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温故知新沈崇案】1.沈崇和谭卓 -- 陈郢客

共:💬946 🌺4636 🌵53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4
下页 末页
家园 That's funny!
家园 要理解遭殃社的子孙么。

看一则旧闻——【兹据确息:东北共军各首领与3月28日(47年)在哈市(哈尔滨)南岗喇嘛台总司令部开会时,林彪主张再行南犯,哈市市长李天佑竭力反对,并主张脱离毛泽东而与政府合作,各不相下,遂乃火并。时李之勤务员张学仁(前传李弟不确)奉命开枪,射中林彪小腹,林亦当场将张学仁击毙。嗣经政委钟子云将李天佑扣押,林彪则以伤势险恶,由市医院转送五道街犹太病院救治,经院长勾娄背夫施行手术后,延一昼夜终告毙命,现仍停尸于该院地下室冰窖中。至林彪职务已由吕正操代理,李天佑亦处死刑。政委聂鹤亭继任伪哈尔滨市长兼卫戍司令。】

萧劲光将军《解放长春》一文中的相关数据,长春围城期间,围城对敌斗争委员会专门设立了难民处理委员会,在前沿和后方设置了大大小小的难民收容所数十个,围城期间,共发放了四千吨救济粮,6亿元救济金和500斤食盐。为救济难民和减轻当地解放区群众负担,战士还开展每人每月节约一斤粮食的运动。

至于什么解放区“封锁”KMT统治区造成KMT统治区物价飞涨的笑话,都懒得批驳了——刘某人在大谈小麦产区比例的时候,却故意无视解放区和国统区粮食产量的对比,难道他不明白粮食远不止小麦一种吗?

事实上在同期,解放区自身也面临着极大的困难,据《当代中国的物价》一书,一九四八年十二月与一九四五年十二月的物价水平相比较,东北解放区上涨422倍,西北解放区上涨186倍,山东解放区上涨130倍,华北解放区上涨29倍。

当然,解放区虽然困难,但和熊奇公公创造出的熊奇纪录比,二者仍然是云泥之别。这方面能与熊奇公公比肩的,怕只有英法占领鲁尔区时的魏玛共和国了,而魏玛共和国当时的恶性通货膨胀,还带有逃避一战赔款的因素,与熊奇公公利用金圆券大搞经济掠夺也无法相提并论。

家园 【温故知新沈崇案】7.精英的分化及偶像的倒掉(5)

【part E:历史云深不知处】

清代阮葵生《茶余客话》:“范文正公微时尝云:读书学道,要为宰辅。得时行道,可以活天下之命。不然,时不我予,则当读黄帝书,深究医家奥旨,是亦可以治人也。俗云:‘不为良相,当为良医。’”

良相良医,这是传统士人多有推崇的情怀。兼及天下或济世活人——均可有为也。三千年之变局,面对积贫积弱的中国,很多现代知识分子,放弃“良医”之梦,试图救助国人灵魂,亦颇得各中真意。其中之一便是鼎鼎有名的鲁迅,当然,非独他一人如此,譬如说费氏兄弟:费青与费孝通。

费青排行老三,费孝通排行老五,费青长费孝通3岁。两人都有“哮喘”,人病思医,先后考入东吴大学医科读预科,躬逢北伐、五卅,费青认定“依法治国”,改学法学;费孝通抱着“学好社会学才能救万人之病”的理想,转赴燕京大学读社会学。

提起沈崇案,我之所以拉来1945年12.1惨案并叙,实因两处:蒋政府粗糙手段、栽赃手段并无长进;两案法律参与者实高度叠合。

1945年12月1日,军政当局在联大师范学院大门前开枪并投掷手榴弹,联大学生潘琰、李鲁连等4人当场死亡,重伤20多人。12月2日联大教授集会,推选钱端升周炳琳费青燕树棠赵凤喈5位教授组成了法律委员会,并起草了《呈最高法院告诉状》,准备起诉。此举得到成都、上海各界纷纷响应后,国民党特务甚至寄给钱端升一颗子弹。——就是前文认为情报网谣言下作,违反“言论自由”的钱端升教授。

