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文摘】下一阶段货币政策的走向观察 -- wqnsihs
今天有两篇值得重视的报道:
信贷强刹车
1月贷款暴增1.6万亿 或全年都不加息?
基本使今后8个月的货币政策明朗化。
2、目前已经动用了准备金工具和窗口指导,信贷控制重点已经主要依靠行政手段,所以上半年加息的可能性不大。即便加息也在年中以后,而且可能仅仅一次。因为控制信贷行政手段足够。公开市场操作将加大回笼资金的力度,信贷窗口指导将侧重优化信贷结构和合理安排信贷节奏。
3、今年银行可能在上半年即用完全年信贷额度(7.5万亿),将倒逼监管部门放松信贷限额,央行可能将于于四季度停止紧缩货币政策。这是银行在和和监管部门博弈。原因是去年固定资产投资对信贷已经形成巨大的惯性需求,马上停止将导致烂尾工程和银行坏账激增,以及可能的经济回升减速和资产价格回落。
4、1月份的真实信贷需求并没有表现的这么旺盛。1月份的信贷其实是银行抢时间、为后来的经营留足空间,去年底累积项目和表外贷款转回表内三方面因素推涨。
5、在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期间,央行连续两周调升了一年期央票发行利率,但在上周的公开市场操作中央行即停止了对一年期央票和三个月期央票发行利率的拉升。从历史经验看,一般是在央票发行利率超过可比存款利率时加息。现在央票发行利率持稳,表明加息步伐放缓,最早的加息时点可能也要到下半年美国加息后。
6、行政手段威力显现。从1月19日到28日,银行业十天回收3500亿元贷款。
7、博弈加剧。1月26日,重庆宣布了实施信贷增量奖,对所有在该市银行机构为当地工业企业提供的流动资金贷款和项目贷款,按其在一季度内对工业企业的贷款投放量的万分之三进行奖励;对人行该市中心支行、银监分局等按各家银行机构奖金的平均额度进行奖励。这是目前地方政府与银行及当地监管部门形成利益链的典型。
8、银行拒绝在房贷上执行紧缩政策。因为如果某家行提高按揭贷款利率的话,客户会被别的银行抢走。而房贷按揭仍然是中小银行利润来源大头。目前中信银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发放、审批都没有暂停,首套房还是保持七折优惠利率。
9、在票据贴现市场,已呈现卖方多、利率高的现象。主要是大行在收紧信贷,卖出票据以腾挪贷款规模,满足行政命令要求。
10、央行要求新开工项目的贷款坚决停止发放贷款,而去年和前年国家重点支持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要全力保证其续建。小企业贷款、涉农贷款,以及个人贷款,继续支持。在1月的经济金融形势通报会上,银监会也用“有保有控”代替了前期“有保有压”的提法。
以上信息说明今年的资金供应不会过度紧张,说明决策层对出现真实通胀的强度和概率调低了预期。一切还是以保经济增长为主。所以今年的房地产和股市都不会因为资金不足而出现巨大的波动。
外储余额。
统计月度 指标值(亿美元) 增加额
2009-12 23991.52 103.64
2009-11 23887.88 605.16
2009-10 23282.72 556.77
2009-09 22725.95 617.68
2009-08 22108.27 362.09
2009-07 21746.18 430.12
2009-06 21316.06 421.15
(上年同期)
2008-12 19460.30 613.13
(金融危机)
2008-11 18847.17 50.30
2008-10 18796.88 -258.97
2008-09 19055.85 214.32
在蒙代尔模型下,外资流动对国内流动性的影响,在本版上和几位朋友有一些收获颇丰的讨论。去年12月外储余额增加值的突然下降值得关注,特别是接下来1、2月的数据。
同时市场表现显示,股市和楼市中有大量热钱在撤退。可能是以前进入中国的热钱感到中国经济的风险在增大,开始观望。
2009年底,外储余额为23992亿美元,同比增长23.28%。2009年全年国家外汇储备共增加4531亿美元,其中第四季度新增1266亿美元。而外贸顺差和FDI分别为1960.7亿美元和900.3亿美元。这样一来,全年疑似“热钱”的资金为1670亿美元,其中有些可能是想长期投资中国房地产和股市的资金,不能算热钱。
但是要准确计算短期国际资本的流入或流出规模,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特别是对我们走这种实施资本管制的国家。因为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就是要规避资本项目管制,这些资本流动数据自然不会体现到官方统计的数据中。而且热钱的流入非常难以监督。
热钱流入原因很简单:人民币有可能升值和加上加息的可能性(美欧日的经济还没有完全回升,可以预期他们的货币政策依然会很宽松)。我个人认为还是要看美联储的下一步行动,如果真的开始紧缩银根,并启动加息程序,我们的问题就大了,不可避免的加息和升值手段都是会采用的。
