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梦回中国(4) -- 万里风中虎

共:💬222 🌺672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5
下页 末页
家园
家园 哪个教派没有些典藏?连flg这样的小角色都

知道理论先行。

把持世界大部分这么久的市场金融教派更是著作丰富。

只是近来封神榜上贵教的仙人多起来了啊。

家园 这个故意要怎末看? 那篇文章阴谋论了

比如我以前在的大型国企搞过一个项目,引进一个德国人的机械手技术用于物料投料号称技术改造。我就觉得是扯鸡@巴蛋,德国人一年几万欧元的人工,用那机械手可以省几个人的劳动力当然划算,投资机械手七八年节省的人工费用就回来了。而那公司本来那活用的是聘用制人员,一年也就万把人民币。在国内搞那机械手干屁?

所以我觉得是劳动力成本的问题。如果德国佬人工工资没那么高,德国人自然也就不开发那个机械手技术。

家园 "97年国企普通工人大概是1000"--这个及其罕见吧,

那时候没这么高。

家园 【原创】其实华为就是资本密集+技术密集+人力密集

通讯网络设备的代码量在千万行以上

家园 要造当权派的反,先把当权派的领导讲话读清楚

否则,你google出的那点东西,可能还是个当权派小干部写的材料。

PS:管理人员和麦当劳店员相比,效率确实提高很多

家园 人员的安排组织规划能申请专利么?

没法申请专利也就谈不上保护,而机械手明显是可以申请专利保护的。

家园 归根到底是要看产品有没有竞争力

技术改造,或者不改造,都不是最重要的。一句“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深入人心,可经济与金融理论也要与中国实践相结合才能有效果呀!所以楼主强行划分什么资本密集型、劳动力密集型,是不正确的。在中国13亿人口的这个地方,剩余劳动力人口多达亿来计算的地方,这两个“密集型”的定义就得改改,在这个基础上的推论可能更是错的离谱了……所以我觉得,还是陈经那一套“比较优势”来的靠谱。比较优势可不仅仅意味着纺织业这样劳动密集型产业,也几乎意味着所有的产业,家电(这个就不用说了)、电信(中兴华为)、机械(楼上murongke举的例子)、甚至是CPU制造!

而且依我看,只有依赖于中国本土的密集劳动力(不管是工人还是工程师)所生产出来的产品,才能有长久的竞争力。华为、比亚迪,都是走的是这条路子。本来在西方国家之间,资本密集型产业还以相互拼一下,但是这种模式放到中国来,基本上是必败。即使最尖端资本密集型产业——CPU制造业业都莫过于如此,更无论其它产业!这也是Intel拼命把厂子开到成都和大连的原因——他们连在上海都嫌贵,更不用说美国!

至于那几个国际一流的实验室和研发部门,就暂时放在美国好了——美国人民是不能指望这个都吃上饭的——等哪天我们自己通过逆向设计,或者在工序里一道一道的替代水到渠成能搞出来了最好,或者干脆有钱就去收购好了!

 分析1:更像谋划已久

  就在此前,英特尔还宣布,将在今年内关闭5家工厂,分别是位于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的3家封装测试工厂(这三个可能是市场不好)和位于美国本土的2家芯片制造厂(这两个是基于市场和人力成本的双重考虑吧?基于IBM的所作所为,后者的可能性更大一些)。这一措施将影响近6000名员工。但当时的计划并未涉及到中国区。

  对此,易观国际首席运营官李彬表示,英特尔此次在华调整并非全部是金融危机的影响,而更应是谋划已久的整体布局(为什么蓄谋已久?),这从英特尔全球高层近期频频访华可见一斑。他认为,在全球经济放缓但中国还算相对较好的情况下,中国地区更像是一个避风港,“中国的IT市场可能也将成为全球IT市场的‘发动机’。”

  分析2:成本有望大降

  业内普遍认为,英特尔将工厂迁徙内陆与降低成本密切相关。2003年,英特尔出人意料地在成都投资3.75亿美元建厂时就主要是出于这个考虑 (目前英特尔在蓉投资已达5.25亿美元,芯片组和微处理器两家封装测试厂都已实现量产,员工也已达到1600名)。同期,半导体行业公司从沿海转向内陆的不只英特尔一家,中芯国际2004年也在成都投资建造了一家芯片封测厂,其总裁张汝京坦言,成都在土地、人力等方面的成本要比上海便宜16%左右(为16%就追求的不亦乐乎!),对芯片后端封装的某些方面来说更有优势。而据成都高新区相关人士此前透露,成都IT类人员的薪酬仅是上海的50%(是上海的50%,那么是美国的百分之多少?他们还有的选择吗?)。

  李彬认为,从员工社保、福利等方面统计,内陆地区的人力成本相较沿海地区可能降低超过50%,公司的商务成本也会随之大大降低;并且,目前内陆一些地区比如成都的产业环境也日趋完善,因此很多企业,甚至是国际大型企业都选择内迁,当前的经济形势将更进一步推动这一趋势。

