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梦回中国(4) -- 万里风中虎

共:💬222 🌺672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5
下页 末页
家园 为什么一定是外国人砸的?

国人就不能砸吗?2年涨了6倍,为啥就不能跌呢?07年早些时候,罗杰斯说A股涨得太多了,也可以理解是外资预谋,但结果只跌了一天,然后就马上收复了。说明这次国内势力把外资斗打败了。外国势力还远没到那种予取予求的地步吧,大不了大家打平。

家园 集中打压权重股,打压股指,制造空方舆论

这个国人没有这个能力

一方面是没有这个资金的能力-----掌握权重股需要大量的资金,而外资是有这个能力的,这也是那段时间热钱进来得非常汹涌的原因(其实那不是热钱,不是快进快出,人家就是想控制你的股市而进来的,有长期的目的的)

二是没有这个控制舆论的能力----打压权重股以后,同时需要唱空的舆论的配合,进一步打击国人对股指的信心

从那段时间的舆论走向来看,本来真正影响股市走向的是权重股的不断抛盘,但是流行的观点却把大小非,社保基金的抛盘当成了祸首---大小非社保基金最多只是跟风抛盘罢了,却被当成了替罪的羔羊(大小非的持股成本再低,也不至于要把自己手上的股票以尽可能的低的价钱卖出去,社保基金更是有维持价格稳定的意图)

---国内的基金绝对没有如此巧妙的引导舆论的能力----可以看出与外资相关的一些机构个人纷纷的发表了看空的看法---而实际上外资是唱空而不做空的

三 从理论上来看,大部分的基金经理还没有这个集中控制权重股带动大盘行动带动散户跟风从而以小笔资金掌控整个大盘的理论认识

----这样的操作手法类似于对冲基金在国外经常使用的杠杆式操作方法,他们使用这样的操作方法已经是非常的娴熟了,中国的基金经理们、庄家们还没有这么“阴险”

另外,就股指而言,相当部分的国人是在很高的点位进入的,跌到一千多点,已经是严重的损失了

家园 怎么就没这个能力了?

资金上,国人掌握的资金难道比外资少吗?中国这么多基金,加上保险的资金,更别说大小非手里的筹码了,外资的资金加筹码合起来有这么多?

舆论不是一直在唱多?不是没跌几天就喊一次抢反弹吗?

影响指数的当然是权重股了,500个小盘的加起来还抵不了一个中石油权重大。但是砸权重股的也不一定就是外资啊,涨这么高了,调整不是再正常不过?到最后,多杀多太正常了。权重股的筹码也是国人手里的多。总之,你认为外资资金多,国人没能力,这个先决条件就错了。去看看各大公司的股东名单好了。

家园 我们的基金是多,但是操作方向不一致

比如我这家基金在做空,那家基金在做多,这样力量就分散了

集中优势兵力,这个不仅在军事领域用得着,至少在股市上也是这样的

而且这个在中国这样的没有真正的做空机制的国家,做空是有比较大的风险的,如果两家以上的基金可以互相支持的话,那么做空就没有多大的风险:

即A以低10%的价格做空卖出10,B买入20股

B以低10%价格做空卖出10股,A买入20股

A以低10%的价格做空卖出10股,B买入20股

......

这样不断的循环,A和B持的股就会越来越多,股价就被压下来了,即A和B可以用最少的资金掌握最多的股票

国内的基金经理们往往被舆论的唱空舆论所影响对中国的宏观经济是缺乏信心的,他们不太可能使用做空的手段来不断的获取更多的筹码

家园 美英对本国人的金融掠夺是因为他们的制造业已经榨不出油水了

随着日本德国,东亚新经济体的制造业的崛起,美英制造业式微,美英金融业难以从一般性的对制造业的资金支持中来获取更多的利润,这个时候出于对超额利润的渴求,美英金融就走向了对全世界制造业包括对本国的制造业的掠夺的道路

从撒切尔夫人和里根的新经济政策开始,美国和英国开始走上了依靠金融进行掠夺的道路,美国转变成最大的贸易赤字国也就是在里根执政时期开始的

家园 化生兄可以看看股市的历史走势,没外资时不一样有涨有跌?

