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初论理想、现实与利益 -- 葡萄
请读下列文章:
其他的一切都是不确定的,鬼知道中间会不会跳出来一个程咬金。
如果尼克松访华起始到8的平方结束看做是第一次中美合作的话,这次o8访华可以看做是第二次中美合作的开始。
感觉tg走得路和当年一样,就像是第一和第二次国共合作。
指导方针就是,当己方势力不如对方的时候,努力和对方结成同一阵线,利用对方的势力和时间努力发展自己的力量,当己方势力超过对方时,就想办法寻找时机甩掉对方,再进一步干掉对方。
中美合作只是手段,但绝不是目的,中美因为各自价值观,地域人种的差异,最终是很难走到一起的。
葡萄的帖子习惯用长句,语言又比较隐晦,我个人觉得你的解读是比较贴切的,怪不得葡萄兄说当今中国走的条在太祖看来比较悲观的道路,不知道能否避免周期律?如果不能避免,发展的趋势是?
从民主共和走向帝制,这期间会持续上百年,国力上也许会上一个新的高峰,然后慢慢腐化堕落,积重难返,最后分裂崩溃或者被更有活力和进取精神的“新蛮族”摧毁
越来越感觉到,五年内必有一次危机,这个危机可能是最大的一次押宝机会吧,不站错队,不坐错位。
如同大舌头一般,太绕弯了。
这就是前30年和后30年的区别
呵呵,能把中文编排成西文,那要多么严谨的思维啊!
在它们眼里,这世界只有基督徒和异教徒之分
我们知道常用的汉字(一级二级国标)大约有 7000字。假如每个字等概率,那么我们大约需要 13 个比特(即 13 位二进制数)表示一个汉字。但汉字的使用是不平衡的。实际上,前 10%的汉字占文本的 95% 以上。因此,即使不考虑上下文的相关性,而只考虑每个汉字的独立的概率,那么,每个汉字的信息熵大约也只有 8-9个比特。如果我们再考虑上下文相关性,每个汉字的信息熵只有5比特左右。所以,一本五十万字的中文书,信息量大约是 250万比特。如果用一个好的算法压缩一下,整本书可以存成一个 320KB 的文件。如果我们直接用两字节的国标编码存储这本书,大约需要 1MB大小,是压缩文件的三倍。这两个数量的差距,在信息论中称作“冗余度”(redundancy)。 需要指出的是我们这里讲的 250万比特是个平均数,同样长度的书,所含的信息量可以差很多。如果一本书重复的内容很多,它的信息量就小,冗余度就大。
不同语言的冗余度差别很大,而汉语在所有语言中冗余度是相对小的。这和人们普遍的认识“汉语是最简洁的语言”是一致的。
这个简洁和假定可以从上下文相关性推测文义,那么汉字对我们的科学思维影响就大了。
冗余度表示了产生信息时,不必要的冗长部分的比例。现在英语中的冗余度为70%~80%左右。可以说,英语是一种传递效率不很高的语言。
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冗余度使得信息传递的效率降低,但这种冗余度也并非总是无意义的。冗余度的有效利用,对信息的预测、信息的纠错是十分有意义的。利用信息中的冗余性,可对信息进行估计,可修正信息传递中产生的误码。
《中国人为什么弱于语言表达?》一文从生理上通信理论上解释了汉语的一些问题。
我们汉语为什么要简练?就是使用汉字占去我们太多的大脑运算以至于我们不得不自然地减少使用汉字的频率以避免cpu超载。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其实X档案里头有句话,我觉得说得很好,the best way to predict history is to create history. 所谓预测,大概也就是操纵洪水般的民众罢了,于是就压根不需要预测。
这也是上位者 最后一次犯错误的机会。
这个世界的智力架构是在不停地排列组合的,其速度和烈度都超过了任何历史时期,所以新生政体必然已经在酝酿过程中。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其实已经大致概括了百姓的涵义,可以从平均智商的角度作一个类似的理解,何时跳出那个划分的框框,取决于地位和认知水平的加权。
世界不象大部分人想象得那么美好,却绝对也不糟糕,正与反中间的部分才是真实的世界,或许你永远找不到真实的线头,而大多数人却永远只能理解正与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