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T34和KV坦克在美国阿伯丁试验场的评估 -- donkeyking

共:💬33 🌺25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T34和KV坦克在美国阿伯丁试验场的评估

以下文章源自外链出处

这些坦克是在1942年底,苏联交给美国人的,主要的目的是互相熟悉对方的武器(这里的KV坦克应该是指KV-1,译者注)。

坦克的状态

测试中的中型T34坦克在行使343公里之后,损坏无法修理了。原因是柴油发动机上使用了质量很差的空气滤清器造成大量灰尘进入发动机,严重磨损了活塞和气缸,导致停车。最终造成发动机无法修复。这辆坦克被拖走,并最终作为靶车被KV坦克和美国M10坦克上的Z/3火炮摧毁。随后它将被送往阿伯丁在那里做技术分析,并在那里展出。

尽管也存在很多机械故障但是重型的KV坦克仍然可以操作,测试依然进行。

坦克的外形与配置

两种坦克没有什么特别的配置,在外形上T34坦克特别好。所有的观点都认为T34比所有的美国坦克都要好,而KV坦克的外形比所有现役美国坦克都要差。

装甲

经过技术分析两种坦克的装甲都只对装甲表面进行了热处理,深度不够,主要装甲板基本上还算软钢。

而美国人认为如果改变热处理技术,对整个装甲板进行热处理,将可以提高抗穿甲能力,同时减轻装甲厚度。最终效果是整车重量减轻8%-10%,它将大大提高车速和减缓地面压力。

车身

最主要的问题是在车辆涉水的时候,车身下部渗水。另外车身上部,在下雨的情况下也进水。在下大雨的时候,水会沿车体缝隙涌入,使得车辆上的电器系统甚至弹药都无法使用。

炮塔

主要问题是里面空间非常紧凑。美国人难以理解苏联坦克手如何能够在冬天穿着羊皮夹克的挤在里面。让炮塔旋转的机电设备非常糟糕,马达功率不够,严重过载,而且火星四射。结果就是控制炮塔旋转的调节器被烧坏,钝齿轮的齿被磨掉。

美国人的建议是换装以液压驱动或者简单的手动炮塔

武器

T34上的武器(火炮)非常好,简单可靠容易使用。缺点是同美国Z/3火炮相比,初动能较低(3200英尺/秒 对5700英尺/秒)

观瞄/后视

总的评价是全世界最好的,包括那些现役的和正在设计的坦克。

履带

美国人开始的时候比较赞同苏联人的全钢履带,但是后来美国人的敷胶履带在经历了突尼斯战役和其他的一些战役之后,显示出了优越性,美国人最终坚持了自己的敷胶履带。

美国人在和自己比较轻的履带对比之后,认为苏联履带不够坚固,他们经常被小口径炮弹和迫击炮弹所摧毁,履带销没有经历过很好的热处理工艺,钢的材质也很糟糕。结果履带销很快磨损,履带折断。解决的办法是用一些松的履带销,这些松的履带销被焊接在车体的凸轮固定住。开始的时候美国人很喜欢这个解决办法,但是后来发现这个办法在实际使用中也有问题,履带销在履带的撕扯过程中会变弯。最后美国人认为解决之道还是减轻坦克装甲重量,而增加履带重量以加固履带。

悬挂装置

T34悬挂装置很糟糕,T34使用的克里斯蒂悬挂装置,在美国测试了很长时间最终还是被无条件拒绝了,由于T34的悬挂弹簧使用的钢材质量不高,从而导致垂直行程很短。KV坦克的悬挂装置很好。

引擎

柴油引擎又好又轻,这个优点早已被被美国专家和军事当局所认同,不幸的是生产柴油引擎工厂基本上被美国海军所垄断,所以陆军无法给他们的坦克安装柴油引擎。

T34上的柴油引擎被劣质空气滤清器所累。这个空气滤清器也被认为是引擎系统里唯一的败笔。美国人还不理解为什么在苏联人的使用手册里这个滤清器被称为油浴。经过试验,美国人对滤清器作了如下总结:

--空气滤清器肯本无法清除所有被发动机吸入的空气。

--空气滤清器即使引擎处于怠速状态,也无法提供足够数量的空气。结果是引擎无法达到满负荷状态。灰尘进入汽缸导致汽缸很快磨损,压缩下降,和引擎出力下降。从机械角度来看,滤清器滤芯系手工粗制滥造而成:比如某些地方的点焊点烧穿了整片金属,导致漏油。KV坦克滤清器滤芯工艺稍好,但是也无法保证向发动机提供充足干净的空气。另外这两种发动机的启动装置质量都不好,不够有力质量也不可靠。