公募基金本来就受法律约束,仓位必须达到70%还是多少,所以他们存在先天的缺陷,在趋势向坏时必然亏损累累。

市场的走势是各方合力的结果,外资只是其中一个分力罢了,国内的各路资金以及政策构成其他的各个分力。外资只是里面的一个势力一般的分力而已,把这个分力当成合力,那就有问题了。政府530出台那么激烈的政策,但是市场跌了没几天马上又收复失地,可见政策这个分力都不能把自己当成合力,更遑论外资了。

如果市场里A和B占主导地位,那他们玩这种游戏当然没问题,但是在现在的市场里,显然没有人有这种能力。

况且国内的力量本来就没必要做多呀,涨这么高,本来就得调整,一定要硬抗那是逆势而为,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政策已经给了这么明显的信号了!

最后打到1600点,只能说在1600以上空方都比多方强,空方里有外资,也有各路别的资金。而且外资有美国的,有日本的,有欧洲的,难道他们的利益就那么一致吗?

家园 你去看看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时候那些西方银行是多么齐心协力的

他们有利益的一致性,在中国实行一定程度的资本管制的情况下,他们只有把股指给打压下来才能够掌握到足够多的股票

这些国外资金很可能是率属于同一个垄断财团,或者是隶属于几个彼此有密切联系的大财团,彼此声气相通是很方便进行的

2008年政府有好几次的救市,但是都是只维持了几天,马上的权重股就下跌了

政府的救市对于市场来说起到的是什么作用呢,就是起到提升市场信心的作用,但是决定市场走向的不仅包括市场信心,还包括市场上的资金走向,外资掌握了集中的权重股的筹码,当他们决定大幅打压权重股的时候,权重股下跌必然导致股指下跌,从而使得股民刚刚高涨起来的信心迅速又消失掉

政府要救市不仅需要有政策,还需要掌握那些能够决定股指走势的权重股的股票当权重股的股票下跌的时候,应该果断的将其买回来

1998年香港与投机大鳄们的金融博弈就是这样,投机大鳄们拼命的卖出权重股,想把股指给压下去,而香港政府则动用大笔资金强势买入,最后到了结算日,股指被维持在了一个高位,从而挫败了那些投机大鳄们的攻击

2008年,中国股民损失惨重,同时连累了中国宏观经济,股市低迷造成了股民的消费欲望的低下---当然更严重的是大量的中国企业的股票被外资以低价买走

家园 我觉得涨过头,跌过头,都是常态,看历史走势就可以了。

A股灾在没有QFII时候不一样涨过头,跌过头吗?化生兄可以去看看历史走势,还有外国的也一样,美国股市的历史不也这样吗?政府的调控在股市上成功的例子很少,基本都是失败的,因为政策只是一个分力而已。

国外资金同属于一个集团,这样的可能性也有,但是几率太小。东南亚金融危机因为东南亚各国的经济结构本来就存在问题,外国资金当然是围观以待屠之,当有一方出动后,众人便一起跟上下手了。

炒股炒的是预期,预期当然比现实更活泼,所以容易涨过头,容易跌过头,这本来就是市场的一个属性,如果不允许这样,那只能把股市关了。政府应该当一个好的监管者,制定好完善的法律法规,同时对违规的事件绝不姑息,这样就好了,而不是以调控为主。一个以调控为主的管理层注定只能在调高与调低间疲于奔命。07年时候530,后来又停发基金等,同时紧缩银根,希望把股市调下来,然后08年的又拼命想把股市维稳。这就是政府以调控为主必然失败的一个例证。

香港股市不是在一年内跌了60%,然后花了2年才恢复吗?外资和香港政府对决的主要是外汇市场,不是股市。

化生兄,你做过股票吗?在市场里经历了多长时间?有多深入?我觉得还是要在市场里好好呆过才行,不然很多东西都是想当然的。就像证监会那些人,大概很多人都是从没在市场里干过的,所以调控得挺槽糕。

资本市场有其本身的特性,应该尊重。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股市的涨跌是正常的,但是震荡的振幅太大就是不正常

