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讨论话题】09-4-1 第三需求定律 -- 老马丁

共:💬67 🌺132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回答

1. 请问哪种情景下他们更有可能吃的奢侈?

个人以为可能是请邻居看孩子时会吃的奢侈些。因为请邻居不需要支付成本(起码是不需要当时支付),所以相当于可以多点20元/小时的菜。

2. 请问哪个停车场停的豪华车多?

既然是豪华车主,肯定不在乎停车费。那么停地下车库肯定比露天的安全,起码不会被鸟粪砸花了,呵呵

3. 如果把加州产的葡萄酒分成两类,好酒和一般的酒,那么加州以外的消费者比加州的消费者更有可能喝上好的加州葡萄酒,对或错?

虽然加州wine与法国的各有特色,但一般谈到葡萄酒还是会认为法国的几大产地的葡萄酒才是好酒。所以,同样是掏$200买葡萄酒,我肯定买法国的。因此,加州的好酒还是留在给识货的本地人喝吧:-)

4. 某非权贵型普通工程师大刘移民多伦多后无法忍受加拿大香烟的劣质,他经常在网上向回国的同胞们买国产烟。请问大刘在加拿大抽上好烟的频率和他在国内时比,是高还是低?

高,肯定是高。普通工程师在国内抽好烟的频率基本很低。但既然出了国,挣了1:7的加币了,又费了老鼻子劲才能搞点国产的烟,肯定不会买平时抽的普通烟,最低最低大概也得是玉溪甚至中华什么的,大前门就算了吧,哈哈

5. 罗大佑在杭州开演唱会,我一哥们打飞的从武汉去捧场。假设票够多,和找一个本地朋友比,我是更有可能在一等看台找到这个武汉哥们还是在三等看台找到他?

既然能打飞的,肯定不差钱。大老远的去了一趟,不买头等舱也对不起自己啊,对不?

6.再来一个抽烟的。假设加拿大政府拟按包对香烟征收重税,香烟形状会有什么变化?

如果是按包(不管大小)收固定税,估计包装会变大;如果按包的容量收,相对于每支烟都加税了,那么包装会变小以保持每包的价格与以前相同。

7. 如果是自己提供布料,请大名鼎鼎的红旗服装店的师傅做套西服,或者请街边的个体的巧手服装店做套西服,那中情况下你更有可能用高档面料?

用高档面料肯定是去名牌店了。路边店不了解他的手艺啊,万一做坏了岂不是亏了?:-)

家园 我的回答

1.A,请保姆的钱 vs 饭钱

2.收费。车价 vs 停车费

3.对。 加州好/加州一般 > 外地好/外地一般,这里“好”,“一般”指的是好酒和一般酒的价格

4.高。国内好/国内一般 > 加拿大好/加拿大一般,这里“好”,“一般”指的是好烟和一般烟的价格

5.一等看台。机票+酒店+吃喝 vs 演唱会的票价

6.没想清楚。不变不行吗?

7.红旗服装店。加工费 vs 面料钱

家园 试试看

1 B。 我会心疼那二十块钱的。

2 免费的。 相对来讲豪华车毕竟是已经花出去的钱,而停车场收费却是再花出去的钱。另外收费的似乎要麻烦一些?

3 对。按照南非的经验,好东西在南非基本上都找不到,大部分跑到欧洲去了。不过加州本身消费高,可能不对。

4 高。没想明白为什么,直觉。自己不抽烟,但是我家的茶叶档次是越来越高,回国的时候反而不大在乎(当然要惦记着搜罗好茶叶)。大约类似。

5 一等看台。长途的人似乎更可能花钱多。类似的概念似乎是穷家富路?

6 会出现大包装?不过加拿大现在怎么征税呢?南非的烟草税就是按照包征的,不过似乎对于包装大小有规定的。南非有个有趣的现象,城里面,黑人区,烟是拆开了单卖的,基本上七八颗烟就卖一整包的钱。问多一个这么卖烟的,明知道这么买贵,为什么还这么做呢?回答说,零买还能少花一点钱,要是一下子买一包,也是立刻抽光的。

7 前者。便宜店裁缝,担心会糟蹋布料。

家园 一点解释(上)-理论部分

一点解释(一)

看了所有人的答案,绝大部分河友对1-7题的答案和我想的是一致的,和经济学家们想的也是一致的(除了村长和小木,不一致率超过40%)。这些问题不是我编的,是从几篇经济学文章中抽出来的,只不过把超级杯换成了罗大佑,斯密斯两口子换了张先生两口子。部分题目(如门票那题)是用数据来说话的:买票人的地址(zip code)到球赛地点的距离和球票档次的关系...

