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讨论】关于茅于轼 -- phyllis
东晋桓温说,不能流芳百世,也要遗臭万年。这也是真心话啊,为啥老茅不选流芳百世的真心话?偏偏选了后面一句~这样就很好解释他那些普通人看来非常不可思议的真话。
人和人是可以比较的,老茅对比从金门反泅祖国的林毅夫,货比货该扔啊~~~
河里的气氛还算不错了,别的地方如果谈到他估计早就炒将其来了。
茅先生在学术上的成就、是否算上好的经济学家,不是我谈的话题,我说的是他对社会的影响,茅先生所改变的思维方式是强调独立思考,强调事物背后的本质和看起来不那么美好但是现实存在的事物,如果真的接受这些改变,真的受益于茅先生的人就自然不会变成他的fans,而是变成既不盲从政府、不盲从民族、不盲从民主自由正义爱国等等所有好听的词汇而是探求背后的本质的人,包括变成质疑茅先生的人。
单从学术观点来看,某些与政府合作的、被政府豢养的混经济学饭的,几乎连经济学专业大学一年级的水平都没有。这些人对政策有巨大影响力,自己有巨大利益,这并不奇怪,也未必人家就真的不灵。最根本的经济学观点就是评价一个做法、事物的利益,都要先界定在谁的立场,在多长的时间范围。我个人认为这是变得理性最为重要的一句话。那些既得利益经济学家的出现不奇怪,奇怪的是我们喜欢怒骂这些经济学家,很少敢讨论如何为什么这些人会有这么大的话语权,是什么体制造成了这么一批人高居庙堂。
这是因为说话不自由,茅先生也有类似的问题。比如18亿亩红线真正的问题是实际上的农奴问题,不是什么粮食安全问题。这种问题没有人敢多说,或直接了当地说,自然也容易引起误会。
在收容制度取消等问题上,恰恰是茅先生这样的不受很多人喜欢的人所促成的。反观有些(注意是有些)动辄以弱势群体代表出现的人反而不敢直面政府的痛处。
要说茅先生的很多说法,我不赞同的是他往往谈的是比较理想的状况,但是因为政治和外交无时无刻不在介入经济领域所以不能单从经济学来解释所有问题。
至于说国外基金会的问题不能单纯做诛心之语,用国外钱的机构和人多了去了,河里大牛们挣外国老板钱的多了去了,这能说明什么?实际上,就算福特基金会在款项上附加了明确条件,那么多高管显贵、那么多经济学大师、那么多爱国志士,就害怕区区一个外国基金会的转了圈的隔了层的所谓影响?
我只是站在我的个人立场上评价茅先生的和其他机构的,因为各自立场不同,所以只是表达我的看法,如果还有人认为我在偏袒茅先生,我自然也无话可说。大家有时间去看看他创办的天则所的双周学术的内容应该会感触更多一些。
茅于轼的观点从经济学来看没问题。大家不喜欢他的观点也有各种各样原因。不过其实大可以用时间来证明。10多年前中国还在讨论姓社姓资,下一个10年可能大家认识都转变过来了这根本就不再是一个问题。
中国事物和观念变化的很快,现在讲保护耕地,换了下一个领导可能就不讲了。然后大家再来看茅于轼的话就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了。
然后还有很多曲解。例如“人家不卖我们粮食就是我们做了天怒人怨的事。”
貌似原话是除非我们做了什么天怒人怨的事情才会买不到粮食。
我看不出有什么问题。也请给我看下原文。
现在粮食问题大家都很关注。不过也请想想,过去10年中国大量占用耕地不也过来了么,不也活着好好的么?如果说粮食是必需品必须自给,那柴米油盐青菜猪肉酱油醋料酒不也一样是必须品么,是不是也都要保护起来保证自给呢。
现在中央大量投资都需要土地,但是没有那么多指标现在都在用“借指标”的方法周转(据21世纪经济报道本周报道)。所以其实现在耕地也不断在被侵占,但是只要不说民众也没什么就这样过去了。
10年后中国耕地恐怕还会少(因为地方政府征地成本低廉而且需要土地收入来支持财政),但是民众不会去骂这些占用耕地的领导,因为只要报纸不报道大家根本不知道。
要保护耕地,最好的办法是让占用耕地得人付出高额的代价。那么他们就不会去动土地的歪脑筋。口头说说没用。这个社会制约杀人是靠偿命而不是说教。
关键问题并不在于茅于轼而在于能批准占用耕地的人。
最后觉得说真话,听真话都是很需要勇气的。
除非我们做了什么天怒人怨的事情才会买不到粮食。
================================================
比如说美国纳税人不愿补贴全世界的时候
和90%的日用品
然后中美两国人民会发现他们无法离开对方于是又开始相互贸易了。
其实我觉得保护耕地用了一个不太实际的,也就是用行政手段干预的做法。
结果现在经济不景气了,这个手段也可以通融了。
众所周知现在地方政府不卖地那就是没什么钱了,那到底要GDP还是要土地,呵呵,两难选择呵。
所以我有80%的把握,换了下一个领导人,很多政策还要改。所以现在激动也没什么意思。
直接影响了吴敬琏
还有,有人说那个年代没有经济学,甚至连学生都不学
不知道是无知者无畏,还是选择性失明
估计恐怕连孙冶方的名字都没有听说过,更不知道北大一直有财经系
你一个月不吃饭试试?
