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请教个IT行业的问题 -- 肖肖

共:💬24 🌺17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请教个IT行业的问题

    本人小硕毕业在上海通信行业工作三年零3个月,,最近这半年里在一家北欧外企里养了半年,因为太闲难免生出些想法,希望各位大佬能有所点化:通信主设备(不是手机这种终端)因为高可靠性的要求,研发过程里流程意识很重要,这样所谓的研发也基本就是流水线上的人力密集型的工作,和盖个厂房进点机器设备圈上些纺织女工给老外缝裤子比,生产组织方式也差不多(所以都说IT民工喽)。说这些不是抱怨,只是我越发觉得生产软件的过程和生产裤子的过程既然是相通的,那它一样会有低成本地区转移的需要和可能,比如从欧美转移到国内,从国内的东南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就软件等IT行业说会不会逐步得从北京上海这两个超级大都市向成本更低的地方转移,比如杭州、苏州、南京?我说的转移不是个别企业行为,而是整个行业出于成本压力下的大趋势特别是其它地方已经有了承接能力的情况下。再具体一点,通信这行我知道多一些,华为中兴现在崛起的势头不可阻挡,给了这些传统的欧美老爷企业巨大的压力,促使他们砍掉欧美的开发部门向国内转移,更重要的是随着垄断被打破,这个行业的利润率已经不支持这些企业再大手大脚的花钱了而是更关注成本了,像鼎桥那种把开发机构放在金茂大厦的行为再也不会发生了,而类似的转移在国内也在发生,中兴华为在西安、成都的研发机构都在大量扩张。

    希望大家点拔一下,我上面关于软件生产企业出于成本驱动在国内进行再转移的逻辑是否有问题,我好像没有听说纽约伦敦有什么IT企业的研发机构(也许这些大都市里放总部是可以理解的),日本的大型研发机构会放在东京么?再简单说对于我这种一般IT工程师来说,在北京、上海这种城市还有没有搞头?当然只有努力在那里都有出头之日,只是我还是普通人,不想逆潮流而动,如果这确实是潮流的话。

    • 家园 软件行业现在越来越像一种服务业,用制造业的逻辑并不适当

      本来整个IT行业绝大多数都可以归于服务业,少数消费电子、基础IC除外,但现在产品+服务整合产业链也是大趋势。

      中国的IT从一开始就是只有I没有T,所以服务业的色彩更重,无论内资外资,在中国真正做产品而不是做单子的企业,我见到的不多。

      服务业的逻辑是什么?是贴近客户,不仅产品要贴近客户,人也要贴近。恨不得把office开到大客户的对门,天天抬头不见低头见才好。中国目前地区差异还比较大,跟英美没法比,那么既然大客户多在京沪深,office也就倾向于设在京沪深。

      至于说那些从国外分包、客户也在国外项目,即很多外企设在中国的所谓研发机构,大城市有两个优势,一是交通。我的实际经历,5点去拿签证,赶7点半的航班飞去救场。如果office在二线城市很难这么便捷,IT的价值就在于提高效率,出个差要先坐火车再坐汽车再坐牛车,不符合逻辑。这一点全球皆然,硅谷那一条线上的大公司多在101、880两侧,到西海岸的空港中心SFO一小时车程以内,英国的剑桥、布里斯托这些地方,也是到伦敦希斯罗机场1小时车程范围里。二是人员富集,过去一些年,优秀的毕业生都想去大城市,你到二线城市开场子招不到人。这个事情将来可能有变数,如果大城市的成本接下来还是这么快地上升,而IT公司开出的薪水就没那么高,则未来可能大家也就想不去大城市了。

      • 家园 我同意关于贴近客户的说法

        可能是我们说的IT涵义有不同,IT里作服务性质的、

        给客户量身定制方案的应该有很多,如果开发过程和单个客户的需求高度相关、需要单个定制,那集中在这些超级城市是应该的,这方面我了解有限。我知道多一点的是通信这一行,之前说了,如果是作电信级产品的,它的客户群就是几个运营商,客户的事情跟一线开发人员很难扯上直接的关系。而且我觉得类似于电信设备行业的IT开发,是不是还有别的一些,这个就不知道了?