按照经济学的解释,这些问题的答案全是基于第三需求定律。可能有河友不同意,我看到有好几个河友的给出的原因和第三需求定律没有关系,但是很有道理,这一方面是我在出题时不严谨,没有排除其他因素,也再次验证了社会科学很少能够得出绝对的单因素解释(即使有,也很难验证)。应用第三需求定律的好处在于,对于此类问题它抽象出了一种简单的思维方法,并且这种思维方法能够有效的得出和你直觉一致的结论。更重要的是,第三需求定律给了你一个原因。如果这个原因就是可以操作的,那么改变这个原因就有可能改变结果,并且你能够预测这个结果的改变。理论理论,不就是用来解释和预测的吗?

有兴趣的朋友请听我用第三需求定律来分析这些问题。

另:以后如无例外,周日晚上出新讨论题目。欢迎大家思考。

-------加里贝克的分割线-------------

在应用第三需求定律处理那几道题时,绕不开加里贝克这位大佬。贝克即将加入人丁稀少的芝加哥80后炸药奖俱乐部(俱乐部大当家的就是高斯,五常常提到的高斯,明年要过一百岁。前代老大哈耶克在93岁上时去了,而二当家弗里德曼前年在94岁的高龄也仙去,史德勒也挺到了80岁。贝克今年79,明年80)。我的观点是以前的经济学研究主要是生产和交换,而加里贝克正式而深入的把消费纳入了经济学的研究范畴。所以,加里贝克得奖的研究在经济学开辟了一个新领域。举个例子,比如说买古典音乐唱片。那么一个人为啥要买唱片?恐怕不是为了收集片片摆家里开沙龙扮小资吧。加里贝克说,古典音乐唱片要给人带来效用,还得要两样东西。 当然不是指唱机了,这两样东西一是时间,二是欣赏水平。欣赏时间慢慢的影响欣赏水平,而可支配欣赏时间和欣赏水平共同决定了对唱片的购买数量——在收入和唱片价格及其他商品价格一定的情况下(想想二战刚结束时德国音乐者对唱片的需求,就知道后面这个条件的重要性:商品价格从来都是相对价格,哪怕唱片价格还是10马克一张,如果面包涨了,唱片的需求量就得变。)

这里理论一延伸,就让消费者的消费决策更全面了。消费者对某些商品的购买时就不仅仅考虑价格,还有消费时间和自己拥有的专业技能。消费者对某些购买的评估也会从整体来考虑,包括消费时间,消费频率,消费场所等等等等。

有了加里贝克在后面撑腰,我们再来看看这七道题。

一点解释:分析部分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一点解释(下)-分析部分

上接一点解释:理论部分

1. 情景 A: 张先生和张太太某日晚上出去吃饭,他们花20块钱/小时请了一个保姆看孩子(在美国上档次的餐馆是不允许带小孩的)。 情景 B:张先生和张太太某日晚上出去吃饭,他们请邻居帮忙看孩子。请问哪种情景下他们更有可能吃的奢侈?

首先要根据加里贝克的理论来定义商品。这题目里商品是什么?这题里商品是两个人以吃饭方式共度二人世界的一个体验。这个体验的价格:看孩子费用+交通+ 餐馆消费+时间价值。因为是非工作时间,不能象律师那样收取费用,所以时间价值为零。下面我们来看两个情景里各种选择的价格。

情景A: 体验价格 = 20块 x 2 小时(假设吃饭要花两小时,一般不开房)+交通(假设为10块,汽油+停车)+ 餐馆消费。

假设餐馆消费有两个档次:奢侈性酒席200块,节约型酒席 100块。那么老张两口子面临两个可替代商品:奢侈性体验和节约型体验。前者价格250,后者150.

情景B: 看孩子费用为零。所以体验价格 = 交通(假设为10块,汽油+停车)+ 餐馆消费。

餐馆消费同样有两个档次:奢侈性酒席200块,节约型酒席 100块。那么老张两口子面临两个可替代商品:奢侈性体验和节约型体验的价格分别是210和110。要记住相对价格才是重要的,情景A中奢侈性体验的相对价格为1.67,情景B中奢侈性体验的相对价格接近2,所以情景A中奢侈性体验的相对价格较便宜,因此,情景A中老张两口子更可能选择奢侈性体验(点奢侈性酒席)。