对中国这样的有巨大的外汇储备的国家,短期资本流入流出并不会产生什么影响
对中国有影响的恰好是那些长期性海外投机资本,这些长期投机资本操纵中国的股市和房市,一方面操纵权重股暴跌,引发全国股市暴跌,导致股民逃离最终他们低价购入中国公司股票,越来越接近于控股的目标----东欧很多国家的民族经济的70%以上被外资掌控,外资就利用了类似的手段
当年导致日本泡沫经济的海外资金也是长期投机资金,因为那些资金的拥有者们很清楚日元一定会迅速的升值,所以在85年的广场协议以后,海外资金即大幅涌入日本,这些资金到了90年前后才撤出,因此也是长期投机资金,这样的长期投机资金与美英主导的银行的巴塞尔协议一起,共同推动了日本的经济泡沫
所以,我认为现在的监管部门的监管对象应该以长期投机资本为主,其实监管热钱的流入并不难----严厉的惩罚
比方说对协助热钱流入的出口企业进行动辄上千万元的罚款,对地下钱庄克扣以上千万元的罚款等等,形成一个威慑效应----现在的监管者好像都是书生出身的,所以胆子很小,开罚单都是以万元为单位的,甚至是不罚一分钱的罚金(只限制某人进入股市)
我看到的是很多人都在为房贷不能发放而头疼。
控制指标用完了,为了平衡风险,合理配置信贷资产与存款结构一致,目前暂停发放房贷,待资产配置调整完后,再说。(另外某股份制银行总行的信贷部门负责人最近问过我有没有大项目需要贷款,20亿之内都可以,目的也是调整资产结构,以便与负债结构平衡)
现在的管理层思路太混乱了。
这样搞,只会引起经济更大的波动。
因为去年CPI基数低,所以今年会有一段时间比较高的CPI。但是不认为会大幅度加息。最主要是这是物价的恢复性上涨。
换句话说今年可能会负利率
从资金面来说,今年资金供给还是充裕的。但是流动速度应该是降低的,现在经济形势简而言之就是不明朗。企业也是处于谨慎观望状态。一般人里面10个里面有7个都在存银行,剩下3个在股市里扑腾,很快也会回到银行去存钱。
从国际环境来看,还只是到退出非常手段观望私人投资和消费是否能跟上的阶段。现在收紧银根恐怕会让复苏夭折,反过来说,适度的通胀有利于刺激消费和投资。所以不认为今年会有很大的动作。
这种给商业银行的指标是每年一调?还是按月度调整?若房地产政策严控,对投机行为是极大的抑制,他们是通过银行贷款来炒作房产的,水一收,大部分都要歇菜,房价自然不疯涨。09年,很多地方政府靠疯狂卖地渡过经济难关,10年呢?中央政府打算怎样去解决这个问题?
两个观点:并在一个贴里发了
一。中小商业银行的不提高利率继续7折的做法,在加息之后是有很大问题的。
高利率的7折,
贷款利率7.74%的七折,5.418%,到时候长期存款利率五年 5.85%(2008年1月份贷款利率7.74%,五年期存款利率5.85),银行是要亏损的,这种情况美国80年代的时候也是存在过,当时长期贷款利率低于长期存款的利率(美国10年期的国债利率),大量银行技术性破产。当然最后美联储技术性处理后挺过来了。
二。现在的情况可以参照08年紧缩的情况:
2008计划新增贷款不超过3.63万亿,
每年年初新增贷款都是比较高的,实际情况2008年一月新增贷款8036亿,创了新高,但是不妨碍2008年紧缩政策的实施。
实际情况1-10月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增加3.7万亿元,之后由于次债危机出台4万亿的计划,导致后两个月的贷款开始宽松。
由此类推今年的7.5万亿还是比较靠铺的。紧缩还会继续。
忙总,在这一点上我的看法与你稍有不同。你上面两个消息中的第二个我怀疑是忽悠的成分居多。
我还是觉得今年cpi的压力会很大。
下面是我之前的一个贴子:大家看看吧
加息前景 [ zhuhit ] 于:2010-01-28 05:16:43
1月份提高准备金率,同时适度宽松不变。zf的做法很矛盾啊。
影帝的想法:多放水,多放水。可是快满了,快要溢出来了(cpi上来了)
下面的数据是2008年到2009年环比cpi数据。
2008-11 -0.8
2008-12 -0.2
2009-01 0.9
2009-02 0
2009-03 -0.3
2009-04 -0.2
2009-05 -0.3
2009-06 -0.5
2009-07 0
2009-08 0.5
2009-09 0.4
2009-10 0.1
2009-11 0.3
2009-12 1.3 同比1.9
这是上年各月的cpi环比数据,
即使以后各月cpi环比0增长,
cpi同比数据也将在2010年7月份到2.4%=1.9-0.9+0.3+0.2+0.3+0.5,
环比0增长可能不大吧?
去年下半年之后cpi环比就已经是正值了,上个月环比涨了1.3%。
2009年下半年环比平均(0.5+0.4+0.1+0.3)/4=0.325%(剔除了2009年12月1.3%的数据)
7月份的时候到同比4%(以后每月环比0.2%)央行努力控制一下也许行,
5%(以后每月环比0.4%)照着2009年下半年的平均速度继续,
6%(以后每月环比0.5%)不是天方夜谭吧,
7%?,8%?照着2009年下半年的加速度继续。
这次加息可能会像上次减息一样很快很急
计划经济时代就流传下来的所谓“规模”
平常是按季度,现在是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