法是十分认同的,印度人如果以此自豪的话我们也只能说:咱们走着瞧。
即使计划生育最严厉的时候,假如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女,也可以生二胎的。所以,1:2:4的家庭结构不会由于政策因素而出现。要出现的话,是出于人们的自由选择。现在城市里的年轻一代晚婚很普遍 ,对生育更是不感兴趣。所以,出现的说不定是更夸张的结构,0:2:4 呵呵
即使1:2:4的家庭结构成真(这只会出现在富裕地区,因为农村地区计划生育根本没有严格执行),我也不觉得有多难过。老人的生活成本很低的,也已经有了住房,一般的退休工资就很够花了(就算没有,现在富裕地区的社会保障已经很好了,这是最近几年的新变化),自己就能维持。即使需要下一代补贴,也花不了多少钱。年轻一代的压力主要在他们自己的住房上。房价高启是为什么呢?还是人口多造成的啊。
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看,年轻人口剧减确实不好。不过,在我国人口绝对不是一半一半的在减下去。我国的计划生育执行得很不彻底的。广大农村地区多胎是普遍现象。随便找个打工者问问就知道,谁家没有兄弟姐妹。所以,当城市生育率低落的时候,可以得到农村的补充。
这是北大物理系的学生的王彦做的。我看了一下她的论文 (http://dean.pku.edu.cn/bksky/1999jzlwj/25.doc),感觉王mm的模型做的还是挺合理的。而且,一定程度上经受了实践检验。她用82年的人口分布推算了90年的人口分布,与90年的实测值相比,误差不大。
然后她用同样的模型预测了2015年的人口分布,假设农村的生育率不变(保持松散的计划生育)。对于城市,因为独生子女的问题,她做了两种假设,一是所有城市家庭严格只生一胎(包括独生子女父母),二是假设所有城市独生子女父母都生二胎(这是现行政策所允许)。现在来看她的结论。
兰虚线是82年实测数据,绿线是98年估算数据(应该基本相当于实测,原因我不解释了),兰线和红线都是2015年的分布,区别在于假设独生子女父母是否生二胎。实际的分布应该在兰线和红线之间,但我认为应该更接近于兰线,因为根据我朋友圈子的情况看,独生子女这一代对生二胎是没有兴趣的。
让我们对比一下楼下那个贴子的说法。那个贴子说,到了2015年,家庭结构呈倒金字塔形:
双方祖父母:0-1人(另一个或两个在85岁之前也去世了) A
双方父母:4人(均为60岁,退休) A A A A
夫妻:2人(约35岁) A A
孩子:1人(约10岁) A
但是,根据这个模型的预测,人口的分布应该是这样的
85岁 0.4
60岁 1.7
35岁 2
10岁 1.5
(我对曲线做了点平滑化处理再读图,以反映总趋势)
是不是没那么可怕?相比82年,老龄化的压力是大了,不过看看82年的曲线,好像那时候抚养孩子的压力还要大啊。2015年的老人是知青一代,应该不会比82年的小皇帝一代难养。
楼下那个贴子,只是假设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下的理想情况。实际情况远非那样。所以计划生育造成的社会问题应该没那么大。
我想国内应该有不少人搞这工作吧!
小筑什么时候给综述一下,给我扫扫盲。
也有天生的免疫力。
看来生育高峰是50第一波,70年第二波。对生育影响最显著的并非计划生育,急速下降的阶段即有开国初年,也有文革。
但就出生率而言(左边),一胎制的成果不知如何?似乎98年与82年没有多大区别,2015年如果二胎也与98年没多大区别嘛,倒是2015年一胎明显的少了300多万。
我怎么得出的结论是计划生育毫无必要呢?这是一个挺让人灰心的结论。
另外,2015年的城乡结构大概会有挺大变化了吧,农民进了城不知生育率是否会降下来?
