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牧狼读史》之 时代口号(1):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 牧狼人

共:💬12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牧狼读史》之 时代口号(1):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牧狼读史》之 时代口号(1):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1840年以前,中国的历史没有多大的质的不同。按照牧狼人懒散的历史划分方法,大体可以把中国历史划分为四段:汉朝开国以前、汉朝开国到1840年鸦片战争、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五四运动到我敲字的这一会(含我敲完这些字以后的若干岁月)。事实上,这有些象一个中国文化史的划分方法;确实,文化,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要形态――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有汉以前,作为一种流派,儒家文化已经成型。牧狼小的时候读史、读早期儒家典籍,最深的印象就是夫子们对“三代之德”的怀念。及后,视野往后推一推,便发现夫子们大多是在颠沛流离中叙这个“三代之德”的。夫子,多是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他们在颠沛流离,黔首们的日子便可想而知。再加之诸侯较劲所带来的徭役、捐赋,这日子基本就没法过了。

因此,“三代之德”,蕴涵的是对社会秩序的强烈渴求。公山不狃以费畔季氏,使人召孔子;孔子对劝阻他的子路说:“夫召我者岂徒哉?如用我,其为东周乎!”

公山不狃是一个称逆的三流政客,孔子要拿他当周文王周武王。与有汉以后的儒家徒孙们相比,这是一个炯异的道德姿态;可见建立“秩序”,对儒家初祖而言,要比所谓的正朔更来得现实。这是早期儒家区别于有汉以后儒家的地方之一,其相较于后来的徒孙们更加务实、朴素和开放。

有汉以后,儒家文化被往统治工具的方向整理和发展,由此导致了中国历史随后2000年的同义反复。在“天不变,道亦不变”的思维原则下,儒家文化的学术精神越来越“原教旨”化;在这种学术精神下,除了实践,整个中国的思想活动就剩下注解。

1840年,注解碰到了麻烦。在确信这些“夷”人从面孔长相、到礼仪逻辑、道德语言、杀人家伙,从道到器,都是三坟五典八索九丘里考据不到的事实之后,于是惊呼这是“千年未有之变局”。三千年来,变化无非是天命兴替、徭役捐赋、漕运水利、流民邪教、边衅招讨;再难的动作,练了三千年,也已经出神入化了。忽然碰到一个三千年典籍无法考据的局面,与自己扬名立万的手段完全不对路,其中惶恐可想而知!中国,就在这史无前例的惶恐中,一头栽进近代史。

还好!儒家初祖们的学说虽然已经改得面目全非,但“格物致知”的学术精神还有人记得。两千年来之所以无创造性进步,倒不是不去“格物”,而是格的对象没什么变化――这种系统上的被动性,不是方法论所能弥补的。现在有了新对象,“格”不但是必然,抑且是必须。

这就有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时代口号!

首先提出这个口号的是魏源魏默深,一位丢书过洞庭的旷代奇才。值得一提的是,魏源的籍贯,是对中国近代史奉献弥巨的湖南。

在碰到这个大变局后,魏默深受林则徐之托,研究对这个变局的因应之道。由于他攻王阳明的《心学》,讲究“通经致用”,学术主张是“变古愈尽,便民愈甚”,因此算是找到了早期儒家的学术精神;在这种学术精神之下,魏默深没有象他的同时代人那样死抱做二十四史不放,而是老老实实地承认中国以外的文明的存在,把眼神从二十四史上移开,投向海外文明。于是有了《海国图志》。

“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这一口号便是魏默深在《海国图志》里提出的。同时,这一主张也得到林则徐、龚自珍等人的认同,由此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启蒙时代――这个时代持续到五四运动,随后被战乱打断!

口号,是一个在特定时期、有特定对象和特定目的的动员语言;社会口号,也是一个时代背景、社会课题、解决主张的高度概括。在晚清七十年,社会总任务是要“制夷”;同时,因为练了三千年的功夫不对路了,所以在方法上则要“师夷之长技”!这个启蒙思想在当时看是没错,在现在看是不彻底。但是,就是这个既没错又不彻底的思想,在当时也造成了激烈的社会分化。作为折中,后来张之洞又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口号(这也是流播时间最久、影响最广的启蒙口号之一,直到今天)。

实践的结果我们已经看到。甲午战争,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等早期启蒙思想做了注脚,也从理论上为其划上句号;近代化启蒙的第一阶段宣告结束。而后,大家把目光投向政体;革命,作为一种政体改造的选择,成为压倒性的思潮。再然后,政体革命仍然不能“制夷”,于是又有了“五四”针对文化的革命。再然后,还是政体!再再然后又变成文化!再再再然后,又是政体!按照这个逻辑,再再再再然后,差不多是今天,又该轮到文化坐庄了。

“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都是当时既有深厚学术修养、又具丰富政治实践经验的旷代奇才用心“格物”的结果,为什么作用不大呢?为什么反而是李二先生当时提出的“以夷制夷”这种战国手段起到了短期作用呢?

