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 -- 陈郢客
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
对于一个杂书动物而言,阅读的时机、缘分都是随机性的。我小学时就读了特里尔的《毛泽东传》,而且翻来覆去看了很多遍,那时心里颇为认可毛应该死于1956年——他声望的最高点。
随后,毛泽东的传记种种,读了不少,我以为对他已经相当了解了,虽然彼时我只读过他的部分名篇。
数年前,某次去鲁迅博物馆,看见毛泽东潦草手写的“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旁边说明:毛泽东晚年眼疾,医生名曰唐由之(中医光明使者),听到他的名字,毛沉吟良久,后来写鲁迅的这首诗相赠。我的心忽一动,这太苍凉了。想到差不多同期,毛泽东多次让工作人员为他诵读《枯树赋》——萧索不忍读的大恸之文,心情好生复杂。
我是这几年才恶补毛泽东文集的。若一手资料没读完,何来自信自大的了解?我看了太多别人怎么说的,居然近年才看他的自述自陈,很滑稽也很有意味。李贽和张居正、戚继光是同代人,深知他们都是千万世人物;以此坐标,我们去毛不远,毛更是千万世之人物,李贽牛处,我等果然不及。
博物馆和实物极富特别用处,读百本传记,未必动心入骨;与实物狭路相逢,通感路径,方有真切体会与切实尊重。今年机缘巧合,去了次韶山,在毛泽东纪念馆和毛泽东遗物馆里呆了一天,更是感慨良深,发些照片,与诸君共享。
斯为序。
写于中华人民共和国60年国庆
本帖一共被 4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我在陈郢客:【原创】小杂感·“焚书”·小别的话(25)曾写道:
【改变中国命运的是一位曾受过地域歧视、学历歧视、上过当受过骗的人。
“因为我不是湘乡人,又不为人所喜。做一个湘乡人非常重要,而且是湘乡的某一区人也很重要。湘乡分为上区、中区,与下区,上区的学生与下区的学生不断地打架,完全是因为乡土观念。双方好像要拼个你死我活似的。在这“战争”中,我总是采取中立地位,因为我不是那一区的人。结果三区的人都看不起我。我精神上感觉十分苦痛。”
“我开始留心报纸上的广告——彼时有许多学校开办,而且都用广告来吸收新生;我并没有特别的标准来判断学校,我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做什么。一个警官学校的广告吸引了我的目光,于是就去报名。但是,在受试以前,我看到一个制皂“学校”的广告。不收学费,供给膳宿而且还可以有一点津贴。这个广告是动人的。它指出制造肥皂有巨大的社会利益,可以富国富民。于是我变换了进警官学校的念头,决定做一个制皂工程师。我又在这里交纳一元报名费。”
“这时,我有一个朋友做了法科学生,他怂恿我进他的学校。我又读了这法律学校的动人广告,里面保证了许多了不得的事情。它答应在三年之内教完一切关于法律的学科,保证学成可以立即做官。我的朋友不断地对我称赞这个学校,直到我最后写信回家,详述广告上的保证并请家人寄学费给我。我将自己的前途画成一幅光明的灿烂的图画给家人看,将自己画成一个法律学家和大官。于是我付去一元向法律学校报名,同时等待父母的回音。”
“但其中忽然又有了变动。这回是一个商业学校的广告。另一个朋友劝我,以为国家正在作经济战争,目前最迫切需要的,就是能够建立国家经济的经济学家。他的理论得胜了,我再花一元到商业中学报名。我真的去注册而且录取了。不过,这时我还继续留心广告,有一天看到广告,描写一个高等商业公立学校的优美。它是政府开办的,课程繁多,听说里面教员都是极能干的人。我断定还是到那里学成商业专家比较好,出了一块钱去报名,随后将我的意思写信告诉父亲。他很高兴。父亲很知道有了商业智慧的好处。我进了这个学校而且留在那里——有一个月。”(出处:《毛泽东自传》1937年)】
