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求助】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在经济起飞中起了多大作用 -- 风中乱发

共:💬138 🌺272 🌵6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家园 说得好!

看看当今世界 能自己挖资源出来卖的国家有几个.

没那个不堪用的工业体系,改开初期就是卖资源都没资格.例子?参照民国.

家园 但是你也应该看到,明治维新之后

列强的名单就再也没有变过。

因为列强也是在发展的,哪些能给哪些不能给他们都心里有个数。比如说吧,现在中国直9的复合材料还是以玻璃钢为主,而在美国随便在ebay上就能买到碳纤维。中国的碳纤维工业近些年才有了些上道的苗头。这么些年,你想买设备,人卖给你了吗?

家园 这是一种农业思维

我的个人意见是,你用农业的眼光来看工业

不可否认毛的政策,确实让中国人少吃了两碗饭,没办法,因为我们没有殖民地,不像欧美可以自己一边大吃大喝一边发展自己的产业然后让殖民地的少吃两碗饭。所以现在中国人吃饱了,觉得过去少吃了,所以开始大骂毛。

但是问题是,人是只多吃两碗饭就能活到现在这个岁数吗?我的答案是不可能。过去不乏吃饱饭的时候,但是过去人的平均年龄是低于当代人的。因为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工业时代,没有了工业品,一天我们也活不下去。然而这些工业品,本质上是重工业使用机械动力达到了人力难以做到的情况从而爆发出的前所未有的生产力。这不是农民拿锄头早出晚归就能办到的。

一个生动的例子是橡树村的《萨索故事》,村长大才,生动的写明了一个石油工业巨头是怎么起来的,我注意到里面讲的一个问题,萨索的历史可以说跟南非一样长。但是萨索第一把挣钱是石油危机的时候,足足干了好几十年,还是不受什么限制的情况下才扶持起来。如果简单的人力和资源补补就可以齐,那么萨索那帮人是不是太二百五了。这么简单的问题要花几十年之久?

最简单的,机械工业可能由文盲来做吗?连操作规范他都看不懂,他怎么做呢?今天之所以简单到按钮就行,是因为新工业革命了,电子化了。过去的技工现在转为电子工程师了,但是也无法想像电子工程师不识字吧,然而广东的那些水际制造业,文盲也可以做。非常简单。而中国开国的时候根本就是满街文盲,国民识字率不足10%。所以老毛上来之后大搞工业,结果大部分人脱盲。不是建设完整的工业体系,你今天或许还会识字,然而更大的可能就是一个文盲。因为自然农业需要你识字吗?中国人种了上千年地了,识字儿的还是那么一小群。然而工业化则给了你一个识字的机会。印度是个最典型的按照你想法去干的。结果印度现在还一群文盲。我记得当初有一个案例,联合国一个什么组织同时向印度和中国推荐种植什么棉花脱贫,结果中国干得了,印度干不了。因为种植的资料翻译过来之后,中国农民他能看得懂,印度人他就看不懂。

广东经济起飞是没错,其实就是泰国路线。东南亚金融危机一击就给打回原形了。这几年广东江浙生意也象风箱里的耗子。他们难道不想升级吗?可惜他们升级不了,永远只能跟着西方的走。而麻烦的是西方不可能给你他们最先进的玩意儿,你永远也只能亦步亦附。你的这个想法理论上其实能讲的通,但是我认为有两个前提条件,第一就是中国是西方某国的一个省或者一个州,属于西方某国的一部分的时候,可能实现,但是你觉得他可能给中国人这个待遇吗?中国人移民到那里才几几就被叫做黄祸了。第二就是一个工业的建立跟用锄头种两亩地没有区别。我个人意见是不可能,工业的周期比农业一年四季长的多了。机械动力实现效率跟上是个极为漫长的过程。比如有部纪录片《中日制造艺人的攻防战》,光把那么一个零件车圆了都要好几个月。何况整台复杂的机器呢。设计、实验、调整难道不需要时间吗,难道时间不比种两亩地长,复杂吗?我觉得是更复杂更漫长的,然而一旦成功了、它的爆发力有多惊人,我们也是可以感受到的。