费青的儿子费平成曾写了一篇不算太长的文章父亲费青与叔叔费孝通,但是此文实际上爆出了沈崇案最深不可测的猛料:

【就在这年冬天,北平发生了美国士兵强暴中国女大学生的“沈崇事件”。当时由于我父亲思想进步,又在法学界有一定声望,沈崇的父母就通过袁翰青找到他,希望他能作为此案原告的首席律师出庭辩护。】

而《北京大学四十八教授致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的抗议书》第一个签名者便是“袁翰青”。这份名录并非姓名笔画排序,亦非论资排辈或以声望排序,第一个签名的,实为召起人的可能性极大;袁翰青之女在纪念文中说其父“起草了措辞尖锐的抗暴宣言(《致司徒雷登大使抗议书》)”,可资证明。两厢对照,原来他和沈家是认识的。费青同样在这份抗议书上签了名,此亦可作费平成叙述的旁证。

文中所言“思想进步,又在法学界有一定声望”,均和费青在12.1事件中的作为有关。你思想进步不进步,自说自话当不了真;12.1事件一出,全国民众自然看在眼里。可以说,五人法律组声望正隆。袁翰青是南通人,费青是吴江人,乡籍不远,也许袁和费青更为相熟,也许钱端升、周炳琳教授因学运中作为反而不好出面,袁教授——不,准确说是沈家——找上了费青教授。

沈崇案后来上升为历史事件,沈家的心曲、意志却隐于深处。也许历史向来如此,一叹。沈家起初不欲抛头露面是真,随后出离愤怒亦是真。1947年1月6日《燕京新闻》的《沈女士访问记》提到:事发次日,美军一行人气势汹汹来到杨家,要求再度检查被污情形。杨先生出离愤怒,两次拒绝,已经做过检查,缘何还要检查?美军“声言如不愿再度检查,则美方不负责等语,状至无礼”。留美多年的杨正清据理力争。美军最后才有所收敛。

记者是1947年元旦采访的,【到目前为止,虽然美方原则上已答应该肇事凶犯由中美双方审理,但中国方面须派“懂得美国法律之法官与律师”,才答应会审。目前因此等法官与律师尚难找得,故事情一直悬而未决。美方虽声言可先给予赔款,但杨先生以赔款非大事,中国人被侮辱不是区区美金可以赔偿得了,美国臭钱赔不了这无可弥补的损失,必须先严惩凶犯,并保证不再有类似事情发生,然后始有赔偿。

至于市政府则一直未有正面表示。】

我们可以看出:1)至元旦为止,律师尚没有找到。2)沈崇表姐夫杨正清(他代表了沈家)态度非常坚决,力主严惩凶犯,赔款尚在其次。沈家并不缺钱,沈崇在校从未申请公费,“家里已有办法,又何必多此一举,剥夺了穷苦同学的一部分机会呢?”

即使政府态度暧昧,甚至恶劣,沈家仍坚持为尊严而战。1月4日,沈家以沈崇的名义向北平市地方法院检察处起诉。

1月5日,胡适给教育部长朱家骅、外交部长王世杰以及傅斯年写信,信中说,【沈生戚杨君已聘律师北京大学则请赵凤喈、燕树棠诸君任法律顾问,明午会同检阅案卷。美军方面似亦明了此事严重,故卅日学生游行,美军均闭门不出,美军审判,现尚未定。”】(注:谢泳先生亦用了这段史料)

你再看费平成的叙述,沈家找费青做首席律师,【父亲(注:费青)当即应允,并从法律、道德、政治等诸方面作了详尽的分析,商定了应付的对策。但由于国民党当局的一再阻饶和胡适之流在法学界所搞的阴谋诡计,致使此案未能公开审理。

