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讨论】两个重要消息 -- wqnsihs

共:💬476 🌺1436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2
下页 末页
  • 家园 【讨论】两个重要消息

    美联储政策声明:将关闭四种融资和信贷工具

    外链出处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近期召开 或整肃地方融资平台

    外链出处

    第一个新闻说明今后热钱进入中国市场的压力会减轻,我们通胀压力会有一点缓解。第二个新闻说明中央和地方的利益分配机制可能重新洗牌,导致通胀压力开始下降,部分地方面子项目和政绩项目将成为烂尾工程,钢材、水泥等建材需求会下降,相应能源需求会下降。也可能会波及到部分铁公基项目。

    背景常识:

    国家管理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

    (1)、GDP增长适度平衡

    按照人口预测,(于景元老师等的结果),到2020年前,由于人口自然增长和城市化进程,每年新增就业人口在1000万左右,按照目前产业结构,GDP每增加1%,可以解决100万人就业。所以在今后10年内,GDP增长速度都必须控制在9%左右(考虑部分自愿不就业或出国人员)。但是GDP也不是增长越快越好,超过12%,就会导致对资金、资源、劳动力的过度需求,导致生产要素供需平衡失调,产生严重通货膨胀,导致资产大幅贬值,产生银行坏账激增,整个国家经济安全稳定受到威胁。

    所以今后10年,GDP过高或过低(以9%为中间值),都必然会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降低或提高。这是对国家经济政策走向的基本判断。

    (2)、波动振幅平滑控制

    一个成熟的人的特点是喜怒不形于色,情绪起伏小。一个成熟的企业也是,不会大起大落。同样一个成熟稳定的政府,不会搞得整个国家象坐过山车一样。

    实际上我们从多年的实际政策中观察到,政府对异常状态的容忍度基本定在中间值±10%,超过这个幅度,调整政策必然会出炉。避免国家经济大起大落。

    具体到我们国家,基本上是失业率中间值在15%,可接受通胀率在8%,财政赤字在预算收入的20%,国际收支平衡在外汇储备的15%,GDP增长在9%。

    (3)、就业优先

    为了社会稳定和谐,为了证明执政权的合法性,今后很长一段时间,政府优先考虑的问题都是充分就业,也即每年要消化将近1000万新增就业人口的就业。这是非常不容易的工作。考虑到GDP增长过度的后遗症,解决就业就只能在1%GDP增长解决100万人就业这个前提下(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劳动密集型就业结构),也就意味着产业结构不能做太大的升级和调整,否则就业目标很难完成。所以今后10年,劳动密集型产业仍然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主要产业,必然会继续支持和发展。这是客观现实,任何产业升级的书生之见和意淫,甚至痛心疾首都无法改变这个现实。继续做血汗工厂是我们人口结构决定的,只有2020年以后,我们才完全具备升级的就业环境。

    (4)、国际收支平衡

    多年来我们的政策是就业优先,所以必须扶持劳动密集型产业,而这些产业的主要市场是国外,为了使他们不至于因为剧烈波动的汇率而大规模破产,不得不选择事实上的固定汇率制度(有管理的弹性汇率制度)。固定汇率制度实施的充分必要条件就是全面收购外汇(结汇制),这样央行不得不发行人民币收购外汇,但是又担心流动性过剩,所以又发行央票来冻结这些人民币。由于央票是要付利息的,而外汇资产由于管理能力和市场变化,多年来一直是亏损的,所以央行实际上一边在付利息,而收入是亏损的。入不敷出。

    所以央行是希望改变目前这种汇率制度的,因为这种制度导致了中国的货币政策失去独立性,不得不跟随美联储起舞。我们这里定义货币政策是否独立的标准是:货币政策的制定主要是依据本国经济情况(如预期产出水平和实际产出水平的缺口,预期通货膨胀率和实际通货膨胀率的缺口)还是受到外部因素(如国际收支、外国货币政策)的影响。我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保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的增长。这样适度的货币供应量是实现币值稳定的重要保证。 但在保持币值稳定、维持适度的货币供应量的政策实施过程中,固定汇率制使货币政策独立性难以完全维持。因为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国际收支和外汇储备的会经常波动,就要求央行必须经常被动的参与外汇买卖,这必然造成货币供应量被市场上的外汇需求所左右,货币政策独立性受到极大的限制,从而加剧宏观经济的波动。  

    在加入wto后,资本项下的外汇流动有限度放开(QFII就是例子),其直接结果导致了外汇进入进出不能完全控制,为维护汇率稳定,央行不得不被迫超额发行人民币来收购流入外汇,导致货币发行计划不再完全独立,需要看国外资本流入情况和贸易项下外汇进入情况来调整基础货币供应,相应的央票发行,公开市场业务也被迫调整,结果货币政策就失去完全的独立性,货币政策的效果就不可控制,就有可能失败,导致通胀或通缩强度不可预测。

    但是如果是浮动汇率制度,以中国人投机的天性,不可避免会在外汇市场过度投机,各种正规或违规资金都会大量涌入汇市,人民币汇率肯定会上窜下跳。更为重要的是,目前国内银行的内在激励和风险控制机制严重缺失,这些废柴银行不知要衍生出多少承担不起的汇率风险,导致整个金融系统出问题。

    所以我认为判断货币政策如何调整,观察美元利率和汇率是必须的。例如:

    1992-1993年,中国经济过热。1994年国内消费价格指数达到21.7%,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为控制通货膨胀,中央银行不得不提高利率,当时一年期储蓄存款利率达到10.98%,远远高于美国同期的利率水平。 即使外汇管制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短期性资本的流入,但国内外利率差扩大,仍然导致了国际资本的流入,造成资本项目连续顺差。在国际收支双顺差因素的作用下,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压力增加。为了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中央银行连续购入1200亿美元外汇资产,国家外汇储备迅速增加。外币储备的增加引起了外汇占款的增加,1995年外汇占款占当年基础货币增加额的比重达64%,到了1996年还高达45%,这加大了国内适度从紧货币政策的实施难度。虽然中央银行采取了冲销干预政策,包括收回对商业银行的贷款、开办人民币特种存款和发行央行融资券,但1994年M1仍比上一年增长26.8%,M2增长了 34.5%,这成为当年中国的通货膨胀率高达 21.7%的重要原因。汇率制度导致货币政策目标未实现。

    1997-2001年,货币政策的侧重点逐渐转为如何防止通货紧缩趋势并保持必要的经济增长。

    1998年2月开始中国物价出现负增长;通货紧缩成为中国货币政策的核心问题,如何刺激内需避免通货紧缩的进一步恶化成为中国政府的首要任务。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后,周边国家汇率贬值使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10--15%,加速了国内资本的大量外流。1997--2000年其数额分别为-221亿美元、-189亿美元、-176亿美元和-117亿美元,呈现出明显的资本外逃特征。外汇占款的急剧减少而导致的基础货币投放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通货紧缩。  

    为了治理通货紧缩,央行连续降息、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取消贷款限额制度、执行扩张性的公开市场业务等。但此时国内的利率水平低于美国同期的利率水平,且存在人民币汇率贬值预期,资金外流可能获得利差和汇差的双重收益。所以虽然通过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和再贴现增加了基础货币的投放,但还是无法抵消再贷款下降和外汇占款迅速减少对基础货币增长的不利影响,最终导致1998年和1999 上半年的基础货币增长率大幅度下降。导致货币政策失败,经济进入衰退期,企业订单大面积取消,流动资金枯竭,贷款无门,企业关门,工人失业。

    通宝推:花棍舞,胡乱三刀,游识猷,老拙,山龙,sweeter,wxmang的书童甲,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