股市的涨幅如果是百分之十左右,那么这是正常的,但是大起大落就是很 不正常的

东南亚各国的经济相比于拉美(储蓄率低,投资低)是要好很多,东南亚的问题主要是发展的失衡的问题---而且这样的失衡--短期外债增多也相当部分是因为西方投机资金进来所致;而拉美的问题则是因为经济发展的停滞造成的

对于强大的投机集团来说,任何一个小小的漏洞他们都可以利用起来,只要他们拥有足够的资金,和足够的舆论引导能力,东南亚国家当年的漏洞就很小,但是被对方无限的夸大了

如果您去阅读一些相关的文章的话,可以知道对东南亚的金融冲击,西方投机集团早在1995年就开始了舆论造势了,1995年克鲁格曼发表了一篇文章《亚洲奇迹的神话》断言亚洲经济增长是依靠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劳动力和资本的投入的增加而不是依靠综合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而增长的,克鲁格曼的数据其实是错误的,遭到了很多的批判,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那篇存在严重漏洞的论文就受到了很多的吹捧

98年香港与投机集团对决的是股指的恒生指数吧----即股指期货,如果在某结算日,股指低于某个点位,那么投机集团赚,反之,则是投机集团亏,所以外国投机集团疯狂的卖出权重股

政府应该当一个好的监管者,制定好完善的法律法规,同时对违规的事件绝不姑息,这样就好了,而不是以调控为主。一个以调控为主的管理层注定只能在调高与调低间疲于奔命。07年时候530,后来又停发基金等,同时紧缩银根,希望把股市调下来,然后08年的又拼命想把股市维稳。这就是政府以调控为主必然失败的一个例证。

政府在股市中该如何作为,这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我准备另外开贴来说明我的看法,在这里,我主要想讨论外资对中国股市施加的影响的问题,这是影响中国股市的外部因素(外因)

回悬崖边的树:政府在股市中该做什么,该如何做

家园 我觉得化生兄没搞明白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区别

如果只允许股市在上下10%的幅度能变化,这就不是股市了。虚拟经济关注的未来,变量是对未来的预期,这决定了股市肯定是大幅波动的。价格的起伏能让资源得到更有效的配置。如果政府要限制股市的波动,那不如直接取消股市,发债券的好。从长期看,每个股市都是上涨的,如果你能真正做到长期投资,亏钱的几率是很小很小的。至于投机太严重,造成很多人不能把握股市的规律以致亏钱,那么政府应该加强监管,严厉打击非法操纵股价的事。但政府只能做到这程度,以及提醒投资者“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此外由于自己贪婪恐惧等造成的亏损因由投资者自己承担。

如果从道义的角度,东南亚危机,当然是外国资本的错。但是资本的逐利性,政府应该有正确的认识。靠引进外资发展了经济,就要承担他们带来的风险,自己应该预先准备好应对措施。这也是落后的悲哀,游戏规则是人家定的,又没经验,只好任人宰割了。道义上对索罗斯他们的谴责,无可厚非。

他们挣钱主要靠的是股指期货,但对决的前哨阵地是外汇市场。外资不断筹集港币卖出,香港政府为了限制他们,就提高了借贷利率,从理论上说利率升高了,股票价格应该降低。当然这些战斗是立体的,直接买股票砸肯定也是其中一部分。

