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讨论】关于“中医和西医科学论争”的科学哲学的思考摘录 -- 涉雪之狐
一、关于科学知识的本质
德国的H.赖兴巴哈在他的《科学哲学的兴起》里说:
1、知识的本质是概括。
2、概括是科学的起源。
3、概括是解释的本质。
二、关于西方科学理论的本质
所谓西方科学,不过是依据数理逻辑的规则(形式逻辑)对“假定在的实在”进行解释的语言体系。
而它只是在正规叙述前提下许多解释体系的一种罢了。而这“假定在的实在”一词的出现,本身就是语言构筑的“实在”,是科学语言里隐含的“宗教性”的根源。那是科学语言逻辑设定的出路——一种先验的,前定的信仰。
注释:
正规叙述前提:假定语言所构筑的物的观念(指,名)与意向所指向的“物自体”同一。
摘录(一)
摘录二:
三、置疑中医理论的逻辑辨析
要求中医的理论符合西方科学逻辑。也就是符合指定的一种解释语言规范的特例。
“中医是不科学的。”这也是置疑者必须坚持的另一个观点。
但这是分析论述。不是综合论述。
什么是分析论述呢?
就置疑者的观点的语言逻辑来分析:
这应该是置疑者对第一个观点的解释或判断原因。(西医是科学的)
没错,我承认这个判断逻辑为真。
但置疑者这一句话用逻辑分析是“重言式”,是“永真式”。
用数学逻辑表达是:
因为A=A,所以A是A。
很好,绝对正确。
但没有任何讨论意义。
同理,“中医是不科学的”。也可以这样解释原因
数学逻辑表达:因为B不等于A,所以B不是A”。
同样正确,但同样没有任何讨论意义。
置疑者永远不可能在这场辩论中失败,只要讨论者都同意了他这一逻辑里的“隐含前提”。
那隐含的前提是一种协定:西方科学是科学(广义)范畴内解释现象的唯一标准模式,唯一话语,唯一真解。唯一正解。”
这协定多好,多妙啊。
“B”就象没有妈的儿一样,只能在被欺负的地位上了。
于是“西方科学(A)”又是这场辩论中的“运动员”,(A)又是这场辩论的“裁判员”。
但置疑者塞进逻辑的这一协定,恐怕真正理解科学哲学昭示的科学精神与科学逻辑的人都难以认同吧。
因为这协定,不是科学逻辑能支持的“结论”,而是建立在人的心理需求上的一种信仰。
很可惜,宗教在这挥舞着科学大旗的人身上复活了,于是“科学精神的坚持”在这里变成了“科学的宗教”。
中西医的争执,根本不是科学,或不科学的问题,这是无意义的命题讨论。因为命题是重言式的,永真的,不需要讨论。讨论起来没有任何意义。
而之所以还有这个争论,是在逻辑背后的“信仰争执”,是“文明的争执”,是“解释世界采用何种语言模式的争执,是“对世界进行解释的解释话语权力属于谁”的争执!
而这是可以引发下一次世界大战的意识形态争执。
我可以从逻辑上来说,科学永远不能从它能较为自恰的解释世界这个“材料”得出它是唯一正解的结论和相对于其他也能自恰的解释体系的在理性范畴内的审判地位。它继续完成自己解释逻辑的自立性才是正经该干的事情。
四、“解释多重性”
思考问题:
给定一张图,究竟有多少种方法可以说明(解释,概括,描绘)这个对象(图)?
(附加:假如某人给图时予以说明:这是单个原子的SEM观察图)
答案1:原子
答案2:一串球...像堆积在一起的鱼卵....颜色,质感.....等等
答案3:解析几何坐标系建立,以坐标方式予以描述。(数学家)
答案4:010111010101......(这人学计算机的)
答案5:......
答案6:.......
反对中医的人是看不懂的,原因就在于:
这些人都是信仰“科学教”的,其实这些人连基本的逻辑能力都没有。我算客气的,村长干脆直接说“你根本不懂什么是科学”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上贴:一张图给定。
首先思考:
问题1、从这张图直接读出的内容是否包含着“答案1”——原子?
答:不包含。
从图中读取的内容不传递“原子”这一观念的相关信息。“原子”观念的信息是源于给图者的告知。
问题2、若是读图者直接从电子显微镜中观察到“这张图”,是否能读出“原子”观念信息?
答:不能。
依照逻辑,原子观念信息将是源于“读图者”的先定观念。
即知:“答案1”的得出是先验确定。
其次思考:
问题3:
答案1,答案2,答案3,答案4,5,6,哪一个是“图”的真解释,哪一个是“图”的假解释?
答:若依据“答案1.2,3,4,5,6....”的说明(描述,解释,概括....)能重构此图,所有的解释皆为真解释。
无假解释。
(奎因:怎么说都行,只要有效果。)
问题4:
各答案能否互相否定?
答:不能。
若“答案2”读图者对“答案3”读图者说:这里不是坐标点.....到坐标点.....,而是球或鱼卵的侧面.....,那么“答案3”读图者(他很可能是个数学家)只会给前者一个“白眼”,然后转过身去。
反过来也一样。
问题5:从问题3,问题4能看出什么?
答:1、对于同一张图,同一种现象,可以有不同的,但都为真的关系解释。
判断解释为真的标准,是:能否重构目标图形,目标现象。
2、解释是语言的。各答案的解释的语言不同,将各自建构不同的“图像”原理。
同时,也就构筑了不同的“图像”观念。
比如答案4,将构筑出矩阵母体(黑客帝国)
答案3:将构筑出“现象的数学描述”,等同于:世界是数学的。
3、不同解释之间是难以做逻辑合法的互否定的。用“原理”来否定“另一原理”的前提,是原理之间完成了“通约”,若未出现通约,则原理不能构成对另一原理的否定证明逻辑及论据。
分析哲学(逻辑实证主义)的创始人之一,维也纳学派学者,爱因斯坦的学生,德国哲学家H.赖欣巴哈在《科学哲学的兴起》中,曾问:
“原子存在吗?”
并用整整一章,解释这一问题的由来。
起因即:“原子”观察的波粒二相性。
在这一问题里,“原子”,所能被物理学讨论存在与不存在的前提是:正规叙述。
即“原子”的观念,与物理性世界的那一“物自体”是同一。
(名物合一)
而“原子”存在吗?的问题变化即:
“原子”是什么?
原子是粒子?还是“波”?
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是:
1、不同实验方式对微观世界对象进行观察的结果严重分歧。(源于光学的纷争)
2、不同的数学描述各自呈现出的物理表达不同。
(如海森堡的矩阵,表明“原子”是粒子,而薛定谔方程,表明:“原子”是“内敛的波包”。)
上述物理学纷争,以英美分析哲学来做分析如下:
海森堡的数学式,和薛定谔的方程,在数学语言的逻辑上,是相通的,可以互相转换的。
而产生分歧的原因,并非数学语言表达层面的逻辑问题,而是根据数学语言表达,而人对其进行“图像性”想象时构筑的“物理图像”的分歧。
以此论为本,则可推出:
逻辑的关系解释本质(理论)的统一,不意味着表达模式的统一,不意味着依据关系解释而构筑的“想象性图像”的统一。也就是,针对同一种关系联系,表达的语言范式(非数学语言)不唯一。
(中医和西医各自的理论是范式不同的语言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