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非常不爽与吴院长提的“韬光养晦仍要管100年” -- 子罕
不想多说,就简单的说几句
1.这和我的国际政治理念有关,我认为国际社会本质上还是遵循的丛林法则,这是基础,合作是在这个基础上的,采取对抗还是合作,各方都会有理性的衡量,不涉及核心利益,不会大打出手撕破脸。在现今的国际环境下,不会采取极端的对抗措施。你不要把我的“打”理解太过。
2.合作是相互的,双方都要尊重对方的利益,特别是核心利益。“打”的目的还是合作,至少是现在。强硬的度在哪里,我不是专业人士,给不出具体的意见,这个得问经济、政治的专业人士。作为中国这样一个实力并不弱的国家,和别的国家合作,至少是要在对方尊重自己的情况下,如果为了合作,就老是缩着脖子让人欺,如何能服人?“打”人自然会有代价,但这要综合考虑值不值得,为什么我还可以接受“忍”美国?至于说到法美关系,中欧关系,在我看来,欧中关系永远也不会达到欧美关系那样的程度,一旦涉及的核心利益的对抗,欧洲永远也不会偏向中国。保持中立已是最佳结果,联欧制美是个不切实际的幻想。当然,在某种程度上,联欧来牵制美国还是可以的,制美就算了吧。看看现在的法国走向,例如返回北约。中法之间的纠纷,你把它主要归结到萨科奇身上,在我看来有点幼稚,现代大国的任何一个政府其对外决策起决定作用的都是政府智囊团,而不是某一个领导人。强调一点,我从来没有说要“斗破”。要把它“打”疼,而不是死掐。至于你担心形成缠斗,拜托,现在各大国主政的基本都是理性人士,谁会打那种烂仗,双方都会仔仔细细的衡量后果的,哪会纠缠不休?还有,你说的什么日本军国主义、法西斯、日本人民啥的,我觉得跟我说的毫无关系,你不要转进话题。说法国政府管不住巴黎市政府,你信吗?就算是管不住,OK!我就是要惩罚法国政府,至于法国政府和巴黎市政府怎么协调,这是你们内部的事,你们自己内部的利益集团去协调去,协调完了,用一个声音说话,别跟我扯什么法国政府管不住巴黎市政府的犊子。说道吴定义的“浅薄”,呵呵,按他的标准,美国最“浅薄”了。老是“夹起尾巴做人”,那还是人吗?
中新社的专访,小标题直接就是“‘韬光养晦’仍要管一百年”,这是不负责任的说法。这种专访的稿子要经本人审定,可以认为这个小标题是吴认可的。
另外,管一百年的说法从未听说,邓没有讲,邓以后的中央领导,历年来的文件和传达都没有说过,他没有这个授权来扯淡。
“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现阶段主要还是韬光养晦,在韬光养晦的基础上,在兼顾自身能力的前提下“有所作为”,所以这没有什么问题。
至于“管一百年”这个说法,确实没有正式形成文件提过,但这个说法也没有什么问题。
从“三步走”的大方略来讲,到本世纪中叶,中国预计可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还只是一个静态的估算,中国在发展,其他国家也在发展,尤其对于一些先发的国家,比如美国来说,他们基数大,每年有个百分之一二的增速,对中国来说可能就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追赶。
而在党对形势的判断,是“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长期”究竟有多长,没有定论,如果你认为100年太长了,那为什么别人不可以认为100年太短了?
同时,在正式的提法中,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100年不动摇”的说法,所谓100年不动摇,当然也只是一个约莫的估计,但与“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相呼应的,而“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建立在对主要矛盾判断的基础上的--即
从这个角度出发,所谓的“韬光养晦还要管一百年”和党的基本路线以及国家建设的大政方针在内在逻辑上也是相通的。
此外,对于所谓的中国和平崛起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代领导人都强调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几代人的努力,以一代人30年计,至少需要3代方谈得上“几代”,那么,也差不多需要90-100年时间。这和党的基本路线、国家建设方略,都是有内在联系的。
综上所述,吴建民的理解和阐述,与党的基本路线和国家发展的大政方针基本吻合,即便个别表述上或可商榷,也没有原则性错误,完全没有必要上纲上线。
其实,所谓的“韬光养晦还要管一百年”,和“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道理上是一样的,都只是一个大致意思的表述,无非是指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非要去纠缠是不是真的要一百年,这就是无聊了。
说穿了,对吴建民不爽的人,无非是觉得吴建民说要长期韬光养晦,觉得时间太长了,要是吴建民摆一句“我们还需要韬光养晦一年,明年就不用韬光养晦了”,估计不是赞声一片,至少不会挨骂了。可惜,这与党和国家的基本路线、大政方针不符。
如果一定要用
“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是邓小平针对90年代初期特殊的国际环境作出的特殊外交决策,他和之后的领导人,从没有将其放到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相等同的地位。
实际上二十一世纪以来国际环境已发生较大变化,十七大文件指出的对外方针就是“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社会”、“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当然,作为一个已被冷落而且已经不起什么实质作用的前外交官,吴建民可以说他的观点,你也可以表示赞同。但是不要他说的当成政策。
应该是很有水平的一个人,不妨继续观察下。
倒是哪些对吴建民上纲上线的人,自己看得太重了。
“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本身确实是在特殊国际环境中提出来的,但并不表示现阶段国家对外政策是与之相违背的。
事实是--无论是国家领导人的理论指导方面,还是对外政策实际方面来讲,都始终是遵循这一基本方针的。
关于江泽民时代,我推荐你看一下这个链接外链出处
其中有
江泽民同志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
同时也有--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江泽民同志就指出,在当前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下,我们要坚持贯彻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冷静观察、沉着应付、绝不当头、有所作为的战略方针。实行这个战略方针,决不是表明我们软弱、退让,更不是放弃原则,而是考虑到我们面临的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不要四面出击,到处树敌,同时又坚持我们的原则立场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
江泽民同志进一步指出,我们要贯彻韬光养晦的方针,决不当头,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但我们也要有所作为。我们已经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和巨大的市场潜力。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有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我们能够并且有条件做到有所作为。但是我这里说的有所作为,是指必须做而又可能做的事就要尽力去做,而不是无所不为。我们不能超越我们的现实可能去办事情。
到了胡锦涛时代,首先可以看温家宝的《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和我国对外政策的几个问题》外链出处
关于有关的问题,温家宝说:
温家宝没有明确提及“韬光养晦”,但通观全文,“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思想却明明白白地折射其中,因此,在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先锋周刊”,采用《温家宝撰文:既要韬光养晦,又要有所作为》来作为醒目标题外链出处
你不是说吴建民的那个新闻稿肯定是本人认可的吗?那么涉及温家宝的言论,当然有更充分的理由认为这样的归纳是得到温家宝的认可的。作为国务院总理,作为党的领导核心成员,有什么理由怀疑“韬光养晦,有所作为”作为国家对外基本政策这一事实呢?