建立自己的工业体系,我认为实际就是给了自己所有的产业一个选择机会。

家园 还真是苏修,分毫不差

苏联阶级分化日益加剧

  在今天的苏联,由于资本主义复辟,阶级分化加剧,贫富悬殊的鸿沟越来越深。随着资本主义复辟而形成的资产阶级统治集团贪婪地榨取劳动人民的血汗,过着 穷奢极欲的生活,而广大工农群众遭受压迫和剥削,生活困苦。

  苏联的资产阶级是一个贪得无厌的剥削阶级。他们操纵着党政大权和生产资料,榨取高额利润,享受着高工资、高奖金、高稿酬和各种津贴,占有比一般工人和 农民高几十倍甚至几百倍的收入。但是,这还不能满足他们的贪欲。从苏联报刊发表的材料来看,营私舞弊、贪污盗窃、投机倒把和敲诈勒索已成为资产阶级特权阶 层分子发财致富的重要途径,这些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社会弊病泛滥成风。这些苏联报刊自己透露,从中央到地方,在工业、农业、商业和文教等各领域里,“许多领 导人和党组织的负责人”、“企业和组织的领导人”,“同一的企图就是怎样能赚得更多”和“靠损害人民的利益而轻易牟取暴利”。有些人还“亲自领导贪污盗窃 集团”,不少人“很短时期内”就成为“百万富豪”。尽管这些报道远远不能反映苏联阶级分化的全貌,但也多少暴露了某些真实情况,对于苏修牌号的“社会主 义”是无情的讽刺。请看以下几个例子:

  在格鲁吉亚地方工业部里“发现了近几年偷盗数百万卢布的大盗窃案……党和经济领导人受黑市商人支配,并成了他们的忠顺奴仆”。“在轻工业部、地方工业 部、食品工业部,居民生活供应部等一系列部门中发现了大量盗窃物资、贪污和勒索事件。”

  阿塞拜疆“轻工业、食品工业和其他工业部门的企业,运输业,农业,商业以及生活服务部门都存在着盗窃和滥用职权的现象”。

  南奥塞梯州的苏维埃执行委员会主席和副主席等,将拨给州里的“相当稀缺的建筑材料”“在居民中变卖”进行盘剥或转给私人使用,从一九六八年到一九七二 年“已通过这种办法出售了百分之四十的木材,百分之二十八的水泥,百分之十九的板岩和百分之四十八的胶合板”。

  黑海沿岸地区的土地、“宅旁园地、住房和别墅,变成了猖狂进行投机倒把的目标”,参与这种“牟取暴利和获得更多物质财富的人当中”有“党、苏维埃、农 业和行政管理机关的领导人”,市军事委员和警察局局长,区审判员和总建筑师,农庄主席和农场场长等。

  巴库的格奥克柴果汁厂的经理伙同总会计和生产主任等,伪造采购和运输水果的单据,不用水果,而用自来水、沙糖加柠檬酸冒充“水果汁”,“三年内就贪污 近一百万卢布”,这个经理在银行里有着大量的私人存款。

  第比利斯合成纤维厂的领导人同私商集团勾结,利用工厂的设备和材料,建立一个“地下工厂”,秘密生产各种畅销品到黑市推销,“很短时期内”就捞到一百 七十万卢布,装进自己的腰包。

  莫斯科一个有色金属铸件厂的经理伙同总会计,经常采用谎报的“应急措施”来“完成”计划,仅一个季度就骗取“物质奖励”一万八千二百卢布。

  梁赞市附近的扎哈罗夫斯卡娅养鸡场的负责人同商店互相串通,把本来是精选的上等母鸡在提货单上写成是等外的瘦鸡,实际上却按最高价格出售,仅这一项就 巧取四万多卢布。他们还把大量的鸡蛋在账本上列为“自然耗损”,实际上却拿到市场上高价出售,以饱私囊。人们称之为“母鸡能够生出金蛋来”。

