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对西周封建制度的认识 -- 吃书人

共:💬7 🌺1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对西周封建制度的认识

 一直以来因为种种原因西周的制度虽比夏殷两代有了很多资料,其中也包括很多文字和考古资料,但却总难给我以一个整体的认识和进行清晰的印象。随着近期掌握资料的广度和深度都有所提高,对西周的封建制度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近年来随着考古发现及思路的开阔,关于中华文明的发展模式认识开始从中心向四面发展转变为以苏秉崎教授为代表的满天星斗的说法,即黄河流域不再是中华文明发展的唯一源头,而在各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文明代表。夏商两代其实从根本来说应该属于邦国联盟似的社会组织,如果作一下详细考证则应可以看出,考古学上的各个文明遗址都可以向下达到各个邦国,而各个邦国其实都可追溯到新石器晚期。到了西周时代,整个社会组织开始朝一种更有效率的方式发展,周人发现在以军事实力为后盾的基础下,用血缘和礼制来组织社会会更加具有可操作性和适应人口的发展。所以按照钱穆先生的说法,周人开始了一种武装殖民,当然这种反传统的行为必然会引起反弹,这也是周初乱局出现的真正原因,当然其中也不乏武王英年早逝的原因。幸运的是周公的存在使得改革得以继续下去,他无所顾忌的行使权力即使为此杀死兄弟也毫不在乎。所以虽然那时成王已经成年,但周公还是紧握摄政大权,不过难得的是他在情况稳定之后又将权利还给了成王,怪不得孔子如此的推崇他

  

  我认为这种封建制才真正使得农耕文明在中华大地上发展起来。因为在夏商时期,农耕文明不过就是在几个邦国及其周边区域发展,而以采集或者狩猎等生产方式为主的蛮族充斥着那些未被开垦的地区,正所为“华夷杂处”。各个农耕的邦国被割裂开来,相互之间只有有限的联系,而各个农耕的邦国最大的也不会超过百里,这也是为什么商代作为邦国中的领袖所能出动的兵力最大也就两万左右。而这种地域的割裂不利于农耕文明的发展,所以当周人实行武装殖民和血缘分封的制度,终于将各邦国整合进一个文明体系,可以说中华文明建基在此。

家园 沉宝?

沉宝?

家园 (中央集权的)宗法专制社会

看这篇文章,其中有一句“我认为这种封建制才真正使得农耕文明在中华大地上发展起来。”提到了封建制。我觉得好像那时应是奴隶制才是,怕自己记错就去摆渡了一下“封建社会”这个词,结果出乎意料。LZ没写错,我也没记错。只是因为俺的历史知识才几年时间就已被历史淘汰鸟。哈哈!以前老讲反帝反封建,就记得解放前是封建社会,秦始皇之前是奴隶社会。结果现在人家告诉我,我学了10几年的最基础的历史知识竟然是错的。还发现了个新名词。我摘抄了几段大家看看。

“封建社会”一词,来源封土建国。比如周武王灭商以后,周天子分封天下。因此叫封建社会。

秦始皇统一后,只有一个皇帝,废除了封土建国的分封制。因此,自秦始皇开始至辛亥革命的这段中国历史时期,应被称为(中央集权的)宗法专制社会。

传统称谓: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社会主义社会

修正称谓:原始社会---封建社会---宗法专制社会---社会主义社会

吼!吼!俺这才发现才离开学校6年的时间就已经被历史的大潮拍在沙滩上鸟~~不知道大家学的历史是怎样划分的?还是偶太孤陋寡闻鸟。

送花~谢LZ让俺长见识,并让俺发现自己已经。。。

家园 秦始皇之后也有封建

刘邦建立汉朝用的是分封与郡县并用。初期封国太大,刘邦自己不断灭异姓王,而后面还有七国之乱。

这个分封与郡县并用的制度自汉至清初都在实行。明初的“靖难”便是被实封的朱棣造反。而有明一代,各地实封藩王的造反此起彼伏。

清朝初期给吴三桂等人实封,后来便有三藩之乱。

所以真正没有“封建”的中国封建时代大概只有清朝康熙灭三藩之后。

家园 呵呵,客气。

从马克思主义而来的所谓唯物主义历史观,把一些名词生硬的套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上,从实践来看这是错误的,并容易为人们带来很大的混淆。

家园 恩,但封建自秦以后再没有占据主流的地位

按我的理解封建制是一种在生产力低下时不得已所采用的一种制度,比如我国的商周时期、罗马帝国崩溃后的欧洲等等。所以往往在中国式帝国在王朝初期或者默契,也会出现封建制的痕迹,但很快就消失了。

家园 实行封建的主要经济原因

古代运输能力和商品经济不发达,如果给属下发薪水,很多时候并不能换到必须的商品。所以还不如给予田地。古代官员有俸禄,有职田便是这个道理。问题是如果同时还赋予官员管理其职田上所有事物的权利,职田便成了封地。

封地的优点在于国家不必维持一支庞大的官僚队伍来管理封地上的一切。从国家财政的角度来说,省了很大一笔钱,而且官僚队伍也不容易臃肿。而缺点是封地不利于国家统筹安排。例如兴修水利,对抗灾害,实行救济等等。而时间长了,封地自然会演变为独立王国,离心力大,国家就会衰落了。

汉朝搞分封与郡县并举其初衷是想取两者的优点,但反而得到了两者的缺点。故自推恩之后,封国也逐步从领主直接统治演变为中央委派的“相”、“长史”之类管理俗政,领主被慢慢架空。

汉之后的分封或是出于酬功,或是出于一时的军事目的如唐设节度使,或是出于暂时安定军阀如清初汉军诸王,或是出于愚蠢的家族统治观念如明的诸同姓王。最后都是得到了分封的坏处而没有分封的好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