传送装置

毫无质疑,很差。KV坦克的传动装置经常被卡住,好像这些设备没有工作12-15年了。另外苏联工厂的一些做法也很成问题,他们送过来的技术档案是当年美国A-23传送装置的资料。每个人都很惊奇,这些资料被拷贝完之后又传回给美国人。美国人也很吃惊,这倒不是因为苏联人照搬了美国人的设计,而是因为15-20年前,美国人就把这个项目枪毙了。美国人认为在坦克里安装这种传送装置,对于驾驶员来说是很难操作的。

T34的传动装置同样糟糕,所有的钝齿轮的齿都被磨掉了,分析表明,这些齿轮都没有经过严格的热处理,无法达到美国相应标准。

滚动摩擦离合器

毫无疑问,很差。很多年前美国人已经不给拖拉机安装摩擦离合器,更别提坦克了。苏联的摩擦离合器设计不合理,钢的质量也不好,容易引起磨损和撕裂,加速了灰尘进入齿鼓,使得离合器工作极不可靠。

总评

美国人的观点来看,苏联两种坦克速度慢,爬坡能力超过美国任何一种坦克。焊接的装甲板粗制滥造。电台在实验室测试不算太差,但是比较娇气。在坦克间距离超过10英里就无法正常通信。电台的体积很紧凑,摆放的位置很科学。

坦克上的备件很少,质量也不好。

美国人被这辆不科学的设计,糟糕的表现,沉重的传送机构的T34折磨的苦不堪言,最后他们造了一辆新的T34,替换了原有的苏制产品。所有的机械上的毛病都被调整和优化了。

总结和建议

两种坦克都需要更换进气量更大,进气质量更好的空气滤清器

装甲板的热处理工艺需要改变,同样厚度可以提高抗弹性。如保持同样的抗弹性则可以减少钢板厚度,减轻质量,增加金属的利用率。

履带更厚一些。

用美国最新的传动装置替换过时的现有设备,这将极大增加坦克可操作性。

放弃使用摩擦离合器

简化小零件的生产,增加可靠性,一些小零件尺寸需要经常变更,要注意减少这些组件的变更范围。

对比美苏坦克,苏联坦克驾驶非常吃力,驾驶员在换档时需要极高的技巧,使用摩擦离合器需要特别的经历,在机械上要非常在行,在保证坦克处于工作状态也要牵扯很多精力,因为很多零件都会经常性损坏。在训练坦克手和驾驶员上非常费事。

以上的评价是因为苏联在生产坦克过程中不注重细节导致对苏联坦克评价偏低,总体上来说,苏联坦克设计还是很好的。

除了使用柴油发动机之外,苏联坦克还有一些优点比如坦克的良好外型,优秀可靠的武器,设计成功的履带等。同美国坦克相比,苏联坦克在驾驶的容易性,操作灵敏性,火炮射击速度,时速,机械可靠性,保养难易程度有较大差距。

家园 沙发
家园 那辆美国造t34最后在哪里?
家园 这T-34/76该不是战争期间应急生产的简化产品吧

我不太相信所谓美国人干脆自己造了一辆T-34的说法,测绘仿制的工作量是很大的,如果只是研究性能完全没有这个必要。

刚好以前研究美国某情报部门网站时保存了这么一段。

Back during WW II, as part of the Lend Lease program, we suppplied the Russians with all manner of miltary equipment. Part of this deal was that we demanded and got samples of Russian armor. We got a T 34/76 tank, a KV 1 Tank, an SU 100 and one other combat vehicle with the iron clad promise that we would not cut it apart. Once the tanks were safely back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y were thorougly gone over. A side plate was cut from the turret for test and evaluation of the metallurgy. The tank wound up in the old Ordnance museum and some time after the war a team of visiting Russian dignitaries was taken on a tour of the museum. When they saw the tank had been cut open, they raised "Holy Hell" in the words of a former Technical Intelligence officer. It did however give our Ordnance designers a good idea of what Russian tanks were made of.

It also caused the Ordnance dpartment to realize that our 2.36" rocket

launcher was in effective against Russian tanks.

倒是朝鲜战争时的T34/85有美国造的传闻,来源大概是如下。

The "first" T34/85 tank was "recovered", rather than captured.

Apparently, it was driving down a railroad track (the only open route

thru some of the Korean mountain passes) in the dark & ran into a blown

bridge & dropped 14-20 ft into a stream bed. It was not "readily

visible" from the air, so it escaped the attention of the USAF, which

"destroyed", by bombing, several tanks 4-5 times. This statement is

based on the # of tanks REPORTED as being destroyed VS the actual

account of tanks located & examined (CHUCKWAGONed) by TI personnel. Our

valiant heroes of the 528th envisioned parades & medals, etc. for

returning the tank to CONUS. Instead, they were greeted by a very irate

0-6, at the dock, & w/o ceremony, shipped back to Korea, by air. They

had left 8th Army w/ no TI capability. They were informed that there

would be no future escorting of CEM.

