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童年记吃5——忆苦饭 -- 能饮一杯乎

共:💬117 🌺157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家园 俺水平有限,只能写成这样了,请老兄多多包涵!

老兄夸俺“有点90后”,嘻嘻,高兴死了,待会回家喝多两盅!

家园 柳树芽能当药用?我还真不知道

只知道这东东那开水焯后加醋、盐、蒜汁凉拌,可是一道下酒的凉菜呵呵,要是淋上两滴香油就更美了。

每年的三月到八月,随便走进郑州街头一个小饭馆,多半能见到这道菜。

家园 俺有机会也这样做来尝尝,谢谢了
家园 嫩芽嫩叶都行,要是叶子长老了可就不好味了

所以我说得是3月到8月间。

家园 真明了~

幽默又明了的解释~~~

谢谢您~~~

家园 粗粮有很多,看来的确需要尝

玉米已经是好粮食了。麸皮和面用来做馒头是粗粮外,我吃过的还有高梁米,煮成粥以后咽着都豁喉咙。另外是豆渣,豆子磨了豆浆或者是轧油之后留下的渣子,当时用来烙饼子吃了。然后是地瓜,也叫红薯,当主食吃。香椿已经是好菜了,榆钱是能吃的,人家说甜,我总是觉得苦。荠菜和萝卜缨子(萝卜上面的茎干部分)都曾经是菜啊!

七十年代生人赶上了最后一拨,和八零后不能比啊!

家园 听着新鲜事情,想着古怪的年代

没经历过。不过这些事情父母也提过一点。但是从来不愿意多说。印象就是离那会越远越好。

那个时候够荒唐的。简直就是集体发疯一样。

家园 小兄弟,俺也希望那个荒唐年代离咱们越远越好!

说出来笑笑,也有希望大家知道并且不再干这事的意思在里面。

家园 呵呵,豆渣我可是吃过~

豆浆磨剩下的渣子先晾干了,然后在锅里炒,要反复的炒出香味,很累人的哦~

不过味道不错.

家园 花忆苦饭

我小时候也吃过一次,大概在74、75年吧。父母单位暑假办向阳院,(当时有一部电影叫向阳院的故事)其实和现在的夏令营差不多,不过不要钱,有个年轻老师领着一帮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的孩子,早上吹号起床,集合跑步,午饭后到水库游泳,玩的不亦乐乎,现在的所谓素质教育,让我看来真是笑话。扯远了,那就再远一些,我们这里当年我们这一级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都是考的,并从我们开始两年制改三年制,硬硬的比高一年的多上两年学,叫教育改革。到我儿子了,小升初不考了,听说从明年开始初升高也不考了,改划片入学,不考孩子烤家长,又叫教育改革,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啊!而且我儿子这一级入小学时说是小学六年初中三年,半路上改成小学五年初中四年,朝三暮四改成朝四暮三,这种改革真让人看不懂。回头说忆苦饭,我们的忆苦饭是自己动手(一部分原料准备)、丰衣足食的,上午到野地里摘野菜,记得有马生菜(学名马齿苋)、迎胜菜(音)、面条棵什么的,拿回单位食堂洗净切碎,食堂提供棒子面、地瓜面,成品是野菜棒子面粥、地瓜面窝头,还有咸菜,整个一个纯天然无公害健康食品,忆苦报告忘了,吃的吗。。。比家里的饭好吃!

家园 能者兄的忆苦饭

看下面的一片跟帖,勾起了一代人的回忆 那时学校里几乎都搞过,大概也算一种政治教育任务。我们学校还好,就是发饭团,绿了巴几也不知道掺了啥,我拿回来妈妈就扔了,说不卫生。

家园 老兄这话有依据么?

看看现在对农村基层干部的评价,也是怨声载道吧。当时的基层主事者也大都是地主----有恒产者有恒心么----宗族组织也是掌握在地主手里,从何而得出恶霸是少数的结论?当然不是说现在的基层干部就坏到这种程度,而是凡掌权者必定会为人,也必定会得罪人,得好处者未必到处说,被得罪者却会反抗,起码记恨在心,时间长了,得罪的人就会越来越多,负面评价自然越来越重,这还是有TG的大政策限制着的情况。在当时的农村,地主中多数的所作所为绝对不能说是正面为主,当然不排除有老兄公公的好人,举个例不一定能代表整体。即便如老兄所言,地主对所请的短工待遇不错,也不能否认是建立在剥削基础上的,马克思的结论我以为是对的。现在有的(只是有的啊,不然就是政治错误了)国企改制后,厂长成了企业家(资本家?),有的就明目张胆的对工人说,是我养活了你们!嫌待遇低,老子到劳务市场上一招一大批,工资比你们低。这是现实,合理吗?更无良的还有欠薪、卷款逃走的。他们的后代能不能说:“当年我祖上对工人不错,还给发工资,没让他们在大街上挨饿”?

至于“老妈讲过农村里大多或多或少都有些好吃懒做的“二流子”,往往这些人在土改时就是贫雇农——老毛的依靠对象,依靠错了人!”这个结论更是错了,或多或少的二流子、往往就是贫雇农,不能说多数贫雇农是二流子吧?老毛的依靠对象是贫雇农,其中有二流子,但多数还是勤勤恳恳的农民吧,依靠他们错了么?TG得天下的事实证明老毛没错,对中国农村的把握,近代以来无人能比!

家园 你妈妈够大胆的,花!

老爸单位一右派前副厅长,当他上幼儿园的小孙子也吵着要吃“忆苦饭”时,他担心吃坏小孙子,装了一碗稀粥代替,被“革命群众”发现了,当即召开大会批斗,

家园 俺们是68年吃的,老兄74、75年吃的话,想必没那么极端

“我们的忆苦饭是自己动手(一部分原料准备)、丰衣足食的,上午到野地里摘野菜,记得有马生菜(学名马齿苋)、迎胜菜(音)、面条棵什么的,拿回单位食堂洗净切碎,食堂提供棒子面、地瓜面,成品是野菜棒子面粥、地瓜面窝头,还有咸菜,整个一个纯天然无公害健康食品,忆苦报告忘了,吃的吗。。。比家里的饭好吃!”

-----------------------

花!

家园 俺公公是中农,不是地主,后来广东二次土改划为工商业者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