我觉得这些都离我很远的东西。
出发点是好的,方法是经济学的,但是结论有时候不是老百姓喜欢的。因为很多时候,老百姓不是真的知道他们真正的利益在什么地方。比如说经济适用房没有私人厕所这个,对于避免富人通过关系抢穷人的蔽身之所还是很有意义的,虽然中产阶级不喜欢,而且未必达得到效果。
改善民生,不说一步到位吧,可也不能用这种穷人的牺牲来弥补政府部门的监管责任吧?
是不为也,非不能也。防止富人沾穷人的光,法子有很多,这只能说是黔驴技穷。
再说一种可能性,富人买了贫民区的房子谁会去住?肯定是租出去。
另外穷人富人这个也需要界定。
反正,法子肯定有,不信就要排队打算要廉租房的人去监督,挤出去一个就有你的位置,到时候再严肃处理违反规定的人,我就不信还有什么空子可钻,人肉搜索啥干不来?
单纯从经济学上来说可行,但社会影响极坏。茅于轼这种半吊子经济学家的常见病是,以为经济人就是惟利是图、只追求金钱的。其实尊严、平等这些价值也是人们追求的目标,而且常常有强大的动员力。最近法国人又上街流行了,茅于弑能不能把他们劝回家去?
觉得下面这个说得挺有道理的:
“政府有责任让每个人拥有住房条件,但是没有满足每个人占有房产的欲望的义务。怎么办?我主张廉租房,廉租房应该是没有厕所的,只有公共厕所,这样的房子有钱人才不喜欢。 ”日前,经济学家茅于轼先生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在关注民生的两会结束、要求加大保障行住房建设的决议形成后,经适房、廉租房项目即将纷纷上马时,茅于轼教授适时的抛出了 “廉租房没有厕所,这样有钱人才不喜欢”的论点,顿时一石激起千层浪。茅教授表面看是在为穷人说话,可是仔细分析就不难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所谓廉租房,就是政府(单位)在住房领域实施社会保障职能,向具有本市非农业常住户口的最低收入家庭和其他需保障的特殊家庭提供的租金补贴或者以低廉租金配租的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普通住宅。这就是说廉租房一是保障性住房,配置较差、二是廉租房不可以买卖的,只能出租。那么到底是哪种“有钱人”会有租住廉租房的意向呢?显然,真正的富人对廉租房是不屑一顾的,要打也打经适房的主意。想租住廉租房的只有那些被称作“刚需”,拿着较低收入,又对高房价望而却步的人。这些人苦苦渴望有容身之所,经适房又仅比商品房便宜一点,还供不应求、挤不进去,所以只能盯着商品房,说不定哪天一咬牙,搭上一辈子就买一套。他们无疑是商品房的目标客户,但如果有廉租房这个更好的选择的话,他们的选择是什么,我想不言而喻。那么大量能够满足基本民生需要的廉租房建成后,谁是最恐慌的人呢?
茅教授一边谆谆教诲政府:政府没有必要满足穷人独立上厕所的义务,一边转向穷人:你能指望政府保证你享受住廉租房权力吗?阴险的背后捅了政府一刀,然后顺便扯了富人的大旗做靶子,想利用穷人对一些违规聚敛财富的富人的不满,赢得舆论的支持。为什么专家经常发表一些让我们大跌眼镜的言论,不是专家太脑残,恰恰是因为过于精明。
老茅说完上述这番话后,开发商眉开眼笑了,走狗忙着摇旗呐喊了,富人路过打酱油了,群众仗义执言要求人文关怀了,可以想见的是穷人真正的吐血内伤了。
到底怎样界定穷人富人
穷人变富后怎样让他们搬出免费的栖身之所
一个大学生毕业出来刚刚工作,一点资产没有,一个月2000块钱,有没有资格申请廉租房?
然后他工作了几年,资历上去了,一个月拿了7,8千甚至上万,他也不说,谁去负责审查他的收入情况?
这位可爱的大学生辞职不干了,在淘宝开网店,炒股,甚至自己开公司,谁也不知道他到底赚了多少。到时候怎么界定他是否还能住廉租房?
最后,恐怕是更现实的。他就是不搬走,谁能来强制让他走人?
所以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就是送一个红包,各位能拿还是要拿。将来就会像售后公房一样,以一个低价卖给住在里面的人,然后这些人可以转手在市面上赚一个差价。
茅于轼说不设厕所,其实就是在试图解决这种情况。可惜也被乱K。良好的愿望不一定会带来良好的结果,要先小人后君子一般事情才能办成。
刚刚查了一下茅教授最近的言论
除了廉租房不建独立厕所之外还有以下言论:
茅于轼:经济适用房路线助长投机腐败 应该停建
茅于轼:大建限价房和经济适用房可能推高房价
……
聚焦经适房和廉租房,大肆开炮;茅老您真是为人民讲话啊
顺便提醒您一句,商品房里面的腐败更严重,为群众着想也要停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