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GM和美国汽车工业 -- PBS
花街日报昨天写了个《另类美国汽车工业》,为即将到来的三大的改造做了个注脚。通观全文,还是写的不错的,有数据,有论据,同时也观察到底特律的三大也不是那么不可救药。
首先,在美国本土上的12家外国汽车公司生产了54%的国内销售,雇佣了113,000美国员工,而三大则雇用了239,000美国员工,另外几倍于这个数量的非直接员工(零件供应?那外国公司没有这个问题?)这里有个效率问题。
劳务成本:三大的工资是28.42美刀/小时,丰田是26,本田是24,现代是21.差距大不到哪里去。问题是福利,加上这项后,非底特律汽车公司的总成本是44.20而底特律是73.21.这就是症结所在。
每一个UAW工会工人要负担3个退休员工的福利,而对GM来讲要4.8个。
有意思的是同样的UAW工会工人在三菱和本田的工厂里没有这个负担。
从92年起,三大平均每年减少4.5%的员工而非底特律汽车公司每年增加4.3%,所以在美国汽车行业内从业人数基本没变。
最后讲劳动效率:1995年,GM造一辆车要花费46小时,克莱斯勒要43小时而丰田只要29.4小时;到了2006年,这个数字变成GM要32.4小时,克莱斯勒要32.9小时而丰田基本不变,29.9小时。这个趋势说明美国车在劳动效率上赶上来了。
所以症结在哪里很清楚。
那些退休的员工福利不能就此扔掉,应该由社会来负担,这点这篇文章没有提。文章仅仅认为那些外国公司在美国土地上能够成功,三大也应该成功---照抄就是。
toyota却比较糟糕。看来引擎好坏还是很重要的啊
顺带发下别人整理的很多车的底盘照片以及评价
有兴趣的可以看看
http://club.autohome.com.cn/bbs/thread-c-530-1907646-1.html
认识一加工厂的,除了德国车,其他都这样干。结论是,为了命,还是德国车安全点,不会从中断两截。
激光焊接可是大众这几年的卖点之一,虽然其他厂家也用但是不说
不过要解决劳工待遇福利问题,难度也非常大,不知道他们如何去应对
其他的,都是用小钢板拼起来的
不同部位用不同强度或者厚度的钢板,提高车身强度同时降低重量。
大众的宣传上都这么写的:
速腾冠军版全车所有关键位置全部使用激光焊接,长度达33.2米,激光焊接可以让两块钢板在焊接处达到分子层面结合,其焊接点强度相当于整块钢板的强度,整车就像是一块钢板一体成型。
当年为他们建厂时,在中国的老外啥都不会居然个个高薪离谱!高级领导参观也不管厂里的规定,大摇大摆进厂,周围的老外也不敢制止,看来人都是一样的!上层人物永远有特权!不分外国中国!我们按国内效率建好的厂在他们那里就是高效率,当时彻底昏倒
所有已退休的美国汽车工人的福利(尽管他们从来没有招过这些工人),这些外国公司怎么办?
如果丰田最后也变成74美刀一小时的成本,他还有竞争力吗?如果丰田就此退出美国市场,三大不就又活了吗?
奥巴马现在左右逢源哪。危机就是机遇。
所以三大的转型机遇在于当前的低油价,这是他们的最后机会了。要治住美国本土的那些外国公司还不是小菜一碟?不就是关门打狗这一招?
把日本和韩国整下去,反正对中国没影响。不过这个办法不能救急啊,而且另一个问题是现在没人买车,市场萎缩。
现在就是重新洗牌的大好时机。
汽车工业的前景在那里?
油价是经济一复苏马上会反弹的。