www.XINHUANET.com 2004年10月24日 10:25:54
中国人口面临三大高峰五大难题
自中国实施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政策,普遍推行计划生育以来,巨大成就有目共睹。但由于“高增长量”与“低增长率”并存,今后20年,中国每年净增人口仍保持在1000万左右。昨天在上海举行的人口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国际研讨会上,国家人口计生委主任张维庆坦言,中国人口面临三大高峰、五大难题,且由过去以数量
问题为主向数量、质量、结构问题相交织转变,解决中国人口问题更具复杂性和挑战性。
本世纪,我国将迎来劳动年龄人口、老龄人口、总人口三大高峰。2020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将达到9.4亿,占总人口65%左右,给就业带来巨大压力。同时,老龄人口比重从现在7%增加到11.8%,对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出严峻挑战。本世纪30年代中期,我国人口总量将达到峰值14.6亿。
在人口问题现状中,五大难点相互叠加――
人口总体素质不高。我国人均受教育年限为7.85年,相当于美国100年前水平,25―64岁人口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比例仅为4.63%,不到1999年欧盟的1/4。
流动人口规模庞大。2000年我国由乡村流入城镇1.1亿人。2020年前,人口城市化速度将每年增快1%,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巨大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压力。
出生性别比持续攀升。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出生人口男女比例为117∶100,少数省份高达130∶100,出生性别比失调将造成新的社会问题。
艾滋病呈蔓延之势。2003年,中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约84万,正处于艾滋病由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大面积扩散临界点。如不及时采取措施,2010年全国感染者人数将达1000万。
贫困人口脱贫难度增大。我国现有3000万贫困人口,由于生存条件差、生态环境恶劣,脱贫任务艰巨,再加上因病、灾返贫人口,贫困人口总数有回升之势。
张维庆指出,为破解人口与可持续发展难题,政府已组织300多名专家学者,开展中国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坚持实施以稳定低生育水平为核心的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行动,以优先开发人力资源为重点的可持续发展行动,以满足人们基本需求为目标的社会公平行动。(记者 彭德倩 诸巍)
计画生育并不等于一胎化,计画还是必要的.一般其它国家的做法很简单,就是二胎,父母两个生两个子女,最好一男一女.多出来的视国家政策,鼓励生育的就有补助,抑制生育的就减少补助.其它的由人民自行决定,政府把握规则就行.这种方式最为简单,因为主轴是维持.
其实,我一直在想的问题是中国的人口到底是资产还是负债?每次在想人口问题时,脑中都会浮出这个念头.中国的庞大人口是一个特色,但是特色本身没有对错,端看如何应用.由于现在看到有很多的资源没有妥善运用,所以也说不清中国到底足不足以养活十几亿人.
张先生的五大难点中,人力素质是教育问题,这要扯到教育产业化的作法和程度.艾滋病是卫生问题,要扯到医疗产业化的作法和程度,而且中国的疾病预防在非典期间就看出了很多的潜在问题.人口流动是基础建设问题,也就是属于城市与交通的计画与建设.贫户问题是区域经济发展问题,其实显而易见的现象是贫户的区域特性,也就是区域所得的差异.这四个都是目前已经面临到,而且都是政府应该要做的事情,即使人口持平或是负成长也一样要做.也就是说,计画生育是属于国家长期政策,起码要二十年才看得出成败,用这些理由来支持一胎化政策实在很难令人认同.或者说,这四点都是存在的现象,只不过这些都是现在就必须要做的,不论有没有计画生育都一样要做.而且这些现象也都不是现在才发生的事.解决问题的主要对策也不应该是生育政策,而是国家经济建设政策.
挑出这四项,加上三高中的劳动人口高峰,是因为这些问题都应该透过别的方式解决.三高中的高龄人口和五难中的男女比例才算得上是人口结构问题,而人口总数高峰只是个现象,说不上好或坏.特别有趣的是三高中的劳动人口高峰,中国拿来做负面评价,表示政府对人口抱持的态度是负面的,是Inferior Goods.而不是与land和capital并称三大生产要素的labor.这个矛盾,或许只有生在中国的人看不出来.现实上不是为了"今年有五百万劳动力加入生产行列"而高兴,而是"今年又将发生下岗无业高峰"而头痛.和高呼中国经济发展做对比,怎么看怎么不对头.
简单的说,我看到的是经济发展有待加强,而不是砍死一半的人民后,人均所得就会加倍中国就会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