——其中显然别有内情。而且,问题太大了,费平成的叙述不啻于一颗炸弹:胡适在沈崇案中立场、作为必须重新审视。

从沈崇案发至12.30游行,媒体、学生们、高校领导们、何思源、李宗仁各路角色均各有发力,这是沈崇案的上半场;而沈崇案的下半场,胡适实为中心要角。

这也难怪。沈崇案关涉部门,对内,教育部是一线阵地;对外,外交部需有所交涉。1938-1942年的驻美大使,此时的北大校长,更兼沈崇亦是北大学生——历史的闪光灯不免要聚焦在胡适身上。

另一场大幕拉开了。

(且听下回分解)

通宝推匿名:1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贴一段搜来的陈继承简历

陈继承(1893-1971)江苏省靖江人。早年先后就读于江苏陆军小学、陆军第四中学、保定军校。1924年被聘为黄埔军校中校教官。1932年,被国民政府任命为洛阳卫戍司令,负责卫戍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机关事宜。在1932年对鄂豫皖苏区发动的第四次大规模"围剿"时,任中路军第二纵队指挥官。 1933年夏,在对中央苏区发动的第五次大规模"围剿"时,任第三纵队指挥官。1934年4月,被国民政府授予陆军中将军衔,同时调任湘鄂赣边区"剿匪" 总指挥。
同年10月,兼任武汉警备司令。同年11月,在国民党第五届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1937年4月,任中央军校教育长。 1938年1月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军训部副部长,1939年兼任四川省训练团主任。1943年5月,以中央军校发生学生抢枪事故为由被撤职。
1945年,先后任重庆卫戍总司令、川鄂陕甘边区总司令、第六战区副司令长官、第十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兼北平前进指挥所主任。1946年夏,兼任三青团北平夏令营主任。同年9月,兼任北平警备司令。1947年任保定绥靖公署副主任。同年9月,任北平警备总司令。同年12月,任华北"剿总"副总司令。1948年7月5日,东北流亡学生为反对征召东北学生当炮灰在北平东交民巷请愿,在其纵恿下,青年军第二○八师当场打死学生、市民17人,重伤24人,轻伤100余人,制造了 "七五"惨案。为平息舆论,蒋介石将其调离北平。同年10月,任南京卫戍总司令。(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下台,李宗仁到南京就任代总统后,将陈继承免职,调他为战略顾问委员会委员。)1950年5月到台北。1952年10月退役,转任台湾招商局顾问及交通银行监察。1971年12月10日在台北病故。

家园 sofa2

有幸有幸!

家园 bandeng
家园 赞陈MM一个

已送花~~~

家园 苏联至少枪毙了上千名军人,美国大爷处置了几个

苏军战后一段在东北的驻军军纪很差是事实,问题是你们泼给TG的这点脏水太下作太月经了,和老毛“感谢日本侵华”一样下作、月经。

TG在东北其实并没有代表政府的国际法正式身份,但对于抗议、阻止苏军军纪败坏就从来没有软过,为此连将军级的高级军官都牺牲过。

而苏联军方也一再表示,是因为战争后期伤亡太大,军队不得已降低了招收标准,让一小部分渣子混入导致出现违反军纪害民的事情。同时也派出了大量执法队上街检查,据其统计,仅处决者即高达1200人,东北老人有很多类似的回忆,苏联执法军官甚至多次在街上就地执行死刑的例子。

对比美军、国府的作为,TG当年的言行就是四个字:有理有节

家园 看陈MM文章,始真觉史官秉笔如刀之力。对历史的敬畏感

当前整个社会亟需补上这一点

家园 万一TG和违犯军纪毛子驻军开打,国府怎么办?

是支持TG保卫东北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呢,还是出兵帮助盟国剿灭滋事乱党?

家园 JY的逻辑就是这样的

国府不作为那是正常的应当的合理的,TG作不了为那是无耻的卖国的黄俄的……

家园 两个月没得宝了,终于砸出来了一个!

