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分析(一) -- 陈经

共:💬237 🌺772 🌵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6
下页 末页
家园 但投资增长率更快呀

大约是30%左右,投资的实际exit,就是在于出口。09年中国大致是超过德国了,第一,但请注意,发倾销诉讼不仅已经是第一,而且还会不断地倍增。更重要的是,汇率问题随着美国的复苏,马上会上到实质议程上,黑马访华就会提,明年不出意外,还会升级。说这些,无非是想说,若想出口的增速要像近10年来一样,是很困难的了,若想匹配已有的投资,必须要找新的快速途径,更不用说,像现在一样,投资增速是越来越高。

我与老兄还有陈经等,其实最根本的分歧,是不相信政府(天朝)有无限信用(或是大到可以忽略的信用)。比如销坏账,这是在老朱赌博(各种改革)成功,各种经济财政指标改善的情况下,才是可行的,否则硬销只会得到更混乱的结果。

家园 原来中国农民这么多啊

2亿多农民工,7,8亿留在农村的老人,妇女和儿童

家园 饲料很多

中国居民十多年的收入增长不是虚假的吧。

另外,房子本身也是饲料之一,十多年前没几个人幻想买房的。

至于说自愿与否,我相信多数人买房不是被政府拿抢或者奸商派杀手逼的吧。

家园 那问题就是投资过剩而不是消费不足了

现在很多说消费不足的,最后说的其实都是投资过剩

我同意,今后出口增长不会有过去年年20%以上的爆炸速度了,国际市场的容量是有限的。但是问题在于,国内市场同样会增长的。今年消费增长好象是17%?而且今年的GDP增长还算慢的,可以想见,经济增长加快后消费还会增长更快。

而且,这次的基建投资,明显的倾向就是国内市场的整合,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高铁。过去日本人说中国没有全国市场,只有十多个地方市场市场,这次基建高潮的指向,就是要形成全国范围的物流和人流网络,这是推动国内消费增长的保障。

我对于基建是否有利的评价标准,就是可以推动全社会财富的增长上,就是值得肯定的;如果不行,比如是日本那种只有狗熊用的高速公路,就是应该否定的。而中国的基建,基本上还是属于前面一种。至于投资增长很快,这个是否有危险?我的看法是:心理感觉上的危险肯定有,因为史无前例的事情,大家肯定都觉得不靠谱。但是在社会财富增长的前提下,这个危险如何成为现实?逻辑路线图我始终没想出来。

我倒是没认为土共有无限信用,只是认为它的信用边界,比很多人敢于(愿意?)相信的要宽得多。不过我相信资源的边界确实存在,需要非常认真地对待。不过看来土共还是清醒的,比如新能源什么的,增长非常强劲。

家园 几个小点

1.农民增收路在何方。

中国农业的问题根本在于我们农民太多,地太少了。全国耕地18亿亩,就算只有6亿农民,每人也只有3亩地。靠这3亩地想发财,根本就是痴人说梦——无他,3亩地能种什么。新闻上说特色农业,不排除某些地区特殊的条件可以干,全国推广,没戏。说直白点,现在TG宣传的工业反哺农业是个大忽悠,稳定下民心罢了。李昌平宣传农民穷是因为政策不好,煽情作用是起了,实际价值约等于0。根本出路,只有把农民变成城市人口,以城带乡,以工补农,统筹城乡。农业对TG来说,最重要的就是粮食安全不能出问题。所以种粮在账面上一定不会亏,但是想发财是不可能的。农村出来的大学生对农业有着深厚的感情,这么说很难接受,但这就是事实,所以TG才开动各种宣传机器掩盖企图。另外管进城农民叫农民工是不对的。现在的农民工,就是城市产业工人。现行的户籍制度和福利制度把他隔离在城市外,是不对的,不仅仅是道德上的问题,更大的是社会稳定的问题。但是改革阻力重重,属于攻坚克难目标。现在的农村医疗和低保改革,其实是想把原来城市产业工人的福利制度建立到农民工中,属于折中的妥协。搞新农村建设,不是只建农村,是和城镇化一起的。

2.中国消费有没有潜力。政委分析得很好了,确实是资源和科技的限制。钱只是一个中介,RMB想印多少ZF只管印就是了。中国财富最大的一块就是国有资产,RMB有坚实的背书,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一项的准备金,能印的RMB就是天文数字。资源和科技,TG现在重视得紧,四面出击,能不能成不好说,至少是挺卖力的。其实还要加上污染,TG现在看国际上喊减排,也跟着喊一嗓子,不喊你不普世。但是各位看官注意了,美国喊的是二氧化碳减排,TG喊的是节能减排,一边还不忘了强调“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高耗能,高污染企业TG是真不想要,正好借着减排的东风,一边淘汰这些企业,一边把这当减排成果,节能是真,减排是假。国内媒体有明白的,也有揣着明白当糊涂的,还有的不知道是真的不知道还是立场有问题。

3.关于分配制度改革。还是同一个问题,中国最富的不是民营企业家,而是TG。TG这么多年来,用聚敛这个词形容并不为过,但是攒下来的钱大头还是以替国民投资的形式留在国内了,别看着大马路就骂形象工程,那是实实在在的社会财富。以前大家日子过得苦哈哈的,温饱就是理想,现在吃饱了开始改善生活质量了,过去的产品,政策都得变。TG现在也承认投资太重,消费偏轻这件事,也在探索。老广的国有股注入社保基金就是一个尝试。

家园 是啊

这就是中国的现状。以前10亿人的时候,说法是“八亿农民”,现在13~14亿人了,改成“十亿农民”了。

家园 苍天啊,大地啊

咋没有宝了涅?

