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非常不爽与吴院长提的“韬光养晦仍要管100年” -- 子罕

共:💬160 🌺251 🌵17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家园 看你回复这么多,不回答一下不礼貌

不想多说,就简单的说几句

1.这和我的国际政治理念有关,我认为国际社会本质上还是遵循的丛林法则,这是基础,合作是在这个基础上的,采取对抗还是合作,各方都会有理性的衡量,不涉及核心利益,不会大打出手撕破脸。在现今的国际环境下,不会采取极端的对抗措施。你不要把我的“打”理解太过。

2.合作是相互的,双方都要尊重对方的利益,特别是核心利益。“打”的目的还是合作,至少是现在。强硬的度在哪里,我不是专业人士,给不出具体的意见,这个得问经济、政治的专业人士。作为中国这样一个实力并不弱的国家,和别的国家合作,至少是要在对方尊重自己的情况下,如果为了合作,就老是缩着脖子让人欺,如何能服人?“打”人自然会有代价,但这要综合考虑值不值得,为什么我还可以接受“忍”美国?至于说到法美关系,中欧关系,在我看来,欧中关系永远也不会达到欧美关系那样的程度,一旦涉及的核心利益的对抗,欧洲永远也不会偏向中国。保持中立已是最佳结果,联欧制美是个不切实际的幻想。当然,在某种程度上,联欧来牵制美国还是可以的,制美就算了吧。看看现在的法国走向,例如返回北约。中法之间的纠纷,你把它主要归结到萨科奇身上,在我看来有点幼稚,现代大国的任何一个政府其对外决策起决定作用的都是政府智囊团,而不是某一个领导人。强调一点,我从来没有说要“斗破”。要把它“打”疼,而不是死掐。至于你担心形成缠斗,拜托,现在各大国主政的基本都是理性人士,谁会打那种烂仗,双方都会仔仔细细的衡量后果的,哪会纠缠不休?还有,你说的什么日本军国主义、法西斯、日本人民啥的,我觉得跟我说的毫无关系,你不要转进话题。说法国政府管不住巴黎市政府,你信吗?就算是管不住,OK!我就是要惩罚法国政府,至于法国政府和巴黎市政府怎么协调,这是你们内部的事,你们自己内部的利益集团去协调去,协调完了,用一个声音说话,别跟我扯什么法国政府管不住巴黎市政府的犊子。说道吴定义的“浅薄”,呵呵,按他的标准,美国最“浅薄”了。老是“夹起尾巴做人”,那还是人吗?

家园 然也

家园 你仔细看,吴在两会期间的讲话和5月31日的专访是不一样的

中新社的专访,小标题直接就是“‘韬光养晦’仍要管一百年”,这是不负责任的说法。这种专访的稿子要经本人审定,可以认为这个小标题是吴认可的。

另外,管一百年的说法从未听说,邓没有讲,邓以后的中央领导,历年来的文件和传达都没有说过,他没有这个授权来扯淡。

家园 这个没什么问题

“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现阶段主要还是韬光养晦,在韬光养晦的基础上,在兼顾自身能力的前提下“有所作为”,所以这没有什么问题。

至于“管一百年”这个说法,确实没有正式形成文件提过,但这个说法也没有什么问题。

从“三步走”的大方略来讲,到本世纪中叶,中国预计可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还只是一个静态的估算,中国在发展,其他国家也在发展,尤其对于一些先发的国家,比如美国来说,他们基数大,每年有个百分之一二的增速,对中国来说可能就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追赶。

而在党对形势的判断,是“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长期”究竟有多长,没有定论,如果你认为100年太长了,那为什么别人不可以认为100年太短了?

同时,在正式的提法中,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100年不动摇”的说法,所谓100年不动摇,当然也只是一个约莫的估计,但与“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相呼应的,而“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建立在对主要矛盾判断的基础上的--即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这个主要矛盾,贯穿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决定了我们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只有牢牢抓住这个主要矛盾,才能清醒地观察和把握社会矛盾的全局,有效地促进各种社会矛盾的解决。”
,指的就是长期处于生产力水平尚且欠发达,人民尚不富裕,国力尚不强大,经济、科技、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的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而要做到以上几点,自然需要相对安定的周边环境和外交形势,努力维持一个较长时间的和平时期,这都是应有之意。

从这个角度出发,所谓的“韬光养晦还要管一百年”和党的基本路线以及国家建设的大政方针在内在逻辑上也是相通的。

此外,对于所谓的中国和平崛起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代领导人都强调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几代人的努力,以一代人30年计,至少需要3代方谈得上“几代”,那么,也差不多需要90-100年时间。这和党的基本路线、国家建设方略,都是有内在联系的。

综上所述,吴建民的理解和阐述,与党的基本路线和国家发展的大政方针基本吻合,即便个别表述上或可商榷,也没有原则性错误,完全没有必要上纲上线。

其实,所谓的“韬光养晦还要管一百年”,和“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道理上是一样的,都只是一个大致意思的表述,无非是指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非要去纠缠是不是真的要一百年,这就是无聊了。