  列宁格勒的国际旅行社社长同他的“几个好朋友”合伙,偷盗了六万卢布的东西,其中,还包括许多外国旅客的财物。

  许多高等院校的负责人则搞招生受贿、勒索,卖考题,卖论文,卖毕业证件,等等。“对居民的医疗服务方面,也存在着贪污、受贿和敲诈勒索。”

  这些资产阶级分子的贪污盗窃活动实际上是受到司法机关人员的纵容和庇护的。他们串通一气,合伙分赃,许多检查人员“成了盗窃犯的通风报信人员”。“在 卡斯皮区的工业联合企业里,当地方工业部的检查员开始进行调查之后的一个月里,就发现又缺少了为数达三万四千多卢布的商品材料。”

  苏联的资产阶级肆意挥霍劳动人民创造的财富。近几年来,资产阶级分子热衷于展开“活动能力竞赛——看谁能建造一所十分新颖的好房子”。“许多房屋建造 者,特别是那些身居负责岗位的人,还利用职权,把各种建筑材料、机械、运输工具,以及所属企业和机关的工人派去建造这些房屋和别墅。”豪华的私邸和别墅, “象雨后春笋般地出现”。一些私邸和私人别墅,除有华丽的客厅,还有“弹子房”、“游泳池”和带喷泉的花园,有的甚至有精致的雕塑、“大理石楼梯和洗澡 间”,有人用五十多万卢布来建造只供四个人住的私邸,等等。在莫斯科的郊区,资产阶级特权阶层建起各种类型的别墅,有的设有“游泳池、网球场、体育设备和 带有餐厅、电影院和特殊商店的俱乐部”。在黑海沿岸的私邸和别墅“很快就拥挤不堪了”,仅苏呼米就有四千一百五十八个房产主,他们还分别占有六百平方米到 一万平方米的土地,“其中大多数人拥有柑桔林以及培养花草和早熟蔬菜的温室”。亚美尼亚有个农庄主席占用农庄的建筑材料,剥削庄员的劳动,给自己建了一所 三层楼的私人别墅,仅房屋建筑面积就达六百一十六平方米。

  一些资产阶级特权阶层分子可以在一种专设的特殊商店里每月先支付几十卢布,然后就可以随意去选取精美食品,在这种商店里不仅可以拿到“俄国传统的美味 食品”,而且“具备所有西方百货商店能买到的东西”。他们还可以到“造价昂贵”的专用高级饭店去大吃大喝,“一餐可以花掉数百卢布”。格鲁吉亚的百万富豪 拉基什维里经常在莫斯科、基辅、阿拉木图等城市的饭店大摆每餐价值数千卢布的筵席。卡鲁加州雅库舍夫斯基国营农场的场长和其他负责人勾结一起,把贪污的巨 款用来大吃大喝,“清扫女工每星期从他们的办公室里弄出几麻袋酒瓶子”。许多地方“每当上级委员会和工作组来调查工作时,随着而来的是没完没了的豪奢饮 宴……由集体农庄、国营农场、机关和企业花钱”。资产阶级特权阶层分子有的有几辆私人轿车,他们不满足于国产汽车,常常从西方进口。这些人还在专门的服装 店定制最时髦的服装,购买“英国的西服、意大利领带和外国香水”等等。

  不久前,苏联一个加盟共和国的头目也说过:如今在苏联“出现了在经济上有特权的分子和集团”,他们手里集中了“大量的收入”,“占统治地位的气氛是如 何捞钱,如何发横财”,“这些人过着非常阔气的生活,购买了私人住宅和别墅,轻而易举地买到了汽车,修了汽车库,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不仅如此,他们还得 到种种鼓励,在职务上得到提升”,“被选进党和苏维埃的领导机关”。