有河友提出请邻居看孩子可能不放心,或者麻烦人有罪恶感啥的,一般来说不是很重要,因为这只影响到在外面所花费时间的长短,不涉及到对奢侈性酒席和节约型酒席的选择(如果奢侈性酒席吃得更久那又是一回事了)。

有河友提出预算问题,我只能说:好问题!有预算限制的话,第三需求定律就给爆了。这题就不能这么答了。更深入的想一想,如果有预算限制的话,这个问题是不是有问题?,因为以吃饭方式共度二人世界的体验从经济上看就不一定划算,可能去酒吧喝一杯,或者看部电影会更合算。

2. 硅谷某公司有两个停车场给硅工们停车,一个露天的,免费,一个地下的,收钱,两个停车场位子足够,同样安全,员工可以自己选择停车场。请问哪个停车场停的豪华车多?

这题里商品就是这个车的一切使用消费。假设地下停车场每月收费100块(这个价格是非常便宜的),豪华车月付(不管是购买还是租赁)500块,其他油钱保险和车有关,和停车场选择无关,假设是200块,那么这个汽车消费(含停地下停车场)的总支出是900,而汽车消费(含停免费停车场)的总支出是800块,前者的相对价格是1.13。

再看看普通车,假设月供200块(保险更低了),很明显,含停地下停车场的汽车消费比含停免费停车场的汽车消费的相对价格肯定大于1.13。这样,豪华车主面临的汽车消费(含停免费停车场)更便宜,而普通车车主面临的汽车消费(含停免费停车场)更贵,答案就出来了。

有些河友提到炫耀。这当然是个因素,不过在北美停车场的炫耀性没有路上高,因为停车场来来往往的都是车主。安全也是一个考虑,不是说烂车停车时要尽量靠近好车嘛,如果能排除这些因素,起作用的还是第三需求定律。

大家现在应该看到了,这个第三需求定律的思路就是:贵的好的商品和差的劣势的商品各加上一个相同的固定费用,那么贵的好的商品就相对便宜,根据需求定律,相对便宜意味需求量上升。

3. 如果把加州产的葡萄酒分成两类,好酒和一般的酒,那么加州以外的消费者比加州的消费者更有可能喝上好的加州葡萄酒,对或错?

这里的商品就是加州葡萄酒。运到外周的加州葡萄酒加上运费,好酒相对来说便宜了,因此加州以外的消费者更有可能喝到好的加州葡萄酒。此题的关键假设是加州以外的消费者对酒的需求和加州消费者是一致的。

4. 某非权贵型普通工程师大刘移民多伦多后无法忍受加拿大香烟的劣质,他经常在网上向回国的同胞们买国产烟。请问大刘在加拿大抽上好烟的频率和他在国内时比,是高还是低?

同上。不管实际价格是多少。运到加拿大的中国好烟加上运费后的价格相对中国普通烟,肯定比在中国便宜。此题的关键假设:大牛对中国好烟和中国普通烟和加拿大香烟的是同一个替代率(一句话说不清楚,不用管了)

5. 罗大佑在杭州开演唱会,我一哥们打飞的从武汉去捧场。假设票够多,和找一个本地朋友比,我是更有可能在一等看台找到这个武汉哥们还是在三等看台找到他?

同样的分析。固定费用就是飞机票。外地的加上机票,对票价差没有本地的观众敏感。

6.再来一个抽烟的。假设加拿大政府拟按包对香烟征收重税,香烟形状会有什么变化?

抽烟的人买香烟是为了买吸烟的时间。按包征收重税后,固定费用就是那税。长烟给的吸烟时间长,相对便宜,大家都会去买。当然个别边抽烟边后悔自己摧残自己健康的人肯定不会这么想。

7. 如果是自己提供布料,请大名鼎鼎的红旗服装店的师傅做套西服,或者请街边的个体的巧手服装店做套西服,那中情况下你更有可能用高档面料?

不考虑做坏了的因素。商品就是西服,工钱就是那个固定费用。如果工钱高,好面料的西服相对于差面料的西服,价格就不那么高;而工钱低,好面料的西服相对于差面料的西服,价格会更显贵一些。

写到这里俺想:啥屁第三定律,好马配好鞍,穷家富路,我华夏祖先早就知道了!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理论就是把一些公认的感觉提成一个规范的模型,再去

理论就是把一些公认的感觉提成一个规范的模型,再去指导、预测一些还没发生过的事情。感觉我们的老祖宗似乎归纳、类比能力很强,可惜弱于提炼,所以也难以指导、预测。

家园 最近rp不错,老有宝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没来得及做

不过除了停车那段不一样,我发现结果都一样。停车我是觉得要炫耀啦,因此在国内估计不太一样。但是其他我觉得

[FLY]好马配好鞍,穷家富路[/FLY]

的确就是我的想法以及常用的做法,按照领导的说法,都要花钱就花得痛快一点

家园 村长不属于主流消费者

村长在代入自己的时候属于小众啊....不过是用别人代入题目时的直觉还算正确.