家园 你看美国股市即便是发生了严重的危机,跌得也不多是吧

价格的起伏只有能够正确的反映需求关系才能真正起到引导资源配置的作用,反之,则会对资源配置起误导作用

当需求超过了供给,价格随之上涨,需求增加价格下降,需求小于供给,生产出来的产品卖不出去,价格下降,厂家减少产量,然后供给和需求相等

在这种情况下价格信号能够有效的起到引导资源配置的作用

反过来,当价格信号因为投机因素而被扭曲的话

当需求大于供给,价格却不随需求的增加而上涨,而是相反价格一直下跌,这就导致厂家再生产多少也赚不到钱,甚至是亏损,这样就造成了供给持续减少,直至发生供给的短缺

当需求小于供给,价格却不随需求的减小而下降,而是价格一直上涨,这就导致了厂家尽管积货严重也拼命生产,造成生产的严重过剩

在金融市场上也是这样,如果因为投机的存在,本来没有多少价值的金融产品却被不断的推高价格,就会导致大量的资金流向这个没有价值的地方,而更需要资金的地方却没有资金

美国的次贷危机就是这么来的

价格信号这样的市场信号是需要的,但是需要警惕它不被投机因素以及市场谣言而扭曲

东南亚小国因为势力有限,遭到外国资本的冲击的时候难免沦陷,但是中国这样大的大国就有很多的办法,我们需要找出对应的对策出来

1998年8月投机家们对香港的冲击是比较复杂的,我搜索到一篇文章,以下是节选

但上述3次国际炒家狙击港元均以数亿美元的获利离场,一时狂妄之极,误把香港视为“提款机”,一直在寻找机会,拟对香港财富进行更大规模的掠夺。

八月再犯,战势惊心动魄

1998年8月,国际炒家第四次进犯香港,从汇、股、期三市下手。香港特区政府多招应战,同样从汇市、股市、期市三路全面围剿炒家。经过惨烈较量,恒生指数终由8月13日的6660点升至7829点,上扬1169点,同时保持了汇市、期市稳定,国际炒家猛攻攫利的美梦破灭,铩羽而归。这里不妨回顾一下8月对战的全过程,从而可以加深理解为什么说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世纪大战”。

7月中旬,国际炒家在伦敦及其他金融市场纷纷散布人民币将会贬值、港元将与美元脱钩等多种谣言,同时暗下准备,伺机吞噬香港。他们以发行港元票据方式在香港筹足300亿港元及以低息借入一年期贷款;并在期指9000点时积累了几万张空仓合约;还与银行及经纪建立了借货渠道,有条件在现货市场猛沽恒生指数。

当时日本前首相桥本下台,新内阁无力,日元兑美元跌穿145的水平,日股呈现多达299点的跌幅,华尔街杜指跌至8500点的低位;香港诸多大公司宣布业绩不良,香港贸易、零售市场及就业情况趋于恶化,股市低迷仅有三四十亿的成交。这些内外部因素均为国际炒家提供了进犯香港的良机。踏入8月,战斗打响。

8月第一周(3—7日),以汇市为阵地,国际炒家狙击港元。

香港特区政府以美元财政储备大力接货,出奇不意地掣肘炒家,维持了汇市稳定。8月3日、4日一连两天,炒家先在国际外汇市场散沽港元;8月5日,金融炒家联手狙击港元,去年10月以来规模最大的港币狙击战由此爆发。以索罗斯为首的对冲基金操控沽售港元的速度和规模是前所未见的,他们按时序先在纽约造市,接着在悉尼、香港、伦敦继续沽售港元,24小时不停地操作和加压。在8月3日至7日的首周5个交易日中,香港金融管理局共接港元的沽盘多达20亿美元。第一周战斗结束,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于8月7日下午向媒界表示,特区政府有决心也绝对有能力捍卫联系汇率,希望全港市民增强信心,不被炒家的攻势所动摇。

8月第二周(10—14日),阵地以汇市为主,开始向股市转移。

国际炒家续抛港元,企图冲垮股市。特区政府再换新招,股市大落大升,全周以7200点收市。此间香港金管局共接港元沽盘达42亿美元之多。两周合计,特区政府沽出美元超过60亿,而去年10月特区政府买入港元、沽出美元的数量不足30亿。由此可见,国际炒家来势何等凶猛。由于炒家大笔沽售港元,冲压港股在7000大关失守,8月13日收市报6660点低位。8月14日一开市,香港金管局首次动用外汇基金进入股市,大量购入兰筹股票和期货,以汇市、股市、期市三线夹击炒家,迫其退却。当日恒生指数劲升564点,升幅达8.47%,重上7000大关,以7224点收市,全周股市升幅高达15%。

