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请教个IT行业的问题 -- 肖肖

共:💬24 🌺17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通信业的今天,就是IC业的明天?

我几年前也是这么想的,但是现在看来中国还没有可以和华为中兴相当规模的ic公司,所以有点存疑,是不是还要再等10年?

家园 这个还是要一步步来

技术上有不错的,但到了市场上,不是技术好就行了,卖的好才是真的好。找准市场的切入点,这功夫不是一天两天能练出来的,如同战场上的将军是一仗一仗打出来的。

家园 这是个很好的问题,好问题是该花的:)

期盼大家详解,大脑风暴:)

家园 软件行业现在越来越像一种服务业,用制造业的逻辑并不适当

本来整个IT行业绝大多数都可以归于服务业,少数消费电子、基础IC除外,但现在产品+服务整合产业链也是大趋势。

中国的IT从一开始就是只有I没有T,所以服务业的色彩更重,无论内资外资,在中国真正做产品而不是做单子的企业,我见到的不多。

服务业的逻辑是什么?是贴近客户,不仅产品要贴近客户,人也要贴近。恨不得把office开到大客户的对门,天天抬头不见低头见才好。中国目前地区差异还比较大,跟英美没法比,那么既然大客户多在京沪深,office也就倾向于设在京沪深。

至于说那些从国外分包、客户也在国外项目,即很多外企设在中国的所谓研发机构,大城市有两个优势,一是交通。我的实际经历,5点去拿签证,赶7点半的航班飞去救场。如果office在二线城市很难这么便捷,IT的价值就在于提高效率,出个差要先坐火车再坐汽车再坐牛车,不符合逻辑。这一点全球皆然,硅谷那一条线上的大公司多在101、880两侧,到西海岸的空港中心SFO一小时车程以内,英国的剑桥、布里斯托这些地方,也是到伦敦希斯罗机场1小时车程范围里。二是人员富集,过去一些年,优秀的毕业生都想去大城市,你到二线城市开场子招不到人。这个事情将来可能有变数,如果大城市的成本接下来还是这么快地上升,而IT公司开出的薪水就没那么高,则未来可能大家也就想不去大城市了。

家园 技术发展的事情能不能这样理解

技术的发展相对于行业和产业的发展是比较细节的东西,如果这个行业的发展趋势是越来越成熟,表现为越来越模块化

越来越像像传统制造业那样试图尽可能多得摆脱人所带来的灵活而趋向于依靠规则、定式、工具,那么所有的技术演进也只不过是带来规则的更细化、工具的更智能,所带来的也只是更进一步得不依赖于个体。当然新技术需要学习和掌握,高素质的熟练工人也不是随处可得的,但是这似乎不影响这个上面说的逻辑,不知道大家怎么看

家园 我同意关于贴近客户的说法

可能是我们说的IT涵义有不同,IT里作服务性质的、

给客户量身定制方案的应该有很多,如果开发过程和单个客户的需求高度相关、需要单个定制,那集中在这些超级城市是应该的,这方面我了解有限。我知道多一点的是通信这一行,之前说了,如果是作电信级产品的,它的客户群就是几个运营商,客户的事情跟一线开发人员很难扯上直接的关系。而且我觉得类似于电信设备行业的IT开发,是不是还有别的一些,这个就不知道了?

另外很感谢你关于硅谷和英国的例子,但是比如一小时车程到机场这种空间上的高聚集和相对距离的缩短,这个在苏州或者杭州这两个上海的后花园,目前好像基本都符合要求了

家园 服务是做定制方案,产品是做通用方案

首先国内真正做“通用”这部分的就少,买的多。如果是做定制方案里面的通用部分的,适用于下面那两条——交通,和人员富集程度。这些都不成问题的,当然就可以放到二线城市,比方说华为中兴。但对跨国公司,这两点目前还是起作用的,这些地方跟典型的制造业毕竟有所不同。

电信这块,主设备通用性比较强,运营支持系统就是定制性强。华为好像这一块主要也在北研所吧(不十分了解),因为三大运营商总部在这边。

家园 服务和产品,呵呵,受教了

很在理。

对于跨国企业来说他们集中在一线城市,我想一个大的原因是不是他们的成本压力不是特别大(老外高管们图方便和舒服,对成本不敏感),这和垄断未被打破特别是未被中国人打破有关系?

家园 南京还不行

人才素质的差距还是相当大的。

不亲身体会,是感受不到的。

可以说,好一点的能找更好工作的人,相当一部分是从南京往上海转移的。当然了更小的城市会往南京之类的城市转移。

未来的倾向,如果只是做外包,我觉得上海的成本太高,慢慢会往内地转移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