  苏联报刊透露的这些材料大都是地方上的情况,它们显然不可能去触动中央一级的巨头们的黑幕。而勃列日涅夫集团也就口口声声“反对以非法手段”发财致 富,把板子往下打,企图以此掩盖他们自己垄断全国财富,把苏联引到全面复辟资本主义的罪行。

  与此同时,在新沙皇压迫和剥削下的苏联广大工农群众工作和生活没有保障。按照苏修“经济新体制”的规定,为了追逐高额利润,工厂企业的经理“可以自行 决定招收和解雇工人,自行确定工资标准,并有权对职工进行奖励和惩罚”。劳动力在苏联重新成为商品。从苏修报刊透露的材料来看,苏联每年有大量的职工被解 雇。莫斯科附近的谢基诺化学联合企业,通过加强对工人的剥削和劳动强度,在短短几年内就解雇工人一千三百多名,苏修领导集团在全国大肆宣扬和推广这种“谢 基诺经验”。莫斯科州波多尔斯克市机械化工程管理处主任经常辱骂工人,“凡是想反驳他或者是表示自己看法的人”都被他解雇,在他任职期间“总共有三百一十 八人离职,而编制是三百五十人”。车里雅宾斯克一个工厂的“工作人员总数为一百五十人,一年内就有一百二十人被解雇”。杜尚别纺织联合企业的领导人压迫加 丽雅等青年女工,加丽雅不顺从就被赶出工厂大门,并且被夺去公民证,这个女工找不到工作和生活出路,“在另一个城市漂泊了两个月”后就自杀了。斯摩棱斯克 一个农庄主席一上任“就开始粗暴地发号施令,罚款纷纷落到庄员头上”,“常贴出这样的布告:某某和某某被罚款几个劳动日定额,或者是十五个卢布,二十卢 布,二十五卢布。往往有这样的情况。你去领钱,而钱却不知为什么被扣除了”。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苏联出现了大量的流动工人。大批农民由于生活困苦也外出寻 找生活出路。

  苏联广大劳动人民收入微薄,还得交纳各种赋税。据苏修公布的统计材料,仅居民税这一项,就从一九六○年的五十六亿卢布增加到一九七二年的一百五十亿卢 布。居民税在国家预算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以及占职工工资总额的比重,也都在不断增加。与此同时,在苏修统治的年代里,消费品供应紧张,物价特别是食品价格 普遍上涨,其中蔬菜、土豆、肉类、动物油、植物油和食糖等价格增长幅度更大。

  苏联社会两极分化的鲜明对照,戳穿了勃列日涅夫之流所谓在苏联“不存在剥削阶级”、“不存在经济地位互相对立的阶级和社会集团”的谎言!

  (载一九七四年十二月十四日《人民日报》,原标题:《苏联阶级分化日益加剧》)

把苏联换成邓时期的中国,差在那里了呢?

家园 朝鲜倒是一直挺跟苏修集团的

结果现在这个德性,市场没了。死的很难看。所以紧跟苏修集团下场如何,我看值得商榷。

刚才看了一遍帖子,我觉得您的问题是,没把机器拆开来看

进口机器然后搞轻工,那谁都能搞。特别是现在电子化了,按钮就行了,按钮还有什么可难的吗?这就是轻工的事儿了

但是接下来那就是重工的问题了,是按钮完了之后应该干的事情。比如现在要求加工某种件儿,这个件用在整台机器上可以减缓机器磨损30%,但是这个件却要用某种特殊钢材才能铸造,如果没有重工提供这种钢材而用普通生铁,那么肯定是要变形的,就是加工不出来这种件儿,即便你生产出了这种器械,你也竞争不过人家。

按照你的想法,那么我们进口这种钢材的配方不就好了,可是人家不卖,这是上面各位河友证明过的。你说加入苏修就好了,可是苏修定义下你是农业国,连高炉平炉都没有,纯粹是给苏修打工,好比苹果换钢铁,盖楼要很多钢铁、开车也需要很多钢铁。可是苏修人口有限,不可能天天吃苹果吧。而我们则要给十几亿人盖楼,我们对于钢铁的需求是远远超过苏修对于苹果的需求的。而且苏修也许更爱吃香蕉,可是中国不是热带,他种不了香蕉啊。但是我们还是需要钢铁啊,那时候怎么办呢?

