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偷一个航空发动机研究研究 -- 俺老孫
但自邓执政以来,一味想抄近路,买国外先进武器,另一方面,却不肯向国内的研究所投入,导致研究所的研发能力进一步退化,形成恶性循环。
当年同样是封锁,可本着“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精神,不也搞出了两弹一星?莫非这航空发动机的难度比两弹一星还大?
这事对盟友做的,实在是没屁眼。
- -- 系统屏蔽 --。
在部队装备也就是青岛那一个团(5架?)。这飞机再想恢复生产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话说回来,水轰五在设计之初,虽然参考了不少国外技术(苏联,日本),但是如果看它的设计年代,毕竟是我们自己第一次搞,很多技术还是有缺陷,比如海水盐分防腐问题,后来不得不花大力气采取补救措施。当然,这飞机不是不可用,可惜的就在于这些问题基本解决出点眉目以后,就赶上马放南山的年代,军队没有钱采购,改造森林灭火机也基本上只有象征意义(效果不如宣传的好,而且,森警也没钱啊!)。所以,这飞机没能形成一定规模,扩大用户范围,多积累使用经验,实在是非常可惜。
现在,中航正在开发所谓的蛟龙600,从目前公布的基本性能数据看,有很大的水轰五的影子。如果能够开发成功并成批投入市场,会成为目前世界上唯一?的大型新型水陆两用飞机。
个人以为,以大型水上飞机为基础,改善南沙,西沙部队守备条件,强化物资和人员的及时输送,会对这些海区的守备条件,掌握力度产生极大的强化作用。实际上,中国的航空工业和军队建设任重道远,即使这些实现了,也才刚刚达到美国几十年前的标准!
写书未必可以全信
不就玩完了。。。。。。
让人难以接受的是航空发动机的难度就是比两弹一星大。
看看世界上有多少国家能造原子弹,再看看多少国家能造喷气发动机就知道了。
现代工业王冠上的明珠,指的就是喷气发动机。
我国两弹一星很早就造出来了,也基本达到了预期要求。可太行发动机总是出问题,总让人在惊喜与痛心的冰火中煎熬。(相比民用发动机,不太要求经济性,可靠性和寿命的军用发动机对现在的我们都如此困难,就这还有人幻想运-10在当时配国产发动机,实在让人无语。)
借开放三十年之后的强大经济和工业实力,太行也就达到勉强可用阶段(中途还有中央首长亲自督战,“恐吓”呵呵),最新的消息是歼11B上使用了两台太行。而单发的歼10还不行,就这样首翻还不如毛子的发动机,西方的就不要想了。
美国担心朝鲜、伊朗造原子弹,但不担心他们造航发,不是航发不重要,而是他们根本造不出可用的航空发动机。
另外我个人不认为邓的路是错的,那时的中国航空工业与国外差距太大(民用也是如此),很多基本概念都不清楚,也谈不上什么正确的理念,在这种情况,甘当小学生,引进技术相对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
其实国家也正是这样引进,学习,吸收,加上民用工业的进步,很多工业生产的理念建立起来,这样也才有了如今的成果。
记得刚打开国门时, 我国飞行员试飞西方战斗机那叫一个激动。
太行发动机现在的问题不是技术问题,而是人的问题,甚至出现过有人故意搞破坏,导致出现废品,内耗导致定型的发动机生产质量不稳定。这个和航空企业内部矛盾有很大的关系。沈飞、成飞、西飞各有各的山头。
只能说 各有千秋 各有各的难处
要知道 原子弹也不是那么好搞的
光是一个铀浓缩过程就需要上千上万台离心机 长年累月的不间断运转 这个难度绝对也不低
伊朗朝鲜能造火箭原子弹 却不能造飞机 飞机发动机
主要原因在于像这种后发的追赶型国家 应急性国家 只能是把有限的资源选择在最重要最决定性的方向上
在他们眼中 无疑 火箭原子弹的重要性 大大的高于飞机 飞机发动机
仅此而已
实际上 他们造不出的东西多了 汽车 拖拉机 cpu 甚至炼油厂 化工厂等等等等
难道说这些东西的难度都比火箭原子弹还高了
至于中国航空发动机的蹒跚
应该说是多方面的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前三十年底子薄 人才少 之间还有十年的史无前例
后三十年也强不多少 前十几年过苦日子没钱 基本上都放了羊 不饿死就算是命大 还谈出什么成绩
到了96年吃了亏才开始有钱又有领导重视
这么个基础 这么个搞法要是就能赶上人家上百年的积累 几十年的奋斗那才真叫见了鬼
自己的喷气式客机飞机刚研制出来 一把手就坐着出国了
也没人害怕自己的飞机保险不保险
也没人提议是不是为了保证领导安全与档次 进口几家波音做专机
早期图什么的喷气机,哪能飞美国啊。
远程Tu-62那也是上百架产量的量产型
了。一定的保险系数总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