看来经济危机对老铁影响挺大,明显感到银根紧缩!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温故知新沈崇案】7.精英的分化及偶像的倒掉(6)

【part F:过河卒子(上)】

“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星夜赶科场。”古往今来几千年,这句话太有味道。1946年7月5日,胡适坐船抵达上海。7月11日晚,李公仆被特务暗杀。7月15日,闻一多在悼念李公朴先生大会上,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的演讲》,当天下午散会后,闻一多与长子闻立鹤一并被枪击,闻一多死亡,闻立鹤身负重伤。闻一多和胡适曾为新月同仁,不知胡适知闻此事,内心深处作何感想。

7月17日,胡适抵平前日,《大公报》发表了【中央社 本报讯】“胡适博士去年八月在纽约曾有一电致毛泽东,特附志于次,以见其对国事之主张”。毛泽东1945年曾托傅斯年转达问候,胡适1945年8月已致电回复。如今在“中央社”特为发表,实则已经“站队”完毕了。其电云:

【适陈述鄙见,以为中共领袖诸公今日宜审察世界形势,爱惜中国前途,努力忘却过去,瞻望将来,痛下决心,放弃武力,准备为中国建立一个不靠武装的第二大政党。公等若能有此决心,则国内十八年之纠纷一朝解决,而公等二十余年之努力皆可不致因内战而完全消灭。……中共今日已成为第二大党,若能持之以耐心毅力,将来和平发展,前途未可限量。万万不可以小不忍而自致毁灭。

这是十足的中央腔,而非第三种声音。第三种声音好歹会讲双方一致裁军、军队国家化、组成联合政府云云。

胡适抗战中担任驻美大使,颇有苦劳,抗战胜利后又以中华民国首席代表的身份参加联合国制宪,踌躇满志中,“建设”之心昂扬,也很正常。1945年7月,傅斯年去了次延安,毛泽东赞他五四所为,傅回复说,“我们是陈胜吴广,你们才是刘邦项羽”——更有趣的是傅斯年求字,毛泽东“今日闻陈胜、吴广之说,未免过谦,故述唐人诗以广之”,给他题了一幅唐人章碣的《焚书坑》,其中名句即“刘项原来不读书”。同去的黄炎培回来对中共大为折服,兴奋地写了一本《延安归来》;傅斯年则观感非常不好,无疑也传导到了胡适。胡适的回电,亦有割裂之心,更不用说第二次特为发表了。

此年11月9日,朱家骅致胡适电,“国大决如期开会,盼兄能来参加。想雪艇(注:王世杰)、孟真(注:傅斯年)、全文兄亦必盼望也。”人以类聚,诚不我虚。沈崇案要角都是一个圈子的。

北大法学院院长周炳琳,同日特意写了封信相劝:“此时赴会,是否为贤智之举动,以为尚值得考虑一番。撇开此举之政治关系不谈——先生对于现实政治之看法,琳绝对尊重,——单讲校务,此时可以说尚未正式上课,事甚繁乱,局面未趋稳定。我们希望校长在此坐镇,事来重心有托。先生能否考虑迟两周,俟会真能开成再去?不是杞人忧天,一年余昆明历次事件之经验已使人成了惊弓之鸟。”

看官们可以看出,无论是朱还是周,对于国大能不能开成,心里都是没底的。蒋介石拉拢张君劢的民社党,民社党反出民盟,摆了土共和民盟一道;土共和民盟断然拒绝如此“伪国大”,下面剧情如何上演,尚是未知之数。周炳琳,这位1925年入党的老国民党员,亦得到国大邀请;显然,昆明历次事件很让他寒心,遂拒绝了。写给胡适的信很见朋友拳拳之心——就算你非要去,不妨以北大校务拖一段时间,看看进展再说为好。

郎心似铁,已不可追。胡适开幕式便即出席,这届国大是属于花瓶和样板的,他本就是国大的中心人物、主要演员。“做了过河卒子,只有拼命向前”,如此言志,一叹。

12月24日沈崇案发。北大来电,请胡适速归。胡适沉醉于制宪,12月30日下午方抵达北平;周炳琳几月前“希望校长在此坐镇,事来重心有托”竟似反谶,北大群龙无首,亦分裂为两派。据第三种声音《观察》第21期报道,他“从西苑下了飞机,看着一路上学生写的标语回来后,立刻就发表谈话讲:‘这是一个法律问题不是一个政治问题’”,“学生应当愤慨,可以开会游行,但是不可以罢课,因为今年的开课本来就晚,再一罢课学业太荒废了。”可是不罢课何以能游行?何况罢课本就是1日计划,同一篇报道里,学生自知“罢课是我们宝贵的武器,用过了又收藏起来”;三十一日,北平各大学又复课了。这能荒废多少学业?

