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讨论】真纳闷,这几个字改的原因是什么呢? -- 隔路山贼
一改字,原来的招牌、公章、印刷材料全部都得换,算是拉动需求。要是胆敢不换的话,可以罚款。
这个方法可比花钱反复铺同一段路高明多了。
有些脑子进水的家伙,总想干点事出来,证明自己没白拿工资。
例如印刷, 出版, 信息等行业. 如果标准不更改, 他们有时候不好自己任意使用"异体字". 接轨或许是其中原因.
对于我们来说, 其实没什么变化. 打字还是照旧, 手写体本身就千变万化.
不过, 教育部经常做一些没名堂的事情, 感觉这次也不例外.
众心态说的到位
不过何必又扯教育部没名堂唻?
貌似政府现在如同赖皮狗,不管咋地先踹一脚再说,呵呵!
我感觉中, 教育部经常搞些修改课文, 审定课本, 提倡读经什么的. 其实也没什么错, 但是对普通人往往帮助不大.
标准化当然很重要, 普通话, 简体字, 文化传统, 等等都是国家标准, 值得尊重推广.
不过, 普通人也有学习语文, 学习语言包括普通话和方言, 了解文字知识的兴趣. 也想多了解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 而不是偏听偏信. 可是教育部好像很喜欢表明立场(政治需要, 部门利益, 业界标准等等), 结果就陷入了争论, 也降低了自己的权威性. 起的正面作用不够啊. ---- 也许是我理解一直比较简单粗暴吧 : )
PS: 刚看到教育部对此事的解释, 说70%的网民都同意修改. 真是叹口气.
当然也顺便证明了我的看法, 这对普通人影响不大. ---- 搞得好像教育部不是普通人的教育部似的.
教委这帮人成天高高在上,只和几个所谓的名流打交道,根本不去基层,不知道基层需要什么,也不去研究国家的文化发展战略,不知道该做什么,那么一大堆立在那里,又不能不做事,就弄出一些无关紧要的事出来,出了事不是原则的,不出事皆大欢喜。
历史这种事情很多,比如孔乙己研究“茴”字有几种写法,当年的天主教会讨论针尖上可以立几个天使。
看到这类消息就感到一阵厌恶。
我猜是要取消掉那个“小”字加一横的字形。这么改来改去的也很无聊。开发一个汉字字体是很耗费精力的一件事,这么一个变化又要让很多人做无谓的劳动。更何况到现在计算机汉字字体真正可以免费使用的只有文泉驿一家。
以前没有可以免费使用的字体,做计算机程序或是打印文章时,还需要操心字体的版权。现在还要担心所用字体是否符合新的规范……
刚才下载了新字表看了一下。看到亲、杀、刹……这些字换了写法,还是有点难受的。多少年看下来了,换个新面孔还是有点让人接受不了。
这里可以查到几乎所有字的字形。
“杀”字,汉典因为只有简体字形,三者没有实质上的区别。
不过,“親”字倒是符合这个规律。
但关键不在于简单的写法。比较一下大陆、台湾、香港、日本、韩国的五地字形,就可以发现,大陆、台湾、香港三地,是一种风格,大陆与香港应该更为接近一些;而日本、韩国完全是另一种风格。
五地三方的文字系统早已经是千差万别。这种情况下字形必然无法统一。因此,对于东亚各汉字字形之间的区别,这种微调没有意义。微调最可能的出发点也许是简单的教学问题。毕竟,解释为什么“小”字加一横应该是“木”字旁不是件轻松的事……
所以大家也别费心了,人家统计的结果还是大部分人赞成,只有“一小撮人”反对!
日本汉字抄《康熙字典》,台湾更不是别家人,何必这样说呢?
北大论坛还有人说这是要搞“东亚文字统一”呢,还有人猜是最高层要恢复繁体字呢。
两岸三地和日韩的区别在于微软字库的设计。台湾Windows 98中的细明体仍然保留康熙字典的旧字形,从Windows 2000开始,微软可能为了自己方便,或者是研发人员的习惯,把细明体的字形大部分改成新字形。而日文版、韩文版的汉字字形继续遵循以前的写法。这就是为何您觉得日韩是另一种风格。
您关于教学需要的观点我也赞同,确实是很实际的考量。
脑残的恢复繁体字这个大改方案不能被大众接受,那就来点小改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