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温故知新沈崇案】1.沈崇和谭卓 -- 陈郢客

共:💬946 🌺4636 🌵53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温故知新沈崇案】7.精英的分化及偶像的倒掉(4)

【part D:前浪后浪】

周炳琳的作为意外提醒了看客们,沈崇案另有一重隐秘的戏剧性与悲剧性:与沈崇案相关的胡适、傅斯年、何思源都是五四排行榜上数得着的人物。

1918年,27岁的胡适发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旗手。26岁得蔡元培先生聘请任北大教授,一时“胡博士”风头无俩。

傅斯年是胡适的学生,他仅比胡适小5岁,说是师生,更近朋友。1918年和罗家伦组织新潮社(胡适颇有助力),仿《新青年》创办《新潮》月刊,与国粹派论战,影响甚广。胡适如是评价傅斯年:“他的感情是最有热力,往往带有爆炸性的;同时他又是最温柔,最富于理智,最有条理的一个可爱可亲的人”、“他能做最细密的绣花针功夫,他又有最大胆的大刀阔斧本领。他是最能做学问的学人,同时又是最能办事,最有组织才干的天生领袖人物。”——1919年5月4日那天他是学生游行的总指挥,风云一时。

1946年北平市长何思源,曾是五四运动的干将之一。冲进曹汝霖住宅的,他就是其中一员,历史书上赫赫有名的“火烧赵家楼”事件,他可是近在咫尺的亲历者:“队伍折向外交部,又转往赵家楼曹汝霖住宅。到达曹宅时,大门紧闭。一位高个子同学在学生人梯支撑下爬过墙,跳进院内,打开了大门,群众一拥进入。我冲进院里时,抬头看到大厅前沿挂着“大总统颁”字样的横匾一方,匾上题的什么字,我没顾得看。进入厅堂,看到铺陈非常豪奢,更增添了心中的愤怒。群众在极度愤怒下,冲破军警防卫,痛打了正在曹宅的章宗祥,放火烧了曹宅。起火时我就跟多数学生一道,跑出曹宅,回到学校。”

我们不妨再就当日北平官场略作勾描:

气焰嚣张的警察局长汤永咸,原是宪兵团长,出自蒋介石侍从室。北平警备司令部司令陈继承是蒋介石的嫡系,黄埔出身,代表了中央在华北的意志。

北平行辕主任李宗仁,桂系头脑,功高盖主,蒋介石一向颇为忌惮。北平行辕主任,看似掌控华北五省三市(5个省,3个特别市),实为无实权的最高长官。李宗仁对此心知肚明,“我深知蒋先生绝不会信任我而授我以实权。他要把我捧得高高在上,负责华北全局安危之责,而无丝毫调兵遣将,控驭下属之权”。

北平市长何思源(任期1946.11-1948.5),他的根基实在山东。1928年起任山东省教育厅厅长,抗战后留在山东坚持敌后抗战,抗战胜利后,任山东省主席。文职官员何思源并无大树靠山,也就和教育部长朱家骅交好;在山东还和CC系有过冲突。1946年,他被排挤出山东,转赴北平。有史料说,这项任命也“只不过是蒋介石给何思源下野的一个台阶,实际上不打算让何思源上任,因为北平前市长熊斌本来是一个过渡性人物,当时陈诚保荐张伯谨,就是准备接替熊斌任市长的。”张伯谨是三青团中央委员,和陈诚关系甚密。

体制内郁郁紧张的何思源,在沈崇案中亦体现了复杂的两面性。

25-28日,官方尚试图控制舆论减压。何思源“据官方检验,处女膜尚未十分破裂” 与市府秘书长 “市府对该女生是否为大学生及该女与二美兵是否相识二事,正详细调查”的说法均属于官僚机器遵循惯例的圆熟运作产物:弦外之音,余音袅袅;同时预留了种种空间,找错颇难。

然而,媒体曝光,纸里包不住火,却使这路手法显得无比拙劣。同有几千年的历史经验,中国民众向来是最难欺哄的;只不过耐力亦惊人,很多时候忍着不跳将出来和你计较而已。一旦中国人民动真格的,不仅吃不了,也难兜着走。

北大壁报就有一条专门针对何思源的:

何思源说:处女膜未十分破裂

怒骂北大败类何思源,身为市长,不能爱民,反为外人辩护,北大颜面被你丢尽,何不思其源何不及早引咎辞职。我们要求北大同学会将其开除。

年轻人的好处即是非清晰且明快,他们不理会你有多少辩解、借口,坚持世界不应该是灰色甚至黑色的。体制内人士,呆久了冷暖自知,往往欲说还休。自己做学长的,当年也勇过的,如今得学弟学妹们如此评价,何市长若知晓必然五味杂陈。其实也不用学弟学妹们提醒,27年前的自己在心里不对自己今日作为说道说道吗?

