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讨论】两个重要消息 -- wqnsihs

共:💬476 🌺1436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2
下页 末页
家园 应该按20倍抛售

以5%撬动95%。

家园 说说我的一点浅见

我觉得,这个问题眼下无解。

现在很多忽悠,特别是现在到处闹腾的所谓“创新”产品。实际上,即使在实验室成功了,离量产还远着呢,个中还有无数细节需要处理,在某一处出问题,就可能导致整个项目完全失败。而麻烦在于,因为没有先例,人们甚至连哪些细节“需要”处理都不知道。这是一个层面上的问题。当知道某个细节必须要处理的时候,那么应该如何处理?这是第二个层面上的问题;即使当所有分立的子系统问题都解决了,系统集成时,能不能成功还是一个未知数,这是系统集成层面上的问题。以上三个层面的问题,每一步都充满风险,需要不停的实验、试错、总结,甚至要推倒重来。即使花了时间成本、人力成本和经济成本,也没人敢打包票一定成功。

站在国内的科研人员的角度来说,也没几个人愿意把赌注都压在没多大把握的风险项目上。按现在的评价标准,科研人员几年没出SCI,恐怕立刻就面临饭碗问题,如果风险项目再失败,就差不多要被开出学术界了。就风险项目成败的概率而言,大部分风险项目最后是失败的。即使风险项目攻关成功,也不见得能有多大收益。产品出来了,后面还涉及到市场开发问题、企业运营问题等等。幸运儿毕竟是少数。如此之风险大,收益低的事,能吸引到很多人干才是怪事,如果再要求人家立军令状打包票,就更不可能了,人又不是傻子。

而反过来,如果科研人员主要精力不放在风险项目上,而放在做模型、做演示实验上,完全可以多发SCI,这对合格的科研人员来说不困难,是完全可以把握的,未来的收益基本上也是可预期的,至少饭碗不丢。如果能长时间持续发所谓高档次文章,在学术界的江湖地位就可以确立了,风险小,收益大。

当然,如果能“骗”到企业的钱,也就是在不影响自己纵向项目的前提下,横向项目当然多多益善。但是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科研资源既然倾向于纵向项目,那在横向项目上的各方面的投入就受到限制,如果事情不成,在企业的看来就会有被骗的感觉。

行内更注重纵向项目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纵向项目容易过关。纵向项目只要能忽悠住外行的领导就行了,很容易。当然领导可能已经心知肚明这些忽悠的把戏,但他也不好拆穿,因为他也需要政绩。再说说不定他自己就是当初该项目经费的审批人,那就更不能拆穿了,总不能给自己治一个失察之罪吧?至于同行评价,也不靠谱。圈子就这么大,大家低头不见抬头见,说不定评审专家就有自己大学时下铺的哥们。今天你评审我,明天我就评审你,这事儿太常见,大家会互相拆台吗?只要项目面子上过得去,还真没听说过哪个项目评审不能通过的,就算和某个评审专家有点恩怨过节,问题也不大,因为该评审专家也不敢坏了规矩。不过呢,话说回来,纵向项目结题的时候一般也不完全是忽悠,还是有若干能拿得出手的东西,因为毕竟还是有不少干实事的人。像汉芯那样粗暴、明目张胆的,毕竟是个案,少之又少。当然,至于这些“能拿得出手的东西”,是否达到了他们所宣传的水平,那就。。。呵呵,今天的天气。。。。

科研最忌讳急于求成、贪心求快。人家西方数百年积累的东西,不是几年或十几年就可以赶上的。科研必须一步步积累、一步步改进,稳扎稳打,那才是自己的东西。积跬步而至千里,时机到了,量变到质变自然会发生。而现在国内急于求成、急功近利,这已成风气,早就不是秘密了。。。。这方面就不多说了,反正现在谁不宣称自己在某某方面世界领先云云,同行见面都不好意思打招呼,更没脸找领导要经费。

所以呢,也不必怪人家忽悠,怪人家把功夫都花在纸上文章上,游戏规则是现在这个样子,人家也只能这么做。

通宝推:迷途笨狼,游识猷,
家园 看着像碧桂园呢。

搞房地产时就是设计、施工、装修、监理、销售一条龙通吃

家园 你说得非常对。90年以前,中科院还允许做点基础工作

还不是急功近利。90年以后,除数学所、高能物理所和理论物理所全额拨款(实际经常连出差费都付不起)外,所有院所拨款只够基本工资(人均200元左右),其他全部费用要靠自己去争取:自然科学基金,部委项目,企业项目和省级地方委托就是生存的来源。当时我们是做基础工作的,也不得不到处找项目养活自己以及行政人员(行政人员与一线人员必须一样待遇),所以把人心一下就搞散了,忽悠出来了,欺骗出来了。我认为当时的国家领导人过于短视,过于象土财主,把研究工作当成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小买卖,结果是摧毁了许多重要的工作基础。这个影响将是长期而且很难消除的,整个60后,70后,80后都没有办法获得老一辈的那种工作环境。看看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对研究队伍的支持,我们只能叹息:土老财实用主义害死人。

家园 这个实用主义这么严重啊?