家园 直觉回答

1. 情景 A: 张先生和张太太某日晚上出去吃饭,他们花20块钱/小时请了一个保姆看孩子(在美国上档次的餐馆是不允许带小孩的)。

情景 B:张先生和张太太某日晚上出去吃饭,他们请邻居帮忙看孩子。请问哪种情景下他们更有可能吃的奢侈?

A……既然下决心花钱了,那就花个痛快

2. 硅谷某公司有两个停车场给硅工们停车,一个露天的,免费,一个地下的,收钱,两个停车场位子足够,同样安全,员工可以自己选择停车场。请问哪个停车场停的豪华车多?

收钱的,一般来说,人都觉得花钱比较放心

3. 如果把加州产的葡萄酒分成两类,好酒和一般的酒,那么加州以外的消费者比加州的消费者更有可能喝上好的加州葡萄酒,对或错?

错,哪里有钱,哪里有好东西

4. 某非权贵型普通工程师大刘移民多伦多后无法忍受加拿大香烟的劣质,他经常在网上向回国的同胞们买国产烟。请问大刘在加拿大抽上好烟的频率和他在国内时比,是高还是低?

高,理由同第一个。因为已经付了运费,那更要买好烟

5. 罗大佑在杭州开演唱会,我一哥们打飞的从武汉去捧场。假设票够多,和找一个本地朋友比,我是更有可能在一等看台找到这个武汉哥们还是在三等看台找到他?

肯定是一等

6.再来一个抽烟的。假设加拿大政府拟按包对香烟征收重税,香烟形状会有什么变化?

变大包

7. 如果是自己提供布料,请大名鼎鼎的红旗服装店的师傅做套西服,或者请街边的个体的巧手服装店做套西服,那中情况下你更有可能用高档面料?

第一种

家园 第三定律的另一种表述方式

体会第三定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第三定律可表述:

在对开支不敏感的条件下,消费者倾向于购买性价比高的商品。

当然消费者的购物模式受很多因素的影响,第三定律是First order的观察。类似于对非线性系统的线性分析。

家园 这点有谬误

不是这样的。A商品性能高,价格高,B商品性能低,价格低,我们并不知道他们谁性价比高,也不需要知道,这里不涉及到性价比的问题,也不涉及到消费者多选择A还是多选择B的问题。

第三定律说,如果A和B的价格各加上个常数,那么买A的会更多(或者,A被消费得更多)。这个更多是相对更多。比如说,没加常数前,10%的消费者买A,90%消费者买B。加了常数后,买A的消费者肯定比10%大。

至于性价比对消费者选择的影响,这个完全是基于对消费者效用函数的假设了。一般来说,消费者选择的是最大的净效用。所以,如果只能二选一,一个免费的上网本尽管有无限的性价比,但是还是比不上一个800块的Thinkpad吧。

家园 都是一个问题,越是花钱的,越要找贵的。
家园 马丁兄一针见血

我重新组织了一下,看看是不是严密一些:

一个商品对一个消费者的吸引力与它的性价比成正比。

以上论述基于:

1。性价比=性能/费用,是对于THE消费者而言

2。假设性能和费用的变动不对商品和消费者的产生实质性的影响。(例如从laptop降格到notebook,或开支超过预算都不在讨论范围内。)

这样理解的话,商品A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上升比商品B快(价格加一副常数),或下级的慢(价格加一正常数)。曲线相交时该消费者就会改换门廷了。

这是典型的小信号分析,借鉴电路分析的路子。从数学上说,就是在一个点上对非线性函数做线性(一阶)近似。我是从另外的角度对第三定律做阐述,可能在建立模型的时候顺手一些,减少似是而非的例外。

另外,补充一下,前面我说"成正比"可能不对。一是缺乏对变量的严格定义,而是缺乏数据支持。应该笼统的说:"性价比越高,吸引力越大"。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这些题目都有一个共同点

就是都是已经决定要做的事情。只不过是在放一个鸡蛋还是两个鸡蛋之间选择。

其中二和七还略有不同,应该和概率有关系。收费的或者收费高的提供优质服务的概率要更高一些。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