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讨论】南方官员腐败的创新意识 -- wqnsihs

共:💬681 🌺2541 🌵1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6
下页 末页
家园 这个企业至少发展起来了

北方某些官员就喜欢杀鸡取卵

家园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支持一下,现在的矛盾确实挺大。

张维迎过于个人,而且代表的学院派根本不管底下死活,一味追求自由、效率,剩下的事情根本不管,所以导致问题极多。

而基层的工人和企业家又没有话语权,对趋势和技术的把握在当时也是比较被动,所以造成这样的结果。

希望可以整合资源,个就其位,一步步来。

家园 陕西一法官告煤矿讨分红

公务员参股合法性遭疑

 华商报讯(记者 刘立春) 入股煤矿180万元,在连续两年未得到红利后,神木县法院一法官将煤矿方告上法庭,横山县法院一审判令这名法官胜诉,煤矿方不服,榆林市中院将择日开庭审理这起国家公职人员入股煤矿案。

家园 说实在的,我从北方学校一毕业就直奔南方来了

虽然是北方人。对我们本地的经商环境不了解,就拿山东来说,我觉得还是大国企的思路,虽然我没实际接触过那里的企业,我每次回去都感觉城市缺乏活力,说到底就是经济不兴旺。所以这两年一直犹豫回去与否,最近挺为这事纠结的,父母年事渐高,想离他们近点,能照顾到他们,不然万一有点急事可怎么办呢。(我对山东一点信心都没有,那么多的企业,那么好的资源和地理环境,人们的生活普遍的和南方差距都很大,这个真的让人着急,又无奈)

南方给我的感觉就是纯粹的利益关系,而且比较急功近利。记得你说过,私营企业聘请你做高管,他们就是立马能见成效的心态,这里还真就是这个情况,而且这里的老板一般能把问题解决并掌握在自己手里后,就会毫不客气的踢开你,呵呵。一点温情都没有。

但是在这里你流一份汗,就吃一碗饭。只要你努力,你的收益基本上不会和你的实际付出差距太多。所以当年从国企出来的时候我说能在私营企业里做下来的都是精英,能在国企做下来的,都是人精 。哈哈!

家园 张维迎这种人,实际上,比较“实在”。

中国大多数人对张维迎的评价就是“右派”,这点,我无异议。不过,大多数人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张维迎从头到尾的思想理论,并不是那么简单的单纯的就是“为市场主义”呐喊。他的有些看法,是很实际的,也是很“农村”的,什么意思呢?

他出身陕北农村,但聪明才智,必然超过于普通的村民很多。事实上,北方农村,北方社会的封建陋习,以及鲁迅一直“呐喊”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劣根性,在相当多北方农村人身上,都有深深的体现,这可能是社会的杯具,但没有办法,事实就是如此。

像张维迎这样的人才,能够在那个年代,能做到那一步成绩,很不容易。他本身对北方农村人身上的劣根性看的是很清楚的,也是很透彻的。在他看来,中国大多数人,你就是用社会主义的方式教导他,启发他,比如说像太祖这样的伟人,理想很大,但是,一旦实际落实,就会发现,经受了几千年封建洗礼的百姓,根本呼唤不起来,那种劣根性,已经深入骨髓,积重难返。

我看过他所有研究报告文章,他从头到尾,都在强调一种“精英主义”,这是他整个思想的核心。他那一套逻辑就是——中国大多数人,都只不过是些老实的,平庸的,碌碌无为者,根本不值得去解救和教育。中国只有依靠精英,才能混出来,所谓乱世出英雄。因此,张维迎为何20多年来一直鼓吹“企业家是社会的救世主”?就是这个道理。

张维迎的“市场原教旨主义”,其实,归根结底,就是一种“精英主义”。他认为,社会财富的创造,只能靠“老板”去推动,大部分中国人,因为“中庸”、“静止”的个性,只能像奴隶一般被人驱使,这是几千年的奴性使然。

他自己也算同代人里的精英,对于那些能混出头的人,他从心理上,会划为同一阵营。相反,由于他对那种从小出身于农民世家,再加上厌恶农民劣根性的特质,他是不会为平民说话的,因为,他自己根本看不起平民。所以,他宁愿为企业家说话,或者为黑心的企业家说话,他也不愿意为普通民众的利益着想。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张维迎,这类人,代表着中国广泛存在着的一类精英,出身不好,却比较有成绩,同时,由于中国几千年来等级制度的处处存在,使得他们对自己平庸的出身,会有一种骨子里的仇恨,蔑视。这也造成了他们既自卑,又自负的心态。今天网络上的一个词“凤凰男”,就是这种典型。

我想当年,太祖要修理的一大批“脱离了人民群众”的知识分子,可能不少就是他这个样子的,只是与出身无关。

中国传统的“士”,是非常鄙视劳动人民的,所谓“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就能看得出。如果探寻孔子的个人背景根本,再来研究孔教,那其实完全是一套按照等级制度的礼法章程,是一种控制平民,防止发生动乱的一套方法。就像中国的衣服,凡是贵人的衣服,一定是长袖,而凡是普通“店小二”的衣服,一定是短袖。因为,贵人是不劳动的,所以,就穿长袖,店小二为了干活方便,所以,要穿短袖。这种根深蒂固的等级意识,造成了后来的知识分子,很多都属于这个模样。