The T34/85 tank that was sent back to the states for display in the

Washington area. It came back by slow boat and this produced howls from

the ACSI.(Assistant Chief of Staff-Intelligence) He wanted it faster

than slow boat from Korea. After being put on display in Washington, it

was sent to Chrysler Engineering for an in-depth technical analysis. I

have reviewed copy No 2 of their final report. It was found that the

clutch plates were made by Ford (I think it was Ford). The CIA funded an

in-depth study of all captured Soviet tanks and it was found that most

had the clutch plates made in America.

家园 为什么直到二战结束时,

  在德、苏、美三家中美国坦克是最差的?

家园 小BUG一个

温度处理?应该是热处理吧?

家园 纯技术评价,意义不大。

如果加诸T-34的战场生存期,比如,平均发射几发炮弹即被摧毁,或者,战场行驶几十公里即被摧毁来看的话,更符合武器的实质评价。

在大战中,考虑平均寿命周期,合理配置资源,是有战略意义的。毕竟,坦克不是家用汽车。

在库尔斯克坦克战中,一辆坦克的战场生存期不超过五发炮弹。在抗美援越的胡志明小道上,一辆解放牌汽车的寿命是一趟半的运输。在珍宝岛自卫反击战中,一个75MM无后坐力炮班的战场寿命是两发半炮弹。

所以,德国人说,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最懂得制造坦克:德国和前苏联。

有些道理。

家园 T34/76是前期采用76.2mm主炮的型号

与此相对的T34/85是1943年遇到虎豹以后改进,采用85mm炮的版本

外观上前者是小脑袋,后者是大脑袋

至于粗制滥造一说,两者应该都有过,后期型为采用大威力火炮改动了原设计,炮塔内部空间可能更糟糕一些

家园 大战期间,坦克几乎是一次性消耗品,这么造还是有它的道理的
家园 不会吧,有什么特别的证据吗?

我觉得M4坦克很好呀

家园 我也不清楚,原文如此
家园 献花感谢,已经改了
家园 主要是被美陆军中的官僚主义拖延了

M4的种种改型性能跟Pzkpfw IV的各种改型性能基本相当(如果不提变态的萤火虫也不考虑后来的超级谢尔曼),美军坦克对苏德坦克主要的缺陷是战争大部分时间缺乏对应苏军斯大林2、德军黑豹和虎/虎王等矛利盾坚的重型坦克。

实际上英美的装甲技术是不差的,火炮技术更在德国之上,譬如著名的萤火虫上装的英国17磅炮。二战美陆军很晚才装备与苏德相当的重型坦克的主要原因是美陆军高层的官僚主义。

M26潘兴跟Pzkpfw V黑豹同样是42年开始研制,主要指标基本相当(黑豹发动机功率大些)

但是黑豹43年就服役了,潘兴拖到45年2月才送到欧洲。这么巨大的差别在于德国直接面对着东线上T34恐怖,而美军高层直到阿登之前还一直盲目的认为M4的短75mm炮足以应付任何敌军坦克,M4改进型的试制和装备工作被一再拖延

In early 1943 the Armored Command had felt that the war would be concluded with the M4 medium. This resulted in the improvements in crew safet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M4. Armored Command also didn't want a heavy tank because of its size and weight.1 However, after the Battle of the Bulge, they changed their minds.1

Army Ground Forces however wanted 1,000 of the T26 and 1,000 of the lighter T25. The T26 was to have a 76 mm and the T25 a 75 mm gun. The Armored Command didn't want either of these vehicles but did want the 90 mm gun.

实际上潘兴的设计是很不错的。阿登之后10辆潘兴被送到前线,试射的时候技术员在500米外放了一顶德国钢盔,首发命中。后来美军给潘兴换了新发动机改名叫M46巴顿,换个炮塔又出了M47巴顿,而后在潘兴的设计基础上改进又出了M48巴顿和M60巴顿。同期铁幕对面的苏联坦克都换了三四茬了。

家园 献花,谢谢您给的资料

我翻译的文章可能是一位苏联人写的,因为在文中“我们”指的是苏联坦克,坦率地说有一些东西我没有看明白,机械上的很多术语我也不太懂。

我觉得在战争状态下苏联对坦克的生产进行一些简化是完全有可能的,比如说对钢材的热处理,和某些部件选用的钢材种类要求降低了。

关于美制T34,我觉得可能是美国对一辆T34做了大改动,来验证自己当初的结论。

最后,在二战的时候美苏之间武器交流还是很多的,美国也曾经提供了一辆M26给苏联,让他们熟悉自己的装备。

家园 德国人越来越不会造坦克了

德国人所取得辉煌胜利都是在I,II,III,IV号取得的,而后期的坦克并没有取得过什么像样的胜利。

其实德国人所取得早期胜利,是因为德国人最早发明运用了闪电战,并不是什么技术和生产上的突破,仅仅是战略冒险和战术创新,战争的进程取决于盟国对这种新战术的熟悉进程,一旦闪电战被其他国家所熟悉,所采用,德国人的失败也就注定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