对于胡、傅两人口口声声的“法律问题”,吴世昌——这位1946年2月和傅斯年联名反对苏军滞留东北的知识分子在《观察》杂志《论美军事件》一文中说得最好,【至于这个案件本身,胡适之、傅孟真诸先生指为是法律问题,而非政治或外交问题,因此附和者甚多。此种看法也不能令人满意。如果是美国内军人侮辱华侨女子,或美军在华强奸美籍女子,或中国军人强奸中国女子,则是法律问题,今此事由于美军在非战时留驻中国,才能发生。美军留华,至多只能说是政府的政策,试问根据中国或美国那一条法律,美军可以驻华?政策不能等于法律,美总统的声明亦不等于法律,这是最明白不过的。如果说美军驻华系根据条约,则中国人民始终未见政府公布此项条约,因此亦无从知道这批暴行叠出的美军得驻到何年何月。如确有条约,则已牵涉外交,也已非纯粹法律问题。此事既由政策(或外交)所造成,则显然不仅是一个法律问题。其次,认此事为法律问题的胡傅诸先生,也承认学生所提四项要求是对的,且极同情愤慨。只不同意其游行示威,并劝学生不要由美军暴行联想到美军留华问题。假定这四项要求是对的,则此点即已足够证明这不是纯粹法律问题。因为如果是法律问题,则只要惩凶、赔偿已够,任何一国的法律,不会把罪犯处刑以后,还要他及其所团体的别人道歉及保证以后再不犯罪。照一般法律的惯例,法庭的判例,也不一定要求一个犯强奸罪者处刑后再赔偿。所以既承认要求道歉保证是对的,亦即不可避免的默认这不是纯粹的法律问题。何况还同情愤慨!如果一定要断章取义,认为强奸案本身是法律问题,则一个社会学家也可说这是社会问题,一个心理学家也可说强奸案是变态心理学问题,一个医生也可说这是生理问题,一个宗教家也可说这是道德问题,如果这个美兵讨不起老婆,一个经济学者也可说这是经济问题。我觉得这样断章取义的看法是不合理的,至于因美军驻华而发生此案,教人不要联想到美军驻华这问题的根源,也是不可能的。】(注:谢泳提及并引用过此文不同段落)

吴世昌,红学家,1984年电视剧《红楼梦》的顾问。——今天非法、经系的文科学者大多安生呆在书斋里,或者盘算同一个计划书能拉到几笔基金;而在民国,这样的人物却被时势逼得写社论,发签名。偌大中国放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实在是当日情状。吴世昌此时的言论比胡适更近乎“独立自由知识分子”的立场,其实但凡有常识的百姓,也会把“法律问题非政治问题”的说法视为“掩耳盗铃”。

体制外人士一般从道理、感情透视事情,自然不屑“掩耳盗铃”的把戏,但凡体制内人物,就知道“法律问题非政治问题”自有无穷奥秘。事情闹到这么大,民怨不平,得找个通口,法律问题,已剧透了程序表演套路;而“非政治问题”,沈崇案是孤立的个人行为,不能伤及“美军驻华”政策,破坏中美邦交。——说白了,蒋政府还要倚仗人家安内呢。这就定下策略和界限了。何思源还想过让学生做政府的后盾,试图从美国那里找回点权益,这是多么政治不正确啊,哪里顾及了中央政府(蒋政权)的利益?!

