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大学生就业难的实质---教育生产过剩 -- 思想的行者

共:💬42 🌺28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大学生就业难的实质---教育生产过剩

大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严峻,问题出在哪里?

----生产过剩

大学生的教育可以理解为一种生产,这样的生产必须要符合市场的需求,当市场需求不足时,就会出现生产过剩

实际上生产过剩,重复建设是我国相当多行业--特别是家电行业中存在的普遍问题,何新先生是第一个发现中国存在生产过剩和重复建设的问题的学者。

需求和供给之间的矛盾是无时不在的,伴随着市场的整个历史进程,因此教育供给出现了严重的生产过剩并不奇怪,奇怪的是中国的大学生教育供给那么快的就出现了生产过剩。

中国的一般性产业的生产过剩的原因在于中国地方政府有着GDP冲动,为了本地的GDP数字的上升,而纵容甚至直接的推动了大量的产能的建设,另外还与中国经济的垄断程度的低下有关,在西方国家和日本,他们早在上个世纪初就出现了卡特尔,托拉斯等等垄断组织垄断组织通过企业内协商调整产能,从而相当程度的避免了严重的生产过剩的发生,以后又发展出了垄断的高级形式---康采恩,企业间协调---建立在信息沟通的基础上,使得生产无序化导致的生产过剩进一步受到控制。

中国的生产过剩一方面与地方政府出于GDP政绩压力的投资冲动有关,另一方面与中国的垄断程度---或者说企业间协调的不足有关(垄断是经济发展的必然阶段,在中国垄断被人为的妖魔化了,社会化大生产如果没有企业间的更密切的协调怎么可能精确的运行,所以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先行国家不约而同的走上了垄断的道路,而美国战胜日本以后为了控制日本经济,一度严厉的打击日本财阀,以后美国对日本的态度转变,对日本财阀的垄断的恢复就睁只眼闭只眼了,而中国的喧嚣的反垄断舆论是反华势力收买某些“经济学家”,利用了中国媒体的易骗的特点,轻而易举的控制中国舆论的结果)

为什么中国的教育产业这么快的就出现了生产过剩呢?

原因在于

一,计划不足,一听到计划,有的人就鼓噪这是在重走计划经济的老路,特别是那位吴敬琏老先生,这位被舆论尊称为吴市场---中国经济学界的良心的人最喜欢说了不要走计划经济的老路。

不知道吴老先生是有意还是无意,反正他是把市场和计划给对立起来了,好像市场和计划是势不两立,势如水火一样,其实邓小平早就说了社会主义国家可以有市场,资本主义国家也有计划,对美国稍微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美国政府干预经济的事情多了,这次的美国次贷危机美国政府的干预力度就很大啊。美国政府还替中小企业进行市场预测,市场分析呢

为什么会出现严重的教育生产过剩,一方面就是因为各个高校根本就不进行教育市场分析---我这个专业以后会有什么样的市场需求,总共需要多少个我们这个专业的毕业生,高校的主管们是不管这些的,反正到时候,学生毕业了,走出校门了,那是学生们自己的事情了。

以前,教育部门确定招生指标的时候,还多少进行过一些分析,现在好了扩招了,市场化了,高校可以我行我素了,于是盲目扩招,这样的大量的市场不需要的大学生就毕业了。

高校是一个特别的经济主体,他们一方面收取学生的费用,为学生们提供教育服务产品,却不需要为这个产品的营销负责----高校就是这么逍遥。

如果是其他的经济主体,只顾生产,不顾销售,那么这样的企业早就倒闭光光了,但是高校不会,高校只需要对政府负责。

政府要对民众负责,要对那些大学毕业生负责,要求高校进行市场预测,并且在统一的市场预测的基础上给高校制定招生指标有什么不可以?

