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趣读史记之一----当垆卖酒为哪般? -- 王小棉她妈
这个,貌似司马迁把邓通放在《佞幸列传》里的。
邓通的取死之道有二,一得私铸钱。这虽是文帝赏他的,但此乃国之重器,不知推辞自然要被景帝忌恨。二谓谗太子。邓通刚刚给文帝吸了脓,文帝问他“天下谁最爱我?”邓通如果就势回答说是他自己也没啥问题,偏偏却说是太子。结果闹得文帝要太子给自己吸脓。太子还有不怨恨邓通的。其实高明的回答应当是“臣不知谁最爱陛下,但臣知臣最爱的人是陛下。”
至于私有财产之类的,您还是别上纲上线了。就是现在又有哪个国家能真的保障私有财产呢?所谓的“私有”财产在国家需要的时候一样可以被剥夺掉的。
法律和亲情哪个更重要?什么才是儒家讲的“孝”?如果碰到了矛盾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其实孟子在《万章》和《尽心》里都讲到过了。
甚至连老父杀人该咋办也说到过了:
孟子曰:“执之而已矣。”
“然则舜不禁与?”
曰:“夫舜恶得而禁之?夫有所受之也。”
“然则舜如之何?”
曰:“舜视弃天下犹弃敝蹝也。窃负而逃,遵海滨而处,终身然,乐而忘天下。”
桃应问舜的老爹杀人了,作为大法官的正直无私的象征的皋陶该咋办?
孟子说皋陶该去抓人。桃应说那舜难道不下令禁止吗?孟子说这怎能下令禁止呢?舜的正确选择是抛弃天子之位,带着老爹逃跑。
从公而言,舜的老爹杀人必须得到惩罚。从私而言,舜的老爹毕竟是他老爹。即不能废法,又不能徇私,又要救老爹的命,那就只有弃了王位带着老爹逃跑了。
而在石奢的故事中,杀人的是大法官的老爹。这下就不能学舜了。抓老爹是不孝,放了老爹是不忠,所以就只好自杀了。
景帝这支皇族能得到天下,周勃功不可没。如果没有他发动政变,消灭吕氏,哪来文帝的江山,更没景帝的份了。
不过也由此使得文帝对周勃害怕之极,不断打击周勃的势力,最后还把他下狱。周勃死后又找借口废了他嫡子的爵位,以庶子周亚夫别封条候。
但周亚夫在景帝朝因平定“七国之乱”而最终手握大权,这对于景帝来说当然也是潜在的威胁。而景帝立汉武为太子,周亚夫反对,景帝当然怕周亚夫学他老爹又来政变。所以趁自己还活着把周亚夫干掉了。
古代的硬通货,钱只是其中一种,粮食,布帛都可以流通。换句话说,如果今天穿的用的都可以直接拿去消费,怕是也没有几个人钱包里会放钞票了吧。所以说,当一个古代富翁有很多钱的时候,那就跟今天某个富翁有很多古玩一样,那个根本不是他财富的全部,九牛一毛而已。
想想看也简单。比如汉武帝,可以找个歌女当皇后,只要他喜欢;可以立个奴隶当将军,只要他能干;可是却不可能去找个流浪汉来继承皇位,无论这个人如何神文圣武。这里面考虑的事情本来就比一般事情都复杂,明智点还是躲远点,掺乎也要象张良贾诩那样掺乎得高明点才行。
不过是因为文帝一时宠幸才得以巨富,因为景帝一时厌恶而落败也算是顺理成章。封建时代帝王的宠幸并不能保证什么,无才德的人身居高位,即使一时有什么庇护最终也难逃杀身之祸的例子并不少见。根基不是自己打的,站得高晃得厉害摔得碎罢了。
霍光、周勃之流权力大到能够决定皇位的归属,皇帝怎能不忌讳。
而汉朝虽然是第二个大一统的王朝,但前面这三千年里权臣逼宫、篡位、架空、放逐、杀害主子的例子层出不穷。早到说不清楚的尧舜禅让、中到羿、浞二氏篡夏、伊尹放逐太甲、近到赵高的指鹿为马。
而最近的这出就发生在汉朝。惠帝的皇后没生儿子没错,但他其他的小老婆可是生了一堆儿子。但陈、周等人政变后居然对此一概不认,杀光了事。这又怎能不让文、景二帝如芒刺在背?
关键是邓通不过是佞臣,却掌握铸币权,哪有不杀的。如果只是文帝赏赐他发财,在景帝时候还有活命的可能。
这种小人,杀了也不会有其他人有意见。如果是读书人之类,就算同样是佞臣,皇帝也会有所顾忌。
他要是识相,看出景帝有这个意思的时候主动奉还做个榜样,大概还能有点封赏。一副“先帝所赐能耐我何”的架势,刘濞的封地还是高祖亲赐的,不都要动干戈。何况他了。
,想老老实实奉还恐怕也由不得他。
当初就不该接受这个权力。
我记得故事是某相面高人说邓通会饿死,文帝说,我让他富甲天下,怎么会饿死。然后赐铜山和铸币权。
结果邓通恰恰就是死在这个铸币上。否则仅仅是富甲天下剥夺财产也就是了,邓通似乎也没什么恶迹,单纯的佞臣,兼职是文帝的同性恋对象。
汉朝皇帝都是这个毛病。
,邓通不死也是可以的。
景帝要饿死邓通,也有恶搞情结,让邓通应了算命的批言。
我觉得他那个答话有巴结太子的意思,算不得大恶
不过这又不是王子犯法与庶民同了。
要是杀人者死的话,舜的父亲死,然后舜自杀以谢天下?
比照现在的法制,老大的父亲杀人,又该怎么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