8月第三周(17—21日),双方处于惨烈的拉锯战阶段,股市稳定在7600点水平。由于17日是公众假期,此周实际只有4个交易日。18日双方买进卖出,十分频密,股市起伏不大;8月19日,由于美股及亚洲股市回升,日元回稳,香港恒生指数跃升411点,以7622点收市;8月20日,港股升至7900点高位,后以7742点收市,上扬120点;8月21日,国际炒家再次联手行动,使股市、期市分别下跌215点及200点,当日恒指以7527点收市。

8月第四周(24—28日),特区政府重手痛击炒家,战势惊心动魄。由于8月28日是8月份恒指期货合约最后结算的日子,届时炒家手上积累的11万张期货合约(去年10月及今年1月严重危机时仅有7万张未平仓合约)须如期出手,因此必须使股市高位稳定,以破炒家低位牟利的美梦。8月24日,特区政府动用50亿港元巨资吸纳兰筹优质股票,股市上扬318点,以7845点高位收市;25—26日,国际炒家续抛港股,特区政府继续吸纳,大市呈现好淡争持的角力局面;27—28日,这是最后决战的两日。27日,炒家大量抛售港股,在收市前沽股达到高峰,最后15分钟成交量达82亿美元。在离收市仅有9分钟的时刻,一家外资证券公司竟抛出兰筹“香港电讯”1亿股,即使特区政府全部接货,输入交易指令也需要10分钟时间,双方战斗达白热化程度。当日股市上升88点,成交230亿港元。这一天,美国杜指暴跌217点,欧洲及拉美股市普跌3%—8%,唯有港股一枝独秀。

8月28日,这是期指结算日,也是最后决战的日子,在外围股市普遍下挫情况下,特区政府与国际炒家在股、期两市展开一场搏斗。当日以平均每分钟3.29亿港元的速度进行成交;开市后前30分钟成交量达32亿港元;收市前15分钟,成交量高达83亿港元,这段时间平均每分钟成交5.53亿港元;全日成交790亿港元,创历史单日成交量高纪录,这使在“金鱼缸”从业30多年的老经纪也为之咋舌。28日,港股激烈振荡,上午收市前2个小时,特区政府与炒家在7860点左右争持不下。市场人士称,当时双方已到短兵相接、贴身搏斗的境地。经过全天较量,恒生指数以7829点收市,比特区政府入市前的8月13日跃升1169点,升幅达18%。28日港股市值达20805亿港元,比政府入市前增值3107亿港元;而国际炒家想通过抛售港元———推高利率——

—冲击联系汇率———压垮股市、期市———低位平仓、牟取暴利的如意算盘,被全盘打碎。特区政府实现了捍卫联系汇率,维持金融市场秩序的目标。

香港特区政府激战国际金融大鳄综述

家园 跌了不少的,60%,和中国其实差不多。

我觉得化生兄还是离股市远了一点,其实中国也好,美国也好,股市都是差不多的,成熟市场的投机也不少。这一轮上证综指跌了73%,深圳成指跌了72%;纳斯达克是55%,标准普尔58%,道琼斯也是55%。区别不大,美国再跌个10%就和中国一样了。更不用说2000年时纳斯达克跌了80%。

还是那句话,虚拟经济的变量是对未来的预期,预期是不确定的,就要允许宽幅变动。不能用实体经济的老眼光来看。不然虚拟经济只能关门了。

金融危机的产生原因有两点:一是人的贪婪与不负责任,二是缺少监管。二是我一直说的,管理层需要提高加强的。至于一,这不是股市等虚拟经济市场的错,是人本身存在的问题,不能因为出问题了,就指责市场。关键还是加强监督管理,由第三方来抑制人的贪婪等缺陷。

不能让国内的资本市场成为外资主导的舞台,这是对的。现在国家对外资限制也挺严格的,每一家QFII持有一公司股票不能超过该公司的5%,所有QFII合起来持有一家公司不能超过20%,具体数字可能有点误差。其实外资不可怕,可怕的是崇洋媚外,国人对自己没信心、总以为外国人比自己行的话,这样外资就不战而屈人之兵了,A股就任由他们摆布了。当然一切都是合力的结果,历史上从不缺乏汉奸,也不少民族英雄,就看哪方面势力强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