以牧狼人一贯的见识就是,问题坏就坏在“中学为体”上。不是主张要“西学为体”;事实上这不可能。“西学为体”会导致文化的异体排斥。因为“中学”自成一体地绵延作用数千年,我们无法说革掉就革掉,此其一;其二,革掉了,再构建一个全新的文化体系,这个工程大得有些发疯,文化史上无任何理论或实践支持。有人可能要举例美国文化。但不要忘记美国文化是以欧洲启蒙运动为价值主体,而欧洲启蒙思想又是以欧洲传统文化为温床渊源的;其三,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建设性、适应性,以及对现代工业文明缺陷的矫正性,不容我们忽略;其四,作为一个具“帝国”规模疆域和影响力的国家,一旦丧失自己的主体文化,其心理上、地缘上分崩离析的可能性后果,是世界不可承受之重。当然还有其五、其六和其七……

牧狼人认为,重要的是不但要有“师夷之长技”的精神,而且还要有“师夷之长‘道’”的器识。仅仅“师夷之长技”,还没有找到能够长期推动“长技”不断进步的内在文化动力,只能邯郸学步,学多少算多少,缺乏文化上、创造上的可持续性――换言之,缺乏与“技”匹配的学术精神。因此,首先要建设性地对“中学”进行体系检讨,使之具有更主动和更开放的内在精神――不但重内省、重道德视野,而且也要重创造、重历史视野。好在现在国门大开信息发达,儒家文化本身就喜欢“格物”;以前误会了,不屑格人家的物,或不方便格。现在好了,可以随便格。但是,重要的是,要先从“体”格起。

具体怎么“格”?那是思想家的事情。

家园 我倒是觉得

有一个问题还是要先搞搞明白,夷之道长在何处?

大英帝国当初牛吧,从1640年起牛了300年,三百多年后不是照样沦为二流国家?它是怎么衰落的呢?另一种政体下的俄国从 1721 年算起到苏联崩溃还不到 300 年。而西班牙、法国强盛了不到200年。他们的兴衰是被什么左右?这些问题不搞清楚,到底要师法人家什么东西呢?

这是一个朋友跟我通信时讨论的问题,愿闻高论。

家园 随口说说

世上没有完美的制度,也没有可以照搬的文化制度,就拿全盘西化来说,你到底怎么才算西化完全呢?原来说制度西化,后来说制度西化也不行了,要文化西化,后来干脆是饮食都要西化了,这样下去干脆人种也西化得了。但是这样的工程是可怕的,尤其对中国这么多的人来说,这样做只怕要花几百年,死去无数人,而且还不一定做得到。

就拿最善于的日本来说,他两次西化(中国也在日本西面,也是西方人:))都保留了自己的个性,还是很成功的,但是还是比不过老师――唐朝和英美。要想依靠模仿站在世界顶峰,那是不可能的。

我们是要借鉴别人的东西,对方好的是要学,近千年中国不断融合别人的文化,有成功也有失败,但是总要有自己的东西,不能把自己的一切都当垃圾丢了。全盘西化根本不现实,何况今天学英国,明天学苏联,后天学法国,再过几天学美国,哪个国家强大学哪个,自己去哪了?

世界上没有永恒的国家,没有永恒的制度,只有自己的努力,把一切指望在学习照搬制度是没有用的。

那些一度强盛无比的国家,制度都不相同,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便是国民奋发进取的精神。也许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那个“长”。

家园 可以顺瓜摸藤

雪个妹妹(姐姐?)几乎提了个文化比较学的问题,而且还牵涉到文化定义。这个话序起来就有些长。

关于文化比较,哥哥(兄弟?)我不是行家;但是,既然都感兴趣,不妨聊一下。

首先,对象于300年之后沦为二流货色,这与对象的“道”有没有长处值得我们“师”无关。顺藤摸瓜的事情头绪繁多,我们先不做;顺瓜摸藤有说服力,而且简单,我们可以摸一摸。这里有两个瓜可供我们回溯:

第一个瓜是“夷”的“长技”;派生出那些“长技”的“道”是什么样子的呢?为什么我们的“道”没有自然地产生出可以“制夷”的“长技”?难道是中国人不聪明吗?需要提醒的是,我们现在的经济成就与西方国家相比,仍然不是建立在“技”的基础上的,而是更多地建立在“力”和“物”的基础之上。

第二个瓜:先不说为什么英国可以产生“光荣革命”,而我们不可以。先看这个现实:二战之后,英国诚然已经沦为第二流;但是就目前而言我们和这个二流帝国是否有差距呢?我们的“赶英超美”何以屡受挫折?

