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从汽车产业来看什么是上游、下游产业;基础产业;核心技术 -- 任爱杰

共:💬41 🌺36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不过中国汽车在战略上也有自己的亮点

del

家园 也是个在书斋里闭门造车的主,杂谈产业升级

首先 不知道小猪所谓的改开后只引进产品,不引进技术的扯淡观点哪里来的?

钢只能做粗钢的扯淡观点又是哪里来的? 轻轻一句话,就把宝钢武钢沙钢无数做合金钢的工程师和工人抹杀了?

说起产业链

2004年我到上海出差,顺便会了一个做进出口的同学。公事办的差不多,就陪他去看了浦东的一个纺织机械博览会,博览会上大量的浙江民营纺织机械在展览,来看货的客户不但有国内的,还有东欧、南亚等客人。

这着实让我吃了一惊。中国的纺织机械都开始大量出口了?1994年我到上海读书的时候,那时候国内还有用抗战时代的纺织机呢。,

原来,江浙一带的纺织业90年代大发展后,对纺织机械需求很大。浙江不少民营老板看上了这块市场,从为浙江本地的纺织厂做进口纺织机配件起家,摸熟摸透后越做越大,最后整体设计,大量供应,不但进口替代,还开始出口和欧洲日本的纺织机械竞争。

这不就是产业升级莫? 从劳动密集的纺织业到上游资本技术型的纺织机械制造。下游壮大了,对上游产生强大的拉动作用。

按照小猪众的理论,浙江的纺织机械业应该是不存在的。因为90年代很多纺织厂不搞自主研发,从国外进口不少纺织机械,这不是把中国的机械给荒废了?为了发展国内的机械工业,那些浙江纺织企业就不该进口国外机械(这是刷盘子行为!),就该对付者使用国内的老爷机“自主升级”。

小猪众的理论要是在实践中被用上了,那么今天浙江的纺织业恐怕要萎缩不少,纺织机械业恐怕就无从谈起了。

家园 这篇论文基本就是一坨屎

先别说啥中国“现在只能做粗钢”的胡话。对中国上中下游一片蓬勃发展装作看不见。

说点历史 据小猪说中国前20年建立了所谓了不起的“基干产业”。这个基干产业好了不起哦,吓死我了。

说说70年代的“基干产业”

电视机,中国只能做个壳子。显像管和电路板从日本和西欧进口。

上档次的化肥设备基本靠日本进口。

大庆的油田设备基本是日本的。

纺织机械,还在用大量抗战时候的。其他的从日本和西欧进口。

汽车。老解放是苏联50年代转让的卡斯车的技术,苏联又是米国30年代转让的技术。落后40年。上游方面,国内钢厂对汽车用的特种钢材基本没概念,是到80年代上汽桑塔纳寻求国产化的时候国内才逐渐搞起来。现在国内汽车行业的特种用钢大部分国产化了。

钢,那时候才基本是粗钢。高附加值的钢材接近于0.宝钢80弄起来后才逐渐好起来。

军工方面 涡扇发动机没得。一个米格21研究20年没能大规模装备,米格19是主力。苏联都19到21到23,29也快出来了。 一个T52也是研究20年。苏联也52到62到72了。除了核武器外,常规军事装备基本停留在50年代苏联转让技术的水平。和世界先进差距明显拉大。

说起来 还真不知道小猪吹牛逼的70年代的基干产业牛在哪里。是不依赖国外上游设备?好像不是。是差距比起50年代明显缩小?好像更不是。我还真不知道他在基干个啥。

家园 补充一个70年代所谓基干产业的光辉案例

烟草行业的卷烟机械。小猪吹嘘不已的70年代中国的“基干产业”给下游用的啥货色? 上海烟机厂50年代仿制了英美烟草公司留在上海的老机器(30年代水平),机速每分钟几百只,命名为新中华卷烟机。一用20年。而国外已经换了几代了,机速已经提到8000只了, 而且国外开发了过滤嘴这个革命性技术和配套的滤嘴成型机技术。 我们伟大基干产业机械业的一个分支烟机分支还是几十年一贯制的“新中华”。过滤嘴,烟草薄片,膨胀烟丝等技术闻所未闻或只是遥远的传说,更不用说研发生产相关技术了。

现在的情况是 国内的烟草机械和国外已经同代。上游的国产代替也基本成功,比起国外烟机,就是故障率稍高一些,部分零件可靠性差一些。 比起“新中华”时代完全是换了天地。

家园 教主挖的老坑?

任小猪侃不过政委,早跑了

家园 说得很明白,送花。
家园 日本经济的发展

丰田的生产管理方式固然有其独创性,但是经济并非只要有了先进的生产管理方式就能大发展了。

要做产品,必须解决几个问题。一是要有生产该产品的相关技术,二要有生产该产品的人员,三要有生产该产品的设备,四要有生产该产品的原料,五要有生产该产品相应的后勤辅助,六要有生产该产品的管理方法,七要有销售该产品的市场,八要有把原料运进来,产品运出去的能力。

日本是个缺乏自然资源的狭小岛国,二战结束时国内市场也无法消化大量的产品。因此上述的八条中原料和市场多依赖海外。而美国正是用这两条在经济上重新武装了日本。

这固然可以说是美国“放松”对日本的压制。但美国“放松”对日本压制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把日本做成其在冷战中的远东桥头堡之一。不能脱离了这个背景来谈日本的“重新崛起”。

美国对于日本的扶植当然不会是无私和全心全意的。事实上美国要的是一个经济上为美国打工的日本。换言之,经济殖民地。而这个经济殖民地形式能够存在下去的保证就是美国在日本的持续军事存在。

为什么日本辛辛苦苦了那么多年,一纸广场协议就让日本不得不低头?难道日本就没有一个人认识到广场协议对日本的损害?无他,美国的强势军事力量在起作用。所以日本不得不自废武功罢了。

而战略性的先进技术美国当然不会给日本。“一招鲜,吃遍天”美国人也是懂的。事实上世界上大概没有一个国家会把战略性的先进技术主动泄露出去。

所以可以说没有美国就没有日本的今天。

家园 系统越大,越复杂,则信息传递和处理越困难

这一点对于任何体制都是有效的。

在很大程度上,一个企业的活力取决于其处理信息的效率和反应速度的快慢。

如前文所述,任何现代企业内部实行的其实都是计划经济。所不同的是在古典资本主义的状态下,企业的生产是无序的,由此会导致大量的重复生产,从而浪费资源。而计划经济提出把整个社会当作一个企业来经营,但由于信息处理技术无法跟上,于是就和理想状态有了巨大的差距。

这种先进理念和当时技术水平的不匹配在历史上屡见不鲜。举例来说,蒸汽机在古希腊时代就已发明。但其一直不能得到应用。并不是古人不懂蒸汽机比畜力或人力有效,而是蒸汽机的密封问题一直无法有效地解决,导致功率低下。

所以在相关技术没有成熟前,或许最好的形式还是市场与计划相结合。当然,如何结合就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家园 这人是朱子的信徒

所谓 知难行易

家园 也是。俺们这边发展机床产业也是这样的。

家园 没啥奇怪。厚古薄今向来是某些国人的传统。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