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求助】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在经济起飞中起了多大作用 -- 风中乱发

共:💬138 🌺272 🌵6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 家园 【求助】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在经济起飞中起了多大作用

    经常在河里看到众人信手拈来多亏了主席建立的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中国才能有今天的经济成果。但是一直没有人具体论证过,哪位能帮着解释解释这伟大的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在经济起飞过程中的伟大作用?

    我的疑惑是如果起了决定性作用的话为什么

    1、门类齐全水平最高的东北在改革过程中跨了

    2、率先经济起飞的是根本没什么工业体系的广东、江浙

    3、改革初期完全是卖资源攒家底。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门类齐全可以降低成本

      比方说你要造一个产品,涉及到N多零部件,同时这N 多零部件又需要要N^2的零部件的支持

      想象一下,如果你N多的零部件中有m个零部件需要向外订货,从国外购买,那么那一个零部件的从国外运回国内的这个物流成本就要加上去,特别的是海外采购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你没有更大的把握确定你需要的零部件是否可以按时到达,而一个零部件不能按时到达,也就导致你的产品不能完工,这是更严重的问题

      中国制造的产品之所以廉价,门类齐全,或者说产业链的完整性是一个重要方面

      至于您的三个问题

      1、门类齐全水平最高的东北在改革过程中跨了

      2、率先经济起飞的是根本没什么工业体系的广东、江浙

      3、改革初期完全是卖资源攒家底。

      第一,我不赞成垮了的说法,只能说东北发展速度稍慢

      东北国企在改革初期和中期一直是创造了很多的利润的(没有去找数据),国有企业出问题主要还是从九十年代中期开始的,涉及到结构调整以及技术更新缓慢等问题

      第二,广东浙江的发展主要是依靠三来一补这样的外贸,即利用了自己的沿海优势,利用了国外市场,虽然广东浙江的工业基础薄弱些,但是三来一补式的轻工业对工业基础的要求并不高

      第三,中国的门类是齐全了,但是技术能力还是不很强---也不能说是卖资源赚家底,三来一补就对中国的外汇储备的增加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开始的时候中国外汇是非常短缺的)

      东北的发展如果能够找到好路子的话是可以依托过去的重工基础而起飞的,问题在于路子没有找对,我看现在改革者还是想借鉴美国的一些做法,实际上更应该借鉴的是韩国和日本的做法,因为韩国和日本的做法是强大制造业的做法,而美国的做法则在把自己的制造业给掏空掉

      • 家园 教主驾到有失远迎阿

        我看别人都叫你教主,到底是什么教主阿?那个东北利润的数据我在一个帖子看到过,80年代末的时候上交利税全国前10名城市和企业好像光辽宁就占了4个,但是只抽血什么都不给,东北很大程度是被中央抽血抽死的。

      • 家园 价格双轨制,还有老郎说的信托责任

        90年代之前,工业企业效益还是不错的,不过羊毛没有被用来更新技术,研发,提高品质,哪里去了呢?土改剪了农村的羊毛用来工业化,那么90年代工业的羊毛哪里去了?哪位分析下,不会真的全部被用来吃饱饭了吧(提高生活水平)?

    • 家园 江浙还背靠上海南京呢

      上海的工业底子可不是玩的。南京也不错。

    • 家园 尝试回答

      1、这些重工业的东西实际上在很长周期内都是赔钱的。没有国家支持根本转不下去。这就是为什么工业国家要拼命打仗,就是要抢回来市场和原料来维持这些工业。因为再也没有比独占市场更能创造利润的了,这也是说明了一点,如果这些工业能在短周期迅速盈利,何必要用战争手段而不用和平手段呢?难道他们不知道战争的不可确定性吗?正是因为它们在长周期内不能盈利,只能靠国家扶持,而国家为了维持收支正常,只能依靠战争手段或剥夺手段来为这些重工业盈利以维持开支。

      所以东北垮了我认为问题很简单,国家不支持并且还抽血,自然垮了。

      2、广东江浙起飞、跟四小虎是一个思路,搞水际制造业来了加工搞出口挣加工费。四小虎那么小的国家都能搞好,没理由大中国搞不好吧。因为那只是简单的体力劳动血汗工厂罢了。只不过西方先进产业扩张,原来这些工业没有存在必要了,所以都转给国外罢了。但是问题同样突出,首先你能做没理由别人做不了,这些年往越南跑,让广东也蛮痛苦。而且行业内部恶性竞争很厉害,利润不停往下压。因为好进,人人都进。第二是利润上不去,你工作母机和牌子都是人家的,而且全都是简单劳动。人家换一次你就得更新一次母机。坏了就得大价钱请洋人来修。没有办法,重工业垮了,提供不了这些机械。而且利润底下,大头都是别人挣。一亿件衬衫换一架空客,我们空客总是要越用越多,衬衫人家却不能一分钟换一件吧。

      3、卖资源攒家底没错,当年我们也卖苹果,但是问题是攒下家底来干什么。借给美国人让他们消费吗?凭什么美国人可以一人好几台车大房子住着,而中国人只能蜗居,受贫受穷?中国人凭什么不能做天上人,而只能做天下人?

    • 家园 说得好!

      看看当今世界 能自己挖资源出来卖的国家有几个.

      没那个不堪用的工业体系,改开初期就是卖资源都没资格.例子?参照民国.

    • 家园 造就了起飞中必须的熟练的产业工人与技术人员

      与配套齐全的产业链。否则非洲、印度的人力资本更低,回合就不能起飞。特别是印度——西方的宠物,为啥就老在中国后面跑,而不是领跑呢?

      • 家园 有这么一说

        80年代一些上海一些老工人,老工程师对江浙一带的集体企业的起飞,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外资企业,外籍员工带本土的新员工是基本的模式。民营企业有些是在集体企业/国有企业的基础上建立发展的,所以还是有老体制培养的技术人员的基础。

        总的来说,体制内培养的熟练工人和技术人员大部分都烂在体制内了。砸了铁饭碗下海的,基本都是做老板一级的,一直到现在,非公经济吸引体制内的中低人才没有什么优势。

        身边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 家园 也就是可以和人家谈比较优势了,

      科大有一片科普的文章很好,建议去看看。或许能对你有启发~呵呵

      经济学读书心得(四)飞机与香蕉

    • 家园 我见到的

      1、80年代的发展主要依赖的是解放农民和农业,间接也刺激的工业,稍微有关工业基础的乡镇借机发展小工业。这个时间国家卖资源,沿海两头向外的企业赚外汇,国家一点家底,用来倒贴“门类齐全”的国有企业。最后贴出来的结果是朱上台后看到的更大的亏损。

      2、90年代很多合资合作项目,外资开始大举进入,我并不敢肯定所有项目都如此,但是我见到的项目基本上外资想要的是现有国有企业的场地、政府关系资源、基础设施。没有中方,招人,用水用电,场地都是麻烦。“门类齐全”的国有经济无非就是收了人家一笔入门费,后面又按照股比收一些利息。机器、老员工这一块并不非常重要。国内采购这一块可能有点意义,但是基本是基础的东西,门类不齐全的经济体都能提供。

      3、90年代中后期开始各地有了开发区、随后就是并购、外商独资的大潮。集体企业纷纷倒台,民营经济也突起。门类齐全的企业很多在大潮中轰然倒地。

      4、最近若干年,民营和外资占了经济的很大部分,经济活力的主要部分。国有企业依赖政策的倾斜:牌照垄断和信贷支持,活得越来越好。

    • 家园 第一桶金是最难挣的

      第一桶金是最难挣的,有了才能当老板,没有就是被剥削者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