湘乡,是毛泽东母家之地。毛泽东对谭政说过,“我也是半个湘乡人”。他对父母感情不同,众所周知。毛自述,“我母亲是个心地善良的妇女,为人慷慨厚道,随时愿意接济别人,她可怜穷人,他们在荒年前来讨饭的时候,她常常给他们饭吃。但是,如果我父亲在场,她就不能这样做了。”(见《西行漫记》107页)解放后,毛泽东还对堂弟毛泽连说过:“旧社会那种私有制,使兄弟间也不顾情义。我父亲和二叔是嫡堂兄弟,而买二叔那七亩田时,就只顾自己发财了,全无手足之情,什么劝说都听不进去。我后来思考这些事,认清只有彻底改造这个社会,才能根绝这类事,于是下决心要寻找一条解救贫苦农民的道路。”
冯桂芬的《校邠庐抗议》和郑观应的《盛世危言》,是表兄文运昌带给他的。某种程度上,文运昌改变了毛的命运。湘乡东山高等小学堂讲授新学的消息也是文运昌带给他的,在八舅文玉钦和几位表兄的帮助下,父亲毛顺生被说服,毛泽东终于走出韶山,来到湘乡东山学堂,也就是他第一次感受到地域歧视的地方。临行前,他抄了一首诗送给表兄文涧泉和文运昌:“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1910-1911年,毛的思想和道路均处于动荡期。他从东山小学又考入长沙的一所中学,因四川保路运动剪去了辫子。1911年武昌起义,湖南宣布戒严。“我决心加入革命军,决定和几个朋友到汉口去,同时我们向同学募一些钱。听说汉口非常潮湿,必须穿雨鞋,我就向驻扎城外的一个军队朋友那里去借。我被卫兵拦住,这个地方已经变成十分活跃了,士兵们第一次领到子弹,大批地在开到街中去。”
“当时,叛军正在沿着粤汉路进窥长沙,战事已经开始。在城外发生一次大战。同时城内也起了叛乱。城门被中国的劳工们攻了下来。我靠了其中一个劳工的帮助,重新回进城中。然后站在一块高地上观战,直等到最后看到衙门上飘起了写着“汉”字的白旗。”
“学生军已经组成,不过我不喜欢学生军,认为他们的基础太复杂。决定还是参加正规军队来帮助完成革命。”他当了半年兵,饷银七元一月,两元用于吃饭,其余奉献给报纸书刊。
南北统一于袁世凯,毛泽东“以为革命已经过去,决定继续求学”。
他在湖南图书馆里起早贪黑自修了半年,又在商业学校中一番颠沛折腾,1913年终于进了湖南第四师范预科(次年编入一师本科),“以为我最适宜于教书”;且此处“不收学费,膳宿费很便宜”。
把女儿嫁给他的北大杨昌济教授,看履历的目光远超众人。
这份履历起于微末,在民国毫不时髦。
民国时髦的是读清华留美预备学校,然后再拿份像样的洋文凭,在政界、经济界、文化界出将入相,是为精英。
胡适、梁实秋、宋子文……均是这样的精英。
然而,最终改变中国百年积弱的人物却是毛泽东和一批土八路,——这是历史最冷静也最值得深思的评判。
今天,海龟亦是遍地,海龟可以看不起李书福的“土”,不过历史所倾倒的豪杰,未必苟同我们沉浸其中的主观体系,今日的主流时尚。
这其实是中国历史最动人也最耐人寻味的场景。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到这个网址:tu.6.cn
然后从电脑上把图片上传上去,等传好后,直接粘贴下面的BBS地址到西西河就可以了。
别的图床也行,不过我一般用这个,不用注册。。。似乎时间也还久。。。至少我半年前贴的图片还有。
# 六间房 提示您:
# 状态:该图片未通过审核。
我从来没审核过啊。。。
现在技术也没这么先进吧。。。连图片都能过滤出来
我不知杨昌济的图片为啥也要禁?!
看看禁不禁。。。
我上传到微软了。
但愿长久。
应该不违法,不是一般只有google违法嘛。
先谢
方便的话
列列书目,学习的具体的方子
我家小妹妹背三字经,弟子规 唐诗,她记忆很厉害
这帅哥是谁?
http://photobucket.com/
要注册,可以试试,还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