至于雪个妹妹所说的这些对象沦为第二流的原因,与这个讨论没有太大关系,因为,一则道有短长,我们只“师”其长;二则,欧美道相仿佛,不能说这个“道”就是导致二流结局的直接原因;三则,这里面有很多政治博弈的因素,现在尚不是定局――这已经属于另一个主题了。

家园 恭迎牧狼兄

看您的帖子一发,就引来英雄无数,雪太傅是咱们西西唯一的一品大员,琴棋书画,睡天是齐天大圣, -- 西西古今的掌门人。引得两大高手一同发招验证,狼兄面子不小。

这些日子狼兄跑到哪儿去了?这里时事版前两天有一些台独问题,若是狼兄在时,只怕少不了别出心裁的妙文,您来了,那边好像倒熄火了。。。

可惜啊

家园 赶紧补充一句阿

狼兄出手太狠,要是动手那个Proe1234朋友很有特色,我们都挺稀罕的,您功夫上有点儿分寸,可别给吓跑了,否则坛子上减色不少。。。 兄弟求情了。

家园 多谢萨苏兄指引!

多谢萨苏兄指引!

这二位果然是高手;经他们一提味,我这道小炒就生香不少!原来竟是雪太傅和睡大圣在这里捧场,实在是失礼得很:)

兄弟来得晚,西西河的大多景点还没游遍,对时事版的事情也没留意;直到昨天在兄台专版,看到你那篇谈台海的帖子时,才从标题上略辨出一些味道;赶紧去找,这不,就提溜出那位台独辩士proe1234。我现在还在学习他的奇论呢。

不过萨苏兄倒不必担心proe1234会溜。看他的帖子,似乎不象一个打短工的,一时半会不会尽兴。我先仔细学,学完了,再去向proe1234和他的伙伴们请教。

家园 这回Pro可惹上马蜂窝了
家园 一个复杂的问题。谈点个人浅见

其实我的问题本身和雪个所提类似,看法也和天空兄类似。

“师夷之长技”,也就是学习别人的长处。我的看法是,这里有两个重要的前提,一个是弄明白自己的“短”在什么地方,然后是弄明白别人的“长”在哪里。不能把这两点弄明白,也就无法能够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别人的长处。

即使是解决了上述两个问题以后,实际做起来,也不能不考虑实际的情况。

家园 最后一句是正理

没有民族的自尊自强精神,学谁也强不了国。

自尊自强不是万能的,但没有自尊自强是万万不能的。

家园 也说两句

楼主谈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意思不在于全盘西化,因此我们去谈该不该“化”、“化”什么、如何“化”,都没有太多意义而有离题之嫌。

制度不是永恒的更加不说明不要学习国外,而恰恰说明在不同时期要学习不同的东西。至于精神,我认为恰恰不是学习的对象,因为这无法学习,并且国家的强盛固然离不开精神,但决非依靠精神可以实现的。

家园 我们是否真正接近过国学“与时共进”的融合精神呢?

出去转了一段时间,未能及时参与这个话题。不知道现在再回复是否是炒冷饭。想看看乡约,又打不开。如果犯规了,长老们抬抬手,我以后不重犯。

其实这个话题比较难展开。要展开,有些分寸就不好把握了。

概略言之,我的观点是,五四运动是对中国近代宿命的一次文化反思,这种反思于时于事,都很正常。“国朝”以来,展开了一系列自觉的意识形态改造运动。应当说这种改造运动,略属于五四反思的余绪。只不过当初以为是出路的的通道,原来是一条文化歧途。但是学费已经掏了。“观念更新”时期的“西化”浪潮,是隔靴抓痒。这个靴,就是前面的那个改造运动。但是隔靴抓痒不能止痒,要解决的问题是痒而不是靴;但因为靴是最表面的障碍,因此注意力就被靴吸引了,忘记了老是痒来痒去的病灶何在。问题就由通道选择,变成了歧途上的责任追究:一方要追究责任,另一方也觉得有些不对,但不想往回走,因为往回走,就被追究责任的人抓住了把柄。于是,近代以来的文化反思和重构的机会,就在一次又一次的互相埋怨中被蹉跎了。

近代以来,我们是否真正接近过国学“与时共进”的融合精神呢?没有人关心这一点。因为我们每当发现一个问题时,注意力都很快倾向揪出问题的制造者,而非解决这个问题本身。事实上,我们却从来都不是一个敢于承担责任的一群人,也许也正因为这一点,我们才更热中于揪出责任人。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