二,中国民间存在学历崇拜,也是高校产出迅速的出现生产过剩的原因

都说中国人重视教育,其实中国人的所谓的重视教育是相当功利性,与古希腊发源的现代教育精神是完全违背的,古希腊哲人进行科学思考的时候考虑的就是科学本身,而不是功利,所以欧几里德用了几个金币就把那个问几何学有什么用处的学生给打发走了

如果看中国的科学发展史---比如说数学发展史,根据文艺复兴后的西方哲人的看法,中国的数学是匠人的数学---也就是完全是为了应用,或者说为了功利的数学,而这样的学问是没有办法支撑起数学发展的大厦的。

中国人的对待教育的功利性,表现为中国家庭对大学学历的过分强调,和企业事业单位对学历的过分强调,这就导致了国人不惜挤破脑袋也要进入大学的门槛

而大学扩招的门槛一打开,千军万马就进来了。

对策:中国政府下辖的各级事业单位应该要做出表率,破除学历限制

如果说彻底的破除学历限制非常困难的话,那么有一点至少可以做到的就是鼓励自学,将自学考试文凭与全日制教育文凭同等对待---特别的应该立法,如果哪家企事业单位存在歧视自学考试文凭的现象,将面临巨额罚金。

这样,渴望获得更多的知识的人渴望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的人完全可以通过自学考试来达到自己的目标。

那么在扩招大潮中新建立的这么多的新的大学怎么办,我的建议是拍卖给技校

政府可以把部分的高校的基础设施进行拍卖,鼓励公营技术学校法人或者私营技术学校法人兼并这些过剩的院校。中国的技术教育供不应求,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有一些技术学校确实也有了比较强的经济实力,他们是中国教育的中坚力量之一,也是长期被人们所忽略的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府将过剩的大学院校拍卖给技校,有利于全社会形成重视技术教育的氛围,特别的是媒体也应该要发挥很大的作用,看看现在的中国教育媒体,有几家媒体对技校有足够的报道的?

另外,对这几年招收的超过市场需求的大学生,建议政府为这些大学生提供一定的补助,鼓励他们重新进入技术学校学习,例如政府规定,大学毕业生重新进入技校学习的,免50%的学费。

这样,大学生就业难的困局就可以得到相当程度的缓解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大学拍卖给技校,好主意,这个帖子可以转乐园了
家园 秀才、举人、进士

在过去,秀才、举人、进士是科举的三个台阶。理论上说,中了秀才就可以当官。但实际上供过于求,连中了举人也就只能当一辈子候补或是给人当幕僚。甚至中了进士也就当个翰林院庶吉士之类的小官罢了。

大学生的问题也是这样的。过去大学生少。上了大学便等于中了进士。包分配嘛。现在大学生满地走,研究生多如狗的情况出来了。自然大学生的含金量贬值,一下子掉到秀才那块去了。

如果大学生太多了,但仍然抱着自己还是进士的心态,那最多就是和旧时候一样,出来一大堆孔乙己罢了。但如果就把大学生当作受过高等教育的普通劳动力来使用,那么还是有可为的。

家园 有这个趋势,把大学作为全民基本的普及教育

扩招导致教学质量下降,跟这个也有关系。

研究生质量也在下降,甚至有的不如当年的本科生。

但是从长远来看,把大学教育当作国民基本的素质教育,这一步迟早要走的,当前教学质量平均值的下降,属于阵痛。

家园 现在关键是很多大学生不如普通劳动者

普通劳动者在大学生在大学念书的时候得到了很多的锻炼,培训,而大学生们则在大学里学习那些不对口,实际也没有多少意义的课程

对于这些大学生们来说,相当于几年的光阴的浪费---时间的浪费是非常的可惜的,因为人的青春是短暂的

所以,应该要求那些大专院校在招生的时候就进行市场预测,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招生,而不是盲目扩招