英特尔上海工厂内迁成都:成本有望大降

司徒彼:【讨论】IBM project match

当然这样的生产线动辄都是上亿美金。而比亚迪则是自己开发了生产线上所有非标准自动化设备,把每一道工序分解成若干个工位,由全世界最廉价的熟练工人和他们手上价值只有几块钱的夹具来完成。(看,在日本是资本密集型产业,在中国却变成了劳动密集型)在这样简陋的生产环境中,比亚迪生产出了比索尼、三洋便宜15%且品质更高的手机电池,月产能达3000多万块,成为诺基亚、摩托罗拉的第一大供应商。  

没钱但要创业,王传福想出了一个土办法:自己动手制造生产设备,把生产线分解成一个个可以由人工完成的工序。这样算下来,一条日产4000个镍镉电池的生产线,只需要100多万元人民币。“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我们这一波创业的人掌握的机会不是很多,所以必须创新。必须有制胜的法宝。”王传福说道,“我们经常算这样的账,一套进口设备20万美元。按60个月折旧,一个月2万元人民币。如果这笔钱用来雇佣工人,2万元可以请多少人,十几个人顶不上一个机械手吗?”

比亚迪的生产方式使锂电池的生产成本骤降。一块锂电池比亚迪的成本只需1.3美元,而其最大的竞争对手三洋则为4.9美元。2000年当年,摩托罗拉就把比亚迪纳入了自己的供应体系。不仅如此,这种半自动化半人工的生产线让比亚迪具备了另外一些优势。首先是灵活性。当客户提出更换产品,或增加订货量的时候,比亚迪可以自行调整生产线,无需依赖外援。“一套1000万块电池的生产设备我们三个月内就能做好,而一家日本企业从引进自动化设备到调试完毕,至少需要一年的时间。”何龙说。

王传福承认,比亚迪的管理模式更接近丰田这样的日本企业。“我们公司推崇的是造物先造人这么一个概念。全球品质体系有两类,一类是欧美的品质体系,从上到下,ISO90001等等。日本是另外一个品质体系,日本不强调大的体系流程,他强调人的管理,你所有的体系都要靠人这个节点来执行的。”

王传福:打破技术恐惧症

我个人认为,其实西方国家的金融问题这么大,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被中国搞的,如果不是中国这个大块头挤进了抢走了许多制造业工作,西方的问题不会那么大,高管与普通员工的收入差距不会那么大,普通员工的消费能力可以保持,肉原本是可以烂在锅里的,却被中国搅了!如今只有中国这边经济形势比较好算是有钱的主,西方国家还要反过来看中国的脸色,真是气不打一处来,这什么世道……

基于我掌握的知识和信息,从内心讲,其实我是“中国威胁论”的支持者。只是如今羽翼已成,估计他们也没有什么办法了。

家园 其实我一直是这么认为的

中国的制造业疯狂出击,把米国的中低端制造业都掏空了。对应的是米国中低层劳动者实际收入降低,购买力降低。在米国投资制造业无利可图,技术创新在2000年前后又遇到瓶颈。自然资金一哄都到房地产和金融业吹泡沫了。说中国投入国际竞争是此次危机的根源之一,也是对的。

就中国的技术引进来讲,我看要分层次来看。要分能不能造和能不能节省人工两种技术。 有的东西你不引进就造不出来,那必须引进,比如建国初期从苏联引进的核技术。 有的技术单纯是节省人力,不引进也能用人工对付而且成本更低,那就不引进 ,比如我上面所说的对提升质量产量都没帮助,仅仅是节省人工的物料投料机械手。

家园 风中虎推销他的观点不是不可以,但逻辑性太差,让人不服

强行划分什么“资本密集型”“劳动密集型”,还把美国技术讲的神乎其神,这样的话都能讲出来,真是佩服。

欧洲国家还有日本基本上是将美国技术按照本国资源禀赋进行改造。你可以简单的说,中国引进的技术都是美国技术,或者美国变种的技术。

殊不知,南橘北枳而已。说到底还是TG的官员厉害。

和国民经济相关的大产业都是能节省人力,就连CPU制造都这样了,你还能举出其它反例吗?只停留在实验室里的技术,不要也罢。

家园 从地理上,美国确实拥有无与伦比的优势

总结的美国优势相当的完整,中国在地理这点上在大航海时代之前和美国其实类似的,不过当技术的发展使空间距离不再是障碍时,中国的这点优势就荡然无存了.

家园 目前大学生就业难就是"生产人力密集型“导向的恶果之一

低生产率就业是把双刃剑。

家园 这个就偏了

10时间不到 大学生招生从90万到500万翻了几番 就业怎么会好? 神仙也没有办法。

家园 有一点脚不好怪路不平的感觉。

“故意发展一些科技人力密集型”。其实那是科技发展的自然要求,不能怪别人,不能怨天怨地,只能怪自己没本事,解决办法是提高本事,而不是满足于低本事条件下打人海战术。我们也应该发展高技术,再加上人海战术,就上下通吃了。

这个跟“技术偏向”没多大关系。比如如果中国全用机器人生产,在首帖的逻辑看来,一定是很恶劣的事,但其实中国人应该更幸福,不应该都失业生活困苦,这是生产关系调整的问题,不是“技术偏向导致失业”的问题。

总觉得首帖的逻辑比较怪。

家园 虎同学的美式技术分法很有新意,但逻辑基础并不严格

米国80年代以前原来也有大量的纺织厂,玩具厂,塑胶厂等等,这些厂用的是什么技术?难道就不是美式技术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