28日,何思源代表北平市政府致函美国海军陆战队司令部,提出严重抗议,并附备忘录一项,要求“对两名肇事美兵迅予实施军事审判,依法从重惩处,并从优赔偿被害人之损失”等,美军当局口头答复,“照会各节俟审判完竣罪案成立后,当可全部接受,并深致歉忱。”29日,北平市政府将上述“抗议书”、“备忘录”及美方之答复转发各高校。这无非是顺乎民心、调头极快也更成熟的运作。

然而,中央未必中意地方政府这等因地因时制宜的灵活手段。汤永咸、陈继承、陈雪屏,这些蒋介石嫡系或看重之人,对民众均持凶悍激烈的主张,放低身段,便视同于投降。于是,何思源处境难免尴尬,他进退维谷,两边背光。

不仅何思源如此,放在火上烤的李宗仁何尝不是如此?前面《文汇报》所载新闻,叙述北大清华燕京各校负责人会议时,还有一意味深长的余笔:“同时听说行辕和美方军事当局也协商过,这一天禁止美兵外出。(连军调部美方人员都没有回家吃午饭,都在办公室啃面包。”

30日学生代表们谒见,李宗仁“因公未出,由政务处处长王捷三代表出见。学生代表首称:对此次抗议游行事,行辕未加阻止,且派员保护,谨代表全体同学致谢。”(见1946年12月31日《世界日报》)

中统的情报亦可旁证,“行辕李主任恐事态扩大,曾令各方注意维持秩序。”(见《解放战争时期北平学生运动》第82页,1946年12月31日《中统关于北平学运的情报》。)

结合一起看,李宗仁的微妙态度便呼之欲出。一边是学生,一边是中央,自己又被猜忌,唯有如此小心协调。他和何思源理念一致,偏重“疏导”,他们想必和各高校领导人亦有过沟通共识,遂有12月30日“和平游行”的场景。

何思源后来甚至表示“政府要提出抗议,向他们进行严重交涉,学生要为政府作后盾”。行政院很快致电敲打了他政治上的不正确,强调美军个别人违纪是法律问题,应以法律解决,决不容许奸人借机污蔑“亲密盟邦”,破坏政府外交。(见1947年1月10日《北平市政府致北京大学函》)

何、李结下交情,亦和这段北平处境不无关系。均非嫡系,同是天涯沦落人,理念相似,难免惺惺相惜。1948年4月,何思源积极帮助李宗仁竞选“副总统”,并获得成功。蒋介石本属意孙科,计划落空,颇有忌恨,6月,下令免去何思源北平市长一职。何思源与之彻底决裂,1949年初,从南京飞赴北平呼吁和平解放北平,——1月17日,蒋介石命令军统暗杀何思源,沈醉亦被毛人凤叫来参谋。“尔后,由叶翔之率四名特务乘专机飞往北平,令特务飞贼段云鹏在何宅安置了定时炸弹,造成了何家六口人一死(何思源的小女儿何鲁美)五伤的惨剧。”(见何思源:走向民主和进步

1949年土共解放南京。10月国民政府迁至重庆,李宗仁这位和谈期间被抛出来的“代总统”托言就医,由香港转赴美国。1965年李宗仁和夫人叶落归根,回到大陆,1969年病逝。诸人命运选择,沈崇案已颇见端倪。

我很理解谢泳先生的解密文为何只能拉着魔都市长吴国桢的话指摘这个,论证那个——北平市长何思源、行辕主任李宗仁无论是沈崇案中作为,还是前世今生,都很难被纳入谢先生的轨道中,他惟有略过。

即使这样,《重说沈崇案》亦露出了马脚——

【平市长何思源对南京中央日报记者称,他自己年事已长,若在青年,也将参加。】(“我当学生时曾参加过三次大游行示威运动,游行示威是青年人的事,我现在年纪大了,游不动了,但是不要怕学生游行。学生们的热情发挥出来了,回家吃饭,自然就解决了。”)

何思源此时,与蒋政府抵牾之深,我们宛如亲见。何思源深知自己政治不正确,难入法眼;但也不打算改了,终于渐行渐远。

由此,我们转回来细看被谢泳先生不由分说捧上神坛并颂之为“真正显示出了知识分子智慧和人格”的胡、傅二人,不免有新的发现。

熟人网友均知我敬慕陈寅恪先生的学问思想,当陈寅恪被树立为“自由之精神独立之思想”的旗帜,并被“独立自由的知识分子们”大肆发挥时,在下惟有一叹。陈先生是独立自由的知识分子不假,可他活着也绝非在乎虚名之人,去了法国、德国、瑞士、美国,学了8门语言,广为吸纳精研史学,甚至没混一个“博士”文凭。有人拼命将陈先生送上神坛,实在是为了送一群人上神坛,这些人资格不够,唯有陪绑上陈先生了。这和试图借王实味一人将土共送上永恒的绞架实乃异曲同工,可王实味为何弃绝了国统区,奔向延安,就要讳若莫深了。王实味若活在今日,这位自动放弃外企高薪愿意考研、还是学文学哲学的主儿;对买办之路毫无兴趣、愿意参与左派研讨实践的主儿,怎么都和张口闭口拿他当招牌的人不是一路的。当然,死人被用作武器,那真是顺手极了。

以胡适为例。1929年写《人权与约法》的胡适可称为“独立自由的知识分子”,而1946年沈崇案发时的胡适,实是非同一般的体制内人士,何来独立,又何来自由?

难怪胡、傅都去了台湾。沈崇案中,他们可比何思源政治上“正确”多了。

(且听下回分解)

通宝推匿名:1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