家园 我认为大学教育作为普及型的素质教育没有必要

大学课程相对于中学课程技校课程是抽象的,我们这个世界需要相当部分的进行抽象思维的脑力劳动者,但是不需要所有的劳动者都具备抽象思维的能力

家园 没辙,弯子不好转的

清朝中后期读书人和官泡沫化了先不提。就按明朝做法来说,无论如何不管怎样,你只要中了秀才就算是个读书人,再不济可以找份小学老师或家教的工作养活自己;举人就厉害了,运气好可以直接做个小官,也许还能爬到六七品;就算当富家翁也没问题,至少可以通过田地免税政策混个中产或小富翁;进士就更别提了。总之,你只要通过了某个考试,钱,权,社会地位全跟着来。可现在不是那么回事了。

家园 进翰林院都是理论上的储相,可不是小官那么简单,好名次进士

才进的去,其他的外放。现在的大学生、研究生社会地位是比不过秀才的,人家的录取率比大学录取率低多了。

家园 大学扩招主要是为了拉动内需

97年亚洲金融危机,98年日本地产泡沫破裂,00年美国高科技泡沫破裂,市场风声鹤唳,国家适时启动了大学扩招拉动内需,没想到的是美国急需中国输出通货紧缩,01年迅速批准中国入世,结果是在内需和出口双重刺激下中国经济一路高歌猛进,就业形式一片大好,于是高校便一扩再扩,在本轮经济周期圆满的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

如今大学生严重过剩估计几年之内是消化不了了,所以国家又适时启动了医改,以期能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家园 这是国家有意识的一种引导,只是没想到遇到了经济危机

高考扩招实际上已经埋下了今天大学生失业的种子,而当初之所以开展扩招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当时的情况是我国正面对80年代产生的第一个生育高峰带来的教育问题,如果仍继续原有的精英教育体系,则社会上将出现高中毕业即失业的社会青年,这批学生正好处于青春叛逆期,政府担心其对社会的稳定造成重大不良影响,开始扩招的目的一个是将叛逆期的高中生素质提高,另一个方面是利用教育产业化拉动内需。以至于出现了教育成为新的三座大山之一、大学生遍地开花的高等教育普及化浪潮。

这个问题在台湾曾经被形象地描述为:“博士满街走,硕士多如狗”

家园 如果是大规模扩大职业技术教育,就不会有严重失业问题

当时的情况是我国正面对80年代产生的第一个生育高峰带来的教育问题,如果仍继续原有的精英教育体系,则社会上将出现高中毕业即失业的社会青年,这批学生正好处于青春叛逆期,政府担心其对社会的稳定造成重大不良影响,开始扩招的目的一个是将叛逆期的高中生素质提高,另一个方面是利用教育产业化拉动内需。

用教育来拉动内需是非常错误的,实际上也没有拉动,因为一个家庭在教育方面的支出减少,意味着他们在其他方面的消费减少---特别是对于某些收入不高的农民

而且这样的拉动内需没有能够产生乘数效应,--也就是说拉动教育支出不能够带动多少其他产业的发展。如果某个行业的内需被启动了,其他行业也相应的被带动,这就类似于一个不断拉动的经济链条,一个内需启动带动好几个内需的启动,这就是乘数效应,依靠家庭教育开支的增大来带动内需显然达不到这样的效果

家园 算是“人才储备”吧,毕竟培养周期还是很长的

机会来了,急需大量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的时候,有那么多藏在卖猪的人中的大学生拿了培训半个月就能用了,这样才能抓住机会。

大学生可不像丸子,半个小时就能搓出一箩筐的。

家园 搞教育没点前瞻性不行吧?

搞教育是对人力资本的长期投资,在国力允许的条件下,应当尽量多投入。人生年青阶段接受,学习能力强, 在学校里面多看几年书, 有很大错么? 大学生培养起来了, 去干技工的活,有什么不可以? 以后经济就不发展了, 产业就不升级了? 错过了青年的黄金学习阶段, 以后想补课, 可就不易了。

凡事以人为本, 人力投资是基础,没有人的综合素质打基础, 谈什么产业升级, 技术进步都是无本之末。眼光放长远一点, 中国教育投入不是太多, 是太少。 市场从来都是短视的, 不能用来作为评判教育投资的标准。

家园 应该扩大的是职业技术教育。做科研的毕竟是人群的少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