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非常不爽与吴院长提的“韬光养晦仍要管100年” -- 子罕
国内国际关系研究最牛的高校也不是外交学院。
另外,好的老师当然会引起学生的敬佩,甚至是崇拜和模仿。但有句话叫尽信书不如无书,把那个书字换成师字也可以。
还有,别的不敢说,但是外交官处理外交事务的技巧,一定是在实践中形成的,学校教育完不成这个任务。大学很重要,但没重要到决定人一生的程度。更何况人是会变的。
其实基本上就是一个养老的闲职。关键是你要看他在那种场合说这话。派一个对决策影响力不大的官员去参加一个区域会议本身就是准备去忽悠的。人家几个紧张啊,按摩一下放松点情绪比较好。再说,外交官只是国家对外交往的一个方面,亲善也是职业之一。
其实邓说的韬光养晦,是指不当头、不扛旗,是闷声发大财。不是要你腿软、装鳖。
说白了,他那一套就是伪善!只可惜这个世界在国家层面奉行的是丛林法则,在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秦华孙大使面前,他简直就是笑料。
就四个字,言简意赅。但是该怎么执行呢?不同的领导人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下属有不同的执行方式。可能委曲求全也是韬光养晦的一种执行方式吧?
99年使馆一炸,南朝鲜日本对我们的态度立刻变了,依附美国成为两国的主流。
洋务运动30年,甲午一战给打回原形。
美国炸了中国大使馆,ok,中国也去"误炸"一回美国的大使馆?
美国侦察机撞翻了中国歼八2,ok,中国也派架侦察机跑到美国岸边撞一架f16下来?
洋务运动30年,甲午一战给打回原形。
有30年相对太平的日子搞洋务运动这样近代化尝试。
至于没搞好,那是另外一回事情。但不能说以洋务运动为代表的中国近代化尝试压根就不该搞,更不能说中国压根就不该去争取这30年的时间。
另外,我很怀疑"满清对洋人韬光养晦"这一观点是否成立。
完全是两个时代,两个世界,中世纪农耕文明VS现代工商业文明,完全不是技术性问题。
满清不是没有过激烈反抗的尝试,但是当僧格林沁的精锐无敌的蒙古骑兵在八里桥全军覆没的时候,对手的伤亡却如此微不足道,还能怎么反抗呢?
纵观当时的世界,满清甚至可以说做的还不错,没有如印度在抵抗后变成了日不落帝国版图的一部分要求,相当程度地保存了国家的独立和主权(虽然这未必完全是满清王朝主观努力的结果),但要求满清去穿越数十年却显然是不现实的。
无论如何,必须要承认,自1840年以来,留给中国人的记忆是屈辱(虽然横向比较尚属不错),甚至是过于浓烈的屈辱,以及对于追求强盛的迫切,这都可以理解。
但是,同样必须要承认的是--在自身实力尚不足的时候,妥协与退让则是必然的选择--毕竟,先自保而后图自强,这是在大多数时候,对大多数事情都是适用的。
列宁为腾出手,尚且要和德国签订了割地的《布列斯特条约》。
外交、政治,是讲求实际的,宏伟蓝图,必须要让位于现实的需求;情绪永远不能代替理智,"面子",大多是排在后列的选项,至多也不过是讨价还价的筹码的筹码罢了。
就是子罕说的耕牛,劳累一生,死了还要成为别人的盘中餐。
毛也曾将红军改编为8路军,前后都不觉得软,但是现在中国的外交是真的让人没信心,尤其吴大人的“一百年”,想想都心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