胡适在南方呆了50天,一回北平,“中央及地方政府便不能不把这个重载压倒他的头上来。外交部教育部都和他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希望他能贡献意见。”外交部长王世杰、教育部长朱家骅,都是他的熟友。

沈崇案发,外交部的眉头马上一皱,棘手麻烦,如何是好?他们只愿地方政府和教育部尽快摆平一切,勿使友邦惊诧。12月30日,外交部致电北平市政府,“平美军强奸北大女生案尚待迅速妥善解决”。次日,王世杰致电胡适,“奸污中国女生案究竟真相如何?有无强奸情形?盼即密示。”

教育部则忧虑学生动态,倘若能安抚下来,那自然上上大吉。1月2日,朱家骅致电胡适,“此次平市美兵奸污女生事,本部极关注,究竟当时实情如何,该女家庭有何意见表示,以及近来学生情绪如何,凡此种种,亟待明了,以备参考。务请以最迅速方法,妥为调查明确。”

你看,教育部想减弱学潮压力,外交部便要多承担些;外交部希望少劳动友邦,少些麻烦交涉,自己省事,教育部那边面对学潮,便要吃紧了。1月4日,王世杰在日记里抱怨“美兵在平强奸北大女士沈崇”,“朱骝先(注:朱家骅)复不肯以教育部长资格作任何纠正之表示。予乃商由行政院发表一通令纠正之。”

蒋介石的确特别需要胡适,他的手腕一向太过粗糙了。之前危机公关失败连着失败,胡适极有政治觉悟,深谙中央之心(不会像何思源那样越线);外交部教育部颇可居间润滑,且还愿意干脏活累活;胡博士青年之友的形象到底别有一种魔力。此时,胡适就是“极不妙的时候”出现的——合适的问题解决专家。

沈崇案之所以“起码”成为一个法律问题,和沈家的坚决也是分不开的。1月4日,沈家起诉。——而国民政府的对策无疑是使之“仅仅”成为一个法律问题,那就走走流程好了。

同日,国民政府行政院训令教育部及各地军政机关,负责控御各地学生对北平沈崇事件的抗议行动,电称:“此事为该犯事美兵之私人行为,犯事者自应受法律制裁。至中美两国间之友谊,自不应因此而受损害,任何人亦不应以此种私人行为为借口,而有损侮我友邦或友邦人民之行动。各学校当局及地方行政机关,务各本此旨,负责劝导,遇有可能越轨行为,并应负责阻止为要。除分电各省市政府外,合亟令仰遵照并转饬遵照,此令,院长:宋子文。”

——这就是性质确定、评价确定、基调确定的足本剧透了。

外交部长王世杰觉得教育部长朱家骅未尽责任,无非人心不足,只恨不能一身轻松。实际上,朱家骅堪称一位成熟的“讲政治的”很有先机洞见的党国干部:12月31日,国民党政府教育部致电胡适、梅贻琦等人:“平市美军侮辱女生之事系违警刑事案件,自应听由法律解决。现闻有人假此鼓动风潮,未免太无意识,贻笑中外,应速设法劝阻,并整饬风纪为要。”

元旦,因美方那边苛刻要求以及国府微妙立场,沈家尚未寻得相宜律师。

据费平成叙述,沈家经袁翰青找到费青,费青慨然答允。1月4日,沈家向北平法院起诉。

1月5日,胡适知会朱家骅、王世杰、傅斯年三人,“沈生戚杨君已聘律师北京大学则请赵凤喈、燕树棠诸君任法律顾问,明午会同检阅案卷。”

仔细研读,不由慨叹胡适极倾全才,这位公关专家果然高明。沈家所聘律师,捍卫沈家利益,媒体再跟进,沸沸扬扬,国府压力骤增,国府剧本也许亦要落空;官方想要有所控制,自然要换上“自己人”。可是风头浪尖,一味硬来,后果不可逆料。胡适以北大校长之姿,堂堂正正出面,“政府帮助受害人,学校也想尽方法帮助受害人。我们学校的法律系刑事人才都全部请出来,地方法院亦然,对于受害人能给她多大的帮助就给她多大的帮助。”——这就义正词严,胜利转进,煞是好看。

