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飞机—细节问题 -- 大地窝铺
我看见过一篇文章如果没记错的话,主要原因是喷漆时间占一架飞机总生产时间的40%,为了节省生产时间(换言之生产更多的飞机)就把这道工序给省了,如果你注意一下会发现43年之前的美国轰炸机是涂有绿漆的,43年之后就成纯铝了。当然一些重要的标识和机徽还是保留的。
一直到60年代,苏联中国和美国生产的战斗机绝大多数也是不喷漆的。
比方说,战斗机往往要涂伪装色,飞机上半部涂成深色,下半部涂成浅白或蓝色,比方说,这架Mig-15比斯
是苏联飞行员A. Bojcow1953年在朝鲜战场上使用的。
战斗机不清楚,客机肯定没这么高比例,俺就在德国空客工作,经常有快交货的裸机从法国飞来进行最后阶段的组装,顺便喷漆。机身刷漆工时估计连总生产时间的零头都用不了
流程上恐怕没有加上喷漆这道工序, 不用呼吸的机器人才可能这么快. 带着防护面具,穿着塑料服,爬上爬下的人喷不了这么快.
二战中一条B17的生产流水线,好像10分钟就可以生产一架B17轰炸机
就会在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铝薄层吧?所以我们实际上看不到纯铝--中学化学的印象,镁和铝是单独一节的。
不知道意思是不是这个表面处理就是为了使表面光滑使生成的氧化铝更致密?还是我理解错了?
的目的,是在纯铝或铝合金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层。而这个致密的氧化层与底漆结合得非常牢固。如果不处理直接喷底漆,底漆很容易脱落。
关于包铝层,请参阅拙文
1942-1943年,B-24的产量大增,多个公司同时生产这种飞机。其中包括汽车大公司福特。生产地点是在底特律附近的Willow Run。生产高峰时期,月产量428架。这是那个厂全厂的月产量。
一架飞机在生产过程中,占用一条“生产线”。当时的那个福特飞机生产厂里有多少条B-24的“生产线”呢?请参考维基百科的照片,有个数量级的概念:
另一张大一点二的照片,B-24生产工厂有几个,不知道这个是哪一家
一个小时装一台活塞式发动机都是不可能的。
有兴趣的河友可以查一下二战期间美国的各大汽车公司的汽车产量与战前和战后相比,有什么变化?
为什么出现那样的变化?
原因就是很多汽车工人去生产飞机了。
维基百科B-24:
算上钻眼时间,10分钟能打10颗铆钉已经非常不错了。
有时候看到美国二战中那么厉害的飞机生产能力,对比中国,实在羡慕的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