即便是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就对外政策注入了一些新的东西,但不要忘记了,十七大报告的一切都是有前提的,就是
--
而涉及比较具体的外交政策,胡锦涛仍然说:
因此,即便有一些新的提法,但总体上并未超出“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大框架,只不过是随着自身国力的逐步增强,可以更多地强调“有所作为”,赋予了“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新的内涵而已,但这绝不意味着抛弃了“韬光养晦”。
而在十六大报告中,涉及对外关系的内容中还提到,要“按照冷静观察、沉着应对的方针和相互尊重、求同存异的精神处理国际事务,尊重世界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和良好的周边环境。”
(这“冷静观察、沉着应对”恰恰是“韬光养晦”的应有之意,这也说明:虽然胡锦涛注入了新的内容,但他的外交方针,仍然是建立在“韬光养晦”之上,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形势的转变逐步进行调整的)
胡锦涛的思想里有一条“与时俱进”,而吴建民在讲韬光养晦的时候,倒是没忘记说“随着中国崛起,中国扮演的角色会越来越多”。
吴建民对“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理解和阐述,仍然是与国家以及国家领导人所确立的大政方针相符合的,也符合“与时俱进”的思想;反倒是那些对吴建民破口大骂的人,对“韬光养晦”的认识还停留在将近20年前,实实在在在地忘记了“与时俱进”。
不然他也不会被甩到冷板凳上了。特别是去年到今年对法国政策的争论中,他可是把“韬光养晦”喊得震天响,最后是温家宝用环法之旅抽了他的脸。——你还认为他“与国家以及国家领导人所确立的大政方针相符合”吗?
对于法方的行为,作出适度的反映是完全必要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政府和领导人就此放弃了谋求中法长期友好的立场。
整理一下时间表吧--
法方在奥运火炬传递上给中国填堵这些事情是在2008年上半年,8月份之前,吴建民表示“不赞同抵制家乐福”则是在2008年的4月;而“环法游”是在2009年的4月。
你自己算算时间吧,温家宝憋了一年时间,再去“抽吴建民的脸”? 那这一年时间里,照着上纲上线的逻辑,温家宝都干什么去了?
关于政府的官方立场,不妨再看一个链接
2008年12月4日,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举行例行记者会,主要就中法关系、六方会谈、印巴关系等答记者问。
我有点好奇这个“希望中国的公众能够冷静、理智地看待目前的中法关系”应该如何理解,难道是外交部发言人在号召和支持中国公众对涉及法国的事务进行抵制?
不是什么都韬光隐晦,不然邓小平也不会三次下台
韬光的目的是为了养晦,养晦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为了在最适当的时机进行反击
就是装孙子也不是一辈子装孙子的,还要装一百年(差不多一辈半)
在文革时期,没有人比邓小平更硬了
“钢铁公司”的外号是毛泽东给他起的。
三次下台最后不是还是上台了吗?这就是韬晦。不然,下台一次就好了。
“抵制家乐福”这一公众层面的行动,政府反对的出发点是不希望事情失控。 至于政府层面对法方如何反应,特别是中欧首脑会议如何处理,曾有过一段争论。吴建民主动建言认为温家宝应该去参加会议,并同杨、戴发生分歧,最终的结果就是老大做主支持了杨、戴的观点,温推迟峰会。 环法之旅是最后抽吴耳光而已。
至于温家宝的那篇文章,正是我目前在党校学习的“五当代”文章之一。今天有时间略评一下,你对温家宝文章的解读,实在是无语。特别把“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国情作为“韬光养晦”的政策前提,以此为吴建民那个“一百年”辩护,几有喷饭之感。
另外你自己看,你把温家宝的文章拉出来支持吴建民的观点,可是,温家宝的文章被先锋网转载后改的标题是“既要韬光养晦,又要有所作为”,那语义、重点和吴建民的专访那标题“韬光养晦一百年”是一回事吗?还是你硬要把他扯到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