家园 准确说是“彪悍的国家无法解释”

盖因为现有的理论太浅薄。

家园 写的真好,花你

今年的房市就可以看出些端倪,为什么明明经济危机了,这种对消费只有坏处没有好处的事情反倒带动了这么疯狂的消费,上海的房子只要不是有硬伤的,只能用抢来形容。

要是说中国经济没有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或者影响很小,为什么现在比经济危机之前还要疯狂。

恐怕是失衡进一步进一步体现,前几年中央还不时的挥舞一下调控的遮羞布,现在却赤裸裸的派国企去攻城略地,一点戏都不演了,难道是火烧眉毛没有心情了?

家园 这个是应该早搞。

  能引几百亿立方/年的水进入新疆,就能移几千万人到新疆。

家园 看到这里想插个话

redapp和SkyWalkerJ两位对“企业”这个环节考虑的很不足啊。高铁之类的基础设施修好之后,受益最大的除了跟这些工程直接相关的企业,其他在这些地盘驻扎的企业也是受益者。以苏州为例,城市公路修的开阔发达,企业员工可以有厂车坐天天上下班,而厂车同时意味着企业提供集体宿舍。这在加入WTO前,以苏州那狭窄的街道是不可行的,上下班堵你两三个小时没一点问题。另一方面,2007年末南京市常住人口为741.3万人,而苏州市常住人口为624万;而比较这两个城市的堵车情况,南京比苏州严重的多,上下班高峰期的堵车时间长两三倍,这是在下在两地生活的切身感受。原因在哪呢,个人认为苏州企业,特别是劳动力密集的大型企业吸纳人口远远高于南京,是主要原因。南京并不存在苏州新区、园区那种大范围的厂房聚集。苏州从2000年到2008年地价飙升了三倍不止,这部分房价由谁负担了呢?在下只能肯定一点,大头不会是草民。据我所知,大量草民付出了血汗,挣得比农业收入高数倍的加班费。

家园 忍不住再回一帖

redapp兄大概忘记了,05年前后全国范围高校“破产”,中央是怎样解决的。当时的形势就是众高校利用扩招政策拼命举债建新校区,而银行觉得没风险猛放贷,结果最后学校投资过度还不上贷款,于是出现大量坏账。怎么办?中央的做法是这样,运用行政手段强卖老校区,拿这个钱还银行贷款。反正资产都是国家滴,出了篓子拆东墙补西墙呗。虽然草民很不满,但么办法只能从命。所以redapp兄说中石油的债怎么还,这个好办,国有资产整合这种事情老朱已经干过一次了。只要不是全局出问题,个把行业还腾挪的过来。总而言之,政府手段很多,只要不是像58年那样集体脑袋发热,出状况的风险不高。不知道陈经兄是不是基于类似的判断,觉得中国只是“栽跟头”了事?

所以除非国企都疯狂滴争夺“地王”,(其实国企拿地倘若盖福利房,那又是一个“正循环”)中国经济失控的可能性不大。

家园 您说的这是投资的好处

适度的投资当然是必要的,对未来的经济有推动作用(比如你和其他人所举的基础设施可以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同是还可以吸纳就业)。投资也是现代经济才能完成的,核心就是信用的使用,我们可以借钱来先做下去,未来取得收益后再还现在的投资,以此循环,越做越大。但是请注意,这里面是要求未来的收益可以还上现在的钱,显然这是要算帐的,不是说未来可以取得收益就可以了,而是起码要到达一定的底线。所以说,无限投资是肯定不可行的,一定会有一个投资的上限。以中国现在投资比例之大,可以说古今中外,没有过先例,中国现在就是在挑战世界的极限。我之所以唱反调,就是看到陈经还有其他一些网友乐观的出奇,他们坚信一定能成功,完全无视这里面巨大的风险。可能中国运气好,这些风险最后都能化解,大获成功,但如果差呢?

家园 高校“破产”最后不就是国家埋单了吗

我一直都说,这么做,最终就是在试探政府信用的边界,试不出来,一切OK,试出来的,就是大危机。

愿意这么赌,也随便(不同意的人也影响不了决策),但如果不知道是赌的这么大,就不应该了。

家园 两帖一起回吧

或许有些人过于乐观吧,但南飞以为,陈经自始自终都是在探索您所说的这个“信用极限”问题。国家这样搞,短中期内可不不可持续,不正是他提出的议题吗?以坛友交流来说,如今风险之大人所共知。那么,这个风险在何种条件下会落实呢?此类问题是否更有益于主题呢?不知阁下以为如何

在下以为嘛,单从感觉上“唱反调”,最起码也要像马克思一样落到“人性”这样的实处,才称得上有价值吧。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