所以发展起来自己的工业,也许算烂铁吧,但是避免这么一个情况,某日苏修说我吃够苹果了,从此不再吃了。那么我们就没有钢铁了。那么岂不是很多人从此再无可能住房子开车了?

而这时候我们的烂铁就可以供应钢铁给我们自己,可能是以前苏修都是大钢厂,钢铁多,一次能让三百人开上车。一百人住上房。而我们的都是破铜烂铁,钢铁少,一次只能让三十人开上车。十个人住上房,但是苏修不吃苹果了,那么之后怎么办呢。之后谁都没有住上房开上车的可能了。而有了破铜烂铁,起码还是有人可以住上房开上车的。而且还有一个可能,如果中国人真的是智慧的,中国人完全可以让自己的破铜烂铁变成大钢厂,苏修可以让三百人开车,一百人住房,中国人完全有可能让自己的钢多的一次让六百人开车,二百人住房。既然是智慧的,为什么不可能呢?除非中国人是蠢笨的,所以才不可能。但是您也认为中国人是智慧的。所以中国人是可能的。

那么还有一个问题,如果没有破铜烂铁,能不能凭空降下来一个大钢厂来,直接世界先进水平了呢,我认为不可能,首先还是那个问题,人家不卖,人家怎么可能卖给你跟他水平一样的设备,然后让你过来跟他竞争打得他很难受呢?这不符合常理,所以空降钢厂这种事情理论上讲不通。当然,他也可能空降下来最先进的东西,但是他空降的是成品,还是技术呢?很明显他空降的是成品。那么这就又变成钢材换苹果了。

说话可能有点冲,望谅解

家园 尝试回答

1、这些重工业的东西实际上在很长周期内都是赔钱的。没有国家支持根本转不下去。这就是为什么工业国家要拼命打仗,就是要抢回来市场和原料来维持这些工业。因为再也没有比独占市场更能创造利润的了,这也是说明了一点,如果这些工业能在短周期迅速盈利,何必要用战争手段而不用和平手段呢?难道他们不知道战争的不可确定性吗?正是因为它们在长周期内不能盈利,只能靠国家扶持,而国家为了维持收支正常,只能依靠战争手段或剥夺手段来为这些重工业盈利以维持开支。

所以东北垮了我认为问题很简单,国家不支持并且还抽血,自然垮了。

2、广东江浙起飞、跟四小虎是一个思路,搞水际制造业来了加工搞出口挣加工费。四小虎那么小的国家都能搞好,没理由大中国搞不好吧。因为那只是简单的体力劳动血汗工厂罢了。只不过西方先进产业扩张,原来这些工业没有存在必要了,所以都转给国外罢了。但是问题同样突出,首先你能做没理由别人做不了,这些年往越南跑,让广东也蛮痛苦。而且行业内部恶性竞争很厉害,利润不停往下压。因为好进,人人都进。第二是利润上不去,你工作母机和牌子都是人家的,而且全都是简单劳动。人家换一次你就得更新一次母机。坏了就得大价钱请洋人来修。没有办法,重工业垮了,提供不了这些机械。而且利润底下,大头都是别人挣。一亿件衬衫换一架空客,我们空客总是要越用越多,衬衫人家却不能一分钟换一件吧。

3、卖资源攒家底没错,当年我们也卖苹果,但是问题是攒下家底来干什么。借给美国人让他们消费吗?凭什么美国人可以一人好几台车大房子住着,而中国人只能蜗居,受贫受穷?中国人凭什么不能做天上人,而只能做天下人?