        另外很感谢你关于硅谷和英国的例子,但是比如一小时车程到机场这种空间上的高聚集和相对距离的缩短,这个在苏州或者杭州这两个上海的后花园,目前好像基本都符合要求了

        • 家园 服务是做定制方案,产品是做通用方案

          首先国内真正做“通用”这部分的就少,买的多。如果是做定制方案里面的通用部分的,适用于下面那两条——交通,和人员富集程度。这些都不成问题的,当然就可以放到二线城市,比方说华为中兴。但对跨国公司,这两点目前还是起作用的,这些地方跟典型的制造业毕竟有所不同。

          电信这块,主设备通用性比较强,运营支持系统就是定制性强。华为好像这一块主要也在北研所吧(不十分了解),因为三大运营商总部在这边。

          • 家园 服务和产品,呵呵,受教了

            很在理。

            对于跨国企业来说他们集中在一线城市,我想一个大的原因是不是他们的成本压力不是特别大(老外高管们图方便和舒服,对成本不敏感),这和垄断未被打破特别是未被中国人打破有关系?

    • 家园 这是个很好的问题,好问题是该花的:)

      期盼大家详解,大脑风暴:)

    • 家园 技术升级与生产基地转移

      当某种技术成为大路货(commodity)的时候,生产基地的转移,是必然趋势。如果民工有能力做上海IT白领的工作,作为资本家,当然把工作交给民工,从而节约成本。

      但是IT白领并非一定面临失业。跟上技术发展的潮流,不断积累自己的技术储备,去做哪些技术含量高的工作。

      上海北京在发展,从前那些技术含量低的工作在不断外移,但是同时也会有新鲜热辣的工作不断涌现。问题是,当这些新鲜热辣的工作来临的时候,大家手里要有杀手锏。

      • 家园 技术发展的事情能不能这样理解

        技术的发展相对于行业和产业的发展是比较细节的东西,如果这个行业的发展趋势是越来越成熟,表现为越来越模块化

        越来越像像传统制造业那样试图尽可能多得摆脱人所带来的灵活而趋向于依靠规则、定式、工具,那么所有的技术演进也只不过是带来规则的更细化、工具的更智能,所带来的也只是更进一步得不依赖于个体。当然新技术需要学习和掌握,高素质的熟练工人也不是随处可得的,但是这似乎不影响这个上面说的逻辑,不知道大家怎么看

      • 家园 甚是在理
    • 家园 说一点跟微软相关的情况

      首先,微软中国除了研究院有一些项目是中国人自己的ideal以外,绝大部分项目都是从美国“拿”的,也就是所谓的“内包”,微软中国给微软美国打工。

      第二,微软中国,已经开始在无锡建立大的研发中心。

      第三,跟微软做business的大的外包公司也纷纷在无锡开始分支机构,甚至把总部都迁到了无锡。比如我以前所在的公司,已经和无锡市政府“亲密接触”。我临离开之前,还吃到了无锡领导送给我们大老板的桃子。

      现在自己也想到无锡发展发展了,确实机会不错。

    • 家园 个人感觉

      北京,上海的人才聚集效应不是2线城市能替代的。当然相对而言2线城市是有一种趋势。

      • 家园 我感觉现在大型软件里流程至上,

        上层的架构人员确实是大牛,称得上是人才,但是结构作好了下面砌砖的也就是熟练工吧,不太需要多么的才华横溢的人才,能守好规矩的人可能更合适。

        我另外一个看法是,有真正核心技术的、创造型的中小企业在北京上海应该更合适,这里更能激发活力、斗志,而且这里的精英人才聚集确实非国内其它城市能比,特别是高校和科研院所的集中度。但是生产型企业,哪怕生产的是软件这种似乎高级些的制成品,它毕竟不是研究而是开发,不需要每天来一场头脑风暴来生产灵感和创意。

      • 家园 北京,上海目前是美国的3线

        目前还能吃得动,将来如何不清楚。

    • 家园 纽约有大量IT民工

      当然都在所谓的骗子公司,就是银行投行这些地方。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