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人类语言学家海姆斯 -- 元亨利

共:💬4 🌺13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人类语言学家海姆斯

这是纽约时报海姆斯(Dell Hymes)的讣告的摘译(见链接)。对语言学,人类的专业名词可能有误,原文附上,希望给河里的语言学牛人们一点参考。

-------------

语言学家戴尔海姆斯教授于11月13号去世,终年82岁。海姆斯生前是佛吉尼亚大学人类学教授。他的专业比较独特,没有一个确切的名称,一说是社会语言学家,一说是人类学语言学家,或语言学人类学家。他把他自己的学科命名为交流的人种学(the ethnography of communication)。

1957年,随着乔姆斯基的成名,语言学的研究方向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此前几十年里,语言学的研究一直是集中在把语言作为社会行为的一种形式。现在,语言学的焦点成了生物学,语言学成为探索意识的功能的一扇窗口。

乔姆斯基教授主张语言学的目的应当是用抽象的,准数学的算法来描述一个理想的说话者的先天的语言倾向性(idealized speaker’s inborn predisposition for language ),也称为语言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

海姆斯教授则更喜欢研究有血有肉的说话者。对他及与他有共同想法的学者来说,乔姆斯基的方法没有考虑到人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真实的使用语言。海姆斯和同事约翰冈朋茨(John J. Gumperz)发展了交流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的概念,来做为语言学家们研究的对象。它包括了社会和文化的更大的语言环境:运用语言的方法,而不仅是语言本身。

海姆斯教授要求他的学生用一切手段去研究话语在现实生活中的每一种形式,诸如桌边谈话;神话,传说,谜语;法庭上的证词,政治演讲,葬礼上的悼词 以及离别时的对话。他的目的之一是发现在不同文化里这些话语的区别。巴拿马哥伦比亚土著居民离别的方式与中产阶级的盎格鲁撒克逊人的离别是不一样的。

在佛吉尼亚大学任教前,海姆斯教授曾在哈佛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宾州大学担任教席。他是美国人类学协会,美国语言学协会和美国民间文化协会的前任主席,也是《社会里的语言》杂志的首任编辑。

除了语言学,海姆斯教授还研究民族志诗学(ethnopoetics),这是一门研究土著文化传统,其中大多为口述,的学科。很多西方学者认为这些不过是一群原始人毫无文化形式的废话,但海姆斯教授的研究帮助人们意识到,包括北美印第安人故事和非州传说在内的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有着独立的内在结构的。海姆斯教授自己对这一研究方向的阐述是:就像对《北武夫》 (Beowulf)和《源氏物语》(The Tale of Genji)一样,研究材料需要一种对生活方式的理解。愉悦感,语言,理解是一个整体。它们之所以能形成一个整体是因为文本的作者把它们拼在一起。

家园 站在自己的沙发上振臂一呼

先检讨一下,自己对河委会文件学习不够,认识不深,不思进步,不知不觉在没有认证的道路上越滑越远。直到今天发贴才发现已回到新兵营里了,

借此沙发之地,希望xdjm们给我一个重新做人的机会。我已申请认证,希望大家去看看,有钱的捧个钱场,我这先来个罗圈揖!

谢谢

家园 【原创】一个名模之死

貌似标题党,不过也不全是,请看:

点看全图

相信很多人都看过这张照片,或这张照片的翻版.

照片中的女模,Charis Wilson,于11月20日去世,终年95岁.

照片的摄影师是Edward Weston,他们是在1934年认识的,女19岁,男48岁.两人一见钟情,不久就同居,并于1939年结婚.他们的婚姻持续到1946年.Charis并不仅仅是美女(她自己说她并不那么美,是Weston的照片美化了她),也是才女,Weston的古根海默基金(Guggenheim Fellowship)的审请书是Charis写的,Weston是第一个拿到这个基金的摄影师.很多摄影杂志上属名Weston的文章,据说都是Charis写的.

当然,她更是Weston的艺术灵感的源泉.在他的照片中(不仅这一张),她是他的艺术风格的化身:典雅,简约,非常的亲近,也非常的感性,光影平衡得极为漂亮.

Charis原名是Helen Charis Wilson,她母亲名字也是Helen.后来Charis不耐烦别人老是叫她小Helen,于是"以字行"叫Charis,这是一个希腊名字,ch读k音,意为Grace.

(来源:纽约时报,是的,又是纽约时报,链接

家园 【原创】纽约时报杨宪益的讣告

点看全图

杨宪益于2006年

以将中国经典名作和当代文学译成英文出名的翻译家杨宪益周一逝于北京,终年94岁。

杨先生在9月被中国翻译家协会授予终身成就奖。他被认为是20世纪中国最优秀的翻译家。生前就职北京的外文出版社及后来拥有自己的公司熊猫书社,他翻译了数十本从10世纪到当代的中国名著. 杨宪益先生的译作大多是与他妻子戴乃迭(逝1999年)合作完成的.他还将肖伯纳的作品译成中文.

1915年1月10日, 杨宪益出生于中国北方天津市的一个银行家族.从教会学校毕业后,1934年他被牛津大学莫顿学院(Merton College)录取,攻读古典语言文学。三年后,他与戴乃迭法语(Gladys Margaret Taylor,)相识,戴乃迭是一个英国教士的女儿,出生于北京,当时在牛津学法语文学,后来成为牛津第一位获得中国文学学位的人。

两人开始合作翻译,并且不顾双方家人反对,于1940年在中国结婚。

杨先生认为他的最重要的成就是翻译《红楼梦》,这是一部18世纪的小说,被很多学者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文学作品。他与他妻子自1960年代早期开始此书的翻译,成于1974年。他拒绝了翻译毛泽东选集,声称《红楼梦》的翻译工作更重要。

因为他的直言及家庭背景,作为共产党员的杨宪益于1968年到1972年被关进监狱,罪名是英国间谍。他妻子那几年被关在另一个监狱,无法与他联系。夫妻两唯一的儿子杨叶也受到迫害,最后自杀身亡。

政府后来对两人的被捕入狱而道歉,杨宪益仍然对党忠心耿耿,即使1989年因批评天安门事件而被开除出党。

他的自传《白虎星照命》(“White Tiger”,国内又名《漏船载酒忆当年》,可是,这个译本是一个节译本,凡是与政治有关的敏感内容都删除了。)于2000年出版。杨先生还有两个女儿杨英,杨芝,四个孙辈孩子。

纽时原文链接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