家园 个人意见

首先,轻重工业要分开,轻工业国内需求确实是仅仅能满足,而重工业的需求,我认为满足了。比如歼六可以造上万架。当然,技术水准很低。只能造歼六,这是没有错。好比别人是好铁,我们是破铜烂铁。但是有破铜烂铁也比较强。因为破铜烂铁可以变为好铁,这是历史验证过的。苏联原来也是破铜烂铁,但是之后法国为了造喷气式引擎也得去偷苏联的。但问题是,需要时间、投入和机遇。但是这些我们都没有。所以我们变成好铁的速度慢的很。第二是,虽然是破铜烂铁,但是解决了有没有铁的问题,很多国家甚至不知铁为何物。印度马扎冈船厂就是个例子,中国自己可以上船台,可以自己造潜水艇。也许还有大龟背。但是起码肉烂了也是在锅里。但是马扎冈连船台自己都起不了,最后大价钱弄来船台。材料又不能用,材料买来了。连基本焊接都做不到,更别提德国的精密焊接。印度原计划吹得很厉害,是4条219,两条买两条自造。但是搞到最后是买的都交货了,这边船台还没影儿。最后是德国出料出生产线出人给造好的,印度就是出了个地方。这就是有破铜烂铁跟没有铁的区别。

私以为,当今发展重工业的问题是三个,第一不知道周期多长才能见效。目前讨论是超越一代人的生命周期,但是具体多少年,什么时间单位,还不能准确的讲,因为工业门类之多,技术之复杂。难以测量。目前知道的英国毛纺织业对抗印度,大概用了二十多年。第二不知道到底要投入多大,目前只是研究出说有各种政策保护,可是实际投入多少,还是很少。第三是不知道怎么反馈,苏联就是这个问题没搞好,结果成了两张皮。其实造机关枪的完全可以转业造打字机。但是具体怎么搞,目前众说纷纭,没有总结性的讲法。

PS

其实国内就有这个实例。长虹以前玩雷达的,后来转业玩彩电。最初玩的也很成功。但是现在也很头疼,总的跟着日本的标准。日本复线平板和等离子打得头破血流的时候长虹也跟着闹肚子。很痛苦。一条生产线就是几千万上亿。如果定好的线跟对方的标准不一样,上亿就水漂了。所以如果换位一下,我们如果有铁,那么咱们争复线平板和等离子,而日本无铁,他们才难受。也许你认为好铁可以空降下来,但是我认为没有之前的破铜烂铁,就不会有之后的好铁。

家园 江浙还背靠上海南京呢

上海的工业底子可不是玩的。南京也不错。

家园 大哥我服了您了!

首先表达敬意,能写这么多东西回复我,感谢,感谢,还是感谢!

其次,半点也没感觉出你自称的说话冲,您比那帮极端毛左的谈话作风好一百倍啊一百倍。

最后,这个帖子写的太久了,您写的太多了我就不一一回了。我就简单总结下我对你观点的看法:

1、不管您发现现今制度和苏修制度对群众造成的危害有多大,不可否认的是,绝大多说老百姓宁可吃苏修的苗,也不爱吃过去主席的草。而这个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年代差没有太直接的关系,不论是70年代还是现在都有资本主义,修正主义,社会主义的国家的人民生活水平在那里对照着。简单的说,没人想回到过去。

2、其次不管广东的那些工业有多水,但改革开放后我们老百姓生活水平能提高这些很水的工业起了很大的作用。而实际情况是根据我们自己的教育科研水平和外界技术封锁情况,这个情况还要持续很长时间。虽然这只鸡不会下金鸡蛋,但好歹能下普通鸡蛋改善下伙食,或者你想攒钱买机器还得靠老老实话卖鸡蛋攒本钱。我们都不愿意这种情况发生,但这是事实。而且就是凭着这些水机器我们才有今日的风光。