才知道

真是一个自虐的政策

家园 金融火山

银行现在就是赌国家政策不会让地方破产,毕竟都是政府。尽管肖钢很清楚地方融资平台的风险,但去年中行放贷款是最多的,其中地方融资平台所占比重不少。

不要说地方平台,即便是中央平台也有问题。比如,铁道、航天的大规模贷款能否归还,其实从经济上分析是不可靠的,但银行相信中央不会坐视不救,所以大家还是很愿意放钱给他们的。

如果地方融资平台关闭,地方的大量项目就会出问题,银行的贷款无从收回,去年的刺激计划就成了中央下套骗银行,不太可能出现。

家园 华为就算愿意,最后估计会被拖死

因为速度,各方面变化的节奏国企不知道能否跟上,除非像TD-SCDMA一样,政府控制市场节奏。但这样就别想出国混了。

其实我觉得可以考虑把军工技术支持国企、资金也可以支持一下,但是市场还是别控制了。

家园 可叹

这么多年我们发展下来我们自主的软件技术的确基本没有,

还培养了一群崇洋媚外的人。这个GOOG事件就一例。

家园 请教个问题

政府优先考虑的问题都是充分就业

同意这个观点,您说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是否主要是制造业?

但是,中国目前的众多低端产业在全球已经占有支配地位,这些产业的发展空间已经相当有限,不可能持续地吸收就业。而高端的制造业可能会吸收更少而不是更多的就业,在全球危机的背景下,西方的消费者很可能不再会向过去那样大手大脚地花钱,因此中国制造产品的需求也可能不会再像过去那样持续高速地增长,2009年中国出口两位数的下滑已经是一个明证了。可以说,中国的制造业自然还会越来越强大,特别是从低端走向高端,但从就业的意义上说,制造业大概越来越不足以吸收中国庞大的劳动力了。

一个办法是拉动内需,俺觉得内需不是不足,而是各种苛捐杂税把价格提高的太多,相比之下,您觉得减税是否可能?高层是否有人意识到财政收入太高对经济的发展并不是一件好事?

家园 民意如水,民动如烟

炒炒能维持几分钟的热度,然后呐?还不是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和自身利益没关系的事情,谁关心?

上海海事大学女研究生自杀之事如何?当时炒作不可谓不热,现在还有谁关心?

家园 如果大家都来炒,就能汇成一股潮流了

人不能轻易被人欺负,这不仅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这个世界的“正气”

家园 90年代,科学院差点开不下去了

90年代,科学院都差点开不下去了。不过当时到处缺钱,政府财政也不宽裕,不少地方的政府人员也不能保证开足工资,所以当时科学院实行这种政策也属无奈。只不过到现在居然还延续这种玩法,那就有点扯淡了,下面的人的回应就是用扯淡的成果来忽悠。各个都想摘桃子,哪有这么多便宜事?再有雄心壮志立足长远的人,也必须平衡好长远目标和近期的忽悠,毕竟要先保住课题组才能继续科研。不会忽悠的老实人已经玩不下去了。

家园 这种科研单位的头该判刑吧

是不是诈骗啊?

家园 我只能说现实社会离你的理想还远得很
家园 我们是一个各自为战的管理体系,除了财政部,所有部委

都希望减税以拉动内需,但是我们财政部很好的继承了解放以来的一贯老财主传统,只要进了财政部的菜篮子,谁也休想再抢出来,如果总经理想抢,立即给你好看:收支不平衡。前总经理上过一回当,现总经理就学乖了。不敢惹,连当年毛主席都要与薄一波商量着来办事情,大管家就是大管家。

至于低端制造业,前几天商务部有个说法(好像我贴过),今后几年基本保持每年微量增长的局面,到2020年占全球出口份额10%左右,大约2万亿美元。的确余地不大。

【文摘】补充一点信息 [ wxmang ] 于:2009-12-29 20:26:48

商务部初步确定到2015年,中国出口产品占世界的份额目标仅仅为10%。“十二五”的外贸目标不再单纯追求总量的扩大。

2009年中国产品在全球市场份额维持在9%左右,预计全年出口同比降幅将为16.5%左右,进口降幅为15%左右。因此要实现未来“十二五”的目标,5年之内,中国的出口产品市场份额仅仅才增加一个百分点。

原因是中国出口在国际的份额越大,遭遇的反倾销调查更多。比如到今年11月初,全球有19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出口产品发起101起贸易调查,涉案总额超过116亿美元,这是自2002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年度贸易调查首次突破一百余起的大关。

中国产品在美、欧、日的市场份额已经到16%-22%,下一步有增长空间的只是发展中的一些新兴国家。2009年能完成保市场、保份额的任务实属不易。2010年的对外贸易目标任务转为“保份额、调结构、促平衡”,这个要求并不低,原因是明年外贸形势会更复杂,任务会更艰巨。

中国对国内市场到底如何把握,成为新的问题。主要原因是,跨国公司目前的发展战略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调查发现跨国公司在华的战略定位,首先看重的是中国国内的市场潜力,其次是良好的基础设施,第三才是低廉的劳动成本等。48%的跨国企业预备大力开拓中国市场,其中46%的日韩企业、54%的美国企业、51%的欧盟企业尤其重视开拓中国市场。46.8%的企业准备提高在华的技术水平,42.5%的企业准备扩大在中国的制造业目标。预备将中国作为制造业基地来扩大国际市场目标的比例并不大,只有32%左右。

过去跨国公司将中国作为出口基地,是看中了中国的低成本优势,目前更多是把中国看成是全球最大的市场。

原文网址

至于就业问题怎么解决,实际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谁也没有把握。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