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从长时段和世界文明的角度评价魏孝文帝 -- 查理五世
偶应该说华夏族更准确吧。
汉融入了五胡,不仍然是汉么,或者说唐。说其这命名的准确性确实不如查理。
俺只讲统治的手段,不讲人心。
清是异族统治,以不到一百万人的民族统治数百倍的汉族近三百年,还征服了蒙古、西藏,当然很强。
北魏复国于道武帝,已经开始重用北方汉人大族了,崔浩的父亲(名字想不起来了,不好意思)就是一例。明元帝、太武帝依然重用汉臣,虽然太武帝杀了崔浩,但是重用北方汉人大族的政策并没有改变。文成帝到孝文帝,汉人势力逐步走到了顶峰。北魏内乱,胡人军阀崛起,才有了汉人势力的衰退。
北齐、北周政权,北齐是逐渐胡化的过程,北周/隋则是逐渐汉化的过程,北周战胜北齐,说明了一切。
孝文帝汉化,并不仅仅是由于他自身对汉文化的喜爱,而且还出于形势的需要。没有谁喜欢和穷人打交道,多数人都喜欢结交富人,道理是一样的。
难道是想说明汉化的就能战胜胡化的?原因都是多元的,更何况中国历史的经验告诉俺们,结果应该是相反的。
北周胡化很厉害,连隋唐皇室都改成胡名,全面复辟嘛。
军机处惯例是满汉分半,晚清军机处满大臣还有几个称职的?
也就是袁世凯晚生了几十年,否则清朝也就是两百年,就是这两百年,还是靠汉军支撑,自己的爪牙,就会托着鸟笼子听戏了。
其实满清也就是维持皇族的满洲血统,治国方式和文化早就汉化了。否则你问一下那些旗人还有几个会说满洲话的?
一个民族连自己的文化都丢光了,它还算是统治成功?这种成功还是没有为好,否则真是愧对祖先了。
太平军兴前,没有科甲的汉人基本上没出路,除了军功。可看老袁的身子板,打仗也不行。他的发迹是有清末大背景的。
王莽如果生逢汉武帝,他还想篡位吗?
扯远了,打住。
难道查理能够否认这一点?
杨坚的确曾经叫过普六如坚,但是杨广主要可没有叫做普六如广啊。
按照查理的理论,隋、唐都是胡人政权,那么赵太祖也难说了,宋朝应该是胡人政权了,谁能够保证赵太祖身上没有胡人血统呢?那么明朝也是胡人政权了,道理同上。
结论,汉人政权到陈朝灭亡就已经不存在了,后面的都是胡人政权了。
估计很快就有一篇《汉人政权灭亡一千四百一十五年祭》。
我恐怕要给自己来块砖头了。
虎子的短帖太多了,一个才一分,帖子数虽然多,实际分数并没有多少,经不起咱们这样实实在在的三分帖打击的。
俺也赞成。
秦汉帝国和隋唐帝国是罗马帝国与神圣罗马帝国的关系。
【文摘】语语四千年:傅斯年眼中的中国通史
http://www.talkcc.com/cbbs/Ps/RA2.asp?BID=340&AID=156093
北伐后傅斯年成为北大教授,上课时仍贯彻这一早年确立的分期观念,其印发的《中国通史纲要》,再次明确“以‘民族迁动’为中国史分期之标准”,而具体的分期也基本相同。他在1931年给陈寅恪的信中重申:“中国之国体,一造于秦,二造于隋,三造于元。汉承秦绪、唐完隋业,宋又为唐之清白化,而明、清两代,虽民族不同,其政体则皆是元代之遗耳。”当然,傅斯年也注意到历代“政俗大有改易,不可不别作‘枝分’”;其枝分的标准分别是:上世为“政治变迁”,中世为“风俗改易”,近世为“种族代替”。
在“中世”一段,“自尔朱乱魏,梁武诸子兄弟阋墙、外不御侮之后,南北之土客合成社会,顿然瓦解;于是新起之统治者,如高齐、如宇文周、如杨隋、如李唐,乃至侯景,皆是武川渤海族类之一流,塞上杂胡,冒为汉姓,以异族之个人,入文化之方域。此一时代皆此等人闹,当有其时势的原因,亦当为南北各民族皆失其独立的政治结合力之表现。”正因南北朝各族“皆失其独立的政治结合力”,所以才有隋唐“民族文化之大混合”。故“唐代为民族文化之大混合,亦为中国社会阶级之大转变”。
他早年论证隋、唐皆“外国”说:“君主者,往昔国家之代表也。隋唐皇室之母系,皆出自魏虏,其不纯为汉族甚明”。而“唐之先公,曾姓大野”。不论是原姓李氏而赐姓大野,还是原姓大野而冒认李姓,皆当疑而证之。更广泛地看,“隋唐之人,先北朝而后南朝,正魏周而伪齐陈,直认索虏为父,不复知南朝之为中国”。当时将相,“鲜卑姓至多,自负出于中国甲族之上;而皇室与当世之人,待之亦崇高于华人”。若一般民俗,则“琵琶鲜卑语、胡食胡服,流行士庶间”,载记可考者甚繁。可知“隋唐所谓中华,上承拓拔宇文之遗,与周汉魏晋,不为一贯。不仅其皇室异也,风俗政教,固大殊矣”。
这就是骑士与农民、商人的区别。
快拿坛醋给我灌他下去。
你说从哪几个入口灌好?
查理确实大度,梦晓独立特行,坚持自己的原则也是俺很佩服的, 两位较啥劲呢?
还是大智慧若愚?
老傅的这些东西其实算不得他自己的创见。把历史分为古代、中世等等完全是照搬西方历史的断代方法。血统论则在当时也是西方的流行思想。何况推翻满清在表面上来说正是在血统上作文章。邹容,陈天华等人的言论如果把满清二字抽去几乎和希特勒、三 K 党之流的言论无异。老傅做出这等论断也就是受了影响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