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他们终于等到了《中国不高兴》 -- 颜赤城

共:💬116 🌺87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家园 他们终于等到了《中国不高兴》

《中国不高兴》这本书在美国的媒体也都有所报道,其实可以说国际上一直对这方面的话题很感兴趣,有所期待。中国基本上没有国际关系大战略,闷头建设。其他国家把中国看作下一个世界强权,既然是强权,那么中国想要什么,要怎么用自己的力量改变这个世界,这个问题就关系重大,影响深远。这么讲,中国人自己听起来,好像莫名其妙,就是说我们其实没有什么想法。一方面是充满戒备的提问,一方面是不明就里的支吾其词。这在海外甚至产生了一种说法,是中国就是没头脑,不懂战略问题。当然正经人是不会轻易的放弃这种探究的。

央视记者采访麦肯,共和党的竞选人,说如果中国不想成为美国意义上的强权呢?麦肯回:“They do, my friend.”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是出于对人性的基本理解,根本不需要进一步讨论。就是人一定要追求更大的权力,并且一旦有了权力,就会用它。中国有了力量,就会运用力量,就这么简单。那么美国人是以己度人吗?中国人真的不一样嘛?中国人当然是一样的。

为什么中国没有明确的战略呢?不是因为中国人和平宽容,而是因为中国人认为自己尚没有足够的力量去改变世界。中国的左派和右派同样都会有了力量就运用力量的,但是区别在于对自己的认识,有些人认为中国没有力量,而《中国不高兴》的作者们和很多外国人认为中国已经有了足够的力量去挑战国际现有秩序。这本书出场喊话,当然引人注目。

《中国不高兴》提出的观点,比如以制造业为本、持剑经商,没有太多可争议的,有争议也是技术上的。和右派完全对立的是他们主张强势立场,对外强硬,使用军事力量,和他们反美的态度。政治立场是个人性格的选择。美国是我们的合作伙伴还是死对头?发生了冲突是应该无畏的对抗还是避免冲突升级?在程度上的选择都是取决于个人性格的,当然如上所说,也取决于对双方力量的认识。所以我完全可以理解这些作者的火爆脾气,我假设各国的军方大概都是一样的。

我认可这本书对中国所谓精英的批评。有些专家和名人确实是为外人说话,对中国人辱骂,说他们是逆向种族主义不为过。我从来没喜欢过这些人,他们是自虐,是贱人。这不但是精英的问题,很多普通人也是这样的。经历过挫折的一代代人,丧失了信心,怎么看自己都觉得不行,我觉得是很自然的事情。而年轻一代更多地看到的是中国的成功,对国家的信心自然就强。我读海外媒体比较多,读多了,也觉得中国很强大。从外国看中国准确不准确呢?算是他山之石吧。

这里被点名批判的是王小波。我还真没喜欢过王小波,他的杂文在我看来没劲儿,是软文。不记得他是不是辱骂过中国人。王小东讲了个故事,说海外华人在美国遭了抢劫也不敢反抗,不敢说美国的不是,反而大骂中国,这就是王小波的生活,这些人都是王小波。这个故事有点刻薄,也脱离现实。我认识的人里没有大骂中国的,都是爱国工程师加好爸爸的人。我没遭过抢劫。如果碰到,我肯定是不反抗的,交钱就是了。不止中国人,所有人都是这样。一般的街头抢劫,把现金给他他就就很高兴了,没有人会为了钱和歹徒搏斗,即使歹徒体格还不如你,因为他很可能持枪。遭了抢劫我也不会说美国的不是,就好像你遇见各种问题也不会上升到骂中国的高度一样。犯罪率高嘛。要骂美国也绝对不是骂犯罪率的问题。

家园 沙发.
家园 河中的朋友们还记得那句诗吗?

经历过挫折的一代代人,丧失了信心,怎么看自己都觉得不行,我觉得是很自然的事情。而年轻一代更多地看到的是中国的成功,对国家的信心自然就强。

花兄台这一段,

前阵子俺关于“不高兴”的一段小文字,《洋大爷抽了两下,你们居然敢不高兴?! 》

链接出处

也引发了河友间关于年龄和爱国观之间一点小争论,

俺的看法是,对于中国人来说,“爱中国”是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与生俱来的责任

一方面,今天的中国人不能因为某些苦难不是被加诸于己身的,便淡化、漠视甚至否认国家的前行途中,那一代人(可能是我和你,我和你的朋友,我和你的父兄辈...)曾经经历过的长夜感觉 ...