3、接着上个问题,造成这种悲哀情况的原因我认为主要就是:毛的政策。是的,毛大幅降低了文盲率,培养出了大量产业工人和工程师,这也是这个帖子讨论了这么久得出的唯一门类齐全的正面作用。但说句题外话紧跟这个话题有关,毛的穷兵黩武造成了这些人才有很大缺陷,知识分子在毛的社会得不到最起码的尊重,再加上批斗专拣、关闭大学这些绝户恶行,导致中国最有才华的科学家工程师极度短缺。毛用西方国家培养出的科学家和苏联培养出的工程师造出了门类齐全,但也仅仅如此了,因为这些人才接下来养猪去了,因为改革开放后这些中华民族真正的伎脊梁怀着多毛的恶感能跑的跑了多少?是毛造出的门类齐全吸引人才,还是近三十年能发展人才,我想看看一气和比亚迪,什么都明白了。是的,毛在人才上做了很多,但以中国人的素质绝对可以做的更好。

4、接上面的问题,技术人才在毛的社会不起作用或者起的作用少,要等整个厂子散了黄了,都跑出来单独干或者到私企外企干才能发挥作用,同理,我们花了无数财富鲜血堆出来的门类齐全只能拆了卖,拆了用,当边角料用,不是说他没用,是的,他又用,但他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很简单的例子,总有人说之所以珠三角会成功是因为那里有齐全的零配件配套体系,所以感谢门类齐全,我就不解毛时代一片鱼塘农田的东莞深圳出现哪些零配件体系是毛时代严格保密改革开放后才纷纷现世的嘛?或者是一个大工业厂倒闭拆分成100个小厂,每个小厂买西方的淘汰技术,这就是门类齐全发挥的大作用?

5、最后,我诚恳的向您提出我的基本观点:我们讨论这个问题的基础就是:我们是中国人,中国人是人类历史上经济最发达最先进持续最久的国家,所以既然有一个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所以自然而然就会对所谓的历史功绩做出高标准严要求的评价,中国的门类齐全就算发挥了比俄罗斯巴西印度强大的多的作用,他不是当时条件下中国人民能力能做出最好的门类齐全,发挥的是阉割了的能力。文盲和高等教育,水工业和高科技,对这些东西水平高低判断标准的不同就是你我最大的分歧。

打字好累啊,我最近越来越懒了呵呵,大哥到此为止吧,谢谢。哈。

家园 您最后举得例子就显示出了最大的问题

长虹的失败恰恰表现出了毛的门类齐全的对后三十年影响很小,因为始终是跟在日本人后面的。如果反过来你能举例出什么东西因为毛的门类齐全,造成我们的工业品当时品质比日本好,导致日本来学我们,那才能说明毛门类齐全的作用不是吗?

对于技术封锁和政策保护,最简单的想法我觉得就是:不论现在还是30年前,能大力发展经济的高精尖都是买不来的,但现在最主要的问题是也是我这个提问的前提就是:我们现在的所谓崛起腾飞不是靠被封锁的高精尖来完成的不是吗?,难道不是靠能买到的纺织、家具等这些发达国家不要也不封锁的而且主动往中国推得落后产能来完成的吗?

我从来说的就不是门类齐全没作用,我说的是毛的“门类齐全”的与实际生产的情况的脱钩和落后。如果今后中国搞高精尖来发展经济,这个重金砸出来的体系当然比没有有用,可中国搞高精尖产业升级不是刚刚开始吗?30年前没这机会啊,饭都吃不饱那。

家园 是啊,西方心里当然有数

他们就想把那些落后产能转移到中国,当然会把那些落后产能的相关技术设备转移到中国。至于直升机材料,我们现在经济腾飞是靠的卖袜子还是卖直升机那?(请注意本文标题呵呵)

家园 不好意思脏了你的手了啊

如果上世纪八十年代全世界搞第三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时候,我国连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纺织机在技术不封锁的情况下都生产不出来,那我觉得觉得这个门类齐全可真太伟大了,当然东亚、南亚那帮没有门类齐全都能生产出纺织品的弹丸小国就更伟大了。恩,中国说中国现代化水平差美国100年以上原来不但不谦虚反倒自我美化了啊

家园 个人感觉你还是被主流媒体误导的厉害

就你第三点对毛泽东的看法。穷兵黩武?请举例那个时代不穷兵黩武的大国,以及他们所作所为的原因后果。

不尊重知识分子?绝户?高考断了几年?大学关了几年?影响有多大?对改造社会思想来说性价比有譛么样?