12.1五人法律组,费青已被沈家聘请。现任法学院院长——周炳琳,这位12.1事件上书的主要起草者,却被摒除在外。和沈家多少有旧的钱端升,亦被摒除在外。

1947年1月6日,胡适主持召开北大第28次行政会议,议决聘请燕树棠、赵凤喈、蔡枢衡、李士彤、费青、纪元等六人为法律顾问委员会委员,负责代被害人搜集法律证据。12.1五人法律组,这次重用了其中之二:法律系原系主任燕树棠(谢先生史料云“燕树棠就对学生的抗暴运动不理解”);赵凤喈。费青身份不明,倘若是原告律师,实也无法去掉;恰好费青亦是北大教授,这就含糊“会同”“一统”了。

沈家为尊严而战的意志,实堪敬重。穷苦的受害人在“金钱赎买”及“权势冷面”的双重夹击下,经常不得不委屈妥协。沈家世家大族,此次纯为尊严理念、公道是非而来,志刚义纯,颇难打发。杨正清态度一贯坚决;“受害人之父沈劭已来平,要求由我法院审判一部,报界亦作此盲目主张,奸党更在伺机煽动,本府正与党、团、军各方合力预防不良演变”(见何思源1月14日《市府函电》);就连沈崇亦对记者表示,“如审判时,彼之二监护人杨正清及胡适可陪伴出庭,彼亦愿出庭。”记者以此语采访胡适,胡适的回复亦慈意动人,“对于女家,很多的长辈跟我都是熟人,我看她亦如后辈,当然要负责的。如果她愿意我陪她出庭,我当然愿意的。”

然而只看人的场面话,是看不出复杂人心的。

(太长了,且听下回分解吧)

通宝推匿名:1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抢完sf,送完花,发现没内容......
家园 老毛子盗抢了中国上十亿美元的设备,美国人也抢了?

老毛子在东北犯下的强奸案,比美国人不知要多多少。

当年苏军的一个坦克军在1944年末只通过了南斯拉夫的一角,就干了了一千多起强奸案和抢劫。

东北的上百万“国际主义战士”干下了多少好事?

“苏联执法军官甚至多次在街上就地执行死刑的例子。”?

二战时老毛子的内卫部队枪毙人是常事,苏德前线每天毙个几十上百的是家常便饭。

外国侵略者枪毙了几个人渣就大唱赞歌了?这千把人和干过坏事的人比,恐怕是极少数吧?

按这逻辑,松井石根也派宪兵在南京抓过强奸的蝗军,是不是也要表扬一下?

“为此连将军级的高级军官都牺牲过。”?

明明是烂疮都能吹成艳若桃花;美如乳酪,卢冬生是11月17日被老毛子打死的,那时候老毛子已经为害了几个月了?可见所谓整顿军纪有什么作用?

卢东生牺牲后,TG提过什么抗议?

如果这也值得吹,蒋政府不也向美国人抗议了?

“TG当年的言行就是四个字:有理有节”

那就请小黑学学这篇新华社社论:

http://www.mzdthought.com/html/mxzz/mzdxwwx/2005/0905/5203.html

“在国民党政府当局纵容与鼓励下,反动派扩大反苏反共活动”

“国民党内法西斯反动派煽动

和组织各地反苏反共运动的狂妄活动,在政府当局纵容与鼓

励之下,正在日益扩大。在重庆,反动派计划连续不断地制

造事端,他们在组织二十二日沙磁区学生参加反苏反共示威

游行以后,又用同样伎俩煽惑北碚学生于次日向渝市进发,

重演二十二日反苏反共丑剧。"

"法西斯反动派之所以能够煽动一部分群众参加示威,一半依靠威胁,一半依靠欺骗,即是利用人们不明东北真相与不明反动派挑拨国际战争与国内战争的阴谋之结果。我们相信只要东北真相被了解、反动派的阴谋被揭露,真正的群众是决不会盲从反动派的。"

明明老毛子在东北奸淫掳掠,强抢设备。激起了人民的义愤。

TG这边却说什么“反苏丑剧”,“不明真相”,“盲从反动派”

这就是有理有节?

这“节”我看得用周恩来骂向忠发的那句话来形容了。


本帖一共被 3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