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写在罗京谢幕之后 -- 萨苏

共:💬75 🌺272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好问题,可能许多人都这么想,可是医生这个职业不是这样,

医生需要时间去思考,总结,交流,学习新技术,提高自己。光病人多是不够的。没有明确诊断就提出来治疗方案,叫瞎治。

家园 ding sheng为啥要得炸药奖

为什么ding sheng要拿nobel,他没做什么原创性的贡献呀,纯属跟风。

家园 送宝了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IHC80块? 太便宜了。

光抗体就要多少钱呀。

检测一些重要的marker似乎可以为癌症类型及预后提供重要的参考。比如乳腺癌的BRCA1, ERG等等。

纯属纸上谈兵~

家园 对付癌症,意志坚强不是最好选择

没看作者,只看文章就慢慢觉得应该是萨大写的,因为那一贯清晰和明白的文风。我个人认为,癌症这个病,越是意志坚强可能越麻烦。因为从我了解的心理学的一些发现来看,癌症容易发生在过度满足社会和权威的要求,忽略自己天性发展的人身上,越是意志坚强或者公认的好人越麻烦,因为一个公认的好人很难去反省生命中有哪些东西长时间被自己忽略。癌字底下三个口,也许癌是生命中有太多的东西需要表达。癌细胞的特点是生命力极其顽强,打压的方法反而常常适得其反。萨大文中说的那个“带癌生存”中医治疗方法,其实很厉害,不是方法厉害,是观念厉害,起码表明了一个态度,我活着,也让我身上的癌细胞活着。个人觉得这是对待癌这个问题的一个基本态度,能稳定下来,然后再去反思人生,到底是哪个具有强大生命活力的潜在可能性,被自己长期忽略甚至压抑了,导致“他”要用这种你死我死的方式进行激烈的进攻。而实际生活中,做到这一点很难,但这是一个方向,而且是个有希望的方向。

推荐一篇我很喜欢的武志红老师的博文,希望今后很多人(包括我自己)能从这个角度,关注和改善自己的人生。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7645590100bsd1.html,《借天才的策略唤醒你沉睡的灵魂》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7645590100bvd4.html,《问问你的疾病想说什么话》

家园 按北京市物价局标准,免疫组化检测每例第一张收费120元,

以后每张收费80元,原位杂交每张收费120元。这里的原位杂交不是FISH

家园 ESC前途不大

尽管现在有报道说可以在不损伤胚胎的情况下得到esc。但是对于一个成人来说,已经没有办法获取自己的esc了,这是一个对于esc应用化的很大限制。举个例子,正是因为BMSC不好搞,才去找脐血干细胞,而且很多时候,生了病体内就没有可以用的细胞了。当年炒得沸沸扬扬的脐带血干细胞库就是为了给白血病患者做一个备份,很多年轻父母都给自己的孩子保存了脐带血。脐带血干细胞库没有宣传的缺点是,脐带血中的干细胞数量较少,只能保证14岁(左右,这里记不清了)以下小孩子的移植成功,此外如果出生时没有保存,患者仍然需要寻找配型。 想象一下,如果ips可以定向诱导造血干细胞分化,而且小鼠模型验证没有副作用及癌变倾向。那么只需要取一点自己的口腔上皮,再也不需要寻找配型,再也不用考虑GVHD,这是件多美好的事情。

至于什么机制。。 只要能用,这些事情以后再说。

去年Eric Lander有一篇系统的比较ips和es细胞的表达谱的文章,两者有不小区别。我个人的感觉可能是在oct4, sox2, nanog的核心系统之外,可能还有一些次核心的转录因子在起作用,可能是调控染色体结构的分子,也可能是mirRNA。这些都是枝节了,不影响应用。 加入小分子compound有可能提高诱导效率,参见去年的一篇nature和今年dingsheng的cell stem cell。如果不加的话,对于治疗来说,千分之一也已经够用了。这些可能在商业上有重大价值,但是在学术上并不重要。

用蛋白诱导ips,和加入compound诱导ips这两个关键突破都是dingsheng做的, 希望他是诚实的。

总而言之,我对ips的应用化抱光明的态度。哲学问题? 先满足生存需要再说。

至于接下来的理论突破,可能再拿一个,也可能不拿。关于胰岛素不是拿了n个嘛?

家园 有句话叫以阶级斗争为纲,纲举目张

拿来形容ips好像不错。

笑一个。

家园 既然美国人力成本高这么多

不比国内贵太多,起码肿瘤领域是这样

既然美国人力成本高这么多(本来人就贵,用的人还多),为什么最后的费用不比中国贵

家园 关于肿瘤干细胞,有一个悖论。

从裸鼠成瘤实验我们知道,肿瘤干细胞是增殖较快的一个类群,那么为什么放疗/化疗反而不易杀死肿瘤干细胞呢?前列腺癌中好像没有发现有干细胞吧?倒是有一个hormone sensitive到refractry的转化过程。

家园 拿这个不太好比较。

  俺从小说中看到,美国的医院对在院中死亡的病人大多要做病理检验,以验证诊断是否正确,这样需要的人就多,中国因为习俗问题,无谋杀的嫌疑一般不做。

  美国的做法对提高医院的技术很有好处,中国也应该学,但习俗的阻力太大,病人家属一般不会同意。

  再有中国医院的病理科中“大刀切,过夜固定,然后小刀切,三道脱水,洗,染片,”都是技术员的活,这些人都是大中专毕业,不算医生。只有“看片,写报告”是医生的事,不知美国是怎么分工的。

家园 心理很有作用。

  我在一本说美国药物研究的书中看到一个例子,一个美国老头得了癌症,医生给他用一种新药,效果很好,没多久药监局?公布经过双盲验证这种药没实际效果,老头知道了病情就反复。换了一种药同样来了一次从效果好再到发现实际无效再恶化。

  研究发现不管是有效药还是安慰剂,病人相信不相信对效果影响很大。

家园 好像日剧里也是

昨天电视里就讲一个案子,邻居家闹矛盾,一个老头可能是被推了一下后发病死了,但家属不肯做尸检,最后只能不了了之。不过日剧里病理科的地位蛮高的,白色巨塔里病理科的老头说话连院长都得听着。

家园 那个病理科老头可不简单

首先他是病例学的教授

其次在小说中他是前任医学部长,而且在所有教授中资格最老,是医学部的教授笔头

所以医学部长当然要听他的

家园 前列腺癌有好几个亚类,确实分离出过CSC的

我不是指AR refractory这一类。

话说我觉得你这个悖论是伪悖论:

1)向裸鼠中植入CSC后增殖的癌细胞并非全是肿瘤干细胞,它本身只占肿瘤细胞群体10E-4~10E-7。那么用放/化疗手段能杀死它的概率自然相应较小。

2)放/化疗的手段受到肿瘤clonal divergence因素的限制,而它的成因一直有争论。到底肿瘤干细胞和clonal evolution这两者在肿瘤亚群体分化上的贡献如何,至今也仍然是一个很难解答的问题。

3)xenotransplantation这一手段是存在疑问的。因为干细胞的特性想要维持,细胞微环境和它之间的互动非常重要。异体移植很有可能导致原有干细胞特性的丧失(虽然也有别的可能)。导致结果可能类似细胞增殖,但是癌性歧化。(伪阳性之类)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