知识分子的待遇在前三十年的曲线画一下吧。我父亲记得很清楚,俺爷爷当年是市政协委员,待遇比我妈妈家差多了,即因为我外公是水利工程师,右派那阵子还是工资照发,生活比我老爸家好,我老爸上高中经常去外公家聚餐,呵呵。

做事千万别理想化,毛主席那时候为什么那么做,不是那么庸俗化的解释,你应该想想不那么做我们会怎么样,我认为中国红色贵族在那个年月及以后上台的话将堕落的比苏修快得多,我们说不定在八平方就是苏修的前车之鉴了,得诺贝尔和平奖的将是紫阳真人。

您也不妨想象一下,您有什么能做得更好的办法,保证……的前提下……发展,虽然历史不可以假设但是论坛嘛,大家其实都在假设。

土改前几年不是很有争论吗?什么地主很善良啦?杀人太多啦?可以赎买啦之类的,河里貌似有人写过分析之后这思维已经大量减少了

就如同有人动不动就说破四旧搞坏了多少文物,其实算算现在我们这三十年搞的破坏破四旧要搞几次才抵得上哦。

再讲一个媒体的欺骗:朝鲜-文革

媒体给人的印象,朝鲜就是我们的过去,朝鲜就是文革时代的中国或者毛泽东时代中国。天大的谎言啊,朝鲜和文革有一毛钱关系吗?小金有那么大的勇气发动过群众把自己成型的新贵官僚打倒在地?朝鲜真正模仿和相像的是缩小版的苏修,只不过地方太小实力太弱,过得比苏修要惨淡的多

家园 这个还是算了吧呵呵

对于毛的种种作为的理解我几个月前在河里别人的帖子已经和热爱毛主席的人吵了好久好久好久了呵呵,您没看还有人特意追到这里来踏上一只脚嘛。因为基本上把我想到的都讨论完了,费了半天力谁也说服不了谁,同样的资料拿出来竟然有完全不同的解读,所以我无语了。正因为那几次吵架我现在才不愿意在这个问题上多说的,因为完全没有用。所以一开始我就申明了这里只说门类齐全不讨论其他,因为最上面那位大哥写的太多了,他提的大部分都是关于毛所作的评价问题的,所以最后回复的时候就多写了一点。您就不要和我计较了呵呵。

也许我们观点有异,但我向您保证,我对毛的认识绝对是河里的影响比主流媒体大,也绝不是您所想那些事件处理情况的那么庸俗呵呵(但在别人看来也说不定,因为我只把他当做自古以来的一个开国皇帝分析而已,在热爱主席的人眼里也许仅仅这就已经庸俗的不得了大逆不道了吧呵呵)。

以上所有词语绝对没有针对您,只是我自己这方面对和毛粉讨论的感受,勿怪。

家园 呵呵,别转进来转进去的。

不需要什么工业体系的纺织品

把这句话圆了再说吧。

已经手欠了,就再脏一回吧。也别拿什么东南亚小国说事,没有门类齐全的,可以买啊。当然要人家卖东西嘛,人家愿意才行。

一个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已经先分化为设备和人才,然后又细化为重工业和轻工业,一步步分下去,最后结论是体系没什么用,只是体系里的每个方面有用。逻辑很好很强大。建议看看一个相声“哭笑论”。

乙:你对笑上真有研究。

  甲:当然有研究啦。我来问你,笑从哪儿来?

  乙:这很简单,从脸上来。

  甲:脸在哪儿长着呢?

  乙:这就是脸。

  甲:那是腮帮子。

  乙:噢,这是脸。

  甲:那是鼻子。

  乙:这是脸?

  甲:那是下巴。

  乙:哎,我脸哪儿去啦?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