另一方面,因为看到确实有那么一些朋友的情感已深陷于个体曾经的黑夜而无以自拔,甚至在感情上无法承受得起如日东升的中国。俺想起了那句诗: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然而我注定要用它追寻光明

时间最终会改变一切——这些年来,面对外面的世界,中国人的整体情感和态度一直在悄然衍变,

俺深信如汉唐时祖先们的自信、豪气和恬淡,在不远的将来终会回复到每一个中国人的眼神当中,无论你身在华尔街的会议室、巴黎的秀场或者巴蜀的田园...

PS: 我引用的诗句是顾城的二行诗《一代人》,全文应是: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就疏漏之处,在此向各位致歉。20090414

——还记得那个冬天一起哭过笑过,却已无法回想起你的面容...

家园 实在懒得辩驳了

指出一点小错误吧。

那句诗是: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去寻找光明

家园 专家

专家,一种自虐行为,一种自己找块砖,往自个头上招呼的家伙。

家园 谢谢,愿闻其详...

《一代人》

顾城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

全诗如是...

呵呵,年纪大了...

谢谢你的提醒

也就原帖带给你的心灵扰动表示歉意...

家园 我的两分钱

我认识的人里没有大骂中国的,都是爱国工程师加好爸爸的人。我没遭过抢劫。如果碰到,我肯定是不反抗的,交钱就是了。不止中国人,所有人都是这样。一般的街头抢劫,把现金给他他就就很高兴了,没有人会为了钱和歹徒搏斗,即使歹徒体格还不如你,因为他很可能持枪。遭了抢劫我也不会说美国的不是,就好像你遇见各种问题也不会上升到骂中国的高度一样。犯罪率高嘛。要骂美国也绝对不是骂犯罪率的问题。

你上的论坛里呢,有没有“大骂中国的”?

抢劫这个事其实很矛盾。你可以“不反抗的,交钱就是了”,然后呢,歹徒会不会觉得抢劫是个来钱的好办法?会不会有更多的人变成歹徒?一开始给点小钱他们就“很高兴了”,慢慢地胃口会不会越来越大?

“遭了抢劫我也不会说美国的不是”,假设你出门100米之内被劫了10次,你还会这么想嘛?话不要说得太满。

央视记者采访麦肯,共和党的竞选人,说如果中国不想成为美国意义上的强权呢?麦肯回:“They do, my friend.”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是出于对人性的基本理解,根本不需要进一步讨论。就是人一定要追求更大的权力,并且一旦有了权力,就会用它。中国有了力量,就会运用力量,就这么简单。那么美国人是以己度人吗?中国人真的不一样嘛?中国人当然是一样的。

美国人认为中国人跟他们一样,只不过为了找个借口,其实能一样吗?

家园 老兄居然,竟然,悍然

健在西西河里,做为友邦人士,莫名惊诧之余,喜不自胜地翘脚围观。下面地都注意点秩序,别让美国华裔人士说我们不懂礼貌。

家园 老兄记错了吧?应该是: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来翻白眼。

家园 没看懂关于王小波的那段
家园 你知道这首诗吗

黑夜给了你黑色的眼睛

你却用它翻白眼儿

家园 某位暗恋者在向并不爱其的恋人表白心意后的碎心之语!

"黑夜给了你黑色的眼睛,你却用它翻白眼儿! "

想开点,写这话的哥们儿

家园 哈哈,我想的开着呢

我之所以引用这个,原因很简单:你不觉得这简直就是对顾城那首诗的讽刺和解构吗?

家园 呵呵,诗人亦当如是

一朵花,一段话

各人心中的感动各有不同,

俺相信这个道理.

前帖中讲出的,是我的那一分...

PS: 愿逝者安息

家园 还有点了崔卫平得名

崔卫平译了米奇尼克的书通过个人渠道卖,卖的好她开始大幅涨价。(我估计应该不是正式出版物)

一个有着普世情怀的女教授在兜售这本小册子,32开400来页的民主培训必读书,索价30元,后来行情看涨,提到55元。以善的名义实现利润最大化,不大可能是米奇尼克先生自己的意思(会有好事者问米奇尼克先生能拿到版税吗?)翻译者大概不会心思缜密到会一边那翻译稿酬一边兼为某种崇高事业募集献金

要命的是下面这段

假如有关部门把她的书查封了,她就是民主自由的烈士、殉道者。她玩了这个擦边效应,拼命敛财。

现在明白了什么叫两头占和知识分子的优越性:若有麻烦我可以获得先行者的名声,而现在最好,我在长夜中播火,米奇尼克也不好意思问我版税的事。

如果这事属实的话,无疑是扒了人家的底裤,让人家以后怎么名利兼收?怎么既做**又立牌坊?怪不得南方系对这本书恨之入骨。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