说穿了,对吴建民不爽的人,无非是觉得吴建民说要长期韬光养晦,觉得时间太长了,要是吴建民摆一句“我们还需要韬光养晦一年,明年就不用韬光养晦了”,估计不是赞声一片,至少不会挨骂了。可惜,这与党和国家的基本路线、大政方针不符。

如果一定要用

管一百年的说法从未听说,邓没有讲,邓以后的中央领导,历年来的文件和传达都没有说过,他没有这个授权来扯淡。
作为理由来谴责吴建民的话,言下之意,无非是吴建民与中央路线不保持一致,随口乱说。我倒是感到好奇,事实上,吴建民所言,完全符合中央在较长时期内的大政方针, 是不是吴建民跳着脚说“不需要韬光养晦”,反而是遵循了中央的大政方针,反而应当受到表扬呢

家园 旁的不多说了

“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是邓小平针对90年代初期特殊的国际环境作出的特殊外交决策,他和之后的领导人,从没有将其放到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相等同的地位。

实际上二十一世纪以来国际环境已发生较大变化,十七大文件指出的对外方针就是“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社会”、“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当然,作为一个已被冷落而且已经不起什么实质作用的前外交官,吴建民可以说他的观点,你也可以表示赞同。但是不要他说的当成政策。

家园 看过吴建民的电视访谈,当时印象还不错

应该是很有水平的一个人,不妨继续观察下。

家园 我没有把吴建民说的当成“政策”

倒是哪些对吴建民上纲上线的人,自己看得太重了。

“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本身确实是在特殊国际环境中提出来的,但并不表示现阶段国家对外政策是与之相违背的。

事实是--无论是国家领导人的理论指导方面,还是对外政策实际方面来讲,都始终是遵循这一基本方针的。

关于江泽民时代,我推荐你看一下这个链接外链出处

其中有

 江泽民同志积极倡导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他指出,各国政治上应相互尊重,共同协商,而不应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经济上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而不应造成贫富悬殊;文化上应相互借鉴,共同繁荣,而不应排斥其他民族的文化;安全上应相互信任,共同维护,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通过对话和合作解决争端,而不应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在此基础上,江泽民同志进一步提出关于国际关系的一系列重要思想。

  江泽民同志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

同时也有--

(六)丰富和发展了冷静观察、沉着应付、绝不当头、有所作为的方针,强调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相结合。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江泽民同志就指出,在当前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下,我们要坚持贯彻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冷静观察、沉着应付、绝不当头、有所作为的战略方针。实行这个战略方针,决不是表明我们软弱、退让,更不是放弃原则,而是考虑到我们面临的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不要四面出击,到处树敌,同时又坚持我们的原则立场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

  江泽民同志进一步指出,我们要贯彻韬光养晦的方针,决不当头,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但我们也要有所作为。我们已经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和巨大的市场潜力。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有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我们能够并且有条件做到有所作为。但是我这里说的有所作为,是指必须做而又可能做的事就要尽力去做,而不是无所不为。我们不能超越我们的现实可能去办事情。

到了胡锦涛时代,首先可以看温家宝的《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和我国对外政策的几个问题》外链出处

关于有关的问题,温家宝说:

我国在进入社会主义的时候,就生产力发展水平而言,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我国必须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去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产力有了巨大发展,综合国力大幅增强,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实现了由解决温饱到总体上达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但是,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城乡发展和地区发展很不平衡,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并没有根本改变。

整个社会主义的长远发展,那就正如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精辟指出的: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决不能掉以轻心。

我们必须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100年不动摇,坚持改革和创新,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永葆蓬勃生机。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是由中国国情决定的,是由中国文化传统决定的,是由中国适应世界发展潮流决定的,归根到底,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决定的,由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决定的。和平发展道路的精髓是什么?就是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以自己的发展促进世界的和平。走和平发展道路,既是外交,也是内政,因而,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走和平发展道路,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战略选择,也是必须长期坚持的外交方针,决不是权宜之计。坚持这个方针,就要抓住机遇,排除干扰,专心致志,发展自己;在国际上坚持不扛旗、不当头。正是由于坚持了这个方针,我们才得以不断扩大在国际事务中的回旋余地。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国际社会对我国的期待会日益增多,在这种情况下还要不要继续坚持这个方针?答案是肯定的,没有任何理由改变这个方针。

要加强和改进对外宣传工作。全面、准确、及时地向外界介绍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成就,也不回避我国存在的问题。善于运用灵活多样的对外宣传和交往方式,尽量使用国际社会听得懂、易理解的语言和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交流,增强宣传的有效性,努力引导各方面客观理性地看待中国的发展和国际作用,营造友善的国际舆论环境。

温家宝没有明确提及“韬光养晦”,但通观全文,“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思想却明明白白地折射其中,因此,在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先锋周刊”,采用《温家宝撰文:既要韬光养晦,又要有所作为》来作为醒目标题外链出处

你不是说吴建民的那个新闻稿肯定是本人认可的吗?那么涉及温家宝的言论,当然有更充分的理由认为这样的归纳是得到温家宝的认可的。作为国务院总理,作为党的领导核心成员,有什么理由怀疑“韬光养晦,有所作为”作为国家对外基本政策这一事实呢?

