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戍边——之:阴差阳错 -- 39879jx
麻烦您给说说?
先说汽车的碟刹,呵呵,纯属外行的说说。
汽车的碟刹是刹车块装在一个支架上,这个支架再套到碟片的某个边缘部位,利用油压驱动刹车块夹紧碟片实现刹车,相较于飞机的片刹来说,工作面积小,刹车力小;
接下来该说汽车的鼓刹,呵呵,实在是没看过图或实物,所以,没法说;
再接下来说J6的片刹,J6的片刹是利用气压推动几个顶杆,顶杆推动几个刹车定片与几个刹车动片接触实现刹车,特点是工作面积大,呵呵,不好意思,俺没伺候过那玩意儿,只是看别人操作时,有点儿印象(有高手不妨来说一下);
最后说说J6的鼓刹(气囊式)。轮臂的端部安装了轮轴(空心的),轮轴上固定一个圆盘(大约是120毫米左右宽),直径大约在200毫米左右,在盘子的外圆面上套一个扁扁的环形橡胶气囊,构造的截面厚度大约在7、8毫米左右,宽度大约在110毫米左右,在环形橡胶气囊的外圆面上再一个挨一个的铺上刹车块(也呈环状),每个刹车块大约是径向120毫米左右长、周向50毫米左右宽、15毫米左右厚,再把轮毂套上去。刹车时,压缩空气进入环形橡胶气囊,胶囊鼓起,向周围顶起刹车块,制动轮毂,实现刹车。
另外说说惯性传感器。
汽车上有一个ABS,改善刹车效果用的,好像是防止抱死的。J6用的叫惯性传感器,当轮子被制动停转时,会迅速磨损接地部分的橡胶从而爆胎,进而磨损镁铝质的轮毂,起火烧毁,酿成事故,于是有人发明了一种惯性传感器,传感器通过齿轮与轮子衔接,当轮子骤停时,传感器的惯性轮超越传动齿轮继续转动,继而改变一个触点的状态,通过相关电路改变电磁铁的状态,关闭进气活门,打开放气活门,排掉环形橡胶气囊里的压缩空气,环形橡胶气囊恢复原状,刹车块回位,解除刹车;解除刹车后,轮子恢复转动,传感器的传动齿轮又带动惯性轮旋转,系统呈反方向工作,关闭放气活门,打开进气活门,再次实现刹车;周而复始,达到既能刹车又不爆胎的效果。
呵呵,这么超的东西是什么时候弄出来的呢?1959年!什么人发明的呢?一个普通的机械师(呵呵,一个小排长而已)!并且在出口的飞机上一律不予安装——保密!
郁闷吧,ABS是什么时候弄出来的?那时也还没有军转民一说。
其实就是大金鹿自行车上的“涨闸”么...
大金鹿的涨闸是靠斜坡面+滚柱来顶起刹车块,按说可靠性和反应速度应该高于气动的橡胶囊...
不过这个对于金属表面处理工艺要求非常高,否则滚柱来回来去滚不了几次就会在斜坡面上“啃”出一个坑来... 我猜测这正是为何放弃滚柱而取气动橡胶囊的原因...
不过,为什么用气压式而不用鼓形柱式,你的结论似乎过于轻巧了点,在强震动下,刹车块与鼓形柱之间的弹性接触似乎是不牢靠的,你说呢?
再说了,用鼓形柱使得刹车块不能与轮毂全接触,影响刹车效率,若两头都用鼓形柱,呵呵,那相当于让刹车块浮在鼓形柱上了,应该是相当不现实的。
还有传动力大小的问题,等等。
商榷。
更类似片刹,几个传动杆联动带动刹车皮顶车轮...在刹车皮磨损及某些螺丝松动后刹车时也会产生类似“防抱死”效果...
我原本想是气囊外包几片刹车快,然后覆盖在轮毂上,然后充气涨起刹车...但想象不出是怎么安装的,您这么一说就明白了,看起来的确工作面积小点,但加上那个“防抱死”传感器,感觉也是一种不错的刹车设计
献花
虽然我们是军官,可是遇到了老兵也要客气客气的,这个是约定俗成的规矩,直到现在胸口上还是别资历章而不是勋表。我们暗地下说:其实应该崇尚荣誉,别专业技术资格标记和勋表才对嘛!光毕军龄算资格,有点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