因此,张维迎,并不是简单的,如西方那样的,好像就是纯粹为了宣扬西方经济学中完美的“市场精神”,他的一系列文章和发言,表明了他只不过是中国传统中一直存在的一类人罢了。

(小弟最近正在申请认证,能不能请老河友们帮个忙啊。)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分散成本太大

想想看,人分散那么开,城市的社会福利要建设,管路投入太大,设备浪费,不能按设计量工作。

现在观察网线已经拉到镇一级,村屯还没开通

家园 这个案例可能要开财产判例先河,值得期待。
家园 山西曾经不是你说的这个样子的

不要说家家经商的环境,之前的官僚和南方的官僚也都是一个教育体系出来的,只能说由于后来的政治环境不同,可能确实造成了官僚作风的不同。另一方面也有建国后的体系定位的问题,能源加重工业加军工的定位,给宏观政策转弯带来了很大的障碍,更不要说地理位置,群体模式带来的先发后发问题。

个人认为您归纳的北方人“乡土情结”不浓厚,“农民”,推崇“学而优则士,几乎和我见到的情况恰恰相反。确实有很多无能而有权力欲的人混进了官僚阶层,不过这背后的原因说起来恐怕不能归结到北方人“农民”上,不过也不能说太细。

南方的经济发达了十几年了,中国还是一个小商品工厂,也看不到产业链和中国产品形象升级的指望,风水轮流转,南北方的优势都发挥出来,中华民族才有复兴的可能。

关键词(Tags): #社会杂谈
家园 兄才,你写好多啊。

北大的三大经济学院,个人最喜欢ccer,无他,比较实在。张维迎确实如你所说,有着陕北人的性格,出身底层,靠着自身的努力和才智一步步奋进,了不起。

我不太喜欢张主要是因为他的理论越来越脱离基层,这是主要原因,当时的中国改革主导一切,现在步入调和矛盾期,此一时,彼一时,而按照张的主张,那种激烈的改革局限于自由、产权等,对于出现的问题不管,这让人无法回避。承认他是精英,也喜欢他唱陕北老调,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理想,仔细想想当年张维迎那一批留学归国的,不论是公派还是自己留洋回国的,经历都可以用坎坷来形容,总处于风口浪尖,难免心态出现波澜,还是喜欢林毅夫一些,淡定很多。

家园 他不是有意脱离基层,是因为他曾经很了解基层。

所以我说,张维迎的很多东西,其实很“实在”,只是,他这个“实在”,容易激化社会矛盾。

CCER不错,尤其是硕士生,训练的非常厉害,一年级上来就是马斯克莱尔的高微。

不过,可能现在清华大学,更厉害一些,主要是老师,清一色的哈佛派系。但是,清华过分注重西方那一套,太按照国际的标准来,应用性不大。北大的,要本土一些,融合了很多中国特色,而且又人文气息,使你感到是在学习经济学,而清华让你感到是在学理工。

另外,张维迎对自己的定位不准,他本来就属于中国的本土经济学家,非要和那些海龟争个高下,没办法,中国一开放,与国际接轨了,这些海龟当然吃香,结果他自己也去牛津学习。有时候想想,他今天这么固执,可能也是被某些海龟排挤的,人和人的交往是很微妙的,心理难免不发生变化,可能也是掩盖自己的某些不安吧。

家园 听君一席话,茅塞顿开!

回头想想自己的所见所闻,好像还真是这么个意思

经过这么多年,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社会经济越来越发展,而官场氛围却始终不变,就是这么个原因!真正想干实事儿,有能力干实事儿他混不进官场啊!

家园 没错!国企里都是人精!
家园 这写的真好,弥补了我的思维缺陷,可能我在南方呆久了

想起当年在北京的时候跟一个河北人合租,他女朋友是北京人,就找了个国企一个月一千多块钱,家里也不富有,蛮穷的。但是他女朋友家里就觉得在个国企呆着挺好的,他女朋友骨子里没有向上的意识。什么职业发展之类的话对于他女朋友来说就是天方夜谭。我当时感觉很惊讶。

家园 2点不同的看法

对于第4点“中国的前途是老百姓的上进心,或狂热的追寻幸福的动力,世界上没有一个民族可以相提并论”,这个我不认同。其实很多民族都有各自的优点。中华民族并不比许多其他的民族更吃苦耐劳,更优秀,反而在某些方面比较糟糕。否则无法解释为什么有很多在这个世界更成功的民族。

对于第6点,一半同意,一半不同意。我以前在国企工作过,觉得国企在社会责任,产品质量控制等方面确实比私企要好很多。但是私企的现状和缺少一个正常的和有效的竞争和监管的秩序有很大的关系。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