即便是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就对外政策注入了一些新的东西,但不要忘记了,十七大报告的一切都是有前提的,就是

--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强调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不是要妄自菲薄、自甘落后,也不是要脱离实际、急于求成
(摘自十七大报告)

而涉及比较具体的外交政策,胡锦涛仍然说:

。我们将继续同发达国家加强战略对话,增进互信,深化合作,妥善处理分歧,推动相互关系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因此,即便有一些新的提法,但总体上并未超出“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大框架,只不过是随着自身国力的逐步增强,可以更多地强调“有所作为”,赋予了“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新的内涵而已,但这绝不意味着抛弃了“韬光养晦”

而在十六大报告中,涉及对外关系的内容中还提到,要“按照冷静观察、沉着应对的方针和相互尊重、求同存异的精神处理国际事务,尊重世界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和良好的周边环境。”

(这“冷静观察、沉着应对”恰恰是“韬光养晦”的应有之意,这也说明:虽然胡锦涛注入了新的内容,但他的外交方针,仍然是建立在“韬光养晦”之上,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形势的转变逐步进行调整的)

胡锦涛的思想里有一条“与时俱进”,而吴建民在讲韬光养晦的时候,倒是没忘记说“随着中国崛起,中国扮演的角色会越来越多”

吴建民对“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理解和阐述,仍然是与国家以及国家领导人所确立的大政方针相符合的,也符合“与时俱进”的思想;反倒是那些对吴建民破口大骂的人,对“韬光养晦”的认识还停留在将近20年前,实实在在在地忘记了“与时俱进”。

家园 自然会有人对吴建民上纲上线

不然他也不会被甩到冷板凳上了。特别是去年到今年对法国政策的争论中,他可是把“韬光养晦”喊得震天响,最后是温家宝用环法之旅抽了他的脸。——你还认为他“与国家以及国家领导人所确立的大政方针相符合”吗?

家园 完全没看出温家宝“用环法之旅抽了他的脸”

对于法方的行为,作出适度的反映是完全必要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政府和领导人就此放弃了谋求中法长期友好的立场。

整理一下时间表吧--

法方在奥运火炬传递上给中国填堵这些事情是在2008年上半年,8月份之前,吴建民表示“不赞同抵制家乐福”则是在2008年的4月;而“环法游”是在2009年的4月。

你自己算算时间吧,温家宝憋了一年时间,再去“抽吴建民的脸”? 那这一年时间里,照着上纲上线的逻辑,温家宝都干什么去了?

关于政府的官方立场,不妨再看一个链接

外链出处

  2008年12月4日,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举行例行记者会,主要就中法关系、六方会谈、印巴关系等答记者问。

 法国领导人执意会见达赖,激起了广大中国人民的强烈不满。中法关系是重要的双边关系,中国一直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和处理中法关系,希望法方重视中国公众的正义呼声,为解决目前的困难局面作出切实的努力;我们也希望中国的公众能够冷静、理智地看待目前的中法关系。

我有点好奇这个“希望中国的公众能够冷静、理智地看待目前的中法关系”应该如何理解,难道是外交部发言人在号召和支持中国公众对涉及法国的事务进行抵制?

家园 毛泽东称邓小平是钢铁公司,很敢于斗争的

不是什么都韬光隐晦,不然邓小平也不会三次下台

家园 晦养够了就应该要反击

韬光的目的是为了养晦,养晦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为了在最适当的时机进行反击

就是装孙子也不是一辈子装孙子的,还要装一百年(差不多一辈半)

家园 一百年,最多不过三代人,不多

不是什么都韬光隐晦,不然邓小平也不会三次下台
另外,小平要是没点韬光养晦的意识,该服软的时候就服软,早就给弄死了,也不会三次上台了。

家园 我曾经在本楼的其他地方说过邓的外号又叫“钢铁公司”

在文革时期,没有人比邓小平更硬了

“钢铁公司”的外号是毛泽东给他起的。

家园 毛说邓内部是钢铁公司

三次下台最后不是还是上台了吗?这就是韬晦。不然,下台一次就好了。

家园 你忘了2008年的中欧首脑会议了

“抵制家乐福”这一公众层面的行动,政府反对的出发点是不希望事情失控。 至于政府层面对法方如何反应,特别是中欧首脑会议如何处理,曾有过一段争论。吴建民主动建言认为温家宝应该去参加会议,并同杨、戴发生分歧,最终的结果就是老大做主支持了杨、戴的观点,温推迟峰会。 环法之旅是最后抽吴耳光而已。

至于温家宝的那篇文章,正是我目前在党校学习的“五当代”文章之一。今天有时间略评一下,你对温家宝文章的解读,实在是无语。特别把“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国情作为“韬光养晦”的政策前提,以此为吴建民那个“一百年”辩护,几有喷饭之感。

另外你自己看,你把温家宝的文章拉出来支持吴建民的观点,可是,温家宝的文章被先锋网转载后改的标题是“既要韬光养晦,又要有所作为”,那语义、重点和吴建民的专访那标题“韬光养晦一